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禹兴于西羌,却葬于会稽,为何大禹没能叶落归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禹兴于西羌,却葬于会稽,为何大禹没能叶落归根?

2021-10-20 09:06:33 作者:蜻蜓写作 来源:蜻蜓写作 阅读:载入中…

禹兴于西羌,却葬于会稽,为何大禹没能叶落归根?

  前几周,我们沿着浙东唐诗之路抵达了会稽山脉中的最高山——秦望山,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座山脉名字的由来呢?

  没错,秦望山正是因秦始皇登顶远望而得名。

  堂堂秦始皇不远千里来到会稽,总不至于就为爬个山吧?当然不是啦,之前我们就提到说,他此行的目的其实是“上会稽,祭大禹”。

  所以今天,我们就去绍兴大禹陵,看看它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大禹陵,顾名思义,就是大禹的陵墓。

  大禹,是历史上的治水名人,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的开国君王,史称神禹、帝禹。关于大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传说,五帝时期曾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洪水。洪水淹没庄稼、房屋、山陵,人们流离失所、叫苦不迭。当时,帝尧派遣大禹的父亲鲧着手治水,奈何鲧治理洪水九年之久,未能成功。舜继位后,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任命禹治理洪水。

  大禹开始在各地走访治理,并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父亲没能做成的治水大业。

  主持治水工程期间,大禹三次有机会见到妻儿,却都因为治水需要未踏入家门半步。以天下百姓为先、置私人情感于后,足以见得他是一个心怀家国大义的人。

  相传,大禹用了十三年时间治水。他驯服河水,帮助人们重新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也因为他治水的成功,帝舜在位三十三年的时候,把天子位禅让给了大禹。

  在诸侯的拥戴下,大禹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为夏,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

  图片

  熟悉历史和地理的人应该知道,大禹治水是在黄河一带。以古代的交通条件来衡量,黄河距离绍兴(即会稽)是非常远的。那就奇怪了,大禹怎么会葬到绍兴来呢?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绝对,但有这么几个说法。

  其一,和“巡狩制度”有关。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发达的通讯设备,君王为了了解国情、管理好国家,往往需要亲自到地方去巡视。《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就是说,大禹是向东巡狩,到会稽时驾崩的。

  既在会稽去世,侍从便将他就地安葬。从此,会稽和大禹有了斩不断的关系。据说,越国的始祖就是大禹的后代无余。《吴越春秋》有载:“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绍兴地处古越地,“越”这一名字的由来正源于故时的越国。无余被分封到会稽,开创越国,正是为了祭祀、守护大禹。

  图片

  其二,和“会稽山”有关。我们知道现在的绍兴古时被称为会稽,境内有会稽山脉。因此,很多人一看到会稽二字,就认为这说的是绍兴。实则不然。

  夏朝的统治范围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一带,对比如今的中国地土来看不算大,而绍兴并不在夏朝统治区域内。

  如果认真追溯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古书中所记载的越地、会稽,并非单指如今的绍兴。在黄河的北部,也有越和会稽山。

  《逸周书·世俘解》写道:“吕他命伐越……”这里的“越”指的不是绍兴一带,而是夏朝统治范围内的一个小国。《越绝书》中说:“禹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可知,大禹所到的会稽山本名茅山。

  茅山在哪里呢?近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对此做过研究。他发现,山西省大阳县的大阳山,应当就是《越绝书》中提到的茅山。从地理位置上判断,也与大禹治水所涉足的地域相符。

  所以,埋葬大禹的会稽很可能是山西的会稽山,而非绍兴。大家误认为绍兴是大禹的驾崩地,不过是误解了“会稽”。

  图片

  其三,和“夏后裔迁徙”有关。夏朝末年,国势衰微,君主夏桀既腐败又残暴。商汤伺机而起,击败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被放逐到南巢(安徽寿县南),终至病死。就这样,商朝建立了。

  夏桀虽亡,夏朝的遗族却还在。他们先前极可能跟随自己的君王来到南巢,在此居住。夏桀死后,遗族们没道理安心住在南巢,受商族的监视。何况,夏朝存在的几百年里,人们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大大提升,向别处迁移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了。

  绍兴或许就是夏朝遗族迁徙的一个好地方。

  “会稽”是大禹建立夏朝时会见诸侯之处,是夏朝兴盛的象征。夏朝遗族换了安居地,但不忘老本(也可能是纪念故土),移居到绍兴后,便将屋旁的山脉命名为会稽山,并在此建造大禹陵以表纪念。

  这个解释,也因此成为绍兴大禹陵由来的另一个传说。

  图片

  关于“大禹陵里到底有没有埋葬大禹?”“大禹陵为何会被建造于绍兴?”,众说纷纭,不知真假。可这并不影响古往今来的人们前去绍兴大禹陵祭奠大禹。

  唐朝诗人中就有许多拜访大禹陵后写诗抒情的,比如严维的《陪皇甫大夫谒禹庙》,李绅的《新楼诗二十首·禹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