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磕碰也是一种成长》读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磕碰也是一种成长》读后感

2021-10-21 23:33:05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磕碰也是一种成长》读后感

  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

  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面对这些小“意外”,我们该怎么办?零磕碰真的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成长吗?

  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孩子不磕碰,那可以不让孩子运动,每天都坐在教室里。虽然避免了磕碰,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幼儿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就剥夺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利与探索的天性,这样的“安全”对孩子来说也是种折磨,对孩子成长也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要理性看待孩子成长中的磕磕碰碰,磕碰也是一种成长。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摔倒后,本来并没有要哭,家长的条件反射,会大声说:哎呀,磕着没呀!疼不疼呀……这种话语会把孩子吓哭,让孩子觉得磕碰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孩子在磕碰中学会承担责任,很多时候孩子发生磕碰后会推卸责任,爱说是因为别人怎么样自己才碰着的,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孩子磕碰后,首先要去想想为什么会磕碰,是因为自己不小心还是别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一起玩耍。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是在同伴之间的玩耍中建立起来的。如果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

  环境的安全并不是真的安全,相反,因为被过度保护,因为身心发展受到压制,当孩子面对环境时他并没有分析、判断、适应环境或躲避危险的能力。每一次磕碰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成长,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