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阮途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阮途记》读后感1000字

2021-10-31 00:12: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阮途记》读后感1000字

  《阮途记》是一本由舒飞廉著作,65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阮途记》读后感(一):游侠、云梦和龙

  我曾给《绿林记》写评:以云梦泽为中心,以柳毅井为起点,以龙为脉络,以侠气贯穿始终。文字飞扬,逸兴遄飞,三步一哂,五步一梗。满眼都是熟悉的故事,细读来全是别出心裁的清逸文章,是武侠,也是幻梦。

  《阮途记》里,再看绿林,依然充溢有趣的细节和灵魂。有游侠,有名妓,有艳尼,有状元,还有龙。新加入的故事有一种沉郁的美,让我想起夜雪初霁,雪上茫茫,雪下盖着妍媸凉热的众生。

  《阮途记》读后感(二):秋日正当读

  校长出新书了,自然是要读的。白日忙碌,夜晚一切喧嚣褪去,于斗室之中点一盏灯,读不紧不慢的文字,心里存的那些杂然焦躁的沟壑被温柔地慢慢抚平,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心灵马杀鸡”。以醇厚散文笔法入境,以深厚阅文无数功力搭架,以灵动飘逸想法为血肉,将有趣之事为你娓娓道来。似老友,似师长,在渐冷秋夜煮一盅温热暖心的黄酒,说来有趣,写的虽是冰雪故事,然饶是你有再多疲惫,再多寒意,也能被这些悠悠的字、词、句、段、故事温暖。夏日可读肃杀之书,《阮途记》却正当秋冬来读。

  《阮途记》读后感(三):《阮途记》妙哉

  熟悉的作家再出新书,匆匆翻阅,便觉生动有趣。老师笔法更甚当年,书写江湖,全在一个“绝”字,风云莫测,暗涛汹涌。书中又细分为种种以地名为记之说的小章节,如“浮舟记”、“洞庭记”、“金驴记”等,故事生动。既有文采又不脱人间世态,把优美的古诗词同人物的种种境遇相连。比如赵文韶夜半感慨之时,“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缈缈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潜蛟跳舞,何等孤单,嫠妇哭泣,何等惨然。这也彰显了主人公心中的苦闷之意。空有墨水,却无处可撒,大有人生失意之悲,落得与草莽英雄相伴的道路。可又不知是好是坏,莽寇亦有情敬重,而其原妻的结局更是造化弄人,终修的盖世奇功,是补偿还是抚慰?书中通过生动易懂的画面和语言描写,为我们勾勒出江湖风云,不得不说,命运交叉,哲思兼备,入读不悔。

  《阮途记》读后感(四):《阮途记》的一个侧面

  韩颖琦

  《阮途记:飞廉的江湖奇谈》由九部作品组合而成,分别是《浮舟记》《洞庭记》《金驴记》《林语记》《阮途记》《渡淮记》《龙宫记》《木兰记》和《驴皮记》,这九记既独立成篇,又因互相关联而浑然一体。通揽全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妙不可言”,“妙”就妙在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神奇之作,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时,这种与众不同又给写作模仿和分析阐释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单就文体类型来说,武侠世界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江湖,那么《阮途记》是否可以据此归为武侠小说?好像可以,又似乎不妥。飞廉的江湖世界有刀光剑影,也有恩怨情仇,但更多的是超然物外的真心与真趣。《阮途记》纵横古今、融汇中西,超越了雅俗的界限,甚至可以归入文化小说一类。

  在笔力和内蕴上,飞廉圆熟稳健、婉润飘逸,时而如智者般逍遥达观、气定神闲;时而做孩童样稚拙顽皮、天真纯粹。《阮途记》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又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湖水,其中的每一部都个性独具、耐人寻味。《驴皮记》是整部文集中最末的一篇,篇幅短小,却妙趣横生、余韵悠然。以《驴皮记》为入口,或可窥见《阮途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人生见解。

  《驴皮记》讲述的是人变形为驴的故事。古罗马阿普列尤斯的小说《金驴记》,和唐人薛渔思的小说集《河东记》,都有人变形为驴的情节。《阮途记》中的《金驴记》一篇即与阿普列尤斯的小说同题互文,抒发了抛去缰绳走野驴的快意。而《驴皮记》则由唐传奇《河东记》中的《板桥三娘子》铺陈敷衍而来。在《板桥三娘子》中,三娘子经历了人——驴——人的变形过程,而在《驴皮记》中,三娘子最后变成了神仙。相比之下,《驴皮记》的结构更加复杂,情节更加蜿蜒离奇,人物更加立体丰满、主题也更加丰富多元。

  在由人变成神仙之前,《驴皮记》讲述的故事与《板桥三娘子》基本一致:三娘子独自打理着一家客栈,做得一手好麦饼,又养了一群健壮的驴,为方便客人赶路,常会把自家养的驴贱卖给客人。一天,商人赵季和投宿到此,撞破了三娘子的秘密,原来她能驱使一套木制神器,完成从种麦子到磨面粉再到做成烧饼的全过程。吃了这种魔法饼的客人变成驴子后,就被三娘子赶到畜牲棚里。脱身后的“我”念念不忘当日奇景,于是再一次来到客栈,巧施“掉包计”让三娘子吃下了自己做的魔法饼后变成了驴。“我”骑着三娘子化身的黑驴走遍天涯海角,直到有一天一个瘸老头的出现,让三娘子恢复了人形并带走了她。故事到此,三娘子由人变驴,是咎由自取,在受尽了惩罚后又变回人形,因果循环,故事隐含着教训和惩戒的意味。

  如果飞廉只是用他生花的妙笔、更生动出神地重述了这个经典的故事,那么“新编”的意义似乎不大。《驴皮记》的真正精彩之处,是从三娘子离开后开始的。在此后的四十年中,“我”过着富足而安逸的生活,妻贤子孝,其乐融融,寿终正寝。就在我们几乎忘记了三娘子的存在、将注意力转移到“我”身上时,三娘子却出人意料地登场了。三娘子出现在“我”的葬礼上,她容颜未改,面目如初,骑在驴上为“我”送行。此时的三娘子已经彻底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修成了“不老,不死,不嗔,不怒,无欲,无求,无忧,无虑”的神仙,然而抹眼泪的举动暴露了她波澜起伏的内心。三娘子的眼泪就像《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在至尊宝心里留下的那一滴泪一样,谐谑中透着苍凉与悲悯。飞廉于一波三折的人物际遇中洞穿爱情真相,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不胜唏嘘。飞廉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已成定论的果报观念和劝诫主题,将“故”事“新”编,以传统的方式颠覆传统,在解构和反叛中完成了对经典的致敬和超越。

  从叙事节奏看,飞廉有意对续写的故事做了加速处理,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部 “人鬼情未了”,他甚至十分“粗暴”地略去了与“情”相关的叙述。显然,飞廉深谙中国传统艺术的留白美学,精心的留白设计增强了小说的空间感和节奏感,营造出一种跌宕跳跃、空灵含蓄的境界美。掩卷回想,似是出人意料的故事转向,其实有迹可循,飞廉早在小说开头就埋下了伏笔。首先,在对三娘子外貌和情态的描写上,《板桥三娘子》语焉不详,只极其减省地介绍了年龄、身份等基本信息。而《驴皮记》中的三娘子则“细白面皮,小脚郎当,玉手纤纤,挂着一对晃动的乳房,言笑晏晏,伶俐非常,颇有几分姿色”。 浑身散发着一股魅惑而危险的气息。尤其是陪客人饮宴中的三娘子更是“一时酒花泛起如雪,桃花色眼如梭,调笑戏浪,浅饮深酌,风摆杨柳,乱颤花枝。”让人浮想联翩,“我”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偷窥到三娘子秘密的。对于偷窥目的,在《板桥三娘子》中,是三娘子悉窣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而《驴皮记》则是出于“我”的一时心痒,对三娘子“半老徐娘层层剥笋除衣的妖娆体态”的觊觎。同样地,三娘子对“我”也是秋波流转、媚笑嫣然。如果说,以上描写仅限于男女之间性的吸引,出自纯粹的原始动物本能;那么接下来,“我”与三娘子变成的黑驴在朝夕相伴、耳鬓厮磨中暗生情愫,性的吸引已经悄然升华为相濡以沫的依恋。于是才会出现,“我”在三娘子离开后的心如刀割,以及“我”最爱贤妻的是她黑如绸缎一样的皮肤等等细节的呼应,这一连串暗藏玄机的描写在成仙后的三娘子出现在葬礼那一刻统统被唤醒。在故事结尾,“我”躺在棺木里,头枕着驴皮,带着三娘子芳草般的气息睡去。故事戛然而止,读者如梦方醒,原来所谓训诫寓言不过是表象,爱情才是新编体深藏其中的永恒谜题。

  这一谜题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调和的悖论:在三娘子一方,她被迫变成黑驴后,失去了人形和自由,却意外收获了爱;在变成神仙后,她获得了自由和永生,却再无缘人间的爱恨情仇。同样地,“我”祈祷来世能变成一头驴,既是对将三娘子变成驴这一鲁莽行为的忏悔,更是不惜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想换回和三娘子的相伴。在裴多菲那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而在《驴皮记》中,“我”和三娘子却自愿被爱的牢笼囚禁,无关值不值得,爱就是一切的理由和答案。就像离开人间的“我”对幸福的重新定义,“我度过了世上的人认可的幸福的一生,但这些在我心里面,都不过是时间的灰烬。我宁愿我自己,能在那个松树庙里,多住几天。”幸福是什么?飞廉借“我”之口给出了答案:所谓幸福,不过是和爱的人在一起,一刻即是永恒。

  什么是江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飞廉心中的江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江湖无处不在,江湖无所不包。就在你苦苦追寻着江湖,梦想着仗剑天涯、快意人生的时候,殊不知,你已身在江湖。江湖就是人间,飞廉的江湖奇谈呈现的正是人间百态、众生百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