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幼儿的过错》读后感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有限,所以在一起生活中常常会有违反常规的顽皮,捣蛋的行为,即我们成人所谓的犯错和不良行为。面对幼儿的过错,教师该如何对待呢?我们应以尊重幼儿为前提,理解,宽容幼儿并透过幼儿的错误行为,寻求幼儿的真实需求,顺应幼儿的兴趣,接纳幼儿的错误,通过助,推,导等方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与探索。
寻求幼儿真实需求时的“助”
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欲望。他们会把自然角里的植物拔出来,看看它们的根是怎样的;会把蛤蟆砸死,为的是给它举行葬礼。会把蚯蚓截成一段两段,看看它会变成几条蚯蚓。这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破坏性,教师们往往会误解幼儿的探索动机,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甚至视为视为品德问题严厉批评,使幼儿没有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事实上,如果教师能耐心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真诚地询问和了解幼儿,就能发现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和意图,便可以为比“助”幼儿一臂之力,引发其新的思考与讨论。
顺应幼儿兴趣时的“推”
幼儿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这许许多多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索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许多价值和目标,所以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顺应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当幼儿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特别引起注意,更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
接纳幼儿错误时的“导”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经常采取惩罚的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引导,引导是帮助幼儿理解并实践有意义行为的过程,引导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师幼互动方式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发现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由上可以看出,教师采取助,推,导的方式,善待了幼儿的“过错”,用教育的智慧,艺术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促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了教育中的尊重幼儿。
寻求幼儿的真实需求,顺应幼儿的兴趣,接纳幼儿的错误,通过助,推,导等方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