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概论》到中华诗词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睛,但其实每个人又都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在看世界,这个眼镜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是你的学识,是你的经历,是你的性格,是你成长的环境,是你的文化底蕴等等,因此每个人对同一事物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在诗人眼里,山水总关情。自从学习了《文学概论》后,我发现再读古诗词的时候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了,而是用心灵去体会、去感受,这样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擦出诗意的火花。
当我们看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字面上描写出一种万籁俱寂,一尘不染的雪天气氛,其实更多的是诗人想表现出一种孤寂之感。王维的《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些诗句一看就有着鲜明的形象,可形象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当我们读到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没有一种天上之水,气势汹涌扑面而来的感觉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如此自信,如此豪迈你有没有被感动?短短的几十个字即叙事又抒情,难道不是文学艺术之美的体现吗?
当我们学会了文学语言内部所包含着的秘密时,你就会对那些诗词歌赋有更好的体验,你就会被诗人精炼的语言拍案叫绝,比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心情一路堆叠的情感,而堆叠是因为女性的感情非常的细腻,是这样缠绵不休的女性心事,这么长的叠字句,如果唱起来声音一定如雨声一串一串滴滴答答,古代的词有点类似我们现代的流行歌曲,它就是用来唱的,现在也有好些歌曲就是用旧词来谱的新曲。大家熟悉的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等这些词曲都是朗朗上口,优美动人,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
《文学概论》里面的第三章,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看这个标题就能感受到非常难懂,虽然有帅督的导读,但我还是苦苦不得其解,直到我认识了这位象征派诗人李商隐,我们最熟悉他的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象征派不在意讲事件,不在意讲人物,而是用象征的方法把生命的状态比喻出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春蚕,都是蜡炬,诗人只是想告诉我们,春蚕到死与蜡炬成灰更大的意义是说,生命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值得付出的对象,有这样一个对象,生命怎么去受苦,都是快乐。在这种付出中,生命会饱满,会获得意义,如果有一天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这样付出,那是一种悲哀。是不是突然对文学象征意象有了新的了解,感觉就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文学概论》到“中华古诗词”,就是一种触类旁通相得益彰的学习方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是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其实并不是讲山水,也不是讲风景,而是讲一种心情,走到生命绝望之处,如果那时候可以坐下来,就会发现有另外一个东西,正慢慢升起,那是一种人生的感悟,是一种生命中的转机,水穷之处是空间,云起之时是时间,在空间的绝望之处,看到时间的转机,生命还没有停止,所以还有新的可能,新的追求。我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专职教师,人生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平淡无奇,感觉一眼就能望到尽头。人到中年,突然发现生命有了另外的意义,那就是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勇于成长,不断突破,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宣讲人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