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脆弱的征服》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脆弱的征服》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08 00:1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脆弱的征服》经典读后感有感

  《脆弱征服》是一本由〔英〕杰森·沙曼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脆弱的征服》读后感(一):在战争面前,“你”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在战争面前,“你”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当下,俄乌局势已经持续了一月有余,而且还在持续发酵,我们看到了双方的实力,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的制裁与反制裁不断加码,有分析指出,可能会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调整。两国问题历史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化的今天,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今天的疫情,全球都会受到影响。

  恰逢看到这本《脆弱的征服——欧洲扩张与新世界秩序创建的真实故事》,作者剑桥大学教授杰森·沙曼带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欧洲扩张史,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对欧洲的发展壮大有个误解:欧洲军事力量占据优势(在武器、组织军事力量等方面),认为欧洲扩张是欧洲军队和国家战胜海外对手的结果。这本书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体验,相信这对我们理解世界格局认知有一定的助益。

  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以欧洲的扩张为核心的全球国际体系的建立,让彼此隔绝的区域渐渐连接成一个整体。你相信吗?欧洲扩张的进程,在亚洲和非洲更多地归功于欧洲的屈服而不是统治。

  在扩张中,欧洲人的主要目标大部分与海洋有关,开辟贸易路线,建立港口前哨,与之相反的是当地强国则关心对陆地的控制。

  我们从书中能了解到为什么近代早期的欧洲人面对非西方对手时,是否在军事上存在优势。为什么欧洲扩张的先锋队是一小撮冒险家或者少数贸易公司,异国的盟友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者在本书中主要是介绍了欧洲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扩张。条例清晰,有理有据,正如作者所说,之所以写一本较为简要的书,是因为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学术圈内外通常可能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读者,甚至是一些不阅读社科类书籍的人。

  看到书后从第198页到234页都为注释和参考文献,讲真,真的有被作者的用心感动到。作者说欧洲扩张的历史既是统治的故事,也是欧洲人屈服和顺从的故事。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思考欧洲中心主是有害无益?军事革命带来的结果又是怎样?比如从十九世纪以后去殖民化进程和殖民地的反抗活动,为什么技术更发达、行政水平更高的国家和军队总是输给相对落后的对手?

  《脆弱的征服》读后感(二):近代欧洲扩张历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1500年——1800年是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不仅让欧洲开启了全新的世界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创了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从西方发展的进程中来看,传统意义上对西方兴起的解释源自于欧洲强大的军事优势,认为西方世界利用强大军事力量主导了全球化的方向与动力,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杰森·沙曼在其著作《脆弱的征服:欧洲扩张与新世界秩序创建的真实故事》中指出:欧洲人的主要目标大体与海洋相关,他们致力于开辟贸易路线,建立港口前哨;而当地强国主要关心的是控制陆地领土,对海洋基本不屑一顾。以东方国家为例,中国当时的疆土幅员辽阔,朝廷根本无心涉足海域的发展,郑和下西洋给南海和印度洋、非洲沿岸近36个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相比其他欧洲各家,中国还是一个站在世界前端的发达国家,而当时大明皇帝支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耀兵异域,示国富强”。

  反观此时的东方强国不稀罕海域的拓展,欧洲弱国在陆地没有发展的机会,只能以弱势姿态退而求其次选择发展海域,利用海域开辟贸易路线。与此同时由于各国海域互通所带来的各种流行病让美洲各政权在不为人知的失败基础上实现了广为人知的胜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过相关论点,即航海时代西方国家海域互通时带来的动植物和疾病正在缓慢地改变着原本简单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变更交替更加适应欧洲人的生存环境,继而导致大批量的移民蜂拥而至。

  欧洲扩张的基础建立在了大航海时代的海域探索,哥伦布与麦哲伦先后进行的航海大冒险不但开辟了一条海上贸易的新通道,也为欧洲的拓展以及促使全球殖民与贸易的发展开启了新征程。但在《脆弱的征服》中沙曼指出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欧洲扩张成功的原因并非征服,而是归顺。从历史大事件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美洲、非洲和亚洲陆地强国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的实力都直接碾压欧洲各国,面对如此强大的世界体系,欧洲在航海军事力量上采取了遵从的态度。

  这一论点从根本上驳回了历史学家所谓的军事革命论,即认为欧洲扩张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源自于欧洲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他们拥有更好的武器,且能够更好地组织军事力量。而作者也在书中就近代早期欧洲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扩张版图的分析中以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着重反驳了这一观点,并对此论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正如沙曼在书中总结的那样:欧洲扩张的历史既是统治的故事,同时也是欧洲人屈服和顺从的故事。

  《脆弱的征服》读后感(三):《脆弱的征服》:一些关于近代早期欧洲扩张的颠覆性观点

  《脆弱的征服》:〔英〕杰森·沙曼 / 黄浩 / 重庆出版社 / 2022-3-1 /

  文丨云海

  近代欧洲的历史,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理解。三十年战争后(1648)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逐步构建起今天以主权国家为国际法主体的世界体系。在国际体系形成的过程当中,欧洲的崛起无疑是一股强劲的主导力量。而对于欧洲的“发迹史”,主流的欧洲中心论将军事革命看作西方在近代早期称霸全球的驱动因素。

  这种军事革命论认为,欧洲国家间军事竞争和火药武器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早期欧洲的崛起。如军事历史学家迈克尔·罗伯茨(1955)指出,欧洲在1550年至1650年发生了快速的军事变革和政治变革,得益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联动过程,军事革命使得近代世界彻底从中世纪中脱离出来。这种军事变革表现为欧洲人对规模更大、更常备化、维护成本更为高昂的军事组织的追求。其后果是,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又带来更多的资源。相反,那些在竞争中落后的就会遭到痛击甚至淘汰。

  换言之,自16世纪开始,欧洲内部激烈的安全竞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凭借更为先进的军事技术,欧洲人成功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实现扩张,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体系。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似乎印证了这种达尔文式优胜劣汰的军事革命思想,似乎证实了这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正确。

  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反驳。剑桥大学杰森·沙曼教授在《脆弱的征服 : 欧洲扩张与新世界秩序创建的真实故事》一书中,就批评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地域偏见,指出军事革新并没有让欧洲人在近代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军事革命论夸大了欧洲人的胜利,同时还掩盖了亚洲帝国的力量。

  作者在考察了1500至1750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海外战争行动后发现,军事革命论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首先,欧洲人在海外的作战方式与在欧洲本土部署大量军队的方式几乎完全不同,推进欧洲在世界扩张的小型的远征部队,其中大多数还是私人部队,如临时组建的探险队或者东印度公司等拥有特许权的“主权公司”。其次,这一时期欧洲人在与亚非政权(如波斯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的冲突中并不存在军事优势,西班牙征服者在美洲取得的最为著名的胜利,是疾病、当地盟友和冷兵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欧洲人带来的疾病,让美洲强大的帝国人口锐减,不断地削弱了原住民的抵抗力量。再次,欧洲军队的压倒性优势通常体现在海洋上,而大多数强大的亚非帝国都只关心对土地和人民的控制,对海洋漠不关心,所以,这一时期欧洲人致力于通过重要港口和海上航线对海上贸易进行军事化控制,而非对大陆国家的征服,这使得双方得以勉强共存。

  基于上述史实,作者将1800年之前欧洲的成功扩张活动形象地称为“脆弱”的征服,认为西方的胜利并非历史的必然。

  180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形势发生了变化。相比于面对非西方军队时负多胜少的近代早期,在19世纪的“新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军队击败了几乎所有非西方的强大对手。此后,欧洲与其它文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对今天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作者依然坚持认为,即使是在19世纪的帝国征服战争中,欧洲人的后勤与组织,动员当地盟友和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及利用对手的不团结,这些因素对于胜利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先进武器。比如,作者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帝国军事衰败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国内的政治和财政出现了问题。

  到了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一个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体系取代了先前的帝国殖民体系,帝国存在的合理性变弱了。在亚非拉国家一系列的去殖民化战争和起义中,欧洲帝国陷入了崩溃。作者尖锐地指出,这一时期,欧洲大国打赢了大部分的战役,却输掉了大部分战争。即使是美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伊拉克、阿富汗等海外军事行动中,也不断地重演这一戏码。

  因此,作者主张,在欧洲帝国的建立和崩溃过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审视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分夸大军事技术的作用。军事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隐蔽的制度、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通常都很难受到影响,无法刻意去改变。

  在全书的结尾,作者甚至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西方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相对短暂的,因而,如果这种主导地位现在受到西方以外的大国崛起的挑战,也就没有那么令人惊讶了。假设某一天中国或印度成为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过是1700年左右历史的重演罢了。

  《脆弱的征服》读后感(四):还原历史真相,颠覆性认知,欧洲其实没那么强

  2022年最大的瓜,非“俄罗斯和乌克兰”莫属。

  提前这两个国家的恩恩怨怨,大家众说纷纭,至于孰是孰非,在这里咱们不做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于哪方比较有理,这个留给后人评判。

  历史的车轮滚滚,历朝历代在此起彼伏中进入和退出历史舞台。新政权的建立和旧政权的落幕,在常人眼里都是通过战争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然而,历史会说话,很多证据也会证明,凡事没有绝对,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是依靠军事硬手段才能获胜。

  《脆弱的征服》就向大家展示了:欧洲扩张与新世界秩序创建的真实故事。

  《脆弱的征服》作者杰森.沙曼,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曾任教于美国几所知名大学,威望极高,在历史和政治上颇有研究和建树。所以,这本书颇具说服力,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还原历史真相,看透根源所在,给世人以教育和警示,让后人从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智慧,才是历史学家的最终目的。

  欧洲,一直是不容忽视的焦点,古代贸易和战火也曾一度涉及。譬如,13世纪时,统帅拔都率蒙古铁蹄攻占了基辅罗斯,建立了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提到这点,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武力征服世界的那个年代。

  然而,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发动战争和国家建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军事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多样性,并非只有一条单行道通向唯一的终点,而是存在导向多种结果的不同路径。

  扩张并不等同于统治或征服。

  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是第一个全球国际体系的建立时期。在此期间,之前彼此隔绝的区域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其核心也就是欧洲的扩张。

  不要将“欧洲扩张”等同于“欧洲征服”或者“欧洲统治”。相反的是,在欧洲和非洲,欧洲扩张的进程更多地归功于欧洲的屈服而不是统治。

  早在900-1200年,中国就发明并改进了火药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领先欧洲几百年。当他们遭遇比之前欧洲强国都更为强大的东方帝国时,他们除了屈服别无选择。

  然而,强国主要关心的是陆地领土,对海洋领域不屑一顾。而欧洲人的主要目标则恰恰相反,主要目标大体与海洋相关,并致力于开辟贸易路线,建立港口前哨。这是一种互补和共存的关系。

  此外,欧洲人还喜欢在东方和大西洋当地培养盟友、建立附属国。当欧洲冒险家去美洲时,带去的多种流行病摧毁了当地帝国,虽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还是不容忽视。作者认为:欧洲扩张的先锋队并非国家的陆军或者海军,而是小股探险家或少数贸易公司。

  作者提出的论点驳斥并取代了军事竞争模式。

  作者从人口、财富和军事力量的角度来分析:自全球国际体系形成以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是由西方主导的。当时的欧洲国家与亚洲强国如莫卧儿帝国或中国的明清帝国相比是弱小的。

  1800年后,工业革命带来压倒性的优势。在19世纪的“新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军队击败了几乎所有非西方的强大势力。之后,欧洲步入了时代的前沿,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脆弱的征服》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作者认为:西方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相对短暂的,因而,如果这种主导地位现在收到西方以外的大国崛起的挑战,也就没有那么令人惊讶了。

  假设在某一天中国或者印度成为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过是1700年左右历史的重演罢了。

  读史明智,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可以深刻改变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认识。

  滚滚红尘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