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文字去旅行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炎炎夏日,觅一方宁静,寻一处安稳,捧起钟爱的书籍,让双眼穿梭于字里行间,用文字丈量远方,何尝不是另一番旅行呢?
都说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遇见,师生的相遇、同事的相逢、文字的遇见都是一份珍贵的馈赠,相互温暖、彼此成长!
隔空相见的日子甚是想念,偶尔也会怀念这样的瞬间:执着的孩子默默地坐在一角,沉浸于阅读不可自拔,温暖的阳光、清脆的鸟鸣、同学间的你追我赶都不足以打断。这样的一幕我认为是动人的,又总忍不住要悄悄地拍下来,怎么也不忍心去打扰。此刻,只在心里想着“你认真的样子真美!”曾几何时,这寥寥几个字成了我们赞美孩子时最动听的语言,我们毫不吝啬地赠予每一位值得表扬的孩子。
我们期望我们的相处也都是这样快乐而幸福的,然而,想象终归是美好的。没有了往日的叽叽喳喳,一个屏幕、一纸作业成了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重要纽带,没有了昔日的随叫随到,这种往来总让人捉摸不透,充满了酸甜苦辣。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阅读呢?”阿莫老师曾说,阅读为通向认识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必须把培养儿童的阅读技能的过程纳入到更加广泛的、内容丰富的、情绪洋溢的、生动有趣的认识活动中去,还必须使他们把阅读技能作为解决认识任务的手段牢固地掌握起来,而不是目的本身。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所以,阅读应当成为一种习惯,唯有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才能浸润其灵魂。但结合实际,我们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同时,还期望学生尽可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比如口语表达、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特殊时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我们只有提高要求才能保证学生基本的营养。在组长高瞻远瞩的带领下,我们不断丰富阅读形式,从阅读单的改进、读书会的交流、课文的拓展延伸、以及无数次线下的教研活动,直击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都说纸短情长,相信大家在改作业时一定体会特别深刻,每次一到习作课,简直就是头脑风暴,可还是觉得自己和孩子们之间怎么这么不够默契,家校本上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屏幕那方的无辜的孩子依然无动于衷,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往往此刻,大家就索性不改了,于是,由一开始的碎碎念直奔教研了,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集思广益、调整策略,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自评、互评,多种方式激发灵感。往往一篇习作完整的讲评要持续两三周的时间,尽管过程很艰辛、尽管战线很长久,但在一次一次的修改、整合之后,最终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满天亮丽的星斗。回望一次次的教研、探讨也是值得的,尽管大家多日不见,但夜深人静的午夜、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曾多次相聚云端,苦中作乐!
不禁想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则意义更大,也是一门艺术。阅读能力也决定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是贯穿所有学科,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一种必备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自然也不会太差!“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细水常流,不断地渗透给学生,让其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平日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对阅读望尘莫及,那就不妨抓住眼下短暂的慢生活尽情享受吧!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也唯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蓄积更多能量。美好的季节,不负时光,带上书籍去旅行,一起感受文字的魅力,汲取智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