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写自愈力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书写自愈力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24 0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写自愈力》是一本由周丽瑗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写自愈力》读后感(一):书写自愈力

  写作这件事,看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无论是发朋友圈、微博,还是与人聊天、些工作报告,无不需要写作。写作的应用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但你知道通过写作我们也可以缓解焦虑,解决心理问题吗?

  最近读了《书写自愈力》这本书,作者将心理学方法与书写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疗愈方法,能够帮我们缓解焦虑,改善心理状态。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有这样的理论,认为心理学的治疗过程就是将潜意识转化为意思,让本人的内在冲突浮现,成为疗愈的开端。

  而通过写作这方法同样可以达成这种疗愈的目的,当然更准确的说,应该把写作当做一种辅助的手段。当我们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谈到作家与作者之间的区别时,本书作者认为每位作家写作的作品,无论故事内容怎么变化,都散发着熟悉的味道,这个味道就是作家终其一生都在解决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

  不过,我个人并不太认同所有的写作都与所谓的人生难题有关,我们可能都有自己生命当中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却并不一定会被这些课题所影响。

  一篇好文章或者一本好书,有的时候是源于一个崭新的灵感,或者是日积月累的积累,这些内容的诞生有的时候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

  我认为作者与作家的区别在于,作家需要面对读者,他需要和读者有一定程度上的沟通,当然这个沟通是通过自己的文字来传递的。而作者并不需要面对其他人的看法,只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用写作疗愈自己的时候,不需要在意太多写作方法。

  用写作的方法之所以可以疗愈自己,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安全的方式尽可能的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受到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可以用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去思考。

  大脑有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感受会改变记忆。也许当初发生的是件芝麻大的小事,但因为对我的伤害特别大,于是我在一次次回忆中用感受强化了当时的记忆,那个记忆就一直非常痛苦。所以,在我们从多角度去回忆过去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看法已悄然改变,当我们的看法改变之后,我们的感受也会慢慢改变。

  也有一些误会,可能会在我们书写的过程中突然想明白。我们可以在书写的过程中尝试着用一种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他人。

  通过书写来疗愈自己是一种极为安全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并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成本,因此我们都可以学习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

  《书写自愈力》读后感(二):《书写自愈力》:用文字与自己对话,打开情绪疗愈之门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就即将踏上一趟通往内心深处的列车,开启一场自我疗愈的旅程。

  书写和疗愈,是一种最安全的自我疗愈方法。

  我们通过文字,可以抒发自己的感受,觉察自己内在的冲突,在一次次深入地向内探索中,我们会重新发现自己、审视自己、理解自己、疗愈自己。

  这本书适合从头到尾按顺序看,每个章节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一小节后面还有相应的练习,我们可以跟随练习开始书写,一步一步,慢慢读完此书,慢慢掌握这套用书写来疗愈情绪创伤的方法。

  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础篇。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由书写的方式来重新激活我们的写作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找到我们的核心情绪。

  自由书写的规则很简单,不评判、不修改、不停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只需要自由地跟着自己的思维状态去书写,撕下身上的层层伪装,去坦诚地与真实的自己相见。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些被压抑的感受和情绪。

  第二个部分是回顾篇。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回顾过往,直面过去的伤痛,把内心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在上一部分,我们向内觉察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核心情绪,接下来就是在书写中与过去的自己重逢,释放自己的核心情绪,疗愈生命里的那些伤痛。

  第三个部分是对话篇。在这一部分,我们要与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展开对话,从过往的遗憾中唤起疗愈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太大,幼年时受过的创伤一直横亘在心里,长大后和父母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其实,我们可以不以和解为目的,带着好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下我们的父亲、母亲、甚至整个家族,也许,我们能看见另一个角度的他们。

  书中说,真正的理解只能发生在两个有共同或相似经历的人之间。

  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最难理解的父母时,我们才能放下芥蒂,和他们和解。

  第四个部分是终结篇。在这一部分,我们总结了过往的经历后,会重新开始建构自我。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内在价值,实现心理上的蜕变。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痛,一直会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生活。如果我们的内在冲突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些痛苦就会伴随我们一生。

  而写作恰恰是一味可以救助我们内心冲突的良药。

  我们都看过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能够吸引我们?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把自己内心的冲突写出来了。他们在作品里不断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冲突,将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文字流露出来,唤醒了更多内心深处有共鸣的人。

  因为共鸣所以共情,最后获得疗愈,这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的好处。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感受和体验却是可以改变的。

  让我们勇敢地走进过往的伤痛中,用文字去唤醒自愈的本能。

  我们会发现,那些糟糕的往事已经无法再撼动我们,通过书写疗愈,我们会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书写自愈力》读后感(三):睡不着没食欲长期焦虑紧张?我们该如何通过自愈力治愈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长期被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所困扰,精神状态悲观低沉、萎靡颓废,严重的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由此引发长期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产生对生活没热情,对自己没信心,对未来没期待的想法,更严重的可能选择自残乃至轻生。

  生活中有类似的亲友,我们往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要帮忙却又束手无策,有什么办法吗?

  遇到这种情况,身为亲友,我们最多只能身处援手帮他们,但很难真正把他们拉出来,最终还是得靠他们自己走出来。只有让他们学会自己疗愈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于疗愈自己,可以说是自愈力,《书写自愈力》中介绍了疗愈方法。自愈力和一个人的情商有关,也是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缺乏自愈力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从神经学方面的研究来看,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会破坏前额叶保持工作记忆的能力,而这就是我们在悲伤时不能好好思考的原因,持续出现的情绪困扰会造成儿童智力缺陷,损害他们的学习能力。

  所以,要想疗愈自己,就需要持续激励自己,控制冲动,防止情绪的困扰影响到思维和决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根据失眠的表现来说,使很多人失眠的心理因素往往在于他们虽然身体躺在床上,但头脑仍在忙乱。他们大脑里有太多嘈杂的声音,不停担忧这个,思虑那个,且完全停不下来。尽管理智知道时间到了该睡觉了,但头脑里嘈杂的想法压根停不了,反而像千万匹奔腾的野马驰骋着,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好睡眠?

  要帮他们入睡,最好是让他们摆脱忧虑情绪,让头脑放松。忧虑的人往往是不停地琢磨琐事和烦恼,但反反复复想来想去,却始终拿不下决定。正因如此,要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注意力收回,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好。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才说,人要活在当下,因此,实用的选择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点容易且能产生成就感的事,这样一来,在睡前能让自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会再背负愧疚或不安。

  什么是简单而有成就感的事?复盘近期的工作和学习找到改进方法,找本书阅读某一章节,哪怕只是收拾屋子,让家里看起来更清爽都行,如果这些都不行,那就试试跑步、瑜伽等运动。总之,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而言,做点什么事总比什么都不做在那瞎想的好。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和简单的成功,能慢慢建立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失眠再说焦虑和担忧,担忧焦虑会损害一个人的智力,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学习效率低下,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会被破坏,考试时焦虑尤其会影响发挥。

  一个人如果经常焦虑,就很难将精力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想不焦虑,就想办法去突破现有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激励自己,依靠灵活头脑不断寻找不同方法的人,才有可能摆脱焦虑。同理,焦虑的人也要想尽各种办法摆脱问题,多尝试多思考。

  在这里,心态尤为重要,我们不要担心会犯错,要直接面对,错了就换个方法。不断行动或试错总比陷入焦虑或无所事事要好。

  另外,无论是睡眠情况不好,还是精神萎靡不振,或是长期抑郁焦躁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却又不太容易做到的办法解决,那就是跑步。

  跑步的好处,在此不赘述。很多人会简单地以为跑步只是单纯地强身健体,却料不到跑步对心理和精神面貌的强大调节作用。身体和心理问题是一体两面,调养身体素质,可在同时促进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人不太容易出现身体方面的不适状况。

  跑步对身心疾病的疗效立竿见影,这个办法十分实用,远比一些“心灵鸡汤”管用得多。跑步对一个人身体的肌肉、内脏、呼吸系统以及精神面貌、意志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调节或增进作用。

  除此之外,别的方法或许要靠长期坚持,才会有收效,但跑步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只需几次就“肉眼可见”,如若长期坚持,那种变化更是显著,那些说不出来的好处,如睡眠更深沉、神清气爽、通体舒畅等,绝对让人受益匪浅曾有医生对用跑步等运动治疗抑郁症等症状给出建议:一周不少于5次,一次不少于30分钟。跑步虽好,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注意不要受伤就好。

  《书写自愈力》读后感(四):书写,是最好的治愈

  一个人想要活得极致,一般有两个特点:清醒和接纳。

  简言之,清醒的人,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接纳的人无论面对什么状态的生活,都能保持着通透的思维与意识。

  这是骨子里的通透,也是活到极致的一种表现。不过话说回来,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纷纷扰扰的生活,如此才能做到清醒的接纳不完美呢?

  答案是:通过书写来疗愈。

  在周丽媛老师的《书写自愈力》中提出三个步骤,分别是:察觉、发现和疗愈。

  在电影《土拨鼠之日》中有一个男主角,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而他也陷入了困境,无法挣脱这种麻木的生活。

  想一想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每天都在过,上班,下班,回家三点一线,似乎每一天的生活都很相似。

  而这种相似的生活,才让我们陷入了焦虑、模糊以及觉得生活无趣,甚至对人生产生迷茫,在迷茫中不该向左还是向右。

  在《书写自愈力》中作者周丽媛认为,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模式对待每一天,就会陷入强迫性重复的怪圈里。

  这时候不妨试试用书写的方式,去不断发现和理解心中的困惑,把问题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把所有的矛盾与纠结,痛苦与各种放不下,写下来,这样就能探索到这些痛苦来自于生命哪个阶段,源于什么事件。

  一个人只有真诚面对自己,实话实说,把自己此刻的心情和感悟写下来的时候,就会信任自己的感情。

  这种方式就叫自由书写,也可以称为心灵书写。当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时候,就获得了清醒,就具备了认识自己的能力。

  或者说自由书写就是一场察觉自我需求的旅程,在书写的时候,就是把重点转向自己,用记录的方式倾听内在的声音。

  这是女人清醒的开始,也是活到极致幸福的前提。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时候,才能认识世界,才能拥有察觉自我的能力。

  之所以说用书写的方式,能让女人变得更聪明和理智,最终活成骨子里清醒的女人,掌控自己的命运,是因为当自我追问的时候,才能察觉内心,发现感受。

  在思维层次,如果在书写的过程中,就会写下自己此刻的感受,会产生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进而采用追问的方式,一层层找到困扰自己的根源。

  这种探索的自我追问的方法,也叫苏格拉底式提问。可以说提问是自我疗愈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有一位妻子跟丈夫很开心地听到的一个故事,但丈夫头也不抬,也不接话,看起来毫无兴趣。

  妻子很生气,她觉得丈夫不重视自己,于是跟丈夫吵了一架。

  而丈夫也很委屈,他工作压力很大,根本没听进去妻子絮絮叨叨的欢声笑语。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来发现自己的感觉,进而找到冲突产生的原因。

  第一步,写下自己的感受。妻子跟丈夫讲笑话,丈夫却没有跟着一起笑,也没有回应,妻子很生气,觉得委屈。

  第二步,分析原因。妻子很委屈,委屈的并不是丈夫没有笑,而是对她的行为没有重视。她想要得到丈夫的反馈,然而丈夫却没有丝毫反应。

  第三步,角色互换。站在妻子的立场上,她期望得到感情的回应,这是她委屈的根源,而丈夫没有回应并不是因为不重视妻子,而是由于压力太大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经过层层写下来的方式,就找到了冲突产生的根源,也会很清晰的发现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中说:察觉即疗愈。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委屈?为什么会生气时,就找到了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有些女人活得稀里糊涂,每天都陷入情绪的崩溃中无法自拔,而感受还很痛苦,对生活充满着抱怨?

  就是因为没有疗愈自己,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需求,只是觉得不满意。

  而通透的女人,也有情绪,也有不满意,但她们却能探索到自己难过的原因,进而找到快乐的源泉,最终与自己的情绪和解。

  骨子里通透的女人,一般会有两个特点:清醒地面对现实,以及接纳不完美的一切。

  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一个情绪ABC理论,具体地说就是A为冲突事件,C为行为后果,而B是直接原因。

  也就是说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A是产生情绪的导火索,而愤怒和生气,抱怨和冲突,这是C的结果,但大部分忽略了根本原因B。

  对于一个人的愤怒和失控,B的根源有很多,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投射,也可能是内心的失控与不安全感,或者是被忽略的委屈。

  但往往人们只看到了A和C,而没有察觉到B的存在,以至于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在坏情绪中循环着。

  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冲突点,没有发现自己内心委屈的根源,一旦找到矛盾真正的原因时,再选择接受和接纳,就能实现对所有不完美一切的和解。

  如果一味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就会被痛苦吞噬,沉浸于自己的想法而不自知,心理学中称这些情况为“认知融合”。

  人在认知融合的状态里,身体和大脑会根据虚化的情景变化,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反应。

  所以,这时候就要通过书写的方式,退后一步,让自己的想法与思维保持一致,用理性的方式来和解冲突,这个过程就叫认知解离。

  而书写就是认知解离最好的方式,它可以带我们穿越迷茫,回归清醒,最终拥抱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