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些经验听听就算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有些经验听听就算了

2022-04-26 15:31:26 作者: 良大大 来源: 良大 阅读:载入中…

有些经验听听就算了

  先说声抱歉吧,最近没怎么更新,不少朋友都在后台催更。

  还有朋友关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

  谢谢关心,我很好,只是太忙了。

  最近在搞几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又是投标,又是方案,又是谈判沟通,每天忙成狗。

  能挤出来的一点时间,就在知识星球更新了,每天一篇干货。

  所以,视频、直播、公众号都没怎么做,毕竟这些都不是我的主业,还请厚爱我的读者海涵。

  今天的文章也是为了回答一位读者的问题。

  他参加过很多学习班,最贵的是一种弟子班,好多个W,导师是个知名成功人士。

  他感觉导师也挺用心的,把自己的经验都倾囊相授,但是到自己身上就感觉没啥用呢?

  我呢,确实认识一些成功人士,也看过、听过很多他们的经验。

  那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聊聊这个问题吧。

  1. 成功经验都是有保鲜期的

  十几年前,我刚刚步入销售行业,新员工培训时,一位金牌业务大哥上台分享经验。

  他先是讲了一堆做人的道理,然后说自己销售有个绝活:

  能喝酒。

  正当我们惊讶之际,他讲了个更令人震惊的故事。

  一次和某大型企业吃饭,对方董事长也在场。

  酒过三巡,董事长来了兴致,一定要见识见识那哥们的酒量。

  于是拿出几个三两的白酒杯说:

  “来,喝一杯,就给你100万业绩,喝几杯就给你几百万!”

  那大哥兴奋得花枝乱颤,说此话当真?

  当得到董事长再次确认后,那哥大义凛然,将四杯白酒一饮而尽……

  虽然最后被抬了回去,但董事长没有食言,拨给了他400万业务。

  所以,这金牌业务大哥给我们的建议是,要想做大业务,就要多练练酒量。

  这偏方可害苦了我们这波管培生,差点练到胃出血不说,当轮到开始做大业务时,才发现这招根本用不上。

  因为年代已经不一样了。

  他那时正值90年代,深圳大发展,商机遍地。

  大企业都是野蛮生长,经营高举高打,采购流程也极其粗放,几乎就是老板一句话的事。

  所以,那时做业务只要胆子大,能喝酒,搞定几个关键决策人,业务就嗖嗖进账。

  可是到了我们年代,市场饱和、国企改制、企业精细经营,各行竞争加剧。

  虽然还需要社交,但是品牌效应、专业技能和商务运作才是主流。

  所谓的经验,一般都带着时代的烙印,环境一变,就不能用了。

  所以,我在直播里也曾说过,市面上的很多培训,都是主讲人在经验分享,而不是培训。

  培训是要讲方法论的,是要可复制、可迁移的,而经验只能让受众听得过瘾,觉得主讲人牛逼之外,并没啥真实效用。

  2. 很多成功经验是美化的结果

  我对香港商业比较有研究,知道很多大佬会搞“生涯美化”。

  他们会请一些商业写手,为自己立传,把自己的童年写得很苦逼,把自己的奋斗史写得很光辉。

  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香港作家冷峰就曾说过,为某位大家都知道的大佬写传记,本着尽量美化的态度交了一稿。

  结果,对方非常不满意,说美化强度不够,就终止了合作,甚至要求冷峰删除双方所有的联系记录。

  后来找了别人去写,成稿后,冷峰一看,我勒个去,这美颜滤镜开得忒大了。

  我认识一位投资人,挺成功的,经常去参加论坛,讲自己如何从一名银行普通职员,奋斗到高层,再出来创业成功的。

  但是,他从来不说自己老爹其实是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他当职员时的优秀业绩多数来自那家企业。

  真正的成功之道,一般都不会向你全盘托出,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便言说。

  这些东西,可能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而有些成功者,真的就是运气好,但是他们大脑会有另一种解释,误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书中讲到:

  每个人骑自行车,都会遇到顺风和逆风。

  可当你去GOOGLE里搜索“顶风”一词时,会出现一堆逆风前进的图片;而当你搜索“顺风”时,根本搜不出几张图片。

  因为人都容易记住逆袭时的努力,而忘记顺风时的幸运。

  所以,成功者的经验,听听就好,可以借鉴就借鉴,想去复制这种经验,恐怕是想多了。

  3. 成功经验也可能是反向归因

  早年,为了锻炼演讲能力,我曾参加过多个口才训练班。

  上完几期,感觉水平提高不明显,觉得可能是讲师水平问题。

  咬咬牙,报了一个超级贵的,讲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脱口秀知名人物。

  他在台上口吐莲花,下面的学员踌躇满志,我却生出一丝诧异。

  因为他所讲的内容,和之前的讲师并无太大区别,但费用竟然是之前的5倍。

  和其他学员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却很笃信那讲师,理由是:

  “你看他口才那么好,一定是他的方法管用。”

  后来,看到《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提出的一个概念:反向归因。

  塔勒布说,大家为什么觉得游泳会使身材好呢?

  因为一想到游泳,你就会想起游泳健将,他们都拥有傲人的身材。

  因此大家会把健将的身材归因为游泳训练的结果。

  可是,情况很可能是相反的,正因为他们天生拥有适合游泳的体型,才会脱颖而出,那些不适合的身材拥有者,早就在竞争中淘汰。

  所以,好身材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运动的结果。

  按此说法,大家所笃信的大V,也是种反向归因。

  他可能天生就是毫无道理的口才好,而不是用什么方法训练的缘故。

  好口才就是成为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的标准,而不是训练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我那学费是白交了……

  你如果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反向归因还真不少。

  · 那些名校的升学率(好学校吸引更优秀的学生进来);

  · 打篮球会让人长高(矮个子在这个运动上可能坚持不下去);

  · 读过MBA的人,收入比其他人高(都是高管去读的当然如此)。

  就像德国哲学家罗尔夫所说:

  不要向快乐的人询问快乐技巧,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快乐的。

  4. 说到最后

  其实,成功人士的经验并非一无是处,有时你读这些东西时,会让你很励志。

  罗永浩也说过,自己也喜欢看这些东西,当成工具用挺好的。

  当自己颓废时,看看就像打了鸡血。

  所以,咱们也不能把成功经验一棍子打死。

  但是做为一名合格的学习者,我想还是要区分“经验”和“知识”,知识虽然枯燥,远不如经验来的性感。

  但是却可以依靠。

  而更可以依靠的,也就是你小学都知道的东西。

  努力实践、学习、精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远不如什么“国民总时间”、“知识临界点”、“认知升级”来得时髦,但是对于普通人是最管用的东西。

  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能做到的人又太少,因为太苦太累太枯燥太遥远。

  就像《闻香识女人》中的那段台词:

  如今我走在人生十字路口,我其实总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但我从不走,为什么?

  因为太苦逼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