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方法读后感100字
《阅读的方法》是一本由罗振宇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一):2022年第19本书: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前天收到,昨天读完。读的过程中发现书中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介绍读书方法,但有意外惊喜与收获:本书更像是一位导游,带领读者在书山学海之中游览、停留、徘徊、享受。如此说来我倒觉得本书的副标题更适合当书名:Inviting Books into Your Life. 本书一共介绍了4个部分,每部分6章共计24章,每章末尾都会列书单推荐5本书。虽说推荐120本,实际上全书前前后后共涉及各类书籍300余种。本书可以作为这些书的导读,这个导读并非简介每一本书的内容,而是让多本书为同一个主题服务,进而为读者服务,毕竟是我们读书,而不是书读我们。 有几篇让我印象深刻,很有启发: 1、《灯下不观色》 意思是说早某种特定的灯光下,无论灯有多亮我们都看不出东西的真实色彩。如果只能在灯下看,又想看清楚颜色,就要换不同的灯光多看几次,或许就能大概猜出真实颜色。当然读懂一个人也是一样,需要尽可能的把这个人还原到他参与过的所有棋局之中,而非只看他的高光时刻或只听他的个人表达,比如李鸿章这个人。 2、《到更大的池子里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这一瓢却是从弱水三千的全局里取出的,所以有全局视角非常重要。知道了上下文,才能更好的理解重点的含义,理解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并且全局视角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与收获。到大海中去,收获极大,付出却很有限。 3、《找到枢纽》 读名著和经典固然重要,但很多名著和经典的门槛却很高,所以找到枢纽性的人物和枢纽性的书会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唐德刚、房龙的书。 其他的还有《体例创新的无限空间》《高手早有答案》《那些被光照过的地方》等等也都值得一读。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二):读罗胖的《阅读的方法》
最近罗胖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叫《阅读的方法》。由于多年薅罗胖羊毛心存愧疚,我在第一时间在当当上下单,买到了这本书,花了两个晚上把这本书看完。
对于多数人来说,阅读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如果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则会事半功倍。
然而如今,在海量短视频、短图文的攻势下,愿意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实在是这些短内容给予的多巴胺太多了。
有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最让人(合法)上瘾的事情是看小说,比游戏更上瘾。玩游戏可能会累,但是很多读小说的人,可以“不舍昼夜”的看,不分场合的看。
所以就有了个“推论”,如果一本书不能吸引你,那就是书的错,是书没能吸引到你。
合适的书不会自己走到人的面前,需要人自己去寻找。一旦遇到,书中的世界就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奇妙、沉浸,关键是找到那个进入仙境的入口-兔子洞。
而罗胖就像是知晓这些兔子洞位置的人,用这本书给读者一一指引,一个不合适,就带你去看另一个。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段描述:
这本书没有跟其他工具书那样,列举出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阻碍,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而是罗胖带着我们在这本书里,遇见各个领域优秀的书籍,遇见各个领域顶尖的作者。
这么看来,英文名更贴近书的内容,Inviting books into your life。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三):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读书其实可以很有趣
我得了一种病,可能叫阅读焦虑症。
非常想读书,也知道读书对自己很有益,但却不知道读什么。浅显的小说不爱读,总觉得对自己没什么益处。深奥的哲学和艺术又读不懂,翻了几页就放在一旁。
时常是心血来潮买了一堆书,但隔了几年连书封都没有拆。
我不知道怎么样快速获取一本书里的精华,即便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一遍,依然好像抓不住其中的重点。
为此我看过很多教我们如何阅读的书,但说实话,大部分都是翻了两页就读不下去了。
直到看到罗振宇这本《阅读的方法》,我才发现,我可能不是缺少阅读的方法,而是缺少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方法》是一本能够激起人阅读兴趣的书。罗振宇在这本书的写作上非常用心,他准备了很多年,目的就是把它写成一本有趣又有用的书。
这本书很有趣。罗振宇在书的构造上,别出心裁。
章节结构
罗振宇这本书与一般的教人读书的书不同,他用的是一种“随机漫步”的模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像是在乡间小路悠然漫步。每一章各自独立,各自从一个侧写的角度来为我们呈现书籍造福人类的方式,你可以在阅读时尽情跳跃,选择你喜欢的去读,而且不会对整体感知有任何影响。
他教你怎样把阅读看成了解世界底层逻辑的工具,教你如何通过阅读去看各种风景,教你通过阅读的启发在自己的领域里实现创新,也教你在阅读中实现比视频更加极致的体验。
每一小节内容,你只需要用20分钟就能读完,你可以尽情利用你碎片化的时间,而这20分钟的阅读成果,值得你无限去回味。
内容书展
罗振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特意加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内容书展。就是他在每一部分,每一章节的介绍中,都融入了所提作品的部分精华片段,这样一方面你可以更好地阅读原文,了解罗振宇讲述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延展阅读很多经典作品的精华,从而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升阅读感受。
这本书也很有用。罗振宇在书里融入了很多高级的阅读法。
非常全面的书单书
你经常会觉得书荒吗?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去找想看的书?是通过豆瓣的推荐,还是促销榜单,还是他人的推荐?如果你不知道选择好书的渠道,那么这本书非常适合你。
这本书里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从诗词,到哲史,到艺术,到小说,每一类内容中,罗振宇都罗列了自己的阅读书单,供你随时翻阅和选择。在这样一串精选书单里,你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话题。
此外,这本书也是一本教你在阅读中发现好书的书,比如罗振宇在书中提到的,让自己阅读更成体系更加深入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循着书里的感兴趣的关键词进行延展。有的书会提到其他的很多书,有的书会提到其他很多核心概念和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发现新书好书的线索。
非常实用的阅读法
作为《阅读的方法》这本书,无论罗振宇写得再怎样有趣,怎样放松,他依然还是紧紧扣住了主题,教了我们很多阅读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实用,而且有趣,能够让人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阅读,并且在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就是你可以把阅读当成思维训练的游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玩密室逃脱,玩剧本杀,沉浸在推理和演绎的世界里。其实阅读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推理和演绎的机会?每一个故事,甚至每一段历史,都有它隐藏的信息,当你把这些信息挖掘出来,串成串,不仅能实现对阅读的深入理解,让你实现阅读的成就感,还能激发你阅读的兴趣。
其次,你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语言的美。最典型的就是诗词鉴赏,以往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诗词可能就是为了背诵,为了考试,如今在忙里偷闲时读一读诗,你会感叹文字的魅力,感叹诗人的才华,看那一个个象征是如何来的,那一句话怎样浓缩成一个字一个词,这种研究的过程不仅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是让时间慢下来的过程。
此外,这本书还会教给你很多阅读的视角,比如俯瞰。就像影视作品拉镜头一样,由高到低去看一看这些作品,从框架,到细节,从宏观,到微观。比如在阅读史书的时候,你可以先去了解大纲,再去填充细节,让自己的脉络更加清晰。你也可以从低到高地去看这些作品,比如在阅读先秦、两汉各个阶段的历史的时候,把它们放在3000年的历史中来看,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王朝建立的地点为什么是长安洛阳再到北京,由西向东再往北?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你会将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尽收眼底。
可见罗振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花了很多心思,甚至可以说凝结了他半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书目,以此来引起你对于阅读的兴趣。最关键的是,这本书可以缓解你对于阅读的焦虑。他告诉你,阅读不需要任何方法和技巧,甚至不需要讲究体系,不需要把那些艰深晦涩不喜欢的书读到底。读书,只要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书就可以了。所以无论你是否喜欢读书,我都建议你带上这样一本书,用另外一种视角,从中感受一下书籍的魅力。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四):最会读书的人告诉你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这话是建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但其实即便到了今天,读书依然咱们普通人提升自我、获得财富的最省钱、最容易的方法。
而且阅读可以说是没有门槛的,只要打开书你就可以开始阅读,可以吸取书中的养分,学习书中的知识。但值得思考的是,同样都是在读书,有的人通过阅读快速的提升了自己,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人虽然也在读书却总是不得要领,既没有让自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也没有在生活中让自己更加幸福。
在这些人的身上,似乎读书成了无用功。
但读书真的是无用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要怎样来解决读书无效的困扰呢,或许我们可以来看一看罗振宇的这本《阅读的方法》。
罗振宇是拥有读书节目《逻辑思维》的创办人和主讲人,后来又创办了知识服务品牌得到,举办了7届《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今拥有数量过亿的读者听众。
而获得了如此成就的罗振宇其实最初就是以读书起步,罗振宇靠阅读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后联合朋友将之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王国,成就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振宇是最感谢阅读,也是最懂得阅读的人。
一、
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阅读的方法》并非那种常见的,告诉你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效率的方法书。
《阅读的方法》更该被称作是罗振宇多年阅读心得的一个大总结,是罗振宇怎样阅读的方法指南。
这套指南被罗振宇提炼成了24个关键词,分别是推理、转念、抽象、凝结、俯瞰、选择、风物、棋局......角色、文心。
乍一看这些词,很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就比如说推理、俯瞰、棋局,你完全想不到这些词会和阅读方法有什么关系。
不过别急,耐心看下去你就会发现,原来书并不仅仅只是读完就算好,原来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方法,同样的书也可以有不同的所得。
就拿“棋局”来说,原来读书并不能仅仅只读、只满足、只相信手头的这一本书。如果这样读书,就成了课堂学习时只为考试而积累的知识点,无趣也容易忘记。
读书当如下棋,要将孤立的点还原成整局的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做横向纵向扩展阅读,系列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明白一个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去尽可能的接近事物的真相。
就像罗振宇在书中所举的李鸿章的例子一样,如果只看一本书,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他是愚昧的封建官僚,也可能觉得他是见识超群的政治家。但这都只是李鸿章的一面,只有讲这些面拼接起来,才能看到立体的李鸿章。
所以读书,尤其是读人物传记的时候,一定不要只关注传主的传记,还要注意和他同时代人物的交往,往往在这些地方,我们能够窥见传主的某些真实所在,进而发现那些被有意或无意隐藏忽略的真实。
棋局讲的是链接,转念讲的是角度,抽象讲的是提炼......罗振宇将他的阅读心得娓娓道来,送给了我们24种阅读书籍的秘宝,让我们发现,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书还应该这样读。
换句话说,罗振宇给了我们读书的方向,让我们知道了读书时该向何处用力,该向哪里深挖,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在这本《阅读的方法》中,罗振宇在赠送介绍了二十四种阅读方法以外,还给读者列出了数量众多的书单。
第一种书单列是在每个章节的最后,罗振宇精心选取了五本最为贴合本章关键词,而且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籍,并且在文末还附赠免费读书的二维码以供扫描阅读。
第二种书单则是穿插于文章之中,罗振宇在介绍他的阅读方法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书籍以及其中的段落,这些段落被罗振宇称之为“小书展”,这些“小书展”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罗振宇所提出的阅读方法的概念。
于此同时这些片段往往又极为精彩,让人一见之下心生向往,于是乎这些书目也就加到了书单之中。
第三种书单同样夹杂在文章之中,不过这些书籍并没有被作为“小书展”被特意展示出来。然而你却也很可能会被其中的某一句某一段打动,升起想要看一看的想法,于是书单便又默默的加长了许多。
一本《阅读的方法》既给了方法,又给了书单,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读书。
如果你喜欢读书,想要读书,却还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或是该怎么读书,那么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一定能帮到你,让你不辜负这书香满溢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