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炼》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苦炼》读后感100字

2022-05-01 00:4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炼》读后感100字

  《苦炼》是一本由[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炼》读后感(一):苦炼

  起初,我看到了赫尔曼·黑塞的影子,以为是两个年轻人的故事,后来亨利·马克西米利安过早地死了,泽农的故事像达芬奇(这无可厚非,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悉达多,到最后他赴死的身影又像苏格拉底了。

  最后的几十页我没有读,既创造了小说的形象,这形象便理应表达了所有,何必再多作解释。这本书很难说它不好,但也并非那样的好,尤其以《深渊》那一章节为例,只是作者思想的铺陈,显然作者本人十分博学,又善于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还兼有想象力,然而对于读者而言显得浮泛而迷离,没有情节作支撑的思想的表达像是海上泛起的泡沫一样虚幻,这显然是作者不善于驾驭自己那丰富的素材的缘故,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作者的特色,我对此不置评论,然而同样是以思想冗长、密集出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语言就显得像黑洞一样有吸引力了。

  《苦炼》读后感(二):一点摘录

  只要我们有欲求,有愿望,有畏惧,或者说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不自由的。医生、炼金术士、烟火制造师、占星家,无论自己情愿与否,他都曾经穿上过时代的号衣;他也曾经听任时代在自己的理解力上留下某些印记。

  在他看来,正如一代又一代学子当中私下流传的一个大胆的说法所言,基督教的律法、犹太教的律法和穆罕默德的律法,不是别的东西,不过是三种骗局而已。

  他曾经从一些老师和同行那里得到过某种想法,或者由于他们,他才形成了另一种相反的想法,而这些人还在闭目塞听地继续他们无法调和的争辩,每个人都固守自己的世界观。像魔术师坐在自己的圆圈里。

  除了这些疯狂的教理,在焦虑的人与人之间,一定还存在着某种出自他们天性最深处的厌恶和仇恨,有朝一日,当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相互灭绝的理由,这种厌恶和仇恨就会寻找其他发泄的途径。

  《苦炼》读后感(三):我大为震撼

  很久没有读过小说了。上次那会还在看福楼拜和巴尔扎克。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我肯定在课文哪里看过这个名字。我敢说作者一定很熟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如能看这书可能也很开心。书的内容和黑格尔理论分析能写篇论文出来,位置太小,写不下。 情节描写的像是地狱或者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放在16世纪的欧洲。作者写作功力惊人,侧面描写与主人公回忆,简洁明快。此外用典颇多,是文化人,译者尽力译的很好了,虽然偶尔翻车(比如129页的“小扁豆”应该是圣经里红豆汤,还有“纪尧姆”或为“威廉”这样的) 黑功,白功,红功,这很辩证法。“炼金术能把一切物质变成金只是表面的现象,那真正的意义是把人心变成更纯粹高贵的东西”(出自某动画)。 我想起,邓晓芒老师说自己初读黑格尔研究,看到《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被形容为一位战士,从战场上走来,疲惫不堪,浑身血迹,仍然踉跄前行。他大为感动。我大概读完了这本小说,也是大为震撼。

  《苦炼》读后感(四):我塑造的你,既不属于天界,也不属于凡间,既非必死,也非永生,以便让你自己像一个好画家或者灵巧的雕塑家那样,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形体

  欧洲中世纪晚期,黑死病阴霾、神学分裂、文艺复兴、征服大海、科学微光、机械制造萌芽,种种的迹象显示着人类将逐渐走出延续千年的陈旧信仰,即将步入新的文明时代。

  此时,传统神权和封建领主的力量依然强大,新文明的火种在被炼金术师、医师、启蒙的神学者手中时隐时现的传递。

  这些受到科学和文明之光照耀的人,渐渐觉醒,他们尊重实验、发现事实、思考原因,他们质疑神圣,蔑视封建独裁。

  《苦炼》这本小说并不易读,然而非常可贵的,本书是基于大量欧洲中世纪史实基础上撰写而成。 主人公“泽农”是16世纪,人类现代文明之光的诸多守护者化影:

  “泽农”出生在1510年, 他九岁时,达芬奇在流放地昂布瓦兹去世; 三十一岁时,哥白尼去世,并在临终时发表了他的重要著作; 三十六岁时,泽农的出版商,真实历史人物“多莱”(Dolet)被处死; 泽农牢狱里自杀的那一年,布鲁诺刚二十岁,在他三十岁时也将被烧死;

  那个时代里,化身为“泽农”的人们还有: 研究血液循环的塞尔维、解剖学家维萨里、外科医生帕雷、植物学家塞萨尔潘、数学家兼哲学家卡尔丹……

  泽农被处死的那一年,伽利略五岁……

  非常喜欢本书的开场,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在《论人的尊严》的一段话。 这段话试图以上帝的口吻告诉人类生的意义: “自然将另一些类别禁闭在由我订立的的法令之内。然而,你不受任何界线的限制,我将你置于你自己的意志之手,你用它来确定自己。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央,以便让你更好地静观世间万物。我塑造的你既不属于天界,也不属于凡间,既非必死,也非永生,以便让你自己像一个好画家或者灵巧的雕塑家那样,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形体。”

  同样喜欢的还有,本书第三部分《牢狱》的开场,则以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成员之一的诗句告诉我们如何看待死亡: “对于心灵高贵的生命,宁愿死去, 也不愿承受无法回避的苦难, 令他失去品行和风度…… 这样的人很多,死亡治愈了他们极度的焦虑! 然而众人毁谤向死亡求助, 殊不知死亡如此甜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