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家属》读后感1000字
《加害人家属》是一本由[日] 铃木伸元著作,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一):加害人家属到底该不该经受这一切
这个朋友是个大学生,而且工作就是在加害人父亲手下打工,做新闻出版,加害人是个变态,虐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二):说了又好像没说
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看名字是很能引发我读它的欲望,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将目光对准被害人家属,很少想到加害人家属。 本书除了第一章对加害人家属有比较详尽的叙述,后面几章就基本是罗列了一些案件而后带到加害人家属,语言的脉络也不太清晰,有时候一个案子是一节有时候又分成几节,还会有叉开去的时候,就有些看得有点不耐烦,仿佛翻来覆去的就是这几句话。与其他国家的比对也很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加害人家属所受到的一切哪些是源于日本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对于少年犯罪,其父母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父母一生都应该研究的课题。所以孩子犯罪总能在其家庭找到些蛛丝马迹。不能因为大人自己的事情很多,烦恼很多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 而成年人犯罪,其亲属的责任会相对小些。所以也无法理解书中有些要学校、同学、任职的公司这些承担口诛笔伐的。 可能中国人会有一人做事一人当这种概念,似乎被牵连的概率会小些?不知道我国有没有这方面的书。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三):他们的状况如何呢……
他们的状况如何呢……
对于犯罪事件,人们首先是会关注受害者,受害者家属也会关注,然后会关注到加害者,但是对于加害者的家属,是不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太多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在其中呢,也许是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少见到的比较不多,所以对于这个群体人的遭遇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和心理疏导工作一直没有了解过。
来自日本的学者,铃木伸元,1996年自东京大学教养学系毕业,同年进入NHK电视台任职,历任新闻节目导播,负责《NHK特辑》《今日焦点》等节目。曾两度荣获表彰优秀节目的银河赏奖励赏。著有《沸腾都市》(合著)《新闻消失大国:美国》,编写了这本《加害人家属》,本书译者,陈令娴,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学士,东京学艺大学国文系硕士。喜欢阅读、旅行与陶瓷器。
“养不教,父之过”还是“罪不及妻儿”?我们该如何对待罪犯的家人?
基于NHK《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带来看待犯罪案件的新视角,
关注人:看到个体的故事,看到具体的人的遭遇。
思考事件:具体的事件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远离煽动:辨别引发对立、助长歧视、煽动情绪的人和言论
两度日本银河赏奖励赏 获得者 《NHK特辑》《今日焦点》负责人 铃木伸元 纪实力作
东野圭吾的畅销小说《信》以一位杀人犯的弟弟为主角,描写了他因兄长犯下盗窃杀人的罪行而陷入的困境。他因为哥哥的罪行而不得不辞去工作,被迫与女友分手,遭到社会孤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又受到歧视与冷漠对待。
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进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我希望这个视角能为社会带来些许帮助,因而写下了这本书。
本书以NHK电视台播放的《今日焦点》其中一集《犯罪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大幅加入了没有被剪辑进节目的信息。从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开始:警方突然来电,丈夫遭到逮捕……
既有一手的采访资料,记录加害者家属在得知家人犯罪后的压力和处境;也有对轰动一时的旧案的整理和重访,对互联网狙击加害人家属现象的思考;探讨了应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重于惩罚。
铃木伸元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 但他认为,让大众了解加害人家属的遭遇是有意义的。
身为媒体工作者, 因为本书而开启的各项采访,也令铃木伸元再次意识到应该时刻注意媒体的角色与影响力。
总的来说,书中通过一个个恶性案件的加害人的家属的讲述层层拨开迷雾,去见证这个群体中的人的生存境况,心理变化,生活轨迹的变化,人生的倾覆,作者并没有给自己预设立场,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是单纯的提出加害者家属应该被如何对待,而是尽可能真实的详尽的让加害者家属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十分难得的,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些了解,一些理解,一些注意,每个人对于如何对待加害者家属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所以,把情况说明,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就好了,而且书中在末尾也提到了除了日本以外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加害者家属这个群体的一些规定和救助措施,一些非政府机构,还有一些心理辅导渠道诸如此类,而且作者最后把立场选择的权力仍旧还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抉择,个人评分8.1分,推荐指数四星。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四):他们被“判”同罪,权利与自由那一刻都被剥去
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进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铃木伸元在读这本书时,不免也有一种自我审判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他们无辜的,但只要一想到,他们最亲近的人“杀了人”,我们内心的愤怒与恐惧也会延伸到他们身上。这本书主要表达的是,让大众知道加害人家属的遭遇与处境,而当我们看到书中细节时,也会联想到自身。
案件发生时,或者日常冲突发生时,我们可能是旁观者,也可能是受害者甚至是加害者身边的人,所以,我们平时都如何看待或对待加害者家属?或许我们没有参与过对加害者家属亲友网暴、迁怒等行为,但难有善意确实存在。翻着这本书时,我们可能会因此而不安、愧疚,或者转头谴责其他施害加害者家属的人。
我们该成为哪一方?而我写在前头这些话,要表达的是,这其中没有应该不应该,每个人都无法成为道德圣人,且每个人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能做到私下不判定他们与犯罪者同罪自然是好,如果做不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吧。但还是要知道,作恶到底是不可取的。
身为普通公众的我们,了解某一罪案的发生,大都是在媒体上。媒体的聚光灯基本都在罪犯和案件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也没有发现罪犯家属。他们在哪里,他们是否知晓家属犯罪的事实,如何看待,包括罪犯被判罪后,他们怎么样了?
铃木伸元是日本NHK电视台《NHK特辑》与《今日焦点》的负责人,《犯罪加害人家属的自白》是《今日焦点》其中一集,补充了节目中被剪辑的内容,关于加害者家属的遭遇与处境,互联网的真实反应,包括各国面对这些问题采取的行动,都一一集合在这本《加害人家属》书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目也获得国谷裕子的支持与协助。
关于国谷裕子:国谷裕子:给现代“女子力”的启示
“把与事无关者牵扯进来,很过意不去。”这是加害者家属们共同的心情。书中展现的几个个案说明,犯罪者犯罪的时候,家属亲友都是不知情者。当警方找上门时,他们才知道“出事了”。问题在于,他们在对罪案整个过程一无所知时,还要面对媒体无尽的骚扰和拷问,邻里朋友们的排斥,连犯罪者的孩子——尽管他是无辜的——也不放过。在第一个案例中,身为犯罪者妻子的洋子,不得不住在公司,半夜回家收拾行李,改名,二度给孩子转学,忍受与好友不相往来,可谓身心疲惫。她有很多不解,有很多委屈,却找不到可以倾诉可以帮助她的人。最让人不忍的,是孩子希望跟学校老师与同学道别却遭到拒绝时,洋子虽然瞒着孩子,可孩子在半夜回到学校跑了一遍,玩了一遍,跟洋子说“我已经跟他们道别了”——或许孩子已经知道什么。
“犯人亲属”的标签会带来什么,可想而知。第二个案例中,年老父母得知孩子的犯罪事实后,也要面对外界的质问和伤害,父亲说不想活了,母亲说,你不活了的事被报道了,又成为一个笑柄。没想到,家属连掌握自己生死的自由也失去了。加害者家属是否有拒绝出庭的权利?有人认为“子不教父之过”,加害者家属做的每个决定都容易被当作恶意行为去看待,比如这个案例中,犯罪者父亲以对不起被害人和家属为由,不想请辩护律师,被批评是薅国家资源羊毛的“缺席的父亲”,“缺席的父亲”最终从桥上往河里一跃,结束自己生命,仍被批判他在逃避现实。
在过去科技通讯不算发达的时代里,加害者家属或许能有喘息的机会,但今日互联网发达,人人都可以在线上充当“正义使者”,罪犯除了面对法律制裁,也要面对网络制裁,其家属也要遭受网络制裁。他们被网络制裁最直接的方式是,个人信息完全暴露在互联网上,网民群起而攻之,谩骂和批评的声音从犯人犯案到家属教育蔓延到家属个人衣着和行为。对社会产生恐惧,都是加害者家属们每天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即使当网络注意力从他们身上散去,或者社会早已不再关注他们,但依然伴随终身。
在《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中,曾有一句提醒:“女儿成为受害者或施害者,并不能说明你是糟糕的家长。”这句话在《加害人家属》中显得十分无力。首先,青少年犯罪以后,不管是青少年们的父母还是社会,首先认定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才会酿成这些悲剧。所以犯罪者家长们也自愿背起这个枷锁,深陷罪恶感之中,不断忏悔、反省,甚至希望同孩子一起结束自己与孩子的生命。
事实是,媒体和公众很容易忽略加害者家属这些感受。罪案发生后,罪犯家属都难以再获得社会信任,即使他们道歉、忏悔、赔偿,但大众依然先考虑家长们这样的做法,是否只是为了逃避责任,博取法官好感。在《加害人家属》中有一句话,让人深思:
这里面充斥着不确定感和摇摆感。法律的作用呢?
2019年热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让人难忘,其中有一条剧情线,是吴慷仁饰演的律师极力争取当犯罪者的辩护律师,但都遭到拒绝。他去见犯罪者的家属时,犯罪者妈妈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
虽然如此,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话语和行为,可能真的致使孩子们走上犯罪之路。《加害人家属》中,提到儿童与青少年求救的信号被大人忽略。父母为了让孩子活成他们期待的样子,斥责、体罚、虐待,尤其那句“我当初就不该生你”,对孩子们都是严重的伤害。书中提到的案例也在提醒我们,犯罪可能源于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教育。
在传统中国刑罚中,有一连坐罪,即一人犯罪,亲人家属连带受到惩罚。时下法律已不再有这样的罪罚,但它们往往成为民间判官们使用的手段,受害人家属深受其害。现在已有国家针对受害人家属成立相应的援助组织,并对他们提供多方位的帮助。有意思的是,《加害人家属》是日本的节目,讲述的也是日本加害者家属的困境,但不管是节目负责人铃木伸元还是书中提到的WOH组织理事长阿部,都在强调自己“无意主张加害人家属的权利”,仿佛,他们也没有勇气去承认,加害人家属也有自身的权利和自由。
铃木提到,加害人无意把自己亲人卷进犯罪中,如果让众人知道加害人家属受苦的一面,加害人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或许能以此避免悲剧。家属真的能阻止加害人施害吗?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们自行在《加害人家属》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