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活一口“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活一口“气”

2022-05-08 08:11:31 作者:专注的早晨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看电视剧,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用毛巾或棉捂住人的口鼻,仅仅几分钟,人就会气绝身亡,被活活捂死。

  你知道吗? 一般情况下,人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就会死亡,只喝水不吃饭能维持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人缺氧后几分钟内就会昏迷,5分钟后大脑死亡,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死亡,不能救活。

人活一口“气”

  可见,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是什么,有三种解释,一种是引伸意义,做人要有志气。另一种是字面意思,人活着是靠呼吸的气体,这气体就是氧气。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指中医所讲的“气”。

  我们来看看中医所说的“气”。中医所说的气,对于大部份人来说,都可能被视为一种很玄很奇妙而难于理解的东西,它看似无形无相无色,却又是力量无穷。在中医学中“气”是一个运用非常广泛,而又难以用一句话解释清楚的概念。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气的概念非常完美的融入到中医学的理论中,那么什么是气呢?

  中国传统医学有四大经典著作,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 经》。其中《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说: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的“上焦”也就是心肺,把饮食物的精华布散到全身,像雾露一样滋润灌溉脏腑、皮 毛,使之得到营养,这就是气。

  中医所说的“气”是一种微小的、难用肉眼看见的,具有营养作用的微小颗粒。中国古人认为“气” 是构成万物的最小的颗粒,所谓“气聚为物、物散为气”,气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物,而物散开了就成为“气”,这是中医学对“气”最基本的认识。

  “气”构成的“物”又都会表现出其功能,发挥出作用,中医又把这种效能也称为“气”,如心的功能称 为“心气”,肺的功能称为“肺气”,肾的功能称为“肾气”,“肝气”有疏泄的功能,“脾气”可产生精微物质的动力。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中医学把“气”的具体作用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气化作用,防御作用,固摄和托举作用。

  所谓推动作用,是说人血液的流动,脏腑功能的发挥,精神意识的灵敏,四肢运动的灵活都需要气的推动,如果这种推动力不足,我们就说他“气力不足”。

  所谓温煦作用,是说“气”是人体热能的来源,气虚则恶寒怕冷,体温较低,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较弱。

  所谓气化作用,是说气具有将各种物质进行转化的作用,如把饮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称为“水谷精微之气”,就是依靠这种气化作用。

  所谓防御作用,是指人体抵御外来病邪的侵袭,不发生疾病的功能,中医把这种气称为“卫气”。

  所谓固摄和托举作用,则是指血液在脉道内流动不溢出脉外,脏腑在体腔内有固定的位置,不会因为站立而下垂,都是依靠气的固摄和托举。中医常把内脏下垂一类的疾病称为“中气下陷”。气在人体内是流动不止的,中医把气的流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统称为“气机”。而气的流动受阻,则称为“气滞”或“气郁”。

  可见“气”这个概念,在中医学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人活一口“气”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