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拉图尔:于是有了光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1 09: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的读后感大全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是一本由[法] 玛丽娜·贝朗热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读后感(一):拉图尔:光的诉说与暗的回应

  文/舒念

  拉图尔的名字艺术史上似乎不够知名,远没有莫奈或安格尔的名气,在画风上,拉图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比起单纯地表现美,拉图尔更加注重人物的神态,他笔下的人物并非是俊男美女或是皇室贵族,并非是不能展示出这种华丽的美,而是在拉图尔的作品中,有更加细致的观察。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中展示出了拉图尔作品中的两大特色——日景和晚景,他在职业生涯早期作品多以日景为主,而晚期作品多为晚景。日景的作品以自然光线为主,而晚景的光线则以烛光为主。在日景的作品中,他多以人物细腻的表情作为画面的重点,整幅画面似乎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像是封面所选的拉图尔经典作品《方片A的作弊者》,画作呈现出了一场有钱人的牌局,画中的人物以眼神交流,手中捻动纸牌,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仿佛一场戏剧的瞬间定格,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牌局的结果。

  法国艺术史学家皮埃尔罗森伯格说,“拉图尔要讲的故事,都画在人物的眼神里”。不仅仅体现在这种仿若交谈的眼神中,也体现在人物沉默的眼神中。在同样的主题下,安尼巴莱·卡拉奇的《吃豆的人》以人物的动态为作品的重点,而拉图尔《吃豆的人》则以神态为主,作品中的两个人物,既展示出了对食物的关注,同样又以空洞的眼神,展示出贫苦人民被生活所累的状态。在这本书以铜版纸印刷的条件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男性角色半秃的脑门闪光的效果。

  而对于光线的把握在拉图尔的晚景作品中有着更加突出的展示。在那个时代,人们以蜡烛作为照明的工具,原本夜晚就是昏暗的,而拉图尔就以画作呈现出了那种若隐若现、烛影飘摇的感觉,在他的晚景作品中,有着大量的黑色铺设,但是我们似乎可以从画作中心延伸出的寥寥烛光中找到未显现的人物动态,尤其是在烛光中呈现出人脸的那种温润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对画面着迷,更让画中的人物呈现出一种沉思的神秘感。

  《圣婴》

  拉图尔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的作品中也有相当多的宗教主题作品。拉图尔用晚景作品来展示宗教的主题,其中有一幅《圣婴》,展示出了耶稣诞生时的经典场景。但他选择了另外一种非常具有世俗化的表现手法,在昏暗的烛光中圣母玛利亚抱起自己的孩子审视,旁边持烛台的修女圣安娜的眼神与玛利亚的眼神都呈现出了爱意,而耶稣则作为一个出生的婴儿紧闭的双眼正在沉睡中,烛光昏暗,所有的光线都集中在耶稣的头上。我们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会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耶稣的脸上,甚至会呈现出相似的,带有爱意的眼神。

  仔细观察拉图尔的作品,很容易能感受到这种光与暗的对话,仿佛是一张照片一样,却又比照片多了层次,人物无需直视画框外的人,我们却有一种惊扰画中人的感觉,这种氛围感大家就是拉图尔画作最大的魅力,所以这本书的名字也恰到好处出——《拉图尔:于是有了光》。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读后感(二):看展,我再也不用只会比耶了!

  你真的会看展吗?那些挂在艺术殿堂里的辉煌,是因为什么得以让我们仰望?又为什么让我们膜拜?

  是美?是技巧?是意义?还是什么?

  不可否认,我们很多时候去看美术展的时候,装模作样的点头,在作品面前拍个照,甚至比个耶。这个展就算看过了。至于展览的内容,为什么好,画家的独特到底在哪里,其实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是不懂的。

  而世面上动辄就几百元起步的艺术书籍,让我们纵使期待能了解艺术的人,也望而却步。终于《纸上美术馆》一套豆瓣评分高,一本一个画家,看完一本就完全了解一个画家系列。让艺术拉近大家,让我们能看的明白,也深入了解艺术大家。

  不如我们就从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画坛上熠熠发光的画家:拉图尔开始这趟艺术之旅。

  拉图尔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画家,他的作品含蓄、静谧、无论是探讨生死或是宗教画的主题,都带着一股神秘感。拉图尔一生的作品都在描绘神秘的明暗,画面出现烛光、油灯或者不可知的发光光源,对象的受光部位明亮,背景深褐,明暗对比强烈,流露出一股神秘动人的气氛。画面构图严谨,具有雕刻般的充实感;他对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表达,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

  拉图尔对“晚景”的着迷,并不仅仅是与日光相对的暗影。在拉图尔的作品中,即便是日景,也不曾有阳光穿透窗户,照亮整个室内的情况。而同时代的室内画中也没有这样的场景。拉图尔用黑暗的色彩替代光亮的背景,但这黑暗并不意味着蒙昧与阴郁。为了自省,为了接近神圣的奥秘,为了思考人与生活的意义……拉图尔运用黑暗营造静谧的氛围,目的是为了给这些沉思默想以自由的空间。一束光,唯有在黑暗中才显得更加明亮;这样的光,能消除恐惧,能坚定信念。至少。这是拉图尔内心所坚信的。

  虽然拉图尔在世时很受欢迎,但死后很快就被世人遗忘了。他很少在画作上签名,所以他的作品经常被误认为是别人画的。直到1934年,巴黎橘园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十七世纪的法国写实画家”展览。法国公众才真正看到修复完好的属于拉图尔的作品。拉图尔的“失而复得”,让人们惊喜万分!

  看书的过程中,你会感觉这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套名副其实的“纸上美术馆”。不仅有高质量印刷的画作,还有对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的简要说明,帮你深入理解每幅作品的内涵。 合上书,绝美的装帧让人赏心悦目。随便一摆,就是一幅画……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读后感(三):不能出门看展的日子,我在纸上的美术馆意外收获“烛光画家”展

  这是宸妈2021年发布的第169篇原创内容全文共计2019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新冠疫情至今两年多了,这是我这数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没有远行也没有观展的日子。“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不能出门那就索性躲到纸上世界去吧,毕竟这个浮躁的尘世间,还能有书本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看展的日子好久不曾有了

  看到《纸上美术馆》系列图书的介绍时,这个系列已经从2019年开始陆续出版从达芬奇、梵高、莫奈、拉斐尔到高更等世界上最伟大的三十多位画家们的作品集了。

  由1976年创刊于德国汉堡的欧洲知名媒体GEO(德国国家地理)和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也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世界报》强强联手联合出品,全球各大美术馆供图,逼近原作的细节呈现,每一位画家虚拟一座专属美术馆,精心划分各个主题展厅,纸上的美术馆,就是一场不用去世界各大美术馆逐一打卡在家就可以尽享的美术盛宴!

  《拉图尔:于是有了光》封面

  双十一入手了“烛光画家”乔治·德·拉·图尔的这册《拉图尔:于是有了光》,一本书满足了我困顿于疫情不能观展的心。

  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 ,1593年3月19日~1652年1月30日),又译为拉图尔,法国巴洛克时代画家,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法国画家之一,以宗教和反映日常生活的风俗画的作品而闻名。早期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后以描绘烛光晚景而闻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以高超的明暗对比技法见长,呈现出古典的简洁感,静谧中透着唯美。代表作《方片A的作弊者》已成为卢浮宫的镇馆名作之一。

  拉图尔是一位神秘的画家,因为太过神秘,正确的生平和经历至今仍不明确。

  《天使降临圣约瑟》

  之所以被誉为“烛光画家”是因为他极为特别的极为个性的绘画理念——他的大部分画作都在刻画夜晚的场景,采用单独的蜡烛或火炬作光源产生阴影,营造出强烈的对比,从而形成了自己单纯简洁,一目了然的绘画风格。拉图尔作品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对珠光效果的表现——人们称这种画为“夜间画”(源自意大利文,意为“夜间的光线”)。

  对拉图尔来说,这种画既不是为了美化生活,也不是要深化题材,而是探索光在形体上的变化效果。但它却受到教会的欢迎,因为这种画能造成一处神秘的宗教效果,因而教会一时把他的画视为当时油画上的最高成就。

  据说路易十三把他卧室所有画家的作品取走,唯独留下拉图尔的。

  正是因为皇家和教会对他的认可,所以拉图尔在世期间可谓名利双收,在他的年代非常成功,但死后却很快被人遗忘,开始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初才重新被人们发现。

  我喜欢拉图尔的,正是因为他作品中娴熟的运用黑暗营造静谧的氛围,给沉思默想的画作以自由的空间。看拉图尔的作品,你会明白什么叫“光线大师”,阴暗之间作者想要表达和宣泄的,是简单中见真知的卓越洞察力。

  内页

  这本《拉图尔:于是有了光》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A日景杰作、B兼收并蓄、C沉思默想、D夜与暗色和E画技成熟与内心世界。

  和日常的画展一样,在不同主题的作品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图尔的作品,也可以读到详细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的简要说明,是一次相当精彩的纸上逛美术馆。

  内页

  在A日景杰作中,是对拉图尔白天的绘画作品中非常精湛的用色技巧进行的解读,比如这幅《吃豆的人》,就是拉图尔对穷人的粗茶淡饭的描绘。书中呈现了同主题的安尼巴莱·卡拉奇的《吃豆的人》,这样的对比让人看完印象极其深刻。

  内页

  在“局部细节详解”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的细节,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拉图尔的创作和他无尽的善意,时代的丑恶下,贫苦之人也值得尊重。

  内页

  同样的对比和局部细节详解,收藏于法国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的拉图尔的代表作品《方片A的作弊者》也有,这次做对比的是收藏于美国金贝儿美术馆的《草花A的作弊者》,两幅画在人物的服饰、表情及逛下等细节上有诸多不同,展现了画家的幽默和精湛的技艺。

  内页

  读这样的书,不仅可以欣赏到绝美的画,还能读到作品流转多年后的逸事。再比如《算命者》的讲解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对这一主题的系列创作,只不过很有特点的是他仍然坚持自己对光线的运用,这幅一度被当做赝品的代表作,历经艰辛,最终以画面上的落款作为了自己身份的最好证明。

  内页

  再比如拉图尔创作的抹大拉系列中最具有宗教诗意的这幅《油灯前的抹大拉》,画中光的运用之成熟,人物的坐姿之自然,人物与物品之间构成的关系之平衡。这样极为简洁的构图手法,画中的物品以象征的静物方式摆放,朴素中无处不在的渗透着拉图尔基站的绘画技艺。

  内页

  再比如这幅《举着烛台的小女孩》,只看拉图尔对小女孩遮住烛光的手的透明处理,就可以看到作家娴熟的阴暗光线使用技巧,是我觉得最美的作品之一!

  内页

  在书的最后,还有“画家年表”和“收藏分布”,真正的让一场纸上精彩纷呈的画展从头到尾都透着专业和细节。

  造型简洁、背景井然、用色素雅而明亮、极富表现力,拉图尔坚守的,是在烛光的方寸之间描绘着自己的天地,这样的美好,感谢《拉图尔:于是有了光》带给了我!我是宸妈,2020年读书160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