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们(新版)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她们(新版)读后感锦集

2022-06-01 09: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她们(新版)读后感锦集

  《她们(新版)》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们(新版)》读后感(一):理解是对她们最大的善意

  很多书看完会有很多感悟,会迫不及待地想写下什么,甚至有时候读到喜欢的小说,还会忍不住再依据这个故事再编一个故事。

  可是读完《她们》之后,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本书应该是我今年读得最细的一本书。为什么说读得细呢?我这么说吧,一共阅读3遍,摘了50条以上的金句,20条以上的书摘。

  可是就是这样我还是没有形成对《她们》的判断、认知、或者说某种见解。

  所以我开始怀疑,作者本身是否也是不带任何主观见解地去描述这些“她们”。

  说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心境与阎连科在序中描写的一样,“她们”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让他迟迟无法下笔。

  我不敢说我真的理解了作家的创作,但我觉得我稍微能感受到某种共通。

  《她们》不是在给你讲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

  这是一本不以故事吸引人,却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作品。它最抓人的地方,不是故事带给人纯粹的阅读快感,而是满到要溢出来的至深的情感。每一字,每一句话,都像是深夜的友人在跟你进行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你很愿意听他的诉说,因为你知道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与你息息相关,毕竟经历不一定相同,但感情一定可以共通。

  《她们》也不是告诉你女性有多么的伟大

  真的,没有女权思想,没有什么女性独立。她们只不过命运洪流下,最平凡最朴实的人。你也不需要重新审视身边的女性,也不需要换一种眼光看待她们,因为你读完《她们》,也就深深明白,无所谓“她们”还是“他们”,都是人,都是至亲至爱的人。你看到她们的坚韧,不是因为她们是女人才觉得她们坚韧。只是因为你看清了她们身处的环境,理解了她们所做的选择。

  《她们》只是告诉你要善于去发现身边的女性,要试图去理解,理解才是对她们最大的善意。

  《她们(新版)》读后感(二):她们的故事

  2008年12月,作家阎连科写作完成散文集《我与父辈》,2019年11月他写完《她们》。在《她们》散文集中,阎连科以“十年的等待”为自序命名,拒绝重复,显示了作家写作的诚意。她们的故事不同于父辈,具有自身的特点。

  仅就记忆而言,她们于作者而言是亲切的。作者讲述的故事大多是他的亲身经历,那些回忆填充了时光流逝的缝隙。

  作者用几次相亲的故事探讨了偶然的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部队提干后的相亲印象是深刻的,阎连科的讲述了具有年代感,让我们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乡村。瓦房内打着低瓦数的灯泡,一家人在灯下研究着第二天相亲的各自分工。相亲对象在镇里有具体的工作,她进屋后,端着母亲做好的荷包蛋,有一个细节是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晃动着,好像是来视察的而非相亲,也许是一种习惯吧,但给作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次相亲有美好的想象与憧憬。一个在洛阳百货楼工作的姑娘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就同意嫁给作者了。那时阎连科正在麦场干活,脸上满是麦场上的灰被亲戚拉上了车,在路上洗了脸。当作者看到那个姑娘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幻想着恋爱,姑娘的父母又不同意了。

  阎连科的散文写作像小说写作一样,以精细的方式呈现人的动作,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两次的相亲故事是为回忆第一次相亲做准备。也许是生活中某一个瞬间决定了作者想要离开农村在城市中生活的想法。作者描写了自己退伍时的情景,绿皮火车、站台的人群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彼此说过的话语被他娓娓道来,内心的想法真实自然的流露。呆在车厢了,想到又要回到起点,阎连科落泪了。团长突然开着车来了,他在寻找阎连科,告诉他可以提干了。在作者看来,这偶然的机会要感谢文学与创作。作者提干后要回到部队,无人照顾父母,解决的办法就是相亲。

  作者在第一次相亲的故事里谈到了自己的懦弱和拙于言辞,以及一些乡村女孩身上具有的善良。上午决定相亲,下午女孩就来了。一来就帮着干活,一如儿女那样帮父母干活,在那一刻里作者就同意了。回到部队后,留在城市的想法,又让他决定分手。在这里作者对自我的内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选择的原因是复杂的,女孩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大姐在小院里读书的情景是一个经典的影像留存在作者的记忆中。院墙上挂着红辣椒、大蒜瓣,或者是金黄色的玉米穗,大姐捧着书坐在屋门口。院落、田野、河流组成了记忆中美好的乡村。受姐姐的影响,阎连科开始读闲书和热爱文学了,读书中承载着有趣的故事和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大姐的记述既有片段式的故事描述,那是关于大姐的长头发的记忆。大姐卖了长头发,全家六口人第一次喝到了汽水。这个有关头发的故事,具有年代感,属于特定时期的生活片段。大姐17岁当了乡村民办教师,到了48岁才转正,其间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作者的努力。终于转正了,内心里有一份难得的坦然。

  二姐比作者大两岁,不喜欢被弟弟叫外号,而弟弟常以此来威胁,但在艰辛的农耕劳作中总是帮助弟弟,一篇《拉煤去》的文章生动记述了作者与二姐的故事和那时的家境,那一车煤温暖了整个冬季和一个村落。二姐为了作者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

  大姐、二姐相继出嫁,嫂子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读着读着,也许你会感慨有作家能写出这样的书真好,她们的故事就如同你所熟悉的亲人,她们也曾经那样地生活,只是没人来记述她们的故事。这些文字可以起到记载过往,唤醒记忆的作用。

  姑姑们都嫁到了村落,小姑的村落最为遥远。大姑和大姑父过着平稳无争吵的日子。作者对小姑是熟悉的,假期的时候到她那里玩,可以吃到面食。小姑留守山村的理由与墨西哥小说《卢维纳》非常相似,是对家的一种守护。阎连科的知识视域使他在理解小姑的爱情选择时有了比较视野,从而获得了一种更为深厚的文化层面。“然后夜就深去了,日子就充满着爱的诗意了,”是阎连科关于小姑生活的感受。

  在所有的家族女性中,母亲的形象是最为鲜明的。母亲是语言的艺术家。同时母亲也是“媒人”,这一角色在乡村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阎连科一面回忆,一面思考乡村女性的命运,她们的劳作、婚姻在她们生活中的意义。一个个故事如年代久远的照片,不时翻阅,常常涌出不同的情感记忆。

  《她们(新版)》读后感(三):她们的故事

  2008年12月,作家阎连科写作完成散文集《我与父辈》,2019年11月他写完《她们》。在《她们》散文集中,阎连科以“十年的等待”为自序命名,拒绝重复,显示了作家写作的诚意。她们的故事不同于父辈,具有自身的特点。

  仅就记忆而言,她们于作者而言是亲切的。作者讲述的故事大多是他的亲身经历,那些回忆填充了时光流逝的缝隙。

  作者用几次相亲的故事探讨了偶然的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部队提干后的相亲印象是深刻的,阎连科的讲述了具有年代感,让我们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乡村。瓦房内打着低瓦数的灯泡,一家人在灯下研究着第二天相亲的各自分工。相亲对象在镇里有具体的工作,她进屋后,端着母亲做好的荷包蛋,有一个细节是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晃动着,好像是来视察的而非相亲,也许是一种习惯吧,但给作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次相亲有美好的想象与憧憬。一个在洛阳百货楼工作的姑娘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就同意嫁给作者了。那时阎连科正在麦场干活,脸上满是麦场上的灰被亲戚拉上了车,在路上洗了脸。当作者看到那个姑娘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幻想着恋爱,姑娘的父母又不同意了。

  阎连科的散文写作像小说写作一样,以精细的方式呈现人的动作,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两次的相亲故事是为回忆第一次相亲做准备。也许是生活中某一个瞬间决定了作者想要离开农村在城市中生活的想法。作者描写了自己退伍时的情景,绿皮火车、站台的人群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彼此说过的话语被他娓娓道来,内心的想法真实自然的流露。呆在车厢了,想到又要回到起点,阎连科落泪了。团长突然开着车来了,他在寻找阎连科,告诉他可以提干了。在作者看来,这偶然的机会要感谢文学与创作。作者提干后要回到部队,无人照顾父母,解决的办法就是相亲。

  作者在第一次相亲的故事里谈到了自己的懦弱和拙于言辞,以及一些乡村女孩身上具有的善良。上午决定相亲,下午女孩就来了。一来就帮着干活,一如儿女那样帮父母干活,在那一刻里作者就同意了。回到部队后,留在城市的想法,又让他决定分手。在这里作者对自我的内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选择的原因是复杂的,女孩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大姐在小院里读书的情景是一个经典的影像留存在作者的记忆中。院墙上挂着红辣椒、大蒜瓣,或者是金黄色的玉米穗,大姐捧着书坐在屋门口。院落、田野、河流组成了记忆中美好的乡村。受姐姐的影响,阎连科开始读闲书和热爱文学了,读书中承载着有趣的故事和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大姐的记述既有片段式的故事描述,那是关于大姐的长头发的记忆。大姐卖了长头发,全家六口人第一次喝到了汽水。这个有关头发的故事,具有年代感,属于特定时期的生活片段。大姐17岁当了乡村民办教师,到了48岁才转正,其间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作者的努力。终于转正了,内心里有一份难得的坦然。

  二姐比作者大两岁,不喜欢被弟弟叫外号,而弟弟常以此来威胁,但在艰辛的农耕劳作中总是帮助弟弟,一篇《拉煤去》的文章生动记述了作者与二姐的故事和那时的家境,那一车煤温暖了整个冬季和一个村落。二姐为了作者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

  大姐、二姐相继出嫁,嫂子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读着读着,也许你会感慨有作家能写出这样的书真好,她们的故事就如同你所熟悉的亲人,她们也曾经那样地生活,只是没人来记述她们的故事。这些文字可以起到记载过往,唤醒记忆的作用。

  姑姑们都嫁到了村落,小姑的村落最为遥远。大姑和大姑父过着平稳无争吵的日子。作者对小姑是熟悉的,假期的时候到她那里玩,可以吃到面食。小姑留守山村的理由与墨西哥小说《卢维纳》非常相似,是对家的一种守护。阎连科的知识视域使他在理解小姑的爱情选择时有了比较视野,从而获得了一种更为深厚的文化层面。“然后夜就深去了,日子就充满着爱的诗意了,”是阎连科关于小姑生活的感受。

  在所有的家族女性中,母亲的形象是最为鲜明的。母亲是语言的艺术家。同时母亲也是“媒人”,这一角色在乡村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阎连科一面回忆,一面思考乡村女性的命运,她们的劳作、婚姻在她们生活中的意义。一个个故事如年代久远的照片,不时翻阅,常常涌出不同的情感记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