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读后感摘抄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是一本由董上德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5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读后感(一):簪缨与清谈
对《世说新语》的兴趣,与鲁迅有不小的关系。这本书之于鲁迅,因缘莫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一章论“《世说新语》与其前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取自《世说新语》材料不少,作诸多文章亦时有引用。另有一种情形较为隐蔽,《忆刘半农君》里,鲁迅以仓库譬喻,谈陈独秀、胡适之、刘半农,陈独秀乃“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之乃“内无武器,请勿疑虑”,刘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这种比喻的写法是精彩的,不过若熟读《世说新语》,却可发现其化用的痕迹,见“赏誉”一节:“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汪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林下,幽然深远。”就写法而言,如出一辙,且“如观武库”,更是借用过来作文眼。
章太炎论古今文体,独推魏晋。曹聚仁曾说章氏弟子中,得太炎文体之神理的,不是作文言的黄侃,而是写白话文的鲁迅。可谓知人之言。
喜欢收集《世说新语》的不同版本,笺疏本,译注本,选本,各有其特点,不一而足。如今见到新出的《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读之甚是愉悦,若说是一上佳的选本,想来不为过。
这个本子大致可以解决读“世说”的一个问题,——读“世说”,似易实难。初初读来,一则则小故事,岂不易读?深入下去,会发觉庞杂的人物、纷纭的时代纵深、简约悠远的文字,把握之实属繁难。《别裁详解》的好处,是将“世说”结合史书来读,人物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如水草进入水中,舒展开来,所作所为便不再突兀。
读“世说”,实在要有对魏晋人物、魏晋史、魏晋哲学思想之了解,否则未免懵懂。如王羲之听说有人拿《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相比,又认为王羲之和石崇不相上下,他“甚有欣色”。我们读来是有些奇怪的,因石崇是一臭名昭著的人物,王羲之怎会乐于与其为伍?《别裁详解》引用了《晋书》之石崇传,表明石崇在晋时颇有名望,起码至王羲之时代尚有较多正面的评价,所以王羲之听到有人评价自己与石崇不相上下会有喜悦之色。这就是进入历史情境方能解惑。
“世说”文字极简约,机锋隐于其间,杀机亦隐于其间,未必能从表面文字中直接见出。所谓“详解”,确是详解,揭出了表皮下的隐匿。
这个本子的体例是特别的,原世说为类编,按门类分为三十六篇,此处改为按人重编,大约为创例吧。于观人之始终,其利固无殆言矣。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读后感(二):读《世说新语别裁详解》,我的DNA动了
作为中古时期古代文学的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石,《世说新语》是一部既易读又不易读懂的书,它也是所有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不能绕过的一部古籍。说它易读,是因为章节较短,比较容易完成阶段性的阅读计划。说它不易读,是倘若对中古文言文不甚熟悉的话,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就会比较吃力,同时它涉及到了大量历史人物,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脉络都如同一张繁复层叠的网,仅凭读者单薄的力量,很难抽丝剥茧地了解历史的面貌和理解历史人物本身。
正因为此,解读《世说新语》的著作就显得尤为不可或缺,它是帮助我们通读原文,理解文义,更进一步习得历史的脉络与人物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桥梁。
和骆玉明教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样,董上德教授的《世说新语别裁详解》的前身也是讲义。
初次翻开《世说新语别裁详解》,我的第一感觉是如获至宝。它的框架结构。讲解思路与《世说新语精读》截然不同。依着《世说新语别裁》的体例,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文史结合,知人论世。
《世说新语》就像历史的分光镜,在不同篇章段落的共同作用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千百余年前的名士风貌图。每个人物都有着因其个性、家世而导致的不同的人生路径。比如竹林七贤,看似都选择了放浪形骸的处世方式,可细察之下又各有各的不同。这不同的背后,亦是各有各的苦衷。
在《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一书中,董老师在每一编人物的背后,都有一篇或长或短的总结语。每每读到这一部分,都觉得有豁然开朗之感。
他评阮籍:司马昭需要身边有一个阮籍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一枚棋子,在用得着的时候,还真的挺管用。这是阮籍的无奈,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他评嵇康:嵇康有一种可贵的“大蔑视”精神。他蔑视权威,蔑视权贵,蔑视一切戕害人性的东西。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一份人格洁癖的自我鉴定书。
他透彻地分析了阮籍与嵇康的相同与不同:阮籍为人偏于圆,偏于大智若愚,而嵇康的 为人确实偏于刚,偏于嫉恶如仇。
可以说,《世说新语》人人都能读,但未必人人都能读到董老师这般的融会贯通,以简明、凝练的语句讲解文义,同时也洞穿了文字背后的历史内涵,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让我读来深感受用。
《阿房宫赋》道破历史的可知论: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无论历史如何发生流变,藏在制度体系背后的人情世故终究逃不过“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规律。
我们阅读古籍,更渴望了解的是文字背后的那个历史时空,是千百年前的人到底在想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当时光斗转星移流转到今天的这个时空里,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DNA,在这阅读的过程中,仿佛都在暗暗地跃动。
对于个人而言,读一读《世说新语别裁详解》,都能借此或镜鉴或安抚抑或是劝诫自己,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定下心神,从容地做自己,探索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读后感(三):现今的文艺青年,怎赶得上魏晋的风度
.
固由其书作者只能述至其所生时代之大名士而止,然在吾国中古思想史,则殊有重大意义。
(陈寅恪评《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作者: 董上德
出品方: 四川人民出版社
.
陈寅恪这段评语,点出了《世说新语》的重要,也说明了该书是人物志,这成为董上德别裁讲解的契机。
.
36个门类,零碎杂乱,怎么重编实在头疼。董上德受陈寅恪启发,以正始名士传、竹林七贤传、中朝名士传、东晋名士传的排序,做了这个清晰好读的选本,人物小传的体例符合现代阅读的兴趣。
.
原文、释义、释读,三部分层层展开,真名士自风流,谈笑风生,眉目栩栩。
.
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何晏吃完出了大汗,脸显得更白了。(小鲜肉们不PS,几人会更好看呢?)难怪何晏带动魏晋身体美学啊。
.
阮籍邻家有美妇,当垆酤酒,阮籍醉后就睡在她身侧,而人不疑。
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曲终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
山涛这节,我最爱的是韩氏夜观嵇、阮的那一幕,寥寥百字,言行举止神情心理俱备,三位名士畅饮欢谈,突出的却是韩氏的识人与品性,山涛得妻如此,不亦幸哉。
.
写人说事的场景感、细节的生动感与情节的戏剧张力,跃然纸上。难怪鲁迅先生评价《世说新语》“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这本笔记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演变。
.
简直段子集锦和吐槽大全,看得我或大笑或莞尔。
最好玩的是王戎,卖李子怕人留种,预先把果核都钻了洞。
这作者太损了啊,写了好多条王戎如何如何小气巴拉,笑S人!
.
从何晏、王弼到竹林七贤到东晋王谢,起起落落,俯仰沉浮,他们怪诞、不羁、放纵、任性、我行我素,他们有玄心,有妙悟,有洞见,有深情,有执着,有坚守,对人生无常、宇宙变更,他们有着大悲悯、大同情,具有超越的意识,追求自我。
.
所谓魏晋风度,到底是什么呢?装疯卖傻,喝酒扪虱,长啸放歌,清谈阔论,不过都是皮毛。隐藏背后的不得已,不可不为的种种情由,在人生的困境里,仍然遵循本心,保持尊严,拒绝平庸,不甘乡愿,不服从权势,不人云亦云,或者在曲折中求全求发展。
.
《世说新语》所呈现的,各种人格元素的个性的表现,让我遥想往昔,不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