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思维》读后感精选
《数据思维》是一本由[美] 乔丹·莫罗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据思维》读后感(一):短评
本书基本信息 1、Google数据专家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Stathopoulos)领衔推荐 2、数据认知素养之父乔丹·莫罗(Jordan Morrow)数据主题的重磅作品 3、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耿修林亲笔翻译 4、数据思维是数字时代人类听、说、读、写之后的第五种基本生存技能,本书正是全面培养这一技能的素养提升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数据的重要性、数据认知素养、数据处理技能。
《数据思维》读后感(二):透过数据看本质,透过本质谋未来,数据思维是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
距离6·18年中庆大促还有好一段时间,手机上却已经收到了几个品牌的问卷调研,其中一个品牌准备了3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大促活动您最希望哪个单品优惠力度最大?5月份最期待秒杀的产品是?您对品牌还有哪些产品反馈或建议吗?
这个品牌就是在去年6·18登顶卸妆类目TOP1、20天(6.1-6.20)全网销售1.21亿的逐本。
在逐本进入之前,卸妆品类90%是卸妆水,10%是卸妆膏及卸妆乳,大部分彩妆品牌的重心是在粉底液、口红等传统品类上,卸妆油几乎处于空白,有着7年投行经验的逐本创始人正是看中了这一潜力赛道,以东方肤疗开拓了新蓝海。
拥有数据思维的人,在第一步方向选择上首先就遥遥领先了。《数据思维: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以下简称《数据思维》)认为,数据认知素养并非人类的本能,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培训得到弥补和提高。
作者乔丹·莫罗先生,在全书中没有介绍和讲解任何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法,完全从思辨式思考的角度谈论数据认知素养的知识体系,堪称数据素养和数据思维“哲学”层面的论述,他被公认为是“数据认知素养之父”。
乔丹·莫罗先生坚信:良好的数据认知素养,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看看数据思维对个人、家庭、团队所带来的影响。
01、数据认知思维的差距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思维的涵义,是指:
◆提高数据及其应用的意识,知道从数据出发和使用数据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掌握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数据资料进行透视,并能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建模的适用条件,这对那些做高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人来说极其重要
◆能够看懂数据处理结果,并能从统计角度或数据科学的角度进行认识,同时能与专业领域的分析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样的一组数据,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应用,这种差距,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
去年高考,一位同事经朋友介绍,给孩子找了高考志愿规划师,花费友情价六千元,在仅浪费1分的情况下成功入读了所能读到的最好的学校和专业,全家欢喜。
另一位同事认为无非就是花点时间研究明白是采用线差法、还是位次法、或者线差为主位次为辅的策略,自己好一个埋头钻研,觉得搞明白怎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数报考学校及专业也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然而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后悔已经来不及。
对于一些重大决策,我们不妨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更好地将数据价值最大化。
02、数据认知素养的差距能够影响一个家庭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数据认知素养的4个特征:
◆阅读数据的能力
◆用数据开展工作的能力
◆分析数据的能力
◆数据沟通的能力
其中的数据沟通能力,在应用于家庭沟通时非常有效,与其总是唠叨着“放下手机、陪伴孩子”,不如用以下数据说明差异、改善家庭氛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曾对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
1、“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2、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3、选择“从不”、“偶尔”和“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4、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比成绩较差的小学生高17.97%。
5、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
……
唠叨讨人嫌,数据抵万言,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用好是关键。
03、数据认知素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再来,我们看一下数据资料和信息能够应用在哪些场景:
◆描述性分析,主要是从对客观现象、过去和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进行认识,以便从数据的角度再现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状态
◆诊断性分析,主要是帮助人们找到现实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数量表现
◆预测性分析,是对现象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报分析,告诉人们将来可能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导性分析,是在前面三类分析的基础上,提供管理行动方案和建议
除了在开篇中提到的逐本,还有一个品牌被更多人所了解,该品牌曾经在数据上踩过大坑,后来又凭借极致的数据化运营实现翻盘,它就是——瑞幸。
瑞幸曾在2020年4月爆出财务造假22亿元的丑闻,致股价闪崩最终从纳斯达克退市,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又活过来了!
前段时间,瑞幸发布的2021全年财报显示,2021年瑞幸总净收入为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整体的月均交易客户数为1300万,较同期增长55.2%。
在门店数量上,瑞幸也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截至2021年末,瑞幸共有6024家门店,超过了星巴克中国的5557家。
瑞幸的这场翻盘背后,离不开数据驱动业务。
1、以数据定义客户:瑞幸在两年时间开了数千家门店,其选址决策不是让客户找门店,而是让门店找客户,顾客在哪里就去哪里开店。
具体操作是:先到每个城市的电梯里做广告,然后发放免费优惠券让用户领券。只要扫码了,瑞幸就能知道这个城市里哪个楼宇扫码最多,优惠券就代表了其目标客群,哪片楼宇下载的优惠券最多,瑞幸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开店。
2、以数据管理流程:在内部设备上,瑞幸在所有机器设备上都接入了物联网接口,再传回到云端,使得设备跟运营系统都实时在线。
3、以数据引领研发:在饮品结构上,瑞幸不断推陈出新,一年推出上百款,而这背后是提前6-8个月就在规划新品,从而给供应链采购、产品优化等部门留出时间。
……
作者乔丹·莫罗先生在前言中写下这句口口相传的语录“谎言有三种: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其实,数据不会说谎,它只是被说谎者利用来说谎。
瑞幸曾经踩过的数据大坑,最终还是靠数据化运营填充,否则就会如盲人摸象——不识大体,在竞争激烈、堪称残酷的商战中又岂容以偏概全做决策?
写在最后: 数据思维是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
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万物的本源。他认为“万物皆数”,且不说这唯心主义观点是否所有人都认同,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透过数据能够更清晰明了地看世界倒是真的,不管是于个人而言,还是于家庭,亦或团队。
透过数据看本质,透过本质谋未来,数据思维是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正如《数据思维: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一书中所持的观点:那些拥抱数据认知素养的个人和组织,大量的机会就在前方等你们。
《数据思维》读后感(三):疫情洪流下,亚马逊因何能逆流而上 ——企业变革的基石“数据认知素养”
2022年亚马逊在云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前发布了一段广告:“缺少智慧医疗,何谈效率问诊,缺少智存易用,何谈数驱创新!缺少智能驾驶,何谈诗与远方,缺少丰富实践,何谈加速转型。看云计算如何赋能各行各业。”数据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纵观古今,数据在各个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渡之战曹操以二万兵力击破袁绍十万大军,如果没有数据的统计对比,我们又如何能记住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呢。19世纪“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在前线将战士们的死亡率从42%降低到了2%,这一数据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创立。
如今数据的应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切皆可数据化。文字被量化成为一个个字符,图像被量化成为各种文字图片,网购平台将服务数据化,网络媒体更是将人们的思想和观点通过数据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世界上的大部分活动被按下了暂停键,传统企业大多面临着危机,而像亚马逊,谷歌这些“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大佬们却在疫情的洪流中逆流而上。亚马逊在2020年和2021年的财报中显示其两年净利润增长均在50%以上。
当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在线学习等数据驱动的劳动方式逐渐成为常态时,数据能不能被有效的阅读理解和运用决定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浩瀚如海的大数据冲击下,如何才能够更高效低成本的解读数据,提取有效数据,匹配机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呢?当然是建立数据思维,站在数据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探究到本质所在。
实践中,对于数据认知上的困顿一直阻碍着我们运用数据的步伐,“数据认知素养之父”乔丹▪莫罗为我们带来了指明方向的灯塔——《数据思维》 。 书中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分别为阅读数据和信息、用数据开展工作、数据分析和数据沟通。数据认知素养是一种在这四个层面中识别有效数据运用数据沟通和开展活动的能力。
比如我要介绍一位朋友给你,首先我根据你的喜好先确立介绍的角度是从他的学历、收入,爱好上入手,然后根据角度去量化出能吸引你的数据:他是双硕士学位在读博士,年薪百万,爱读书,每年读50本书;还爱运动,每周长跑10公里。这个确立角度再数据化内容的过程,就是数据思维的运用。
个体对数据的运用是简单的,但是上升到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时,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对外部信息接收的速度就会放慢,而且企业内各部门各司其职,部门间的信息流通也会不畅。数据的流畅性是展开数据认知活动的关键因素。设想一个企业就是一具身体,数据与信息流就像是躯体中的血液流。如果血液流通受阻了,那么整个身体还如何能动弹。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习数据语言培养数据认知就如同学习外语一样,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企业文化。乔丹▪莫罗在书中提到:“组织需要文化,这样数据认知素养的学习变成常态,人们就能理解数量解析是怎么开展的,也能认识到某个决策过程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产生最终结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半成品。”我们仔细探查那些数字科技发展中的领军企业如:华为,腾讯,亚马逊,阿里巴巴,奈飞,谷歌……等等,他们无不是有着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在辞任邮件写到:不断创新,不要因为最初的想法看起来太疯狂就感到绝望。记得开拓眼界,让好奇心成为你的指南针。它依旧是第一天。 “DAY1”(第一天)一直是亚马逊的文化基准,在“创新”和“好奇心”的加持下,企业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最终总结成为今天所看到的亚马逊16条“领导力原则”。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如同生产流水线中的指导命令,在这个命令下,整条流水线按照设想的方向运作,最终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当然想要让产品更加优质有新意,就要在生产线中添加一些强化剂。乔丹▪莫罗指出,数据认知素养的3C,即好奇心(Curiosity),创造性(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强化数据认知素养所必不可少的。
一、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让他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在数据认知素养中,带着好奇心去阅读数据,能激发我们发现新的疑问,从而促使我们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在数据解析中好奇的问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小心不要陷入好奇陷阱,把相关联认为是因果关系。英国有句谚语:好奇心害死猫。数据分析的世界里,不需要过度的好奇,因为当好奇心驱使你分析出了细节中的细节时,很可能你已经错过了事物的全貌。
就像你买了面粉,那么网络平台中的推荐系统就会通过你以往点击浏览记录之间的关联性向你推荐相应的酵母,烤箱,面包机之类的跨界产品。系统只是通过相关的关系梳理出你可能需要哪一类产品,但是购买产品背后的原因没有必要探究,要的只是促成一笔交易这个结果。
二、创造性。
创造不等同于发明,它是在某种需求上升之后,打破传统的想法、规则和模式,将不起眼的东西或者成熟的工具组合起来带来的新变化。
像我们平时旅游出差中所使用的拉杆箱,它到底是先有轮子还是先有拉杆的呢?19世纪50年代为了便于行李的在货仓中堆叠才出现了方形的手提箱,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生产出用皮带拖拽的轮式行李箱。直到1991年装有轮子和拉杆的现代行李箱才正式现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把百年前就出现的轮子、拉杆、和箱体这三种不起眼的工具重新改造组合成新物品,为生活增添了便捷。
在亚马逊的日常管理中也能看到创造性的影子,他们的管理层会议中有一个“6页纸”原则,这个原则是在会议的标配“PPT”无法全面地呈现问题本质时孕育而生的。会议要求与会者把问题的前因后果、内在逻辑、轻重缓急等都写成叙述文,长度不超过6页纸。每个人需要在会议的最初时读完文章,然后在会上集中讨论文章中提及的问题。叙述文,那可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一种文体。
可见人们的需求驱动了创新,创新带出新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好奇心又驱使人们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周而复始间,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三、批判性思维
过去我们总是需要先有了想法,然后再去收集数据来测试想法的可行性。现在,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呈现在面前,也有更好的数据计算工具,我们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的关联性的东西,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相关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甄别它们。
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将不再留于事物表面,仅仅提出:这是什么?我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而是会往更深层的问题思考:它有多重要?它将影响那些人?由它所构建出的计划是否正确?未来我还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它更具价值?……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鼓励好奇心,增强创造性。
数字化大潮是不可逆的大趋势,这一趋势的背后,数据驱动业务正带来降本增效强大力量。福布斯调研报告显示,如果一家企业成为数据驱动型公司的话,其收入会增加20%,同时成本会减少30%。从传统书店转型而来的亚马逊证实了数据驱动的经济能效。
马云说过:“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许多企业正在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建立自己的“敌人”,腾讯的微信跑赢了手机QQ,甚至逐渐的在取而代之。数据本身不带有任何的立场和观点,它只呈现一个客观事实。各种结论的产生只是企业或个人对数据进行的解读,并根据结论采取一系列的决策行动,进而影响整体业务,创造价值。数据认知素养是赋能业务,是催化剂,它让聪明的人更聪明,让成功的组织更卓越。
最后推荐:
乔丹▪莫罗所著《数据思维》 。本书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阅读数据和信息、用数据开展工作、数据分析和数据沟通。以及什么是数据认知素养,并将数据的四个层次和数据认知素养的四个特征有机紧密的结合起来。倡导量身打造合适企业自身的数据认知素养学习框架和方法。每个人只要带着好奇心、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数据认知素养能力。
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得从源头开始,扎实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这本《数据思维》开启你的数据旅程吧。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