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对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对称》读后感锦集

2022-06-12 09: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对称》读后感锦集

  《不对称》是一本由[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著作,雅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对称》读后感(一):“唯有眼泪是世界性的。”

  三月的第一本书,一直很想读的《不对称》,扎加耶夫斯基的最后一本诗集。偶然在书店发现了,在等朋友的间隙读完。书店里很吵闹,但我的心很安静。

  最打动我、也是最应景的莫过于这几句:

  拿掉语言,唯独悲伤与苦痛是拴住全人类的缰绳。

  诗集延续了他一贯的哲思和温情,充满对往昔的追忆和审度,让人不由得沉静并深思他所谈论的议题。

  诗人老了,回忆犹如一部泛黄的画卷,要如何抽丝剥茧才能看清生命延续的脉络。写诗是一种回顾日常的方式,也是整理人生的路径。在诗歌里我们驻足凝视那些久久不忍离开的人与事,通过写诗。我们与它们对话、对视、祷告,最终告别。

  当然,不写诗的生活应该是更轻松的,边走边忘,轻装出行,生活已经处处负累,让自己健康快乐,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本领。

  其余的一切,就交给诗人吧,让他们去记载,人类心灵在历史变迁中留下的一致道路。

  《不对称》读后感(二):译后记

  文 李以亮

  《不对称》是亚当·扎加耶夫斯基2014 年在波兰出版的单行本诗集,2018 年由他的主要译者克莱尔·卡瓦娜女士译成英语,由纽约著名的法勒、斯特劳斯& 吉鲁出版社(FSG)出版。这是诗人在美国出版的第七本诗集,从1985 年开始,大概每间隔五年左右的时间,他都有一本诗集(单行本或选集)出版,可以说是相当“匀速”。值得一提的是,2002 年出版的《无止境》,囊括了作者的新诗、早期旧作和此前三册单行本诗集的全部精华,算是一部综合性的精选集;这本诗选几年前已由我译成中文出版了。这本之后的另外两个单行本《永恒的敌人》和《无形之手》也在去年出版了中译本,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寻来对照阅读。

  此前的后记中,我已就扎加耶夫斯基诗集的编辑体例、内容与风格,以及我的阅读和翻译感受,进行过一些对比和说明。《不对称》在这些方面延续和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看法和体会。《不对称》的篇幅跟之前各本都差不多,编排方式也几乎一样,都是分为三辑,根据所涉主题精心安排。这些主题在扎加耶夫斯基的诗集里大多出现过。在《不对称》里也“回旋式”出现。我更想说的是,现在诗人已不再年轻,诗集出版时已经年届七旬。可以说,诗人主要拥有两种时间:现在和过去。它们都已明确,甚至未来也有了确定性。而他的诗歌灵感,就建立在这些上面,因此,“即兴”与“回忆”,成为诗的主要方式。诗——如果有,将不再是属于虚无缥缈的那些东西。诗——如果写,也将越来越困难,至少不那么轻易。正如诗人曾经写过的:“我不再是哲学、诗/与好奇的学生,/我不再是写下太多/诗行的年轻诗人”;“我缓慢地写作仿佛我会活上两百年”。但是,通过近些年他所出版的作品来看,可以肯定地说,诗人绝对没有出现才力枯竭的迹象,每本诗集无疑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根据我的判断,扎加耶夫斯基属于那种文本意识非常强的诗人,他对作品的严格,不可能容忍敷衍成篇的情况,也不会容忍高标准下可以剔除的作品在集子里出现。因此,他这些年出版的诗集,看起来在体量上愈发精粹,内容上却愈见厚重。

  关于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歌风格和走向,我曾写下我个人的看法,不妨借此再说一次。我认为,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歌技艺,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就非常成熟而稳定了(以1985 年出版的《震惊》为标志),此后,至少我没有看出什么明显的变化。在写作方向上——深入当代现实、历史、日常生活——他有着明显的一贯性,在诗歌技巧上也臻于统一和完善。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息的诗人,对文学和诗歌、哲学、历史、宗教等都有着广泛的视野和见解,他的诗在历史感/现实感与审美要求之间寻求着一种理想的平衡,而这也可以说是“波兰诗派”(PolishSchool)标志性的特征,它是经由几代波兰诗人共同努力而形成的诗学共识,扎加耶夫斯基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秀的传统。他的诗歌一直都是如此:平静、温和、细致而不失力度,这种风格贯穿于他四十多年的写作;虽然他在年轻时还被看成一个“愤怒的诗人”,其实也没有一般所想象的那么“愤怒”(仅反讽特征比较明显)。在我看来,扎加耶夫斯基走向“和解”的途径,一是审美主义(纯诗),一是幽默(借助于反讽)。无论审美主义,还是他的反讽倾向,他都不是极端的,他从不过度,他有所节制。“纯诗化”从来不是扎加耶夫斯基以及此类风格的诗人所追求的,但是,他们也绝不拒绝“纯诗”的合理意义。在扎加耶夫斯基这里,“纯诗”往往是创造一首诗的灵魂。纵观《不对称》一书,我仍坚持我的上述看法。

  《不对称》英译本出版后,据我所知,美国权威的《今日世界文学》很快发表了专门的书评——2004 年,扎加耶夫斯基获得过由该杂志组织和负责评选的诺斯达特奖(该奖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2018 年,《不对称》先是获得美国诗人研究院(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评出的年度最佳诗集奖,后又进入全国图书评论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s)终选名单,成为获奖的四部作品之一,也是唯一的诗集。2019 年,译者克莱尔·卡瓦娜因《不对称》的翻译成就而获得哈罗德·莫顿·蓝敦翻译奖(Harold Morton Landon Translation Award)。

  在此,我又想到转译的问题。遗憾是自然和肯定的,但是也不必过分。首先,我并不迷信所谓“直译”,与其过度在意“翻译中失去的部分”,不如多多争取“翻译中剩下的部分”。其次,我相信我的翻译态度是审慎的,自忖我在翻译过程中是谨慎又谨慎的,所本英语版也是出自足可信任的译家,我不敢说一丝不苟,至少不敢马虎,可以说尽了我的最大努力。我对英译者的译本非常信任和欣赏,诚实地说我愿意向她学习,也愿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赐教。

  《不对称》读后感(三):一些记录

  【 P3-5 】

  无名之地,杂货店的收银员,

  听不懂我的口音,问到:“你是哪里人?”

  而我也许忘了,我想告诉她

  我的父亲的死讯,又想:我已经太老了

  无法自称是一个孤儿;我活在

  海德公园,无名之地

  /

  关于肖邦

  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中,他这样说道;

  “当德拉克洛瓦阐述他的理论时,

  这令他紧张,就肖邦而言,他

  也无法提供关于那些小夜曲的解释”,

  /

  我只知道一件事:夜晚也不需要

  解释,同样,痛苦也是,在无名之地。

  【 P8-9 】

  那个夏天,记得吗,

  当蔚蓝的海水

  敞开,似在欢迎,那么热情的欢迎

  以致我们完全忘记了双眉藻,它们

  在海底躺了几千年,在黑暗中,

  在孤独里

  【 P14-15 】

  他喜欢谈论鱼的习性,

  它们在冬天如何嗜睡,当寒冷

  噬骨时,它们如何凶残,无所不能,

  应该如何尊重它们的睡眠。它们也

  休息,躺在稠密的水中,像时钟,

  像另一个星球的新来者。它们习性各异。

  /

  卡梅利卡大街没有注意到他的离去:

  有轨电车在弯道上尖叫,

  栗树每年都疯狂地绽放。

  【 P17 】

  “我不会去看著名的淮德拉”,

  他写道。黑海没有流出

  黑色眼泪,

  岸边的鹅卵石

  顺从地翻滚,一如海浪所期,

  云朵迅速飘过漫不经心的大地。

  【 P19 】

  唯有眼泪是世界性的。

  伤口没有愈合,它们拥有长久的记忆。

  /

  没有人想死,而生活更加艰难。

  【 P26-27 】

  我们尊重艺术,

  因为我们想知道我们的生活是什么。

  我们活着,但并不总是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们旅行,或只是在家里打开一本书。

  /

  为什么我们的灵魂有时也会关闭,砰的一声关上,就像

  一个意大利博物馆在罢工。

  当可怕的事情发生时艺术为什么会沉默,

  那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需要它——仿佛可怕的事情

  已淹没这世界,完全地、彻底地淹没,淹到屋顶。

  我们不知道艺术是什么。

  【 P31 】

  也许我们的知识是苦涩的,太过苦涩,

  像北方的海之灰暗、冰冷的波浪

  吞没了那么多大船

  却依然饥饿。

  【 P34 】

  我听到了未来之物的承诺,

  复杂的幸福的预兆,爱情,我后来

  认出的风景速写,

  炼狱的一瞥,天堂,流浪,最后

  甚至也许是类似宽恕的某种东西。

  【 P40 】

  现在我确定我知道

  如何做一个孩子,我知道

  如何看着那被冰霜覆盖的树林,

  如何活着,保持平静。

  【 P57 】

  在夜里大海是黑暗的、荒凉的,

  嘶哑地低声细语

  因此,我们辨认出

  它羞耻的秘密:它照耀

  以反射光

  在夜里,它和我们一样可怜,

  黑漆漆,孤零零的;

  它耐心地等待着太阳的归来

  【 P98-99 】

  而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我们生活在黑暗里

  生活在希望中,和其他生灵,德累斯顿

  或华沙的居民一样生活,他们每天夜晚

  从手腕上取下自己的手表

  而在他们的梦里,自由如游泳者

  在永恒的大西洋里。

  【 P100-101 】

  他就这样留在我的记忆中,全神贯注,

  一动不动,他将永远保持这样,

  超越日历,超越深渊,

  超越摧毁他的老年,

  即使现在,他已离世,他仍在

  这里,那么专注,把书放置一边,

  倚在他的椅子上,那么安详,

  他聆听着肖邦,仿佛那首小夜曲

  正在与他交谈,解释着什么。

  【 P107 】

  周五和周六他不让人打扰:

  他要写星期天的布道文

  神学著作在他书房的

  木地板上堆起

  像沙漠里的黑色狮身人面像。

  他去世突然,还很年轻,

  留下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

  那些东西仍然盘旋在我们头顶,

  日日夜夜。

  /

  所读扎加耶夫斯基的第一本,小小一本,页码不多,收到时拆开塑封翻开第一篇就不想放下了。

  很多篇章的内容和意象都与“死亡”相关。父亲的、母亲的、朋友的、街道上的理发师、牧师的……作者必定也思考过自己的死亡。这些已经离开的人们,居住过的地方,说过的话语,带来过的种种回忆,统统被扔进时光毫不止步的隧道中,曾经存在过的鲜活的生命痕迹只能从残存的记忆中去抓去某些瞬间。

  肖邦。拉赫马尼诺夫。巴赫。音乐将人们和事物寄存于一个形而上的环境之中。在这些音符再次跌落,我亦在那个幻象一般的环境之中重新和过去在一起的一切形而上地再次在一起。

  战争。苦难。追忆悔悟之事。现时在重筑的时间阶梯上塌陷。我们提着各自的行李箱,在各个机场短暂停留然后离开。和不同的人群相会又离开。沉沉浮浮,经受痛苦,等待那短暂的幸福光亮的赐临。

  附:想和扎加耶夫斯基对话,之前写过电影《鲸鱼马戏团》的短评,对此书中第26篇《我们知道艺术是什么》自觉有相合之处。

  短评内容:

  「 艺术带来美和神圣。艺术解决不了暴行和战争

  ——它不是伤口上开出的花朵,它只是止住伤口继续流血的痂

  ——人性向善才能开花。 」

  最后感谢译者,让我和这位诗人相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