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育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德育鉴》的读后感大全

2022-06-29 09: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育鉴》的读后感大全

  《德育鉴》是一本由梁启超 编著 / 刘东 评议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育鉴》读后感(一):《德育鉴》:人贵知本

  1903年,梁启超先生结束一段为期十个月的美洲之旅;1905年,梁启超先生为新学青年量身定做修身指南,以培养有志之士伟大人格,此修身指南便是《德育鉴》。《德育鉴》是梁启超先生精选出先秦至明清65位先儒421条德育修身的格言语录,分为“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篇,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并加按语跋识。第三篇是“知本”,书中云:学者大约可分为四种,依次是“虽知学路而恣情纵欲不肯为”、“畏其事大且难而不为者”、“求而不得其路”、“未知路而自谓能知”。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时常听到饱经风霜的睿智者在耳边呢喃:人,行走在世间,终不能忘本。不忘本,而这本究竟为何物?现在想来,应是生命伊始所被赋子的本源,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信念,是灵魂终将归于的那一点。不忘本,看似简单,实则行来何其艰难。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能够做到坚守人之“本”的今天,能够做到坚守人之“本”的能有几人?第三篇的“知本”,于学者而言亦是如此。司马迁言:“人穷则返本”,学者亦如此。如果高级别的学者在追求学问的路上,不能够做到博古通今,便不能称为合格的教授学者;如果一般的学者在求学问的路上,经受不住世俗的诱惑而一味地恣情纵欲不肯踏踏实实的作为,或知其难、畏其艰、惧其大而不远作为,或盲目的一味求学问而不知静下心、悟其向的“碌碌作为”,再或本不知其正确方向而为了权钱名利此等虚名而硬要称之知道者,更是庸人无疑。此等表象同样不能称之为“知本”。“知本”便是知其心、明其到、晓其向,“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亦不为心累”。

  《德育鉴》读后感(二):《德育鉴》读后感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1873—1929)编著的《德育鉴》(译林出版社2022年5月第一版)虽然只有数万字,但是,书中所选录的都是古代大儒关于道德学问方面的名言警句,文言文得细品,放得其中真味,所以还是花了大半月,方才通读全书。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最广为人知的事,莫过于1898年与其师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了,虽然只是“百日维新”,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浓重的一笔,影响深远。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这本《德育鉴》是梁启超众多作品中的分量较小的一种,不过,对后世却有着不小的影响。这书是,先生为新学青年量身定做修身指南,以培养有志之士伟大人格。本书初刊于《新民丛报》,出版后,风靡一时。在书中,先生精选了先秦至明清65位先儒421条德育修身的格言语录,分为“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长,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进行摘录编排,并加了不少按语跋识。他称本书“其体裁异也。惟有志之士,欲从事修养以成伟大之人格者,日置座右,可以当一良友”。在“学绝道丧”之际,他希望重返儒家的道德本心,以此建立融会中西之长、足以长治久安的善好社会,传承中国文化的命脉。 通读全书,可以体会到先生的良苦用心。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先生于此书中所阐述的德育之道和修身之术,对于重拾文化自信,培养道德自觉与树立道德自信,根治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弊端,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德育鉴》读后感(三):修身之“本”——读《德育鉴》

  文/岸晓风

  说到什么是修身之本,恐怕会有很多答案,比如自律、勤俭、清廉,等等,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修身之“本”,即对于修身来说重要的一本书——梁启超先生辑录的《德育鉴》,一本国人修身都应该重视的一本书。

  话说1903—1905年间,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在经历了政治上力倡“民主”“共和”,思想上“发明新道德”的主张,转向从中国先贤大儒中汲取修身治心之道,意图提振国人的精气神。于是编纂《德育鉴》,为新学青年量身定做修身指南,以培养有志之士伟大人格。在书中,梁启超精选出先秦至明清65位先儒421条德育修身的格言语录,分为“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篇,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并加按语跋识。

  这的确是梁启超先生的难得之处。试想,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如果我们决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修身之法,如果凭借自己的阅读量或者阅历,恐怕是大海捞针,或者根本找不到方向。但是梁启超先生在100余年前,就为青年学子编辑了这本修身指南,其超前与远见,的确让我们佩服之至。

  但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却并不是为多数人所熟知,譬如我,之前就没有听过这本书,直到看到译林出版社新近出版、著名学者刘东教授作前言的《德育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的我们修身养性,就需要这样的经典读本,让人如有良师益友。

  当然,《德育鉴》辑录的都是历代大儒的语录,毫无疑问,是古文的,对于习惯于现代白话文的读者,可能不太适应,但是那毕竟是修身的读本。正如刘东教授所提的两条建议:一是的确认为阅读有一定的理解障碍,可以找有古典基础的老师,从字面上领读,建立进一步反复咀嚼的基础。根据语言水平和思想层次,进行一定程度的因材施教。但同时,刘教授又指出,尽管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先让人把本书中文字翻译成虽简单但必然失真的现代汉语。否则的话,到头来很可能使读者与古代圣贤再度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就“咀嚼”这本书,而不是纯粹的阅读这么简单了。

  当然,如果能把这本书“嚼”烂了,消化了,我们的修身本事也肯定是水涨船高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