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7-03 09: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宗周社会礼乐文明》是一本由杨向奎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2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读后感(一):《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历史是时间的坐标

  关于“周”的时间坐标上,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妖姬祸国的黑暗朝代之后看到的曙光,是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是以《封神榜》神人大洗牌的神话为开端的故事情节……而所有人们想到的这一切,往往大都来自于电视剧、小说这一类文艺作品,真实的历史反而被湮灭在很少被人触动的故纸堆里,鲜少有人问津。毕竟,严肃的作品哪有故事看的轻松。

  然而,往往容易为人们所沉迷的这些故事都是以演义、戏说、神化以及野史这样的形式存在的,他们把真实的情况颠覆了、再拿出来供人赏玩,趣味性十足,历史性、真实性、严谨性半点全无。

  在这些作品的对面,还有一种真实历史的表现形式,《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是一部关于西周的追源溯流的作品,它着眼于中国西周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化研究,是作者杨向奎先生对宗周社会历史一些专题研究的有机结合。杨向奎先生是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著作众多,《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在1988年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上获得了第二名的殊荣。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总字数39万字。上卷宗周社会,介绍了西周社会的概况;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主要介绍了礼。

  “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没有历史,在社会上很难有时间的感觉,人们在何处寻找时间?”杨向奎先生在作品序言中发问,他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回答自己的发问,他以时间流来讲述历史的流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整部作品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上卷宗周社会里,研究的是兴起和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在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里,则是从起源出发,层层推进,换言之,杨向奎先生在这一部分是用研讨阐述礼乐文明的方式来探访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不仅仅局限于古史的考证和文献材料的分析,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对古代历法、天文、现代考古学、民族学等等都有所涉猎,他甚至还通过实地考察来完善研究的具体细节。

  特别是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杨向奎先生以这种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多重验证,研究宗周礼乐文明的发展,论证“郁郁乎文哉”的周。他说不想夸大中国古代文明,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也正是如此,春秋时代思想的繁盛并不是历史的错觉,正是这个时期的传统文明汇聚成为了在今后漫长时间里支撑和组成中国文明的巨流。也正是因为这些伟大和反正都有迹可循,有实证存在,才使得我们的阅读体验更为震撼。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不是一本可以轻轻松松读完的快餐文学,但它在历史学、社会学上的地位,还有西周在历史时间轴上的重要存在,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读后感(二):历史是时间的坐标

  关于“周”的时间坐标上,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妖姬祸国的黑暗朝代之后看到的曙光,是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是以《封神榜》神人大洗牌的神话为开端的故事情节……而所有人们想到的这一切,往往大都来自于电视剧、小说这一类文艺作品,真实的历史反而被湮灭在很少被人触动的故纸堆里,鲜少有人问津。毕竟,严肃的作品哪有故事看的轻松。

  然而,往往容易为人们所沉迷的这些故事都是以演义、戏说、神化以及野史这样的形式存在的,他们把真实的情况颠覆了、再拿出来供人赏玩,趣味性十足,历史性、真实性、严谨性半点全无。

  在这些作品的对面,还有一种真实历史的表现形式,《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是一部关于西周的追源溯流的作品,它着眼于中国西周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化研究,是作者杨向奎先生对宗周社会历史一些专题研究的有机结合。杨向奎先生是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著作众多,《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在1988年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上获得了第二名的殊荣。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总字数39万字。上卷宗周社会,介绍了西周社会的概况;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主要介绍了礼。

  “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没有历史,在社会上很难有时间的感觉,人们在何处寻找时间?”杨向奎先生在作品序言中发问,他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回答自己的发问,他以时间流来讲述历史的流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整部作品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上卷宗周社会里,研究的是兴起和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在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里,则是从起源出发,层层推进,换言之,杨向奎先生在这一部分是用研讨阐述礼乐文明的方式来探访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不仅仅局限于古史的考证和文献材料的分析,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对古代历法、天文、现代考古学、民族学等等都有所涉猎,他甚至还通过实地考察来完善研究的具体细节。

  特别是下卷宗周的礼乐文明,杨向奎先生以这种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多重验证,研究宗周礼乐文明的发展,论证“郁郁乎文哉”的周。他说不想夸大中国古代文明,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也正是如此,春秋时代思想的繁盛并不是历史的错觉,正是这个时期的传统文明汇聚成为了在今后漫长时间里支撑和组成中国文明的巨流。也正是因为这些伟大和反正都有迹可循,有实证存在,才使得我们的阅读体验更为震撼。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不是一本可以轻轻松松读完的快餐文学,但它在历史学、社会学上的地位,还有西周在历史时间轴上的重要存在,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读后感(三):《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没有历史,就很难有时间的感觉

  杨向奎先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经学专家。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指注解经书的学问,这里的“经”专指儒家经典。

  杨向奎先生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文献与考古、及民族学研究的三重证据,深入讨论宗周以来夷夏合流,礼乐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继而著写了力作——《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宗周即指西周王都所在的丰京和镐京地区,是中国最早见于文献的城市。

  提到宗周,要提一下与周天子有关的青铜器——宗周钟。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宗周钟,铸造精良,装饰华丽,是传世青铜乐钟中的佼佼者。这部宗周钟,是周厉王时期的器物,是一座罕见的周天子自作器。同时,宗周钟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杨向奎先生在书中写道:不仅古代的风俗习惯变为后来的礼,古代的社会生产和交换行为,有些也变成后来的礼。

  有关周公制礼的记载最早出自《左传》——“先君周公制周礼”。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礼乐制度是西周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礼乐的物质载体是相关器物,前面提到的宗周钟即为乐的代表。

  《礼的起源——冠礼、婚礼》一节,杨向奎先生提到冠礼是当时贵族青年“成人”的必经仪式。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情节,男子结发加冠方可娶妻、女子结发加笄才许婚嫁,正所谓“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

  书中还提到,少数民族关于女子笄礼的流行比男子冠礼的流行普遍。比如青海藏族的重要婚俗“戴天头”,实际上就是《仪礼·冠礼》中对于女方笄礼的由来。

  藏族女孩长到十五、十七岁时,家长会为她们改装易服,举行婚礼,与天匹配。“戴天头”的婚俗,有一项内容是分辫,女性亲长会将女孩的单辫分开,分成许多小辫——

  西周时期建立的礼乐制度,是一套较完备、严密的等级制度,它是孔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社会制度。

  孔子以《诗》《礼》并列,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下卷第三部分《孔子对礼乐的加工与改造》中写,孔子对诗乐的态度承袭了西周的传统而有提高。

  孔子是周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者,他树立了“人人之际”的思想体系。杨向奎先生说,孔子是一位善于接受文化遗产的人,孔子不保守,“温故而知新”,从而使传统的礼乐文明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有些内容读来有些吃力,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中有些很有趣的典故,可以帮助读者对宗周社会有一个更加立体感性的了解。

  最后,分享杨向奎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话——“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没有历史,在社会上很难有时间的感觉,人们在何处寻找时间?”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