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的间奏》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生命的间奏》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7-04 09: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的间奏》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命的间奏》是一本由[法] 帕斯卡尔·布吕克内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间奏》读后感(一):如何度过人生的第二阶段

  在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正如每棵树都有倒下的那一刻,每个人也必然会有老的那一天。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数的18.70%,而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也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古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对于古人对平均寿命来说,五十岁确实是到了人命的年纪了。

  但对于人均寿命已经延长了二、三十年的当今社会来说,五十岁意味着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到了五十岁的年纪,儿女大多已经成年,自己也即将面临着退休,面临着成为“无用”之人的空虚感,也面临着回家或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或是“伺候子女,当牛做马”的局面。

  “暮年——既有在众人的敬仰中是经历生命之光渐渐暗淡的柔情,又有身陷风烛残年无力脱身的悲凉之感。”

  而这本《生命的间奏》就在试图和我们讨论这个议题——人至暮年,该如何面对生命的漫长。

  中国的老人群像大体分为几种——

  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行动不再灵便,最为常见的是三五一群在太阳下聊天消磨时间光。如果说的残忍一点,他们是在等待死亡的到来。

  五、六十岁的老人,不,这里说他们是老人不太合适,正如本书所说“50多岁起,人类开始踏入位于成熟与衰老的间奏期”。

  他们又会面临着不同的境况,有退休金的可能会选择帮助子女带孩子,也有可能去找一份临时的工作以消磨自己无聊的生活。而没有退休金的仍旧将要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

  同样在年至五十之后,人们也会面临着心理状态上的改变,逐渐开始面对亲戚朋友的离去,逐渐开始感觉到死神的脚步在慢慢走来,逐渐发现自己对于一些事物的无能为力,而更年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随时有侵袭人们的可能。

  书中有一段话为我们总结得很好——

  “幸福晚年的秘诀——坚持经营、培养各种爱好、开发自身潜力,不放过任何享乐机会,不丧失一丝一毫的好奇心,直面挑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去爱、去工作、去旅行,拥抱世界、拥抱他人。”

  不要觉得50岁还离我们很远,其实时光匆匆而逝。

  其实不只为自己,这本书我也在为我的父辈而看,因为书中所讲述到的困境正是他们所面临着的困境。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父母现在正处于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现书中所讲的内容有多么的重要。

  只是这些大多都被我们忽视了,我们习惯将这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又是谁剥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晚年生活?

  《生命的间奏》读后感(二):生存并非残酷而是多余,生命不息,抗争不止

  即便生命已然很是沉重,但若为其赋予一项新的职责,再沉重的生命也会变得很轻。——亨利·詹姆斯 “我们是彼得·潘,是一群不愿长大的孩子,是一群不愿变老的老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是贪婪的一代,面对历史,我们是欠了一屁股债的攫取者,面对未来,我们是一心为己的小人。” 本书作者法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辞典编纂者及散文评论家帕斯卡尔·布吕克内(Pascal Bruckner,1948—),在书里以他深入浅出的笔调、高深的哲学内涵与文学素养功底,为我们讲解人到老年时的生存哲理和处世哲学。 在两百年前,三十多岁就算步入老年了。1800年时,人类寿命仅有三十至三十五岁,1900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四十五至五十岁。之后每年人类都可将自己的寿命延长三个月。 法国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说:慢慢老去是目前已知通达长寿的唯一途径。 马里作家阿玛度·昂巴泰·巴:一位老人的离世,是一座图书馆的覆灭。 每次打开豆瓣或其它社交平台,经常看到各个作家或名人的诞辰或忌辰纪念日讯息,总是令人不甚感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宝贵,还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留下著作供我们怀念与阅读。 弗洛伊德曾为我们明示:时间不会在无意识中流逝,是人定义了时间,是户口本给我们分配了一个出生年月日。年龄是基于生物事实指定的社会公约,但公约总有被改写的可能性。诚然,我们最后势必被岁月打败,但重要的是,直到生命的尽头都不能认输!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想到曾经的褚橙创始人褚时健(1928年1月23日-2019年3月5日)。他在2002年74岁时,与妻子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进行第二次创业。 十年后,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褚橙品质优良,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因此被冠以"中国橙王"的称号。 就像作者帕斯卡尔·布吕克内所说:人类始终是自身救赎的主宰,甚至对死亡的选择权,也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生命至始至终就是一个与各种不可逆相抗衡的过程。

  当老之将至,也可以重新再就业,就像安妮·海瑟薇与罗伯特·德尼罗联袂主演的喜剧片《实习生》里的那个男主本·惠科特在年老退休之后重返职场,做一名有趣的实习生,重新绽放人生的光彩! 虽然人生过半,你我皆已成人,但我们始终是未完成的作品。真正的生活不会制度,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真正的生活”,只有有待探索与发现的无尽可能。 我想在这本书里,我们除了能看到诸多名人或凡人步入衰老之际的八卦逸闻趣事,也能看到生命衰老的无奈与对疾病隐喻的忧愁及焦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能慢慢地学会在俯视或凝视衰老与生死的拉锯战中,正视欲望,坚持自我,保持自我认知,不迷失方向。在面对生存的存在与死亡的虚无之间,学会寻找到自己生命中的那份“小阳春”,扭转时间,学会怎样更好地生活,珍惜活在当下的幸福时光。 毕竟“真正的生活既不会波澜壮阔也不会荒唐怪诞,它是再平常不过的柴米油盐,是日复一日感知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循环。”还好我们还拥有哲学的慰藉,不至于患得患失,“在面对死亡时,哲学与宗教一样可以充当镇静剂。”

  《生命的间奏》读后感(三):了解生命,获得长寿的智慧

  曾经,高寿难得,甚至散发着“奇迹”的光辉,而如今它已“飞人寻常百姓家”。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类获得长寿的机会已经日渐趋重。而“长寿”也因此成为从孩提时代便开始对每个人都开始产生影响的名词——

  余生漫长,反而促生了人们对自己踟蹰不决的宽容,和面对选择的恐慌。

  帕斯卡尔·布吕克内作为一位法国作者,他以法语语法概念来说明——“将来”与人生道路上的“未来”不可被混作一谈。

  而与此同时,从不骗人的我们的身体,又作为掌控全场的关键在不断知会和提醒我们——未来确实可期,但决定权在我。如果你不听我的,你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意味着,当我们说着身体时,我们应该对“身体”的概念本身加以区分——

  后者作为脆弱的本体,是一辆需要经常发生故障、需要修复的高级马车,调试与维护是保持运转的不二选择。

  当我们的健康成为从一场病到另一场病的间隙之时,当应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愈发漫长之时,尽管看似避免了从前一病即殒命的局面,但分散的风险依然时不时让人不得不持续重视。

  长寿的另一面是年龄带来的红利——人们可以有机会对自然、学习、安宁、冥想、静修......抑或其他形式的享乐不断产生兴趣,

  风流韵事与皱纹共存,满头白发与欲望的狂潮共存。当长寿为人们在深渊之中打开天窗,各种剥去孱弱老态的外皮、让衰老掉头的抗衡应运而生。

  无论是无波无澜的生活,还是拥有日常忙乱的生活,它们都需要其他苍白、中性事件的衬托,或者令人惊奇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瞬间的穿插,

  而无论是享受瞬间,还是无视期限;无论是与死亡握手言和,还是任凭死亡不停地蚕食我们,至少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应当应用超过自己生理、智力、情感能力范围以外的热情去生活……

  在生命既幸福又痛苦的暮色中,我们都在计算自己被赐予的幸运。为此,我们既幸福又受伤。我们的许多祈愿并未被听到;另一些我们从未许过的愿却实现了。你我经过无数噩梦,收获无数财富。生命真是既残忍又醉人,又丰富。

  就让我们承认得到的馈赠,以“感谢”开始每一天的新路程;就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生命,获得长寿的智慧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