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7-06 09:0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汪曾祺孩子写作课》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0元,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后感(一):《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写作就是用真心换真心

  因为喜欢汪曾祺老师的书,只要有他名字的书,我基本是来者不拒,这一套《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拿回家的时候,厚厚一整套书,让我开心了一整天。 全书分为“游记、议论、抒情、记事、写景和人物”,一共六卷,每一本都收录了汪老师的经典之作,文笔独到,极具魅力,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特别是随书附赠的书签,标注了关于写作的要点,也让我这个工作多年的大人受益匪浅。 阅后观感一:多看 写作就是要多看,从前写个八百字的作文都要咬秃几支笔杆的我,现在看了许多好书,那些在心底很难被形容出来的情绪,和看了美景无法抒发表达的感想,好像都有了画面,能够流畅得向他人畅谈,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阅读而形成的能力,就如那句俗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时我们得阅读好书,比如这套《给孩子的写作课》,看汪老师是怎么写的,对于美景是怎么描述的如同再现,对于人物怎么描写得生动形象,对于事件是如何阐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像是故事中的人物,在我们面前活了过来一样。 阅后观感二:不要着急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那种说话就像连珠炮,恨不得马上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和盘托出,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得去写作,写得快,不等于写得好。 汪曾祺老师的写作课里,他的文字里就透露着一种不疾不徐,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文字的节奏就慢悠悠的,却能够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因为他懂得用文字给人下钩子,一点点悬念,控制着你的好奇心,跟他一起去探寻美景,发现真实。 阅后观感三:真心 写作有时候是返璞归真,有时候是大道至简,写作不需要太多技巧,文字不需要太多修饰,更多是探寻你内心的秘密,用文字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只需要你真实得去表达,用真心换真心。 如果你也喜欢汪曾祺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参加这场私人专属写作课吧。 end。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后感(二):跟着大师学写作

  学生时代写作文一直是一件很难的事,写都会写,而得高分的学生却并不是很多。命题作文,最基础的是不跑题,其次是整个文章的结构和文笔。相对来说跑题的作文还是少数的,大多数学生都在文笔这差很多。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也是有天赋的人能做到,多数人则是要靠后天的努力的,尤其是写作这件事,多读多看多写才能将文笔提上来。学生时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是模仿,也只有不断的模仿才能慢慢的有了自己的风格。好的文笔是不断磨练出来的,看的书越多,掌握的词汇量越多,文章也会越来越好看。中国历史上文章写的好的人有很多,而与学生而言,汪曾祺的文章绝对是最值得读的,倘若你能模仿汪曾祺的文章,那作文一定是最高分。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是不能错过的一套好书,写景卷、游记卷、议论卷、人物卷、记事卷和抒情卷六部分组成,这也是学生时代作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尤其是议论卷和记事卷,是作文最常用的题材。回忆我学生时代的作文,整体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我不会写议论文,虽然也明白议论文的主要要素,但每次出来的成品都没有抓住重点,稍微尝试议论文最后的结果都是低分。议论卷中所选的文章题材多为议论文,有的是范文,有的则是教我们如何写议论文。跟着大师学写作,我想认真的读下来,议论文的思路绝对是对的。

  写景也是我们学生时代常见的作文命题。可能在之前我们写景总会想要找一个著名的景点或者是比较大的景区来写,因为风景多,内容相对也会多一些,但是好的写景作文并不是景色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景色里,将其最最完整的展现出来。看汪曾祺的文章,你会发现他笔下的景色都是很小的事物,一朵花,一棵草都可以描绘出整个夏天。

  抒情文是我们最常用的问题,抒情方式或许有很多种,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但恰到好处的抒情却并不是简单的事,这本书里节选的文章绝对会让你产生共鸣的。 游记卷、记事卷和人物卷同样也会从你从迷茫中走出来。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精选了一百三十一篇佳作,这些作品有的已经入选语文课本,有的会在各种刊物中见到,而这一次编者将他们分类为我们呈现出来,让我们从作文的角度来读他的文章。汪曾祺的文是美的,是一种温柔的美,读起来是非常舒服的。跟着汪曾祺学写作,这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后感(三):汪曾祺的意思

  汪曾祺的意思 ——读《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汪曾祺能红起来,与他的经历和作品有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没有作品你能叫什么作家呢?那可能是空头文学家,鲁迅说过这样的话。不能当空头文学家,这是宗旨和道理,不能沽名钓誉。像汪曾祺在文章里说过的,说一些题外话的人,不懂文学,但是人家可以当副部长。当副部长行,可是写文章真不行。那你当不了作家。 汪曾祺是大学生,建国之前的大学生。民国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大学生。交他的是沈从文,他的老师。这是名作家,已经走进了文学史了。一部《边城》,享誉国内外。据说曾经要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政治时势不允许,没成。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又提起这个茬来,他去世了。汪曾祺有这么个老师,在哪都自豪。名师手下出高徒,这也是例子。 但是,这都是外表。汪曾祺还是靠自己的作品打出来的天下。荣誉也好,声名也好,都是从作品来的。那么就可以探讨一下他的作品。作品来源于思想,这是没什么歧义的定论。汪曾祺自己也这样说。汪曾祺的思想是复杂的,任何人都不简单。但是汪曾祺能够坚持自己的思想,贯彻自己的意志。他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乐天派,名利心也轻。所以,把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没有当成名利工具。 他也是热爱。因为数学他不擅长,就剩下喜欢文学了。钻进去了,总会有所得。他的收获还是巨大的,小说成就了他的一生英名。有个他儿子的记叙文里就说,他也很自信的,说自己会走进文学史。和他的老师沈从文一样,他的估计是准确的。对自己还是了解的。更主要的应该还是对自己的文学作品有底。那是他积累了几十年的思想精华,他的文学艺术的主张,他的文笔方法的运用。他很有主见。 后来他在《受戒》和《大淖记事》发表后,那就无人能敌了。这两篇小说太精彩。我当初看,就觉得好。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汪曾祺是谁,就是从地摊上买的一本书。但是好就是好,精品就是精品,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那是令人难忘的一种阅读体验。我那时候也想写小说,想搞文学,所以总是逛地毯买文学书。那时候没工作,穷,买不起新书。 汪曾祺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像珍珠一样蕴藏着,在一个合适的机会推出,一炮而红,取得了自己的文学地位。他应该很高兴,因为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但他肯定没想到后世有那么多人来学习他,把他当成经典。虽然汪曾祺说过,不要学他。这也是谦虚,齐白石说学我者死,后来人也还是学。但是学不来,绘画也好文章也好,那是经历、思想、功夫、机遇、时缘多方面决定的。你没有这些,不具备条件,怎么学人家呢?达不到。 这套《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其实是给大人看的,这是汪曾祺的精品分类集。人物卷、写景卷、议论卷、抒情卷、记事卷、游记卷,看看这些名字归类,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候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希冀。没想到中心思想总结法以及时间地点人物一类的文章要素会过时。那时候我们都听老师的。可是,时间证明那不一定对啊。听老师的,最多成为文字匠人,但不能成大家、大师。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这么一看,这套书给孩子们看也无比适合了。因为长见识啊!汪曾祺年轻时都不肯太多指导儿子写作文,只是教他平实罢了。汪郎总结,写作文就是把话说完整了,把事情说完全了。圆乎了,就行了。所以孩子们看看大师的文章,不学而在学中,浸染成习,久而久之,自然得其精髓。入了门就好了,想要自己成大家,要学的多着呢!好好看罢! 2022年7月4日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后感(四):用汪曾祺打底,何愁作文不优秀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在说这套书之前,想说说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觉得那一回的故事正能说明汪老这套作文书存在的意义。

  在那一回里,香菱终于有了学诗的机会,她是怎么学诗的呢? 就是拜了一个好老师,教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呀。 划重点了啊,写作课的好老师本身就应该是优秀的作家,他们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经验,所以对他们来说,写作从来就不是一件难事,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觉得写作为难。香菱找的老师是林黛玉,那是《红楼梦》中写诗第一大家,她教香菱的写作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多读大家之作,给自己打个底子,这些书读得“细心揣摩透熟了”,肚子里有这些书垫着,写作的时候就有了底气。 看看,汪曾祺这套书不就是林黛玉的方法的现代版吗?王增奇不就是这套书的编者给大家找的大家,夯实的底蕴吗?

  汪曾祺的作品里面没有难懂的字句,都是非常平实的口语,颇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文章靠的是整体的韵味,而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汪老的儿子曾经说过,自己家的孩子在爷爷的作品中找“好词好句”,硬是找不出来,汪老的作品,就靠平常字句,就能散发出春天新韭的新鲜气。 现今的小孩子写作文,最大的苦恼大概就是写不出新意来,在这一点上,汪老可是最好的老师。

  这套书选择了汪老的100多篇作品,然后按照题材分为人物、写景、记事、抒情、议论、游记六册书,这6个题材也基本上涵盖了小学作文的全部内容。

  这样分册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在每一册书里面做一个专题的训练,比如在《人物卷》中,你就能看到汪曾祺在写人物的时候,特别能抓住人物的独特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不求事例完整,抓住人物特别能够彰显性格的语言或者动作,特写、定格,一下子就把所写人物与其他同类人物区别开来了。 这套书的行距非常宽松,读书的时候手里不妨拿一支笔,读到这些写人妙处时,顺手在旁边批注,甚至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写一两个身边人的小片段,把汪老的手法立刻运用起来。 去吧,试试看,一定会有收获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