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白》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李白》读后感锦集

2022-07-13 09: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白》读后感锦集

  《李白》是一本由李长之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2-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白》读后感(一):一生都在流浪的道教派诗人——李白

  这是我看得第 一本,完完全全写李白的书。

  之前我心中的李白,除了那些惊为天人的诗句,其他都是零零碎碎的,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臆想,拼凑起来的李白。

  这本书,是李长之两部作品《李白》和《道教 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的合集。通过本书,理清了李白大致的生平事迹,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很多诗句的前因后果,这才是打开一位诗人的正确方式。

  《李白》读后感(二):还有人不知道嘛,诗仙李白居然是个道教徒

  提到李白,你是不是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或者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阔胸襟? 而在李长之先生眼里,李白就是一个活泼泼的影子。集诗人、学者、批评家和翻译家才华于一身的长之先生,因为笔触视野开阔,感情色彩浓郁,学术和通俗结合而被称为传记文学作家。 《李白》是李长之先生的代表作,感情丰沛、笔触细腻,深刻而生动地展现李白及其精神世界。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李白》,主讲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 在我们眼里,李白是诗仙、酒仙。他年少离川,而后漂泊一生。虽饮遍天下美酒,结交天下好友,可只有杜甫才明白他内心的孤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此后,每当李白提到四川时,总有一种乡愁。而基于这种情感,他才会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 李白生逢盛唐,文学艺术都发展得欣欣向荣。王维与他同年,大画家吴道子、书法家颜真卿、雕塑家杨惠之也都在这个时候活跃着。 怀着四方之志,25岁的李白带着宝剑离开家乡四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对家乡仍依依不舍,然而他的心情早已放飞。 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曾希望有人引荐他出来做官,却还是郁郁不得志。一首《将进酒》,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抒发满腹怀才不遇之情。 下篇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讲述李白在求道与入仕之间的矛盾一生,着重分析李白独特的精神世界。 怀才不遇的他心中压抑,作品愈加狂放,“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的爱憎喜愁都是极端分明。 崇尚道家思想的他,对儒家思想持一种反抗讽刺的态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孔子在他的心目中,远不如他所崇拜的谢朓、谢安和鲁仲连。 而在他的游侠思想中,他喜欢交友广阔、挥金如土的生活,曾“散尽三十万”,也希望可以“笑敬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修仙学道则是他另外一个追求,“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他的宇宙观是流动的,“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活泼泼的影子,炽烈又落寞的一生。且用长之先生一句诗,来纪念这位诗仙、游侠和道教徒,“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李白》读后感(三):你知道吗?这才是诗仙李白真正的样子

  提到李白,你是不是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或者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阔胸襟? 而在李长之先生眼里,李白就是一个活泼泼的影子。集诗人、学者、批评家和翻译家才华于一身的长之先生,因为笔触视野开阔,感情色彩浓郁,学术和通俗结合而被称为传记文学作家。 《李白》是李长之先生的代表作,感情丰沛、笔触细腻,深刻而生动地展现李白及其精神世界。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李白》,主讲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 在我们眼里,李白是诗仙、酒仙。他年少离川,而后漂泊一生。虽饮遍天下美酒,结交天下好友,可只有杜甫才明白他内心的孤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此后,每当李白提到四川时,总有一种乡愁。而基于这种情感,他才会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 李白生逢盛唐,文学艺术都发展得欣欣向荣。王维与他同年,大画家吴道子、书法家颜真卿、雕塑家杨惠之也都在这个时候活跃着。 怀着四方之志,25岁的李白带着宝剑离开家乡四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对家乡仍依依不舍,然而他的心情早已放飞。 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曾希望有人引荐他出来做官,却还是郁郁不得志。一首《将进酒》,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抒发满腹怀才不遇之情。 下篇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讲述李白在求道与入仕之间的矛盾一生,着重分析李白独特的精神世界。 怀才不遇的他心中压抑,作品愈加狂放,“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的爱憎喜愁都是极端分明。 崇尚道家思想的他,对儒家思想持一种反抗讽刺的态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孔子在他的心目中,远不如他所崇拜的谢朓、谢安和鲁仲连。 而在他的游侠思想中,他喜欢交友广阔、挥金如土的生活,曾“散尽三十万”,也希望可以“笑敬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修仙学道则是他另外一个追求,“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他的宇宙观是流动的,“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活泼泼的影子,炽烈又落寞的一生。且用长之先生一句诗,来纪念这位诗仙、游侠和道教徒,“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李白》读后感(四):从开元到天宝,他从盛唐走过

  大凡初读诗的人没有不喜欢李白的,他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小儿都能背上几句。我最喜欢的则是他诗词中营造出的瑰丽动人,豪迈奔放的意境。

  余光中曾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是的,李白的五脏六腑可能全是锦绣做的,要不然他怎能开口成文,挥翰霞散,若是失了他整个大唐都要少半分颜色。 他是诗中的谪仙人,杜甫曾赞叹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是唐“三绝”之一!

  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诗人最终的目的都是走进官场,或者说当官便是这些诗人的职业,然而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做官的时间却不长,他的一生多在漂泊。 这也许和他的性格有关。李白的出生地至今都没有定论,甚至他的姓也不一定和他的祖辈一样,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记录几乎都是他五岁以后了。 但我们不能否认李白的少年时期肯定用功苦读过,否则他的诗文中不会用到那么多的典故,他也不会留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当他长大以后,李白抱着极大的志愿离开四川,从二十五到二十七,他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直到三十岁才呈现诗文希望得到引荐,可惜由于醉酒失礼,他措施了机会。 其实李白是想当宰相的,他怀着一颗治国平天下的心来到长安,看起来唐明皇很欢迎李白,但实际上唐明皇只不过把李白当成一个弄臣,在他和贵妃寻欢作乐时唤来助兴。李白曾稀里糊涂地过一段时间,像他这样无拘无束的诗人是无法玩转官场的,就这样三年之后他离开了长安。 官场失意,李白的向道之心便占了上风,李白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他遇到了杜甫,两位大诗人一见如故,戴建业教授在解读古诗时说过的一段话,“杜甫是李白的粉丝,李白就忽悠他一起去访名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从春天访到秋天,啥也没找到,后来杜甫醒悟了,不干了。”可见李白对于道的向往,然而入世和出世本就是矛盾的,李白摇摆在这两者之间不得解脱。

  天宝之乱,李白55岁了,皇上和太子丢下了江山社稷全都逃了,李白和百姓一样希望朝廷出兵反抗,收复中原,这时他的诗文里充满了反战思想,所以他参加了永王的政变,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到政治中。结果永王失势,李白入狱,后被流放到夜郎,不过在途中他就被赦免了,之后的几年他继续游荡,最后病逝。 从开元到天宝,他自盛唐中走过,在大唐留下浪漫的一笔。

  《李白》读后感(五):从作品去解读落入人间的诗仙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这些诗,熟悉不?这都是我们小时候背的、上学后学的古诗,这些让我们多年以后仍记得十分牢固的诗,而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

  读了李白这么多的诗,可是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首诗就告诉我们,李白呀他喜欢穿紫袍子,这不他就穿着紫袍子去看朋友了。

  这首诗就告诉我们,李白不仅喜欢穿紫袍子,他偶尔还会把黑纱潦草地缠在头上!

  这首诗就告诉我们,戴天山就是李白故乡彰明县的康山,同时也可能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作品。

  这首诗就告诉我们,李白给一个印象就像是神仙,这与他曾长期学地道是分不开的,正是他有道士的制服,看起来就飘飘欲仙一般。

  这两首诗就告诉我们,李白很热切地很想收复中原。

  这首诗告诉我们,李白也不喜欢战争,毕竟战争是残酷的,他反对无意义的战争。

  这首诗告诉我们,李白还挺喜欢胡人的,那种慕于胡人的神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告诉我们,李白对于异性是有着很形象很具体的感觉,具体到眉毛,具体到脚,可以说是一种感官的。

  要了解的李白,都在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李长之所写的这本《李白》里,该书共分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按时间来讲述李白的一生,一生着重分析李白矛盾的精神世界。

  提到作者李长之,就不得不提一下他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另外三个人分别是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全是大咖,真的特别牛。

  本书作者李长之的代表作有《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等。

  诗仙李白,正是仙落入人间,才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他经典的作品;正是作者李长之,才让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李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