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五}

2015-11-27 作者:长沙三伢子 来源:长沙三伢子原创 阅读:载入中…

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五}

  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五}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至今仍未停息——这是长沙雨季到来的前兆。

   我上午的行程是前往岳麓山。

   岳麓山风景秀丽,物种繁茂……是南岳的余脉,归列到了南岳的第72峰,古称灵麓峰。

   杜甫在他《望岳》诗作中有“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的诗句。从高处看,主峰祝融峰宛如“朱鸟展翅”的鸟首,而伸展到了长沙的灵麓峰成了南岳的一条长足……

   灵麓峰的主峰云麓峰的高度只是一千公尺,三百多米,这远低过南岳主峰祝融峰的1300米高度……不过它若高,就不是“朱鸟”的长足了。

   这里的自然险胜呢?

   “白鹤泉”、“禹王碑”、“清风峡”、“望江阁”、“步虚岭”、“飞来石”、“自来钟”、“响鼓岭”、“蟒蛇洞”、“舍利塔”、“笑啼崖”、“穿石坡”……——都散布在这组群山之中。

   而人文史迹似更甚:其峰顶的云麓宫及半山腰的麓山寺,都是汉魏时的宗教道场……而山下,东晋陶侃(陶渊明曾祖)任长沙太守时建杉庵;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改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建“以居士类”学舍;到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改建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出现,连同山上的释、道二教,完善了上帝创造的这个“长沙国”、它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也应是灵麓峰的福音。

   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是乾道三年。张?蛑鹘淌樵浩诩洌ü??167年),因理学大家朱熹的到访,于是就两人就《中庸》的已发、未发和察识、涵养之序以及太极、仁等理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为期二个月之久的开坛会讲。据记截,从湖南各地纷纷赶来旁听的学者竞将书院旁边的水塘也喝干……其盛况空前,人数之众多,为后人留下千古美谈。

   怀对这座圣山的敬仰之心,我冒雨前往。山东的周老师也相约同行,他背着登山包,还捎上了他的摄影器材。我们坐地铁过湘江,然后在河西荣湾镇站再换乖123路公交,不过十余分钟,岳麓山的南大门就迎面相望了。远远看到山门上方的“岳麓山”匾额,唯一的登山道从山门中穿过;而进山道的两边是湖南大学的校舍。公交车停落点就在这所学校的广场上,广场中间是一尊毛泽东早年天安门上向红卫兵招手的汉白玉站立石像,一旁有候立观望的游人,还有在他身下留影合照的……我们则穿过广场,沿山道登山了。

   山道上散落着各色雨伞的游人,如同向前蠕动的蛇形身儿;两旁随一排排密密树丛所展开,右边的树丛背后是更高的马尾松、山岩、山坡;左边树丛隐密着沟壑、溪流、郊野……

   “游人还不少呢?”周老师发出感叹。

   “是啊” 我附应,心也嘀咕:“人是不少……都不怯雨呢?”

   不多时,前面阔外开朗了:主峰云麓峰迎面而立;一个硕大的湖泊,容纳了从主峰下来的溪水;亭亭玉立的一座红色亭子依山、旁溪、临湖——它就是历经百年的”爱晚亭“……而湖过来百十开步——山道的右边,一片低洼碧绿的树丛中,雨雾中、峻立着一组建筑庭院——是古代的那种“五间硬山”样式: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石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

   ——这就是千年岳麓书院!

   旁湖而建,东西走向,西仰主峰,东面湘江,南北依峙——天马、凤凰两山(灵麓峰的余峰)

  。——古人择址建院也是用心之妙,书读累了,可去山边听溪,水边观渔,亭中览怀……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二块白底黑字的楹联悬立书院头门两旁——门联传说是清代嘉庆年间,书院大修完工之时,门人请山长袁名曜撰写对联。山长以“惟楚有才”嘱诸生应对,众人苦思不得结果,贡生张中阶至,脱口答曰:“于斯为盛。” ……而“岳麓书院”匾额高挂头门中央上方,黑底金字,苍劲厚重——传说是宋真宗亲书。

   而山道与头门间的俑道,临近头门陡然升高,进入书院须拾级而上,十二阶青石台阶让头门高高在上……据知这种建筑样式迎合了当时宋朝书院礼制。籍因书院是培养才子“高第”,理应高瞻远瞩?

   书院古迹多存。二门的门额横匾写着“名山坛席”;两旁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正堂“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这些过去残存的题联让人感受这里当年的“地灵”、“人杰”,“众聚”之繁荣气象;那正是湖湘学派芸芸众生之时……

   ——中国理学最早典基人周敦颐就成学于湖湘。不过也有说他得道于金陵……又因为他是湖南道州人……理学别于儒、释、道三教,却来源于它们,集大成者也……宋以后,理学的发展远非先贤所景愿,与宋代的繁盛远去……后来的统治者们似乎倚重儒学,似乎儒学的四书五经已足能治理国家,且确也能束缚住民众的那种飘浮,那种让当权者不安的躁动……

   “——古代称书院校长为山长,源出孔子的“君子乐山”之语意……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是岳麓书院的鼎盛时期,时称天下四大书院之首 ……”

   从讲解员的述说中,我还得知,四大书院中还有庐山白鹿洞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不过中国各地不能排上前四名的书院就不计其数了。那时长沙城内还有城南书院,南岳有衡山书院……讲解员的数说使我大悟。

   ”……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的文庙、周濂溪、二程、朱熹、张?颉⑼醮?健⒙薜涞鹊牧?笞?艚ㄖ???

   讲解员的述说又使我对这座书院建筑有了新的了解。过去,我小的时候,来岳麓山游玩应是不计其数,每经过这座书院时,这里却是破败凋敝……

   ——现在竟恢复如此之好。真得要感恩这个开放的时代,对过去文明的接纳。

   书院展厅的一面先贤事录的墙上记述:

   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朱熹编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另在主持岳麓书院时著有《程氏遗书》、《外书》、《八朝名臣言行录》、《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近思录》、《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周易本义》、《易学启蒙》、《四书或问》等。

   公元1507年,明代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来岳麓讲学。是继南宋之后,岳麓书院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而王阳明是明中期的心学家。创立阳明心学,著书有:《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书院在二个时期,能邀来二个思想大家前来主持书院工作,这莫不是一种荣耀,也铸成了这座书院在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行周老师忙忽着拍照留存。我们二人在书院圣贤“朱张?病鼻昂嫌啊V芾鲜θに担 “……沾沾湖湘理学先贤的灵气呢?”

   朱张?蔡门杂卸?幌认偷亩曰耙?鹞业暮闷嫠嘉叮

   “张子(?颍┰唬骸坝谖┫壬????羌獭G钤刺???疚椅蠢础!倍?熳樱?洌┰唬骸暗郎デг兀?ピ堆凿巍2挥邢染酰?肟?倚模渴椴痪⊙裕?疾痪∫狻7缭挛薇撸?ブ裎拇洹! (人生哲理名言 www.wenzhangba.com)

   这里的《周濂溪》祠堂是供奉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5。5~1073)。周公字茂叔,号濂溪,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而 “二程?蔡谩惫┓畹睦硌У牧矶?坏旎?呷恕??舔?公元1032年——1085年),号明道;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号伊川。二程均师从周敦颐。

   朱熹是南宋期理学大家;张拭师从湖湘理学大师胡宏,其学术造诣也是相当之高,与朱熹不分伯仲。

   张拭刻在墙上的言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能让我感受到这位南轩夫子言语的玄妙。

   明未清初从岳麓书院还走出了一位著述大家——王夫之(1619-1692)。他是在崇祯年间曾求学于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夫子。有记载:王公在抗击满清南下失败而混进瑶人中求存。“栖伏林谷,随地托迹”,“安之若素,终日孜孜不倦,刻苦自励,潜心著述。” 存世约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有20种。自署船山病叟、学者遂称船山先生。至二百年后他的存稿终面世。传言他生时曾困顿到无钱买纸笔而用手稿兑换之境地……

   ——后人将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列明未三大思想家。书院“船山?蔡谩惫┓畹氖撬?

   然而世俗中任何学术上的成就莫过于政治上的成就。而时代又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因此,湘人真正“影响时局”,“力挽狂澜”的均被后人认同是在近代,是晚清及辛亥年间。

   其中生于晚清的二位湘人——曾国藩和左宗棠,利用湘籍的民团力量,并花了近十年时间将在晚清暴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剿灭。二人均从学于岳麓书院。而左宗棠出山前不过是相阴一介乡村书生,后被湖北总督骆秉章识赏收作门生……左公在后面统领湘军平定新疆及宁夏之乱,传为佳话,续写湘军辉煌。

   晚清,从书院走出的名人还有:陶澍、彭浚、贺长龄、魏源、胡林翼、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刘蓉、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程潜……

   而辛亥年间,时局变化,各地推翻满清专制的革命蜂起云涌,长沙引领了中国的维新之势,产生了众多革命斗士。维新派代表有谭嗣同,同盟会领袖有黄兴,共产党人有毛泽东,蔡和森……

   ——这时的长沙正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正是山长袁名曜所希望看到的气象……跨越历史长河,远在春秋战国,因楚人先贤辈出而产生“惟楚有才“之概述。

   书院“讲堂”正中,悬挂了乾隆的“道南正脉”及康熙的“学达性天”的手书牌匾却让我心灵深处另一番纠结……

   ……清朝,是明朝遗民亡国之耻……一个苦楚的朝代。有记载, 清初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骤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十分之九以上。 历史上有记载江南清初满人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清满人号令华夏汉人不分男女均得留马尾辫示降……我的祖先也是清初年从广东回迁湖南的……当时的亡国已导致湖广人烟稀少了,而西南的川人尽乎杀绝(正史掩人耳目说是温疾,史学家说是吴山桂反清复番泱及……),而“满清”不得不从岭南越人中回迁人口补充。这也正是梅州客家人北上,西迁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到清晚期,满人始祖估计也未料到,他们的民族竟大多也被汉民族同化……

   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亡国的朝代是元代。有记载:元初蒙古军杀掉北方尽80%的汉人……曾有蒙古统治者提出杀光汉人的对策,被受汉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才的劝说”汉人尽杀之,地耕之何人?税何取之?“……初年蒙古人也号令华夏汉人剪光头以示降服……

   ……成吉思汉成了民族英雄,将疆土廷伸到了欧州被今人称道……清中期却被今人津津乐道”康乾盛世“……

   鲁迅先生有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当然这是后话……因民族的融合,而狭隘的民族观已不可取,并被与时俱进的文明所唾弃……

   讲堂正中,有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上放有二张空椅。讲解员述说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就是在里举行的。

   二人当年的和唱:“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烟云眇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让今天的人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台上仍坐着二位圣贤,他们滔滔不绝,话语古今……台下芸芸学者,如饥似渴,如痴如醉……他们共同构织了千年前那场洁净的、自由的、学术交流盛况。

   我与周老师来到了半学斋陈列室。这里有陈列毛泽东与蔡和森的旧物。这使我想起大门厅道悬挂的牌匾“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毛泽东来长沙读书的时候,这所书院已闭业。但杨昌济是从这里走出,他是毛泽东的老师;而蔡和森也是杨昌济得意的门生;这样,书院陈列的脉络似也清晰。

   随后,我们转到了讲堂的“御书楼”上。据讲解员讲,古代书是非常昂贵的……书院还主要是依据朝庭赐书。而今天平民百姓一个月工资可搬回家一个书柜,一年的积蓄可搬回整个书房;今古不可同日而语了。

   “御书楼”的墙上挂有当年朱熹留下的诗句“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载千载心,俯仰数椽足。”又为我们若隐若现了当年的读书情景:”上楼查经问读“、”执册庭野诵读“、”三五围聚议读“……

   此刻,不经意间我依窗俯看,雨雾下的书院园林景致竟让我惊叹……

   南面有“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北面“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均”;全是人造命题景观……宋代的造园艺术在历史上是登峰造极的。陡让我读起了明代吴愉的“空中楼阁蔽松权,此日谁人文六经。尽在水声山色里,年年芳草逼人青”诗句;我不得不感谓宋代造园人的奇思妙想,为读书人提供好一个“怪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及夫子朱熹的“风月无边,庭竹文翠。”的天地……

   ——一千年前夫子朱熹执教这里是否也是同样的感遇呢?

   而书院的东面,不远的湖南大学广场站立的毛泽东招手的汉白玉像又映入进了我们视眼中。周老师忽然又聊起了。

   “ 其实朱熹晚年也是悲惨的。南宋庆元二年(1196),“党禁”发生。这时朱熹66岁了,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捏造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党籍的故伎,朱熹以伪学罪落职罢祠……5年后凄惨病死……

   宋朝太多辛酸……唐朝呢,明朝呢……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读书人不容易,做正直臣子的更不容易……“

   随后,我们告别了书院。

   末了,我们来到了爱晚亭。也许因这个亭子有着百年历史,是清代山长罗典主持书院时所建,并且这个亭子取名还有一段佳话……于是我们就在这座百年古亭停留了。周老师取出相机在拍照。而伫立亭中俯察旁边荡漾的湖水的我竟然好奇思问,千年前的“朱张会讲”那口被喝干了的水塘会否是眼前的这个湖呢?也许那时是塘……现在成湖了?这又使得我再次回望东面落在烟雨之中的千年书院。风雨中的书院让我心显沉重……

   ”也许它经历太多苦难……但千年前那场“朱张会讲”,众多学者纷致沓来,风餐露宿,竟将这池湖水喝干……又为的什么呢……也许建立在并别于儒、释、道三教之上的理学,本是一种智慧,是人类的智慧;传道者与分享者,他们怀揣的是别于世俗之外的神圣精神……

   ——这种神圣精神正是千年书院被人敬仰,并奉为精神家园之处……不是吗?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