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创丨现代中国人最缺乏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丨现代中国人最缺乏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

2017-12-04 07:30:56 作者:国学君 阅读:载入中…

原创丨现代中国人最缺乏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

  国学君还记得,自己上中学的时候,正是整个社会开始提倡“扬正气,促和谐”的时候,所以对旧式的文人,开始强调他们的气节与正气。而在此以前,我印象里,我们的历史课本还一味地强调传统文人身上的负面因素,把他们身上的封建习气拿出来批判。

  教学内容跟着政治风向走,是中国教育的一个传统,但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文人气节是个什么东西?

  在今天这个功利化的时代,文人被视为迂腐、懦弱知识分子被当成装逼,最吃香的学问是成功学,最流行的话语是心灵鸡汤。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需要文人气节这种东西吗?

  在我看来,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气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也是最需要找回来的品质之一。

  前两天国学君刚好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就是一个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今天就借着这部电影,来谈谈我对知识分子的气节问题的认识。

  这部电影叫《我的上高》

  我的上高

  上高会战:

  闻名中外的“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或“锦江会战”,被称为是上世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岛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

  电影的背景就是这场惨烈的战役,然而主人公却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叫黄清谷,是上高县新任县长。

  危亡之际,人人都是趋吉避凶,远离危地,可这个文弱书生却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不顾众人的劝诫,只身赴难,来到凶险的上高担任县长。

  战争时期,军务为要,纵然士兵们有些不端的行为,也都被大众视为可以容忍的事,所以驻扎在上高的守兵们就经常有一些小偷小摸、白吃白喝的行为,大家也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甚至士兵强奸民女逼死寡妇,苦主也秉承着中国人顾全大局的观念,表示愿意不再追究。

  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就是有这么一批人,明明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权利每天都在受到侵害,却还具有统治阶级的思维。

  中国的大多数升斗小民,就是这么淳朴,乃至愚昧,在面对所谓“大局”,就甘心放弃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可黄清谷却不信这个邪,他找到当地的驻军长官罗卓英,告诉对方:大敌当前,本应该军民一心,可现在守军却强奸民女逼死寡妇,那么凭什么让百姓跟军队齐头并进、共御外辱?

  他说:孔孟以仁政教化数千年,千古以来,能做到者,寥寥无几,请将军,今日做!

  为了讨回公道,他不惜发动全县罢市,甚至以辞官相威胁,最终逼迫军方将犯事的士兵枪毙。

  就像黄清谷所说的,孔孟以仁政教化数千年,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中国向来推崇文人气节,可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像黄清谷这样子,为了心中的道义,不惜以身犯险,来到危地,为了得到公道,跟强权极力抗争,不惜丢官弃职的知识分子,实在太少太少。

  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孔子说:明知不可而为之。

  可现实中的大多数文人,却往往被形势所威胁,放弃了心中的道义,与现实苟且。

  这部《我的上高》制作粗糙,战争场面与一众大片更是没法相比,但却得到了一片赞誉,是因为我们在黄清谷身上,再一次看到了传统文人所推崇的气节与风骨。

  文人气节,就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体面。

  读书人的体面

  无独有偶,这种读书人形象,也出现在其他的影视作品中,比如《战长沙》里的胡长宁。

  电视剧《战长沙》里的胡长宁简直就是旧式文人的代表,他是一城文化领袖,张口之乎者也,迂腐弯酸,而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天守着书本和一台唱戏的收音机,除了教人识字读书外,简直一无所长

  但长宁也和所有正派的文人一样,气节昂然,风骨峻峭,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面对日寇的逼迫,却也坚守心中的家国大义——在受到日本人威胁上台演讲时,他高唱抗日戏曲,最终死在屠刀之下。

  在上台前,他穿上了父亲传下来的衣裳,那不仅仅是一件衣物,同时也代表了一身千古流传的傲骨,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穿透历史的气节,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体面——死生可轻掷,声名不可辱。

  体面就是,不论别人如何形同墙头之草,随风摇摆,自己也要坚守心中的道义,恪守自己的信念

  因此王国维可以在面对时代的失落,痛感文化的沦丧之际,以身投湖,以一死保持自己作为一个真正士人的体面。

  体面还意味着一个人不论在何种强权之下,都不倒下,不屈从,不惧怕。

  于是十年浩劫里,顾准坚持真理,被批斗致死,也不改其志。

  丰子恺被批斗者百般折辱,却对儿女说:他们要看我懦夫的样子,可我却偏要活得精神点。

  孟子那段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也许就是对文人气节最好的定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这个时代,体面人太少了

  国学君在开头的时候就说过,文人气节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之一。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体面的人,太少了。

  在消费主义和物质横行的今天,人人都可以穿上锦衣华服,谁都有机会开上豪车,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拼搏出一个风光体面的表相,可内心的体面却被大多数人所抛弃了。

  国学君是写文章的,作为一个自媒体上的创作者,也看过太多大号,为了抢夺流量,狂追热点,为了煽动情绪,在真相不明时,就开始用大段情绪化的言论博取眼球,甚至不惜歪曲真相。

  前阵子发生的陕西榆林孕妇坠楼案,在真相不明之前,就有许多大号开始手撕渣男,最终都被真相打脸。

  查理·芒格说:名声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但失去它只要一夜的功夫。

  但现在的许多所谓媒体人,已经不再珍惜自己的名声,被富贵所淫,为贫贱所移,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对真相的坚守。

  梁文道先生曾经谈论过现代文人的某种集体堕落,其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某位所谓“新儒家”代表,是电视剧《施琅大将军》的主创人员。本来施琅因为历史问题,向来被视为“汉奸”代表,电视剧洗白本来也无可厚非,然而这位代表说自己之所以洗白施琅,原因是要在台海问题上“配合一下上面的”。

  为历史人物翻案,竟不是出于对真相的探求,不是因为有新的学术发现,而是为了配合“上面的”,并且理所当然地当众表态,也足见现代的某些知识分子早已放弃了基本的学术品格。

  托马斯·潘恩说过:当一个人为他所不信服的事物辩护时,他就已经准备做出任何的坏事了。

  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一个人内心最基本的体面了。

  国学君知道,大家都是普通人,一生能遇到的诱惑太多,而生活从来又都是艰难的,我们都只是苍天之下的一个小点,仅有一点微小的蚍蜉之力,真正撼动这个社会,带来大环境的改变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可我更相信曼德拉的话:不要因为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埃,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

  我们每个人真正能把握的,最终只有自己,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违背内心的信念,不因为环境的艰难而放弃德性的坚守。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建立成一个不苟且、不钻营、不随波逐流的人,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期待您的加入,从今天开始与我们共同进步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