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我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妈妈,我怕!”

2022-04-23 03:31:42 作者:有料的 来源:心乐土 阅读:载入中…

“妈妈,我怕!”

  心乐土「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一个不一样的亲子课,理解孩子情绪胜过解决孩子问题,40集音频,和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情绪。

  课程7月10日,下周二开始更新。

  由王浩威、刘颋颋、徐凯文、李珏佳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同龄人”、“孩子与自己”,4个孩子的重要关系里的重要情绪。

  刘颋颋讲解

  《孩子与老师关系里的恐惧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不方便听音频 · 也可以看看文字

  曾经有一个孩子,他在过去的班级里遇到过一位老师。也许是出于一种偏见,也许是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中出现一些冲突。

  这位老师非常严厉的对待了这位孩子,并且多次批评、甚至惩罚过这个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后来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离开了这位老师所在的班级,进入了另一个学习环境。在孩子心里想,也许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另外一个老师批评了他。当时新的老师,他的表情、语气、方式,都重新激活了这个孩子曾经记忆当中惩罚过自己的那位老师的所有记忆。

  就好像是一个创伤被再次激活了。

  因此孩子对新的班级里,新的老师,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恐惧情绪

  他会觉得所有的噩梦又要重新开始了,原来自己根本无法摆脱这一切。

  继而孩子经常出现一些身体的反应,比如一些胃肠道的问题,这些都和焦虑恐惧情绪有关。

  而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孩子在后期的时候出现逃学,拒绝去学校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的困境。

  恐惧是人类常有的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

  恐惧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恐惧可以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看,听,有危险来了。

  所以它是一个警报系统。有了这个警报系统,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外在环境。但是有时这个警报系统也可能会被过度地激活,导致影响我们现实的生活。

  当面对成人的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其实是弱者。在力量、智力、权力等等方面,孩子其实都是没有办法和成年人抗衡的。

  因此在孩子的内心,在面对成人的时候产生恐惧心理、恐惧情绪,其实是很自然的。

  当孩子面对老师的时候

  他感到恐惧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 老师压力大,且自身素质较低

  老师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学生,也有很多的压力,老师本身也有一些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上的差异。

  因此并不排除一种情况:有一些老师可能在管理、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或情绪。

  虽然老师过后已经遗忘了这些细节。但是这些方式却有可能造成孩子内在的恐惧心理。

  ? 因为学业困难,受到老师批评或惩罚

  还有些孩子,因为行为或者学业当中的困难,会被老师非常严厉地对待。而这时也很容易激发孩子内心的恐惧心理。

  他们可能受到过成年人尤其是老师的伤害,因此每当见到老师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 本人未受到惩罚,但目睹过程

  还有一些孩子,他本人并没有受到老师针对性严厉的对待。

  但是由于孩子本人对于成年人的攻击和愤怒行为比较敏感,可能当老师惩罚、责备其他同学的时候,这些孩子也会产生恐惧心理。

  当孩子害怕老师时

  其实你这么做没有任何帮助

  当孩子害怕老师的时候,作为父母,一定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克服这样的情绪和老师和睦相处。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说的有些话,可能表面上看上去是想要支持和帮助孩子,事实上对孩子却是没有帮助的。

  例如,当孩子表达了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

  你要勇敢一点啊,老师都是喜欢孩子的,老师有什么好害怕的。

  老师这样严厉、这样做都是为你们好,如果不这样怎么能管住你们。

  当父母这么说的时候,从深处否认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无法得到支持。

  并且在这样的交流当中,孩子也没有办法学习到与老师共同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当孩子害怕老师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很有可能产生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过度地认同孩子,认为老师不对、老师过度严厉、老师的行为、方式有欠妥当。于是在孩子的面前强化了对老师的敌意。

  第二种倾向是过度地认同老师,认为做错事情就应该收到惩罚,而孩子本身害怕的情绪、恐惧的情绪是不应该的。

  无论是过度地认同孩子,还是过度地认同老师,这两种倾向其实对孩子都没有帮助。

  当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时候

  作为父母,我们其实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与老师确实发生过比较激烈的冲突,那我们就需要真正与孩子去探索,改善这个关系可以有哪些策略和方法。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孩子可以获得与权威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这对于他来说都会获益匪浅。

  ? 了解孩子恐惧背后,更具体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情绪。当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安静地陪伴接纳孩子情绪的时候,就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恐惧。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之后,他可能会很简单地说,我很害怕某某老师。

  而这时候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了解,他真正害怕的原因,并且要尽可能地具体一点

  在这里所说的具体是指我们可能要问孩子,在什么时候特别害怕哪位老师;他什么样的言行导致你很害怕。

  之所以要很具体,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具体的讨论,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地困难真正在哪里。

  另外我们不能一味的认为孩子的恐惧情绪只是心理的因素,并不排除孩子可能会遭遇一些恶性的事件

  如果确实存在一些恶性的事件,那作为父母,毫无疑问,我们要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充分保护孩子的权益。

  ? 使用绘本、游戏,让孩子学会表达

  对于非常年幼的孩子,我们常说:

  你要经常跟老师沟通啊。

  你要理解老师的感受或者你要理解自己的感受。

  这些成人化的语言,对于年幼的孩子其实没有太大帮助。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丰富的绘本,在绘本中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寻找到来帮助自己克服这些情绪的有效方法。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孩子的情绪非常强烈,我们也可以去寻找一些合适情绪表达、人际关系方面的绘本,帮助孩子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与方式。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手偶游戏,就好像在过家家一样,帮助孩子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且教会孩子与成年人沟通的一些技巧。

  ? 区分心理感受和客观事实

  就像文章最开头的那个例子,两个老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也许他们有一些表达方式、情绪的呈现方式,有一点相似。

  但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去感受,他们害怕老师的心情是非常真实的,但是现在这两个老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现在所处的环境客观的现实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在心理学当中,我们经常需要帮助我们的来访者去理解:

  心理的现实是真实的,但却不是客观的真实。

  我们一方面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孩子能够建立理性判断的部分。

  试图去区分过去的创伤,与现实现在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帮助孩子能够和新的环境,新的成年人之间建立一种正向循环的关系。

  ? 建起孩子与老师沟通合作的桥梁

  当然我在这里也要再次强调,当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既不能过度地认同孩子,也不能过度地认同老师。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承认孩子做的都是对的。我们要从现实的行为和心理的层面上真正地保护和支持到孩子。

  同时,我们要试图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与老师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克服眼前相应的困境。

  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决定了成年后与权威的关系

  最后一点,我想跟大家探讨。其实,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踏入这个社会并开始真实的社会生活之前,所接触到的最早的成年人。

  在一个家庭当中,形成了怎么样的家庭的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孩子与成年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模式,其实会非常严重的影响孩子与其他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在有些家庭当中,父母非常地强调要有一个“大家长”的权威。以至于会很严苛地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对成年人的恐惧心理。

  当他面对老师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关系模式和情绪体验呈现出来。

  就好像“权威”成为不能够反抗的、只能够服从、具有很强烈的惩罚性的这样一个成年人。

  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一个孩子,他心目中的权威是这样的,那么有可能就会将这种与权威之间的关系模式贯穿他的生活始终。

  今后他除了要遇见老师,当他成为成年人的时候,他可能会遇到领导,他可能会面对规则。

  如果这些所有代表权威的角色,在他内心深处都是非常严苛的、不能反抗的、不能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不能够合作、不能够沟通的。

  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这一生他与权威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情景在生活当中绝不少见。

  比如当领导分配任务的时候,当领导出现一些不公的行为的时候:

  我们会看到有的人,会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尝试与权威建立良好沟通的关系,并且争取到自己应得的权益、建立关系当中应有的界限。

  我们也经常会遇见有些人,只要面对领导就说不出话,就会只能够服从。而转身背对领导的时候,心里却充满了愤怒和很多的攻击性,这些情绪又不能够表达。

  真正难住他们的,往往就是一种恐惧的心理,好像即使是成年人,当面对权威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产生一种感受:

  我是一个孩子,我会被抛弃,我会被惩罚。

  这样的恐惧心理毫无疑问,对于孩子这一生的发展都不会有任何的帮助。

  因此当孩子与老师相处时,如果出现了一些恐惧的情绪,作为父母,我们要认真的对待。

  帮助孩子寻找到,与老师之间建立既尊重老师又能够与老师和平相处,并且可以非常愉快进行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能够克服这样的情绪,对于他一生建立自信、建立与权威之间良好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更多关于:恐惧、寂寞、厌恶、藐视、内向敌意、悲哀、内疚、羞愧、害羞、喜悦,10种情绪的详细阐述,大家可以订阅我们的课程。

  订阅 | 199元/年

  

  给7-18岁孩子家长的亲子课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

  生命的40堂情绪课

  2018年,心乐土携手王浩威、徐凯文、刘颋颋、李珏佳,用40堂不一样的亲子课,帮你更好地理解孩子。

  4位导师,4种关系下的各10种情绪,让7-18岁孩子的家长,理解孩子所有的青春迷茫。

  4种关系:孩子与父母、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同龄人、孩子与自己。孩子的4个重要关系,我们邀请4位大咖导师,为你一一讲解每个关系下的10种情绪。

  10种情绪:恐惧、寂寞、厌恶、藐视、内向敌意、悲哀、内疚、羞愧、害羞、喜悦,10种情绪都悄悄隐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起认识并理解它们。

  4次直播答疑:除了40集课程内容,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4次直播答疑,你在4种关系里的棘手问题,都有老师为你解答。

  不一样的亲子课:不同于以往的亲子课,我们不是简单的方法论,更不是亲子难题100问,而是帮你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情绪,理解了孩子的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订阅 | 199元/年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

  40集音频内容·课程7月开始更新

  课程订阅后1年有效期

  本课程为电子产品,一经订阅不能退款

  已购买的朋友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凭支付截图 进微信讨论群

  也可直接私信已有的小助手 不用重复添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妈妈,我怕!”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