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精选

2020-10-21 01:0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精选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是一本由[美] 金伯利·帕尔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精选点评:

  ●前半部分废话太多,后半部分对于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方法,值得借鉴。

  ●内容比较浅显,的确是入门级别的读物。

  ●建议月子期间观看。不要因为担任照料他人的角色而不堪重负地选择不在工作,哪怕短期内辞职,也要保持工作状态,建立个人口碑形象,宣传技能和专业知识,吸引潜在客户。随时重塑自我,调整状态。不过中后段更多的是强调遗产安排和管理的事宜,对于一个新手妈妈来说,这部分知识有点来日方长。很多自我拷问的句式,时间紧张看看每章结尾的小贴士也就差不多了。

  ●典型的畅销理财书,作者的理财技能并不专业,但是这本书一定会吸引妈妈们的眼球,有时候,我们从好的理财畅销书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比经典的投资书籍里学到的更多,更有用,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是普通人,我们只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让我们知道普通人的更多可能性,妈妈们还可以怎么选择,怎么改变,我们并不想成为理财专家。

  ●对我还蛮有警示作用的,特别是当了母亲以后,提早做好理财规划,对自己及家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书名很吸引人,在图书馆某个角落看到就立刻借回家翻读。 可惜,鸡汤内容比较多,像是一个大妈在讲励志故事。虽然也有干货,但需要自己去提炼整理,有用的信息比较分散。 还有一点不足,这本书是针对美国的,像税务,信用卡这些和中国国情不同。 关于孩子的情商培养,还有赡养父母这两章有借鉴意义

  ●虽然还没有结婚,但是给年轻的女性理财方面的警示。

  ●非常经典的妈妈理财课,浅显易懂,适合我这种月光族啊…自己养活自己还养不明白,要做妈妈的话可不行了,得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哟!本书很实用~就当做备课了~

  ●89 超多注释和索引哦,跟写论文一样。书本身阅读比较流程,讲的道理也比较简单,没有理财经验的任何人都可以看懂和接受的道理,不过实践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教科书式的行动指南。虽然基础但可以一看。微信读书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一):做会理财的智慧妈妈——读《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

  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中,2016年的1月1日,二孩政策开始实施。然而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政策放开了,很多人却不敢生了。他们不想因为二胎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有人说有了孩子不亚于一场金融危机,一个孩子的养育费用是巨大的,再生一个,靠什么去养。每一个妈妈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不仅给他们最好的爱,还想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作为一个妈妈,学会理财,不仅仅有助于我们将“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更可以帮助我们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没有多少经济学知识的我们,如何学会理财,给给自己、孩子,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呢?这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美国知名金融专栏作家金伯利·帕尔默编著的《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将帮助我们学做一个会理财的智慧妈妈,轻松搞定全家的生活。

  金伯利·帕尔默不仅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资深编辑和金融专栏作家,她还是美国大学的兼职教授,讲授关于掌握社交媒体的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在编排上更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读这本书就像置身于金伯利·帕尔默的课堂一样,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又易于理解。第一课《你真的“会”购物吗?》以问题的形式,加上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在家庭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有的放矢,明确理财目标》、《多了一个孩子,可没那么简单》、《除了工作和孩子,你可以有第三种选择》、《享受投资》、《家庭理财中的危机管理》、《照料父母:与养育孩子一样的理财难题》、《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孩子独立后,你有更多事情可以做》、《面对“归巢”一族,做好家庭财务掌权人》九堂课来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理财理念,掌握科学的理财方法。《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既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每章都可独立成篇,帮助不同人生阶段的读者正确的处理理财方面的问题。虽然名为《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实际上,它适用的读者群体非常的广泛,适用于需要理财的每一个人。它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购物存在的问题,做到理性消费,它可以帮助人们明确理财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帮助在二胎面前犹豫不决的妈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养育决定;帮助妈妈们学会在添丁加口的情况下,学会节约费用;并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千万妈妈认识到,聪明妈妈的追求并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职业满意度的最大化。鼓励女性创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还涉及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的话题,就如何与孩子谈理财、如何给孩子零花钱方面给出了建议,告诫没一个母亲从自身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等方面,为孩子做榜样。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懂点经济学,学点理财方面的知识。《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把复杂枯燥的理财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我们在阅读和实践中学会理财,爱上理财。做一个会理财的智慧妈妈。

  ���(G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二):那些被“校园裸贷”毁了的家庭,都出在了这个问题上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

  这本书是由金融杂志资深编辑、金融专栏作家金伯利·帕尔默所写。当下,越来越多的女性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如何安排家里的收益和支出是每个妈妈的必修课,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作者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建议,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习惯,从容走好人生路。

  这次我们分享的内容是,父母帮孩子建立理财观的好方法。

  001 真诚谈理财。对父母来说,坐下来和自己的孩子谈理财,绝对是件难事,这种尴尬不亚于跟孩子解释他们是从哪来的。可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类似“校园裸贷”“校园高利贷”等案件不断爆出,太多年轻人和家庭裹挟其中,这说明与孩子谈论理财,非常重要。

  曾有机构对青少年理财现状做调查,结果发现,82%的青少年称他们的理财观念都来自于父母,75%的青少年认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理财榜样。这说明孩子的金钱意识,与家庭密不可分。既然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父母就必须放下尴尬,和孩子真诚谈理财。

  002 “你如何赚钱”。你有多久没有见过现金了?现在不光是工资直接打到卡里,就连支付也都由扫一扫、刷一刷、电子转账代劳了。可是这些都让商品交易行为,变得十分隐蔽。在孩子们眼中,父母在手机上随便戳戳,过几天东西就到家了;到菜市场买菜,只要扫个黑黢黢的小方块,就能把菜拿走,好神奇。

  为了消灭这种误解,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孩子讲解自己是靠什么工作赚钱的,然后又是如何用挣来的钱,实现购物和买房等行为的,让孩子对虚拟商务世界的感知,变得更加具体清晰一些。

  003 学点简单经济学。对父母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钱币是怎么来的、交易是如何发生的、雇佣是什么意思、经济是如何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即便对某些高大上的经济学词汇一知半解,父母也要先学先懂,然后尽量用简单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知识。

  “有这个必要吗?他能听得懂吗?”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这种疑问。事实上,父母的生活环境毕竟有限,而经济学基础体现的是经济规律,即便孩子不能一时理解,但也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004 解读广告。作者在自己4岁的女儿身上,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她对教育节目中间插播的广告,非常感兴趣。每次看到广告,都会手舞足蹈。尤其当屏幕上闪过一个五颜六色的玩具时,女儿会对着作者说:“我要买那个!”受认知所限,孩子无法区分广告和实物。尤其,广告又是为了抓住孩子注意力而设计的。

  因此,作为父母有责任给他们解释广告和真实产品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广告现在无处不在,它们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饮食不节制或饮食障碍。

  005 理解代价。“我想要那个变形金刚。”“那个电动汽车我的同学有,我也想要。”总有一刻,孩子会跟你要相对昂贵的东西。这时,其实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时机。你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想象一下,用什么方式能攒够钱买玩具。要让他们知道,得到价值较高的东西,至少需要付出延迟享乐、努力攒钱等代价。

  这样,孩子对钱的理解会更深刻。除此之外,还可以拿家里价值较高的东西举例,比如父母为了买房子,为了给他交学费,都做了什么样的牺牲。

  006 保护在线隐私。网上银行、支付密码、登陆密码……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在线隐私,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在保护他们的财务安全,更是在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在孩子上网时,父母就得向他们解释,对于个人的详细信息和相片,怎样做安全设置。

  因为他们发布隐私内容,很可能会被坏人利用,伤害自己,伤害亲人、朋友。在这个信息高曝光的时代,尤其是对登陆密码和支付密码的设置,是父母教育的绝对重点。总之,父母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线上生活的自我保卫习惯。

  007 讲讲你犯过的错。现代教育把孩子们都教成了不敢犯错的“乖孩子”。可是,这对他们进入社会,非常不利。给孩子讲讲自己在财务上犯过的错,更能引起他们的财务警觉。毕竟,在孩子眼里,父母是完美无缺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要让他们知道犯错没什么了不起,父母不是完美的,也有自己的不易和无奈。你可以跟孩子分享的经历包括:信用卡欠款、缺乏攒钱意识、把钱用在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等。

  总结一下,基本上,所有孩子在经济上的问题,都跟父母脱离不了关系。因为,这是学校教育的盲区。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主动学习,积极帮孩子挑破一个个误区气球,那就是失职了。希望孩子们都能远离黑暗,被阳光紧紧包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END——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三):月薪三万,真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吗?到底应该怎么和孩子谈理财?

  前些日子朋友圈盛传一篇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大意是说,一位企业高管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儿,女儿在广州某名牌儿小学读五年级,老公负责家里主要开支。要说应该生活无忧,可最近她却陷入焦虑,连新衣服都不敢买啦,原因就是孩子要放暑假!

孩子放暑假,要花多少钱呢?

  按照这位妈妈列出的清单,开销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孩子放假在家要请保姆照顾,钢琴考级要上课,还有游泳、英语、奥数、作文几个培训班儿,另外一个大头儿就是孩子去美国游学得花两万,总共算下来需要三万五,一个月工资真心不够。

  确实,有了孩子之后,每个妈妈就被各种商品广告和促销信息包围了,这个牌子的奶粉最适合宝贝补充营养,那个牌子的纸尿裤不会红PP而且正在打折应该囤货,可是除了买买买,有多少信息告诉我们怎样面对金钱,管理家庭生活,进而如何做家庭保障和处理投资呢?孩子不断长大,家庭支出是成倍增长,不仅是眼前的开销,未来出国留学更要有坚实储备,难道有了孩子就意味着面临家庭金融危机吗?这里咱们不讨论家庭收入到底应该花多少在孩子身上,这是每个家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的选择。问题是,不管花多少钱,孩子知道它的意义吗?到底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讨论过家里的开支情况呢?

作者:金伯利·帕尔默

  这些问题,正是《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当然,这本书并不仅限于如何处理与孩子相关的理财问题,而是站在女性视角,通过对家庭理财10个方面的分析,探讨女性在家庭发展过程中管理财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10个问题包括:正确处理消费、树立理财目标、生二胎的财务计划、工作和孩子之外的第三种选择、投资、家庭财务危机管理、赡养父母、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退休安排、以及和成家的孩子共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利·帕尔默,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资深编辑和金融专栏作家,还担任美国大学的兼职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有一子一女。这本书一方面有她本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财务问题引发的思考,还包含很多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妈妈的成功经验,更吸取了金融投资领域专家的智慧,不仅比一般理财书籍更符合女性的实际需求,而且通过一个个温情的故事帮助妈妈们克服对数字的恐惧,即使从来没有学过理财知识也没关系。

  因为我自己正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在读到从小培养孩子理财意识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有感触,在此和小伙伴儿们分享3点:

第一,身边的“小间谍”在看着呐~

  我们总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金钱越来越“无形”, 我们花“钱”,手里却没有“钱”;购物也很少去商场,上网就行了。在孩子眼里,刷手机就能带走好吃的,玩具都是快递叔叔送来的。交易支付这些基本问题就卡住了,更别说怎么亲身向孩子示范如何理财了,怎么解释房贷扣款?怎么解释网费线上转账,还有怎么解释公积金养老金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呢?

身边的“小间谍”在看着呐~

  作者金伯利是这样做的。她的女儿2岁时候就会一手拿着购物袋装玩具,一手拿着一张卡“啪”地放到她手里,她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经常用信用卡付款,于是开始多用现金;去商店买东西,也让孩子比较同类商品、看单位价格;付钱拿账单,尽量让孩子能看见;买衣服,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比较款式、价格;和孩子逛图书市场,约定好预算,不是想要什么父母都会无限地支出。

  我孩子的幼儿园就不定期进行过这样的活动,比如水果早市,把附近的水果商贩请到幼儿园里卖水果,让孩子带着父母提前准备好的纸币,排队买自己喜欢的水果。还有万圣节集市,每位家长都可以带上好东西来“摆摊儿”,孩子拿钱买。用现金付款,孩子慢慢就意识到金钱是真实有形的。

用现金付款,孩子慢慢就意识到金钱是真实有形的。

  有小伙伴儿可能要说,这些我们小时候也没人教过,长大自然就会了。其实不是,让孩子越早接触金钱,孩子越能够早对金钱形成具体认识,着对树立财富目标,进一步做出人生规划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金伯利正是从小看到母亲的勤俭持家,早早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坚决不投资自己不懂的理财产品,才逐渐坚定了自己的财务价值观。她现在的专栏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财务决策,几乎都遵循了母亲的言传身教。

  无需多说,也不用担心孩子看不见,很多时候,孩子就像身边的“小间谍”,不声不响地看着我们,最终会长成我们的样子。所以,希望孩子理解财富的意义,就让孩子在生活中看到自己使用金钱的样子。

第二,主动打开话题,一定要和孩子谈“钱”!

  花钱的问题好办,怎么向孩子解释复杂的理财问题呢?对于好多父母来说,跟孩子谈理财,比向孩子解释是怎么出生的还要难。沟通正是我们需要冲破的第一道防线。和孩子谈理财,都谈什么呢?作者结合母亲影响,加上采访理财专家和研究人员,总结出了一些建议,比如:

  1. 我们在理财上所犯的错误

错误,没什么大不了。

  听别人讲自己犯过的错误,除了吸取教训,是不是马上感觉关系拉近了?对,孩子也喜欢听我们讲自己的傻事儿。爸爸妈妈不是神,欠过信用卡账单、没趁年轻多攒钱、乱买没用的东西,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

  2. 我们是怎么赚钱的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怎样努力工作赚钱的。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怎样努力工作赚钱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我们的房子、汽车都是用赚来的钱买的。好吃的不是手机“叮”一声换来的,好玩的也不是快递叔叔赠送的。孩子大了,会明白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进取心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 经济学基础

  不用担心看不懂经济学专有名词,除了作者推荐的《艾拉是怎样种出电吉他的》和《卖空者》适合青少年学习创业精神和投资之外,《蓝筹孩子》也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100个话题让我们不再为金融术语眼花缭乱。读蓝筹孩子,做蓝筹父母 ,165张图说清投资理财的100个话题!读《蓝筹孩子》,做“蓝筹父母” ,165张图说清投资理财的100个话题!

  除了这些,还有辩证地看待广告、养成节约的习惯、学会保护在线隐私、了解各种保险、如何使用信用卡和银行账户、敢于谈判要求高薪、敢于直言维护应有的权利、坦然接受退休和投资、学会慷慨和感恩、延迟满足志存高远,都是孩子需要学习的理财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处理复杂的理财问题才能游刃有余。

第三,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怎样给孩子零花钱?

  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负担生活,零花钱就是最好的练习方式。有朋友谈到自己给零花钱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做家务,比如刷碗给5块钱,倒垃圾给1块钱,多劳多得。其实,家务活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负担的责任,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做了就必须有偿的,还是尽量不要把家务劳动和零花钱挂钩。还有,父母想起来了就给,或者孩子想买东西了伸手要钱,除了养成散漫的花钱习惯,对孩子学会储蓄、计划和预算是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尽量不要把家务劳动和零花钱挂钩。

  那到底应该怎样给孩子零花钱呢?金伯利采访了很多家庭,其中不乏成功人士,发现成功的零花钱制度都有共同点:

  比如把零花钱分类,消费、储蓄、捐助。从拿到第一笔零花钱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把零花钱按一定比例存起来,满足更大的愿望,不是都用在洋娃娃、小汽车和棒棒糖上。有位公司CEO,给孩子的零花钱从5美元开始,孩子长1岁,零花钱长50美分。不光是给,还要上交,到手的零花钱要交25%的“家庭税”,15%必须存,还有10%要捐给慈善机构。

把零花钱分类,消费、储蓄、捐助。

  比如都会给孩子自主性,允许孩子把用于“消费”的钱花在任何地方,花光了就没有,再想要只能慢慢攒,哪怕孩子在花钱犯下错误,也是自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当然,这里列举还是国外案例,真正有效的零花钱方案,还是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喜好和家庭情况。

  当前社会中,女性承担了太多的角色,不仅是家庭的一员,身负养儿育女、照顾家庭的重任,更有大部分妈妈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说养育孩子是每个妈妈的必修课,那么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绝对是高阶课程。读完了《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也许并不能让银行存款马上增加,但是却赋予了我们一种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让我们和孩子及家人共同拥有梦想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小伙伴儿一起打开这本书吧~

  《一学就会的10堂妈妈理财课》读后感(四):认真过完这一生

  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只是把它当作提出一些生活建议的理财指南手册,但是,越往后看,我越发觉得作者不只是在谈论理财问题,其中有一段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

不同的家庭在看待和实践付出这件事的时候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据我所知,有些父母会固定拿出收入的10%捐给宗教机构,而有些人的捐赠则比较随机,只要校园慈善基金募集者提出要求,他们就会写支票。不过,在我们家里,一个被大家共同认可的主题就是将感恩之心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餐前的祈祷还是在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中交流彼此感恩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从小到大所做的事情)。(p134-135)

  这是作者在本书第八课关于教育孩子理财的章节中提出的十二项建议之一“感恩”下面的部分内容。确实,按照一般的观念,理财与感恩没有半点关系。但是,作者的陈述让我意识到,当作者在谈论理财时,她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而且我确信这种视野来自于她自小受到的圣经智慧的启发。正因为这种智慧,理财在作者笔下,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而是成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按着上帝所赐的智慧管理世界的一种方式。

  作者按照一个女人一生大体要经历到的事件讲了十门课,不只是提出各种人尽皆知的建议:要储蓄,要克制消费,之类,而是分析了我们(尤其是女性)在与钱财打交道的各个领域中可能涉及的心理层面、世界观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某个理财建议,比如“你应该节约”,不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而是深层次的观念问题,下文还会提及。那么,就按照作者写作的顺序,说一说本书的基本内容吧。

  第一课 购物——当女人年轻时

  各种各样的优惠券和打折信息给女性制造了一种“你看,我又省了这么多钱”的假相,然而相比于每次购物斤斤计较地省下几块钱,女性的视野应该更加开阔,去思索:如何成为一个有技巧的购物者,多思考每个月的固定花销而不是很多小规模的一次性消费,把钱用于投资而不是购买一些买了没几天就发现其实买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当一位女性兴奋地说,你看,这个东西原价150块,我只用了70块钱就拿下了,我一口气省下了80块钱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她是浪费了70块钱在自己根本并非需要的东西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女性总是认为自己购买的东西永远都是必需品,没有了它,就不能生存。任何对她购物习惯的批评指责都会被视为挑衅、冒犯、不可理喻、不懂生活、不懂女人。这是关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习惯的改变。

  作者十分清楚这种情况。她的朋友告诉她“坚决远离零售商向你发射的糖衣炮弹”。引用原文:

亚罗(作者的朋友,购物专家)说:“那些大甩卖会激起人们的竞争心理、害怕错过的心理,或者紧迫感。这种心理会阻止你进行正常的思考,而在购物的时候你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头脑清醒。”(p5)“你越关注便宜的东西,你花的钱就越多。便宜货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以为自己能掌控当下混乱不堪的生活。”(p6)

  作者建议制定自己的购物清单,从而实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不要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购物信息。这个清单必须小心谨慎,一定是必需品才能列上去,我真的需要吗?我真的需要吗?我真的需要吗?还要学会讨价还价。

  那么,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于“学会控制过于旺盛的购物欲望”。作者说:“有时,尽管我们知道坏习惯是必须改掉的,但真正要改起来却十分痛苦和艰难,尤其当这些坏习惯来源于我们自己深层次的感情和信仰时,更是难上加难。”(p11)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女生每当和恋人关系不好时,自我价值感缺失的心理就会萌发,而购物会让她的自信暂时提升,感觉舒服。于是成为了习惯,即便和丈夫关系很好的时候,她也无法摆脱购物瘾。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个关乎人的内在安全感和价值观的灵魂问题。所以,处理购物的习惯实际上是处理人心,与自己灵魂的一场战斗。

  因此,人必须寻找新的领域来填补购物造成的心灵空虚,比如循序渐进地将每月预算减少,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去读读书或者翻翻杂志,看电视剧也行。“把注意力放在你获得的东西上,而不是放在你失去的东西上。每次你对一双新鞋子说‘不’的时候,你也在对银行存款、将来与孩子的亲子活动或者一个新家说‘好’。”(p12-13)

  女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对于花钱没有什么概念,从而养成的习惯会自然而然带入下一个阶段——工作。

  第二课 理财目标——走向工作岗位的女性

  作者先是讲了很多故事,然后进入话题:明确自己的目标。通常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今后一年、五年、十年我的目标。这种计划一开始会比较模糊,但之后会慢慢清晰起来:赚更多钱,有更多存款。还可以有更清晰的目标:“写完这本书,在两到三次活动中谈论理财问题;为我的孩子做更健康的饭菜,每顿饭要有两种蔬菜;一周内要跑四次步,做四次瑜伽;晚上睡七到八个小时;一个月和丈夫约会两次;将我至少15%的收入存入退休账户中,开始为两个孩子存大学储蓄基金。”(p25-26)

  还是会面临很多困难。节约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养成定期储蓄的习惯。不论一个月的工资多少,固定拿出一部分来存起来,雷打不动,即便手头的钱可能不够目前生活之用,这也要比“看看再说,要是我花得差不多了,我就少存点钱,要是我花得少了,我就多存点钱,这样总能省下钱来”强得多,后者根本是不可能存到钱的,因为在观念上就已经先放弃了储蓄,更别说养成储蓄的习惯了。

  作者还有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工资卡上的钱10-15%每个月自动转入储蓄,早早地为退休存钱(关于这一点,需要插几句。作者本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家庭理财专家,同时也是金融专栏作家,采访了许多职场女性关于理财方面的情况,了解周围人的情况,然后她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几乎所有的女性在退休之后都会说一句相同的话:我为什么没有早点为退休多存点钱!)这涉及个人观念问题,如果我们习惯了安于现状,享受当下,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将来会很凄凉。可以先从很小的比例开始,比如每个月2%的钱存起来,雷打不动,以后慢慢提高。还有就是消减开支,去饭店,去美发,买新衣服,频率可以适当降低。在家做饭,少出去吃饭,能够省下很多钱。少去电影院,少参加娱乐活动也能省钱,要做的仅仅是降低频率,而不是突然取消一切活动,这样不会对心理造成冲击。观察自己在哪些方面花钱了,总能找到可以省下来的地方,就看愿不愿意了。

  早在民权运动兴起之前,美国的查尔斯·巴依夫人就说过:“女性最起码应为工作做好准备,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不得不工作。”(1958年)要怎么准备呢?

  第三课 孩子——当女性成为一个母亲

  抚养孩子是一件烧钱的事情,这是全世界的共识。有了孩子以后,钱会哗啦哗啦地花出去,而且,生养孩子这件事情本身会长时间耽误女性的工作,影响升职机会。但是提前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应对这种困境,比如孩子需要的衣服、家具、玩具可以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这能省很多钱(真的!)

“正如我妹妹以及千千万万的母亲所经历的那样,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你的整个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你的理财观。突然之间,你开始越来越关心如何维持家庭财务稳定,关心是否能够支付每月的账单(这其中也包括与新生儿相关的各种新费用),开始为大学学费这样的重大目标存钱,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在裁员或疾病等意外来临的时候从容应对。”(p17-18)

  虽然听起来很恐怖,但是实情就是如此啊!结婚了的女人……

  “成为妈妈,是大部分女性命运的巨大转折点。从此之后,你要从一个备受呵护的少女、妻子,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而大部分妈妈,会因为对数字的恐惧和对从来没有出现在教育体系里的理财知识的陌生,而感到茫然失措。”

  对!我就是要恐吓!

  第四课 孩子与工作——当孩子渐渐长大

  需要用处理时间的智慧来培养工作中的灵活性。孩子生病时需要带去看医生,有时需要去托儿所和幼儿园,有时候要参加孩子的校园活动,还有更多突发情况,比如四个爸妈的事情,那么妈妈的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是全职而且经常要加班的工作,肯定吃不消,要开始考虑灵活性的问题。这里讲到一个案例,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允许员工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席鲍勃·莫瑞说,只有当员工履行好家庭责任时,才能全神贯注地工作,比如普华永道允许员工无限期地请病假(自己和亲戚都行!),然而请假的人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公司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作者通过采访总结出不少经验,比如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这样家里不管怎么疲惫,工作中仍然能很快进入状态。比如行业的选择,考虑工资能否供应开销,接收工作邀请的时候直言不会地提出自己的需求,等。还可以选择自由职业或兼职工作,还可以辞职或创业。对很多妈妈来说,职业满意度比收入更重要。

  第五课 投资——女人不能把投资的事情都交给丈夫

  大部分女性都把理财的事情交给丈夫,很多女性到了退休的年龄却没有做好退休的物质准备。为什么女孩的父母很少跟她们谈论投资理财的话题?为什么女性获得的大学学历比例已经高于男性而同样年龄的男性积累的投资资产渊源超过女性(p77)。数据显示,在各个年龄段,女性的退休储蓄金额都远远低于同龄男性。当今时代所以女性必须早早地思考关于退休的事情,为的是安享晚年。

  有报告说女性擅长研究和规划,很适合做投资,因为男性总是过于自信,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女性会查阅各种信息,在面临动荡的时候也不会被轻易吓到。这是来自富达的报告,不知道是否全面,也不知道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至少中国老一辈的女性在理财方面都还是非常有传统智慧的,会早早地为将来做打算。

  作者在前言提到过一个现象,关于为什么女性需要懂得理财。除了女性在理财上启示更重要之外,现实的情况是:“那些专门为妈妈们写的书,关注的重点也全都是怎样少买东西、多用优惠券。这些书实在是太不尊重女性了。”

  夫妻之间应该经常交流财务方面的问题,现状如何,将来有什么目标,打算采取什么行动,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等等。夫妻也要想着为孩子上大学积攒学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需要两个人一起提前规划。所以,这明显又不单纯是一个理财问题,而是婚姻问题。顺畅的婚姻自然在理财问题上会更好沟通,更好解决。

  第六课 危机——人到中年的女性

  各种变故对女性财务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比如丧偶、搬家、疾病、犯罪等。但也可以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应该不算是最坏的打算,只不过是一些日常习惯而已。家里的文件可以整理好,这个领域只有在结婚之后才发现真的是无穷无尽的,各种账单、卡、券、收据、药方、挂号、证明材料、文件……活生生一个公文的帝国。按照分类是可以进行整理的,并且记得什么东西放在那里,定期查看一次是否混乱。常规的体检也是必要的,自己和家人都需要。可以购买保险。提前立定遗嘱,这个过程就像筹备自己的葬礼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如何处理,等等。

  第七课 父母——中年女性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照顾父母是比照顾孩子更艰巨的任务。照顾老人会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需要更多的时间(p112)。总体来说,照顾年老的父母是十分痛苦和悲伤的,而抚养孩子则是愉悦幸福的(p113)。这也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老人生病,需要耽误一周或者更多的时间,为此还要花费很多钱。除了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照顾自己,最好的照顾自己就是继续工作,即使工作量减少也要继续(p115)。

  还需要与父母保持密切的沟通,不仅是财务方面的沟通。父母生病时总是这样说:不需要你们的财务帮助。这一点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但并不代表真的就不需要,实际上是需要的。缺乏沟通会引起很多误会,有时候口头上的话并不是实际想要表达的含义,需要更多理解。有时候财务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涉及到继承遗产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不和与争斗。

  老年人更容易在财务问题上上当受骗(美国和中国都一样),这一点即便是子女多次劝诫也没有作用,这就需要更多的智慧来认真地沟通。就像我们改掉一个坏毛病药费九牛二虎之力,年迈的父母要放弃一个习惯,我们也需要设身处地去想一想。

  第八课 教育孩子理财——中年妈妈的苦恼

  要懂得对那些吸引我们的东西说不,要延迟享乐。书中引用的一个片段,这是来自财务专家的建议,很有智慧,也很有挑战,挑战的是我们的惰性。要用合宜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为什么不买某个东西,即便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开心。这位理财专家还很注重言传身教,“每次我想要处理任何与金钱相关的事务时,无论是送礼物卡还是开银行账户,我都会想,在这一过程中我应该给我的孩子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p125)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场景,孩子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了,即便大人没有注意到。孩子们会学习大人的习惯,这就需要大人时常告诉他们是怎么回事,今天为什么要来银行,为什么会收到一个快递,等。

  另一位专家沃德(普信集团理财规划师)也认为,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作为契机,与孩子谈论理财问题,比如去商店买东西,去酒店吃饭或住宿,或者在亚马逊上买衣服的时候等。

“我从普信集团的报告中获取的最明确的一个信息就是:认为自己擅长理财的这种想法与平时多谈论理财话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谈论储蓄大学学费的话,孩子就更有可能宣称自己正在为上大学存钱;父母越经常与孩子谈论家庭财务,这些孩子感觉自己擅长理财的可能性就越高;父母越经常与孩子谈论财务设定目标,这些孩子认为自己很节俭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正如大多数育儿话题所说的那样,沟通使我们需要冲破的第一道防线。”(p127)

  作者说,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可以传递给子女的。作者采访过的妈妈都说让自己学会理财的人物是自己的父母、祖母或外祖母,或其他亲人。他们意识到理财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学习,并且从失败中学习。“我们的孩子就像是中情局经过高度训练的特工,无时无刻不在研究着我们,即使我们以为他们的经历并不集中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他们也在观察着我们。”(p128-129)

  和孩子谈论理财其尴尬程度不亚于性教育。但也还是有方法的。作者分享了个人的经验,但也还是情况而应用。有以下十二条:可以和孩子谈论自己理财失败的经历,讲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对广告的看法,学一些经济学常识,鼓励孩子长远打算怎么使用金钱,学会慷慨和感恩,养成节约的习惯,保护隐私,防止财务风险,懂得使用信用卡和银行卡,敢于对老板直言,坦然接受退休。作者说:“一旦你心里记着要找机会谈谈这些话题,你总是能够轻松地找到机会。”(p132-137)

  本章最后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怎么使用零花钱,这也是塑造孩子理财习惯乃至个人品格的重要领域。

  第九课 孩子长大——即将退休的女性

  孩子已经长大了不用怎么操心了,妈妈们也快要步入退休的年龄了,这个时候财务问题怎么处理呢?如果我攒下了钱,我要怎么处理这些钱?如果我依然没有钱,我要怎么准备退休的事情?有很多以前的错误需要弥补,以前的缺憾现在也有了偿还的机会,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积极尝试新事物,去学一门课,请教职业生涯规划教练,考一个资格证书,或者自主创业。还可以加入社交网络,探索很多新的领域。

  第十课 面对啃老——女性的晚年

  父母晚年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与孩子相处?衰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真的很复杂。人生还没到那一步,实在没法想象那种处境。作者最后的一段陈词十分打动我:

“20多岁的时候,我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和金钱,买了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参加了许多自己并不想去的聚会,花时间与并不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人相处。自己年龄越大,愈发意识到人生的短暂,愈发珍惜自己各种有限的资源。在工作和家庭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这也让我在消耗这些资源的时候更加小心。”(p172)

  所以,作者谈论的不只是理财,而是一名女性如何认真地过完这一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