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恩图报,容易入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知恩图报,容易入道

2022-02-17 08:20:41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真如妙心推荐 阅读:载入中…

知恩图报,容易入道

  知恩图报,容易入道

  修道者,要入道,不是靠念经拜佛,而是先从心下手,首先要学会为别人想,少为自己想,这样才能入道。同时要知恩报恩,佛菩萨对你有恩,一定要懂得报答

  在虚云年谱中,记载云公两次生病,其中一次生病后,口不能言,手不能动,都以为自己离死不远了。当时他还在重兴鸡足山,就像鸡足山迦叶尊者祈请,而后就梦见一个比丘过来,用衣钵给他当枕头,然后告诉他,莫舍弃此衣钵。梦中醒来,他汗如雨下,病就好了。病好后,就去重兴鸡足山来报答迦叶尊者救命之恩。还有一次,云公生病后,就向华佗像前求药,求到了几味药,吃了以后,病就好了。云公就发愿,以后盖庙一定要盖华佗殿,来报答华佗的救命之恩。

  观察云公的一生,不仅是弘法利生的一生,更是报恩的一生。他没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就三步一拜五台山,又到阿育王寺拜佛舍利来报父母恩。作为禅宗后人,他又重兴各大道场,甚至梦见六祖多次催他回去重兴南华寺,他不辜负祖师恩德,就把道场给建了起来。

  佛弟子首先要报恩,佛菩萨对你有恩,一定要报答,这才是修道人的本份。有的人常惦记着,自己赶紧消业障,赶紧到极乐世界。什么是业障,人为自己想得多,就是业障。不为自己想了,就是佛了,业障就没有了。人在报恩时,也是少为自己想时,也是消业障时。

  修道不要想着自己成就,这样永远成就不了。祖师大德为什么都要先做牛做马,就是为了成就别人。他成就了别人,自己也成就了。所以说,修道,首先要反过来。修道人,常念三宝的恩德,念大众的恩德,要报恩,这才是真的心态。

  莫到失去了双亲,才懂得父母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应该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然而,在很多日子里,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漠然,把他们忘记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认为父母抚养我们,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想法或言辞,丝毫不会抹杀掉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只会淡化我们应有的对父母感恩与报恩的心。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只有及时地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人,才能让自己与对方得到真正的快乐。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么的细心呵护。当我们还是胎儿时,母亲的身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适宜的成长环境。在怀胎头一个月,我们的生命就犹如花草上的露珠一样,孱弱不堪,朝不保夕。为了保护这个小生命能顺利来到世间,母亲万般小心翼翼。她们会放弃一切影响我们健康的活动,以免伤害我们。在饮食方面,母亲更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选择适合胎儿的健康食品。

  随着胎儿身体一天天长大,母亲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感受如负泰山般沉重。生产时,母亲为子女所流的血,就像泉水一样涌出;虽然此刻母亲承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但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安危……在这一切痛苦的过程中,母亲都是欢喜承受,心甘情愿,没有半点怨言。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顺利地把我们生下来。在哺乳养育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深恩,好似大地持载,如天覆盖。三年的怀中抱,实际上我们喝的是母乳、母血。有句话叫,儿肥母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儿女能有出息,他们更是毫无怨言地为我们辛劳付出。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即使百岁的爹娘,亦常关爱与挂念八十的儿女;如果说父母对儿女的慈爱终有穷尽的时候,或许唯有生死异路之时了。然而即便如此,父母对儿女的恩德却不会烟消云散,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自会长时驻留心中。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莫到失去了双亲,才懂得感念亲恩,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却于事无补。如宋朝文学家陈亮在《祭凌存仲母夫人文》中说:“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说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父母、长辈,我们都应该尊敬、爱戴。更何况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是否也希望有儿女来孝敬呢?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享天伦之乐,此乃国家安泰、社会和谐、生民幸福之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