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游太虚幻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二游太虚幻境

2022-06-15 09:13:04 作者:迁徙 来源:迁徙推荐 阅读:载入中…

二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第一回神游太虚境是秦可卿引去的。也就是说一切因情而起,贾宝玉逐情而去,也因此而有了警幻,但还是无力抗拒诱惑,终为情所迷,为情所困。那个时候,贾宝玉是根本看不懂那些册页判词的,就跟他看不懂情,看不懂现实中这些活生生的女子将有枯萎,有离散,最后都要各奔前程,去寻找她们各自的归宿,无法永远花朵枝叶围作一团,以成洋洋大观之状一样。

  那么接下来二游太虚幻境会不会参悟,警醒,出离呢?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文本使用任何炫酷的出人惊奇的技巧,总是无法悖谬著述作文的道。而相较上次,贾宝玉二游太虚境就更有意思,也更深刻得多了。这一次,作者是写一个和尚裹挟了贾宝玉而去,但这个和尚却不是癞头和尚,只于此匆匆惊鸿一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似神秘。但却是大有来头一个人物,因为这和尚就是贾宝玉自己,是贾宝玉自己弄丢了的那块通灵宝玉,是他迷失了的心魂、灵智的归来。

  失了通灵玉的贾宝玉如同丢了魂魄,一度处于或疯疯癫癫,或痴痴呆呆的状态,再受一直引为知己的甄宝玉一刺,顿觉志气丧尽,病体日益沉重起来,以至于到了准备后事的地步。

  这日突然来了一个和尚,手里拿着那块玉,声言拿出万两之银赎取。因前面上过一次当,贾政以为又是假玉,初时不敢轻信。犹疑间想到,更早时候就是有个癞头和尚给通灵玉吹过几口气,便救了宝玉性命,加之正是危亡关头,就权且相信一次,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这和尚也果然救得,宝玉立刻苏醒过来。到了这里,小说进行了多次提示,王夫人看他,“见一个长大和尚,唬了一跳”,贾政看他,“又非前次见的”,开始为接下来二游太虚幻境做功发力。在太虚境,贾宝玉对眼前所见一切表示迷茫,问和尚,也就是问心,怎么会是这样呢?心回答说,既然我已经记住那些册页判词,也明白了一切都是姻缘前定,任何痴心妄念不过都是孽障,徒添烦恼痛苦而已,慢慢我想通了,你也就知道了。

  当和尚把贾宝玉推出太虚幻境,说了声“回去吧”,此后便再也不见。而贾宝玉跌回人间,再度苏醒过来,就是与那和尚合二为一,身心交融的一瞬。

  虽然看似荒唐,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一回要万两银子换一块玉的是和尚,也就是贾宝玉自己,而紧接着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一节,来讨银子这个,在贾宝玉眼里又变回这样:“看他满头癞疮,浑身腌臜破烂……”分明又是癞头和尚。习相近,性相同,这个时候的贾宝玉便口口声声叫他“师父”了,要把通灵玉还给他,抵销万银之诺。

  袭人出面阻拦,说那玉就是你的命,和尚拿去了,你又要病着了。

  贾宝玉回了一句:“如今不再病的了,我如今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是说自己以前有玉,但不过混迹红尘,活得浑浑噩噩,是个没心的废物,现在有了一颗超凡之心,出世之心,反倒看得清楚明白了,所以玉最是无用之物!指的也是一颗菩提之心的归来,佛性的复苏才是重要。

  那么为什么前面是做为贾宝玉的和尚提出万两之银换玉的要求,后面却是癞头和尚来讨?这玉本来就在癞头和尚手里,现在不过只是他点化中的觉悟。万两银子在宝玉是报答,是应该,但在癞头,明知道他家已经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无非籍此诱导出世,要彻底超脱了他这个人。这一公案将要完结之际,甄士隐亦曾告许过贾雨村:“宝玉,即宝玉也。那年宁荣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我想,甄士隐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的贾宝玉虽万念俱灰,一心空门之念,参悟领会这人间生死幻灭,早已出脱于虚无之境去了。但留在红尘的,还有一具僵硬呆板的躯壳,只等那个和尚,那块经过点化的玉、也即心魂神魄的归来,形神兼备,方得同出苦海。

  这便是作者调用玄之又玄,幻中之幻笔墨,试图勾画出一个从渐悟形态进入顿悟状态的贾宝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其玄幻、怪异、诡吊,出神入化。脑洞之大,就是现在的网文作家恐亦不能望其项背。

  故而我说,前后两次神游太虚幻境是贾宝玉始于自毁,终于自救的一场漫长之旅。

  在太虚幻境,贾宝玉这一次看到的景象就跟从前大不一样了,牌坊上“太虚幻境”的匾额变成了“真如福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变成了“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宫门上的“孽海情天”变成了“福善祸淫”,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全;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变成了“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细读之下,一为结,一为解;一为起,一为灭,前后况味迥异,但一切皆由混沌不清变得明晰通透起来,可见太虚幻境就是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

  此刻的贾宝玉已见过人间太多生离死别,悲欢无常,对既往无比沉溺、时刻痴思呆想的人间情爱产生了深度质疑,对人生终极目的从根本上发生了扭转,却因对仕途功名,宦海应酬的生活形态从来持厌倦态度,空虚中转向禅理佛经或成其必然之必然,心态渐趋安宁,埋下了遁入空门之念。所以这一次便不见警幻,不见香茶美酒,情诗艳赋,是心中情魔剔尽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这次贾宝玉就能一眼看明白那些书籍册页中的判词并牢记心间。贾宝玉由此彻悟人生真相,明白了人世一切原来都有定数,想入非非便是孽障。

  而他此来仿佛是了一个心愿,就是要再见上那些曾陪伴过自己的诸多红楼女子一面。但当尤三姐、鸳鸯、晴雯、林黛玉、王熙凤、秦氏以及迎春等一干牵念中纠缠不舍的女子接踵而至,一个个却对他表现得那样冷漠,态度淡然、神情生硬,好似从来不曾认识一般,特别那引为一生知己念念不忘的林妹妹也只是仓促一瞥,一句话再说不上的。真是刚说罢三生三世不分离,转眼已是无情人。甚至那龙三姐手擎宝剑一路追赶,口口声声“你们弟兄没有一个好人,败人名节,破人婚姻,今儿你到这里,是不饶你的了!”直如一声声警钟轰鸣,令贾宝玉羞惭,愧悔不已,恨不能找条地缝爬进去;又说:“我奉妃子之命等候已久,今日见了,一定要斩断你的尘缘。”真是匪夷所思。难道这就是过去直教人生死相许的那些柔情蜜意,难道那些曾让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相思眷慕倒没有忌恨幽怨刻骨铭心,长存久远?就连迎春一干人,都是一个园子里玩大的姊妹兄弟,又怎么会突然变作鬼怪形象,也来扑他?这一切都使贾宝玉无比疑惑。但随着无穷无尽的恐惧和满心不断叠加的问号,一切又都显得并不重要了。原来世上的情缘,亦如风月宝鉴所见,这边是耳鬓厮磨天长地久,那边是同床异梦翻脸无情,幻象在人心,人心亦在幻象中,有无真假,不如轻轻抛过。

  而红楼梦又是一部循环之书,周而复始。最后,就算于警幻案前销解了这一段风流冤孽,然幻海情天,生生不息,这一时,那一地,又有多少风情月债待偿,多少爱恨情仇上演,红尘不灭,又怎么收拾得干净利索,了无痕迹!无非书接前回,从头来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二游太虚幻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