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6: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10篇

  《现在终结萧条!》是一本由[美] 保罗·克鲁格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2-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一):凯恩斯门下犀利师

凯恩斯风度翩翩,能言善辩,而且有强大的艺术底蕴。克鲁格曼作为凯恩斯派,居然原封的传承了凯恩斯的真传,一样的风度,一样的犀利,一样的思维敏锐,反观奥地利学派,米塞尔、哈耶克等门徒在这场经济衰退中已经先行衰退,只能听到零星的声音,最重要的是瓷国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一如既往的继续增大凯恩斯那种国家投资,而凯恩斯理论本身没有错,瓷国就像急需输血的病人,不输血就挂,不过讽刺的是输的血因为权.利寻租,大多半供给了恶性肿瘤(这个不能说吧,估计说了就喝茶),也就是输得越多病人因为肿瘤更大越痛苦,这个过程已经没有奥地利学派的什么事了,一声叹息。
书本身很精彩,但我读得很悲哀,因为瓷国滥用凯恩斯已经到了那什么竹难书的地步,当我瞎说的
16.3.15记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三):有失水准,非常失望

      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在经济界名头不小,所以尽管这本书价格虚高到将近50元,还是买下来想要增长点知识。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完的是货币战争系列的3-5,有很多思路打动了我。且抛开其中关于凯恩斯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等与之不同观点的学派之间的争论和我个人的倾向性不谈,作者的逻辑和说服力真是令我大失所望。或许这不是一本面向经济学专业人员的书,只是试图向普通大众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即使如此,其逻辑和论证之苍白也实在有负诺奖获得者的水平。
     比如说,关键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都对危机产生的源头是过度信贷形成了共识,那么用负债来解决负债问题可行吗?显然这对于是否增加支出是个很重要的质疑,而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令我很欣慰,但是接下来的解释就让人有些不能接受了,第8章,作者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他的观点是,“想办法减少债务的实际价值”“使实际利率变成负值,削减未偿债务本身的价值”,接下来,作者承认“是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债务人过去过剩贷款的奖励,但是经济不是道德剧”。多么轻巧的一句话,对所有可能对债权人造成的伤害,对未来预期及人们行为的引导和后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结果,只要一句不是道德剧剧可以回避一切问题的讨论。而这种令人讨厌的腔调多次出现在书中,再比如“每次当你听到某个专家大谈我们面临的长期问题,无法通过短期措施解决时,你要知道,他是自以为是,实际上是既残忍又愚蠢。这次经济萧条能够并且应该很快结束”。对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不同意见,人们一方面担心是否会挤占私人投资、能否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的担心是政策迟滞和可能对长期带来的副作用。但是,你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结起来,作者的观点就是,要扩大开支,要通货膨胀。为什么?因为通货膨胀比通货紧缩好。对于如何论证的逻辑,作者的意思是“因为其他的都不对”,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作者的逻辑是“之前没有发生,扩大支出之后也不会发生”,总结起来的,全篇都是一个意思“一切坏的都不会发生,听我的,刺激刺激再刺激!什么?刺激了不管用?那是因为刺激的不够!为什么?因为我是对的,其他的都是不对的”。深深折服于作者的逻辑。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四):债务是不是一个好东西

债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东西。
读过一些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句话,债是一个好东西。从一个方面看,债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将多人小额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可以有效的使用资金。进而可以使得资金一直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循环。
但是基于此点的大力鼓励借债,却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因为债务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的经济的杠杆很大。一部分的经济的波动都可以通过债务杠杆得到几倍的放大。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都会很高兴,收益得到数倍的扩张。但是经济萧条的时候,经济损失也会得到数倍的放大。一些小的经济衰退,在没有杠杆的情况下,也许通过加强管理就能度过难关。但是在杠杆的放大的情况下,却只能通过结束投资,破产的办法来解决。这是债务杠杆第一点不足。
另外一种不足,我认为债务的存在会把一个社会的经济提高一种经济亢奋状态。如果将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能力比作一个CPU的话,我认为债务的存在可以把经济潜在的运行能力提高的70%,或80%的样子。我还没有看到一个经济指标衡量经济实际运行能力和经济潜在运行能力的比值的。目前衡量经济是不是过热用是CPI,PPI这样的价格指数,看看环比或者同比,来判断目前时点的经济状况比较于过去是过热是萧条。但是却没有一个指标,或理论说明,经济潜力全部运行的话,会有多少GDP。而实际经济运行达到潜在水平的多少范围就是合适的水平。用百分比来衡量50-60,还是70-80,还是30-40是合适水平。我觉得这样的指标用就业率和土地等资源来衡量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扯得有些远了。我想强调的是由于债务的存在可能会是的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一直存在该社会潜在水平较高的百分比上运行。将经济较为亢奋的状态当成了经济运行的常态,从而将经济的正常回调当场了一场经济萧条,或灾难。 也许我的现在的想法不对,经济运行从就业来看一种保持着90%或者更高的水平的运转。但是经济运行不仅仅只有就业这样一个维度。所以债务的存在推高经济在高位运转是不是一件好事情,作为一个问题还是搁在那里。
补充克鲁格曼关于债务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根源的逻辑
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一直处在上涨的趋势当中。 基于这个最重要的资产价格的上涨,人们都会相信借出去的钱是可以收回,大家会遵守借贷信用。借贷容易进行。但是出于一个意外的因素的存在,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行。人们为了偿还债务,还是减少消费。整个社会都进入还账的渠道中,经济出现了通缩情况,货币实际价值得到了提升。结果造成了,债务是偿还了,债务总额下降,但是债务的真实价值没有下降,或更有甚至,出现了上升。从而出现了费雪所说的“螺旋式债务-通货紧缩”
而明斯基指出了经济危机发展的一个模式,就是上面我提到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扩大债务杠杆。当这种债务杠杆到了一定程度,经济急转直下,就会出现一个“明斯基时刻”。这个时刻或者叫做“大笨狼怀尔时刻”:怀尔拼命往悬崖冲,直到到了半空中,才发现自己处在半空中,并开始往下落。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五):政府有能力终结萧条

经济学方面的书,之前只粗略地翻过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材。克鲁格特的《现在终结萧条!》是读完的第一本经济学专著。从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到危机爆发的原因,层层分析,最终指出解决经济难题的灵丹妙药:强有力的政策刺激计划和美联储及其国外或作伙伴的政策支持。
五年过去了,全球经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全面复苏,反而出现新的经济疲软和高涨的失业率。此次危机源于房地产行业,但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失业人数(仅占总失业人口的8%)并未多于其他行业从业者,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不攻自破的谎言。事实上,并不存在哪种职业或者有某种技能的人就业好的现象。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失业意味着教育的浪费,而技术类工人的长期失业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技能要遭到腐蚀。
高的失业率和低的经济产量源自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组合消费不足。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住宅建筑和消费品支出下降,从而使企业不再扩大再生产,政府缺乏收入而削减开支,我们面临全面的需求不足。因此,要想繁荣,先充分消费。当消费者和企业不愿消费的时候,政府应该站住来帮忙刺激消费。
银行家的作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贪婪俨然是促成危机的凶器。在等级社会里,他们作为金子塔顶的一小撮人,通过影响和改变社会法则(包括政策和法律等)占据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尽管,他们并不创造财富。(《华尔街》中戈登盖克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技术发展促使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塔顶人群收入增长的加速度令底层人士望尘莫及。从而,富人越来越富,社会的不平等逐渐扩大。但是,这不是造成紧急危机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削弱了我们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
金融理论家曾经用新颖的模型和令人敬畏的数学技能推导出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此时,这些模型失灵了,原因在于他们恪守“有效市场假说”。“失灵的市场”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至此,完美地引出了凯恩斯学说的伟大之处。相对于金融理论家,我更佩服金融实践家,比如张五常。虽然,我对大师的了解不多,没有完整地读过他的著作。
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采取了救市政策——78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但这并不能说明凯恩斯学说是错误的,因为7870亿美元对于年产值接近15亿美元的美国简直是杯水车薪(看看中国,大笔一挥,四万亿)。刺激不足使奥巴马的应对措施沦为“拙劣的救助”。结论:充分的刺激政策应该狠、稳、准。
衡量通货膨胀需要用到消费者物价指数。核心通货膨胀通常把粮食和能源消费从物价指数里排除,它不用于衡量生活成本,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惯性。印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普遍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经济过热会引发通货膨胀。没有繁荣,就没有通胀。稍高的通胀率是福不是祸,核心通胀率约为4%为宜。
增加财政赤字并不会减损信心,即使刺激计划力度很大,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它会打击投资者购买美国债券的意愿。债券市场对于加速升值前景的信心甚至还会增加。如果政策转而推动实体经济,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还会增加。
总之,经济复苏并不困难。但是,只有政府才能挽救失灵的市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消费者;只有凯恩斯主义才是正确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才是救世主,包括克鲁格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