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丝路情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丝路情缘》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1: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丝路情缘》读后感10篇

  《丝路情缘》是一本由巴陇锋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3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路情缘》读后感(一):一路情缘一路惊喜

走出一路情缘,走出一路惊喜,人生何须等,只为今生欢。花落花飞机花满天,片片皆惆怅,丝丝皆心伤,只为那份痴恋;蝶舞蝶恋蝶无怨,翩翩系相思,点点系柔情,只为今生情缘。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活在他人的国度,纵然身边有相亲相爱的人,也无法磨灭心底对家乡那情、那景、那人、那物的深深思念。千百年来,王维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着多少游子的离乡之心。

雅诗儿更是有着贴切的感受,身在哈萨克斯坦,但心一直在西安。 雅诗儿是哈萨克斯坦东干汉人,毕业于这座城市的孔子学院。她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高颜值、有才华、热情大方、较真任性,是天生的机灵鬼、人来疯,极具艺术气息的女孩,但是骨子里面去冰清玉洁。她的男友有着哈萨克血统、高大威武的“高富帅”伊万,是冠亚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这俩人是公认的天造地设的一对,看似幸福的表面,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雅诗儿越来越体会到亲人的重要,那满满的思乡心绪,一颗永远牵挂老舅家的心让她时时难眠。为了生命基因中的血统,为了爷爷的临终嘱托,为了理想中甜蜜的爱情,她拒绝了伊万的求婚,做出了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回中国,寻找爷爷老相册里老舅家的寻祖梦。

在富豪男友伊万组织的车队下,她开始踏上寻祖的征途,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历经丝绸之路一路向东,途经阿拉木图到中国的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敦煌、宝鸡、西安等沿线各明珠城市和著名景点,沿途讲解各名胜古迹的由来和它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一路跟着他们的寻亲足迹知道了李白精神追求的高度以及灵魂的深度;不知名的灌木、杂草、野花、野果的七彩世界;魅力无穷的云中红塔;令人称奇的清真大寺;果子沟的一线风光;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吐鲁番的火焰山;浩瀚的冰川……一路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路用脚丈量着离家的归途,一路经历着爱情与友情的趣事;一路见证着她心系家乡的此情此景,一路震撼人心的歌声,最后与西安有为青年郑能亮修成正果的爱情,让我时时感受着浓郁的地域年息和时代风貌,展现着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蒸蒸日上的繁华以及中华民族的深厚的历史,还有她对爱情的认识与追求,触及着我的心灵。

《丝路情缘》是茅奖入围作家巴陇锋的最新力作,为中国第一部丝路长篇小说。整部作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国情怀,巴陇锋细腻的文笔道出了浓浓的中国文化,那极富特色的爱情,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人物的鲜明个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后让我们心胸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一路情缘一路惊喜,走出一路情缘,走出一路惊喜。

  《丝路情缘》读后感(二):常文昌:丝路情缘 赤子之心——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

丝路情缘 赤子之心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
                                                                      常文昌
                                         (本文刊发于2017年4月7日的《中国民族报》)
           故国之思、赤子之情,是中亚几代华裔东干人的共同感情。东干书面文学奠基人、第一代著名诗人亚斯尔·十娃子的《北河沿上》表达了诗人的寻根(中国大舅和阿拉伯老爸)意识,《我爷的城》抒写了爷爷在世时念念不忘银川的中国情结。第二代诗人伊玛佐夫的《一把亲土》是《我爷的城》的续篇,写从中国带回一捧黄土到爷爷坟上祭奠落泪的动人故事。十娃子的外甥女爱莎·曼苏洛娃也延续了十娃子的这一主题,写下《我有两个祖国》,歌颂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她的《喜爱祖国》则专写中国: “我太泼烦,想你哩,/喜爱祖国。”“我的祖辈在中国,/我不得见,/大声大声,我哭哩,/心都疼烂。”感情之深溢于言表。第三代著名诗人十四儿也有类似的诗作,对回族的“回”字的寻根思考意味深长。
        几十年后的今天,一位具有东干血统的华裔少女——雅诗儿,怀揣爷爷老相册、口唱《我的中国心》,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路东行一路高歌一路漫游,到达丝绸之路起点中国西安寻根问祖,感受历史故国的旧梦新景,最终坠入爱河,爱上陕西小伙郑能亮,嫁回老舅家。——这是作家巴陇锋长篇新作《丝路情缘》中的故事。小说的这一主题与东干作家遥相呼应。
       读巴陇锋《丝路情缘》,感受最深的是其突出的思想内涵,即主人公浓浓的“中国情结”和对历史故国的深深眷恋。作家以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生动反映“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亚华裔的回归之路。既写出了一路胜景、一路风情、一路文化,更写就了一路故事,刻画了中亚华裔的心理回归历程。雅诗儿生活在阿斯塔纳,学有所成,也有一个富豪男友伊万,本该享受安排妥当的“稳稳的幸福”,可是,骨子里的中国血脉让她拒绝了这上帝“仁慈”的安排,而逼迫男友就范——组成车队沿丝路东归中国西安。她的中国基因表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她记得爷爷交给她的风水讲究,懂得陕西村父老的风俗习惯,对老舅家的任何历史遗存,都心存敬畏,在在难忘。她对包括东干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更是处处留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也最终促使她留在中国,促成她与东干文学硕士郑能亮的爱情。细细品味,作品的这一人物关系设计,具有明显的隐喻特征。
      《丝路情缘》在题材上是一个新的开拓。近年来就反映丝路文化的书面成果而言,理论汇编及人文研究者众,小说创作者寡,巴陇锋的《丝路情缘》可谓是以现代小说表现丝路战略的先河之作。长久以来以叙事艺术反映东干族群生活、东干人寻祖的作品实属罕见。前甘肃作协主席王家达先生曾对东干题材非常感兴趣,中亚反映东干生活的作品也有翻译转写过来的,但至今,国内反映东干题材的创作尚属空白。究其原因,一是民族历史题材敏感,二是作家缺乏对于东干必要的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力,恰如王夫子所云:“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丝路情缘》规避了上述拘囿,将主人公雅诗儿定位为东干后裔——汉族少女,同时作者发挥自己读研究生时兰州大学东干研究的优势,调动自己创作潜能,巧妙地将东干文化、东干文学、东干研究等元素熔铸进自己的长篇之中,并做到了扬长避短。作者的艺术勇气和创作热情,值得充分肯定。
       小说着力表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且不说张骞通西域后中华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辐射,东干先祖到达中亚后也带去了中国文化,他们自称“中原人”,认同中原文化,表现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东干人的蔬菜经营和水稻种植在前苏联时期就颇为出名。在中亚,连韭菜和粉条的发音也来自东干语音。《丝路情缘》热情歌颂中华文化,集中表现在主人公雅诗儿把寻根问祖放在首位,对中华文化充满向往之情。在阿拉木图奔向冼星海大街,怀着敬仰的心情瞻仰冼星海纪念碑。进入中国国境后,主人公以全身心感受中国文化,不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令她陶醉,连汉字书、歌舞演唱、诗词诵读及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她都着迷般的喜爱。作品艺术化地展现了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巨大凝聚力和遗落域外的游子们的强烈归附愿望,具有某种典型性。
       不同的读者对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笔者在中亚先后任教多年,熟悉那里的陕西村和甘肃村,加之本人又是西北人,《丝路情缘》读来便有亲切亲近之感。小说展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如阿斯塔纳大帐篷、伊希姆河的风情、楚河河畔的美丽风光、陕西村的民风民俗、碎叶城遗迹、霍尔果斯口岸景致、新疆的胡杨林、山丹军马场、兰州四名片、天水金牛苹果、宝鸡名胜、西安古迹、陕西景点等,宛如旅游路书,但都被融入年轻好奇的主人公的青春游历、怀乡寻祖大情节之中,读来毫无违和感。还有,书中融入的民谣、民歌、歌曲、诗词、传说、典故等,很是恰贴,如“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被选入东干中小学识字课本,是妇孺皆知的东干民间儿童歌谣,还有甘肃花儿(东干人不叫花儿,只叫少年)的运用,使得小说增色不少。
           地域色彩鲜明,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主人公一路而来,扑面的异域风情和地方小吃,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令人唾津潜溢,大快朵颐。借此,作品也生动地刻画了雅诗儿“吃货”的艺术形象。吃是年轻人的爱好,更是健康、活力的体现,还是生殖力强、生生不息的象征。小吃货雅诗儿这一形象,虽然还不够立体化,不是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但她的塑造,无疑丰富了中国小说的人物画廊。小说按照时序,从阿斯塔纳的凉秋写到阿拉木图的高山滑雪场、高山草甸,再到看似燃烧的火焰山、热如火炉的古城西安,景随时转,各不相同,令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作品构思巧妙,充分发挥了游记体小说的长处。整部作品以时空转换为明线辅线,而以主人公感情变化、情感纠葛为暗线主线,让主人公在宏大的、具有历史感的时空舞台上演绎个人(也是时代民族的)具体而微的情感活剧。从阿斯塔纳到中国西安,几十天里他们经历几千里路云和月,雅诗儿不仅见识了祖宗文化,也深深融入和爱上了祖宗生活的地方,情感上经历变故,痛失男友后又收获新的感情。这种游记体小说,是对传统游记体小说如《西游记》《镜花缘》《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借鉴和扬弃,代之以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光、风情和中国的大国气象。主人公一路东进的同时,还与一路西行的媒体采访团遥相互动,为小说平添了一种新鲜感。
        巴陇锋是小说文体和风格方面很自觉的作家,他不重复自己,《丝路情缘》在继其长篇小说《云横秦岭》年代传奇写法和《永失我爱》传统现实主义写法之后,再次变脸,试图另辟蹊径,在故事情节设计和写作风格上有意识地“装嫩”,尝试青春时尚写作,去适应网生代读者的阅读喜好,满足读图时代的轻阅读需要。无疑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与突破。
        诚然,作家对于东干人的生活积累还嫌不够,人物的典型化处理,尚需雕琢。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也使得我们对同类型题材作品充满了期待。
      作者简介:常文昌 男,生于1947年5月,甘肃镇原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享誉海内外的东干文学研究专家和诗歌批评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丝路情缘》读后感(三):故乡的云

在读《丝路情缘》之前,我有幸拜读过巴陇锋先生的《云横秦岭》。这本书完全可以用“荡气回肠”四个字来形容,独特的选题和厚重的主题思想反映了一段以西安为主战场的革命历史,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反思和审视。巴陇锋先生善于表达民族情怀,文字功底深厚。既然如此,那么先生的新作《丝路情缘》一书自然也要拜读一番。
巴陇锋先生算是一个主流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党员,故而作品大多数都以弘扬中国传统文、表达爱国主义情怀为主,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本书起名“丝路”显然也是在响应国家号召旨在推动丝路地区的文化发展。
小说以一段景色描写开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八月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犹如一位美丽娴静的少女,不温不火,风光旖旎,只是风大了点。好在这里的人们早习惯了被这么吹着,倒是不吹风或是风小了,大伙还要抱怨,好像这个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抱怨雾霾天儿一样,好似少了风的阿斯塔纳风情也大减了一般。”景色描写一般是要借景抒情的,作者艺术性地把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比作少女,在表达对哈萨克斯坦的喜爱之外,一下子把人植入到异国他乡的语境氛围中去,自然而然开始了文本的故事。
全书主要讲述哈萨克斯坦陕西村少女雅诗儿长安寻祖的一路奇遇。在开头便铺陈了一个小小的悬念——雅诗儿的身世。为什么雅诗儿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父母却埋葬在了楚河河畔,又是为什么在雅诗儿年幼之时便双双离世了呢?对母亲印象模糊的雅诗儿却在梦中见到了她的母亲,这离奇的梦是否是在冥冥之中呼唤雅诗儿,要她回到故乡去,回到那片与她血脉相连的土地呢?雅诗儿要踏上回家的路去探求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这个故事便开始了。
不得不说,作者这样的设计很有吸引力,在雅诗儿回乡之前她拒绝了高富帅的男友的求婚,因为她牢记祖父的叮嘱,就算为此放弃了一段爱情也在所不惜,借由这种“放弃”作者将雅诗儿的爱国之情提升了一个层次,也为未来剧情的发展留下了一个伏笔。不过虽然是作者有意这样设计,但是情节的转折还是不够合理有些突然,主人公的情感表达也有些夸张。
《丝路情缘》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民族与国家、历史和现实、个人与集体......所以内容的设计就很复杂。首先从目录来看,作者采用章回体的目录形式,每一章皆用五言颇为整齐,但是章节中既有“醉卧月牙泉”这样的文雅的词汇也有“走心的biangbiang”现代的词汇,古今的结合,正表达了“历史和现实”。
雅诗儿回乡的目的地是西安,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同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共产党的根据地,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如何从苦难中站起来的历史。作者选择这样的一个城市,体现了“民族与国家”。
在路途上雅诗儿与男友的恋情逐渐走向了一个高潮,仿佛美好的结局即将上演,如果她没有遇到过郑能量的话。说实话“郑能量”这个名字起的非常有意思,就冲着这个名字雅诗儿选择他似乎也成了必然。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从文章开始雅诗儿拒绝伊万的求婚就已经预示着他们的爱情不会开花结果。而且就从全文主线上来看,雅诗儿也会选择一个中国小伙子,扎根长安。
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使他的艺术创造拥有深刻领悟力和穿透力。在他的笔下,我们感叹于中国改革发展的魄力,这头沉睡了百年的雄狮,正在大步的前进着。作者所描绘的今日长安绚丽多彩,整幅画卷将丝路沿线人民对历史长安的精神神往和美好情谊,以及今日长安人对于大西域、丝绸之路人民的特殊记忆和感情,表现得宏大纵深、淋漓尽致。《丝路情缘》以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激情演绎着一段动人的中外文化、文明交流的时代印记。
可以说《丝路情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书。

  《丝路情缘》读后感(四):《丝路情缘》内蕴着的多重话语体系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文学评论者,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多年高中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香港文艺报》、《安徽文学》、《东莞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永平回族》、《山东商报》、《躬耕》、《六盘山》等刊物。

  《丝路情缘》读后感(五):《丝路情缘》:中国文学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应有更大气象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丝绸之路”的重放异彩,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强大而稳定,则丝路的重心,就会向东方倾斜,反之,中国金瓯破损,则会向丝路的西端释放逃难的群落。

清朝乾隆期间,中国声势日隆,流亡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族选择了东归之旅,回归祖国。可以看出,在丝绸之路这个时段里的力量对比中,清朝政府显示出了足够的诱惑力。

而今天,在中国日益发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先导,也必定会在丝绸之路上引发一连串的震荡与反响。

而颇为奇怪的是,中国人虽然一直对“西游”充满着浓郁的幻想,但这种“西行”之路,大多是通向印度,而对中亚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却多所忽略。即如今年,一下子涌出来的都是涉及到印度题材的电影,如网络大电影《大话天竺》、王宝强导演的《大闹天竺》、周星驰主演的《西游伏妖篇》、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等等,但却没有一部电影涉及到中亚地区。甚或可以说,中国电影里向来对“丝绸之路”缺乏好奇心。

至于为什么中国电影里总是忘不了印度,这根本的原因,估计还是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多把“西游”看成是终极目标锁定成印度的追访之旅。

在中国人的既往想象中,“丝绸之路”就是一条中国境内的道路而已,过去有一部《丝绸之路》的纪录片,主要表现的地域全部集中在中国境内。至于这条路离开了中国国境、出了葱岭之外究竟陪伴着它的是什么,中国人多缺乏兴趣。

这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是不是映衬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闭关自守的本能倾向?

现在,“一带一路”战略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战略,更应该是一种观念的解放,就是中国应该更有世界性的眼光,从全球的角度,来洞观中国的精神与文化。这也意味着中国文学也应该在“丝绸之路”复兴大业中扮演自己恰如其分也更加出彩的角色。

我们看到,由巴陇锋所著的《丝路情缘》迈出了中国文学的可贵的第一步。这部小说号称“丝路题材长篇小说的先声之作”,不管作品带着怎么样的不成熟,但作者的对国家战略的敏锐把握、对跨国界文学创作的初试啼声、挑战中国文学的创作盲点,是值得我们的肯定与嘉许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本小说带给了我们浓厚的期待。

据书封介绍,这部小说是“根据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电影剧本《丝路情缘》改编”,读过小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部小说的基础仍建筑在剧本之上,而作为支撑视觉艺术的剧本,注重的是人物的行动性与情节的传奇性,并不着意于人物内心的刻划与思辨色彩浓郁的心理表白,因此,这部小说正体现了一剧之本的应有长处,同时,也提示我们,不应该跳出剧本范畴之外,对小说作出更多的苛求。

作者在《丝路情缘》中的可贵之处,是大胆地让视线跳出国门,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拉开了小说的最初幕帘。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精准地抓住了一个历史上可以沟通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旧痕遗脉,这就是“由于历史原因,先后有两批西北回民曾分别于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背井离乡离开中国,来到中亚生存、拓荒,现已发展为一个拥有约12万人的中亚穆斯林群落。”(P2)。

东干人,正如当年远去中国的土尔扈特部落,在中国强大之际,也必定为回归故乡的内心冲动驱使,踏上回乡之程。《丝路情缘》正是依托这一历史因缘,展开合理的想象,设置了一名东干人后裔雅诗儿回归中国寻宗问祖的故事流线,展开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与历史遗痕的全景风情画。

我们所熟悉的地处中亚的李白出生地、洗星海纪念碑还有国内的名胜古迹相继在小说里悉数展开,可以说这里展现的是一部丝绸之路的风光片,而作者又在一线串珠地实录丝路沿线的风景之美的同时,又穿插了人物的情感丝缕,小说里的人物分分合合,张驰相间,巧妙地通过各个人物的遭际,把散珠般的风景点给串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情感剧”,令整个基于真实的风景介绍的小说实录部分,贯串起了人性的张力与情感的丰足。

作者将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雅诗儿设计成兄妹两人,她拥有一个具有哈萨克血统的俄罗斯男友,男友还是一家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可谓是高富帅,一路同行来到中国,雅诗儿却越来越发现与男友相隔遥遥,隔阂丛生,而与中国青年郑能亮却心有灵犀,志趣相投,衍生了真实的爱意。雅诗儿回归中国的过程,也是她的情感落地生根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华血脉飘零海外的后裔,在回归故土之后,与相同文化的同族青年产生同频共振,潜含着作者的深刻的喻示。而这其中,对于共同文化的期守与执着,是他们能够产生真爱的原因。我们看到,小说作者揭示给我们的真相是,早在哈萨克之际,雅诗儿就对郑能亮的东干人研究成果心有戚戚,当她最终得知郑能亮正是她一心念叨的知音的时候,事业与情感都很自然地归属于这个志同道合的男人,也是爱情的最完美的结局了。

而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一味按照严肃文学的风格对人性作出深刻的解剖,而是按照喜剧片的样式,设置了小说里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在安排好女主角雅诗儿的情感之恋后,作者对雅诗儿的前男友、俄罗斯人伊万的情感归属也落实了一个看似啼笑皆非的结果。雅诗儿哥哥的女友、来自中国、身任哈萨克孔子学院的副院长康老师,神奇般地与伊万走到了一起,作者给予的解释是中国老师看中了伊万身上的男人魅力,而伊万选中康老师的原因,则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危机,集团公司财务出现困难。作者在这两个人的结合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多少隐寓了中俄关系的现实状况。作者没有用道德的天平去苛求这些各有动机的男女角色,而是充分展现了他们基于自己的欲求而作出的情感选择,而这种情感的背后,恰恰是一种社会情态的现实折射。

《丝路情缘》改编自剧本,这使得它作为小说来阅读会觉得少了许多我们熟悉的配件,但是可贵的是,作者呼应了国家战略的先声,率先尝试去展现丝绸之路彼端与我们这一边的脉线与沟联,它更多反映的是作者的一种开放的眼光,一种勇于尝试的创新意识。它启迪我们,“丝绸之路”的重新闪亮登场,应该让我们文艺作品有更多的作为,去表现这一伟大路程给予我们时代带来的传奇、创造的缘分。

  《丝路情缘》读后感(六):千里姻缘丝路牵

《丝路情缘》是巴陇锋的最新的一部作品,本书的封面背景是淡兰色的天空之下,一些具有中国古都特色的建筑城楼若阴若现,一个美少女正自由自在的在冰面之上翩翩起舞,美丽的舞姿似乎要征服整个世界。这是一本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图书。
        本书的作者是巴陇锋, 他是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同时还是一名编剧、并且还是长征影视剧研究专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电影家协会会员,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多次荣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理论文章有《银幕上的长征——长征题材电影的叙事艺术》等十余万字,有着研究长征电影第一人的称号;近年来策划、担任责任编辑、参与编剧、制片影视剧,并以长篇小说创作崛起于文坛。长篇代表作品除了本书,还有《云横秦岭》《永失我爱》等多部小说,擅长剧本、小说创作,曾多次获得小说和剧作创作荣誉。
        本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异国恋情。有着中国部丝路题材长篇小说的先声之作的美誉, 本书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雅诗儿,被称做美丽精灵“小吃货”,她是一个来自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汉族少女。雅诗儿及富豪男友组织车队从阿斯塔纳开始出发,逆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行走,途径阿拉木图、霍尔果斯、新疆、甘肃、陕西等沿线各明珠城市和景点,他们这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希奇古怪的事情,最后的终点最终到达西安。并且在西安开始了寻根溯源,在这个曾经的六朝古都,意外的与西安青年郑能亮相遇相识,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不可抑止地相爱,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接下来发生了很多波折,但是两个年轻人凭着内心的执着,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嫁回中国,成为一个西安媳妇。
        本书作者凭借自己多年生活在陕西的生活经验,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异地爱情故事,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时尚的元素、文笔清新,具有浓郁的地域气息和时代风貌,让我们对于丝绸之路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古都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历史的见证。
        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的一条重要通道,有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是 指当初张骞出使西域时候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开始,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使命就是完成中国古代丝绸的运输,所以取名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就是这条道路,不光把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经过多个国家带到了欧洲当时最富盛名的罗马,还把沿途的多个国家的文化也进行了交流,对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现代丝绸之路也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并且几年前,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了丝绸之路东段,成为首例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丝路情缘》是中国首部丝路题材长篇小说,作者用自己生活的感受,为我们讲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让我们对于丝绸之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祝愿美好的爱情故事都能美梦成真,很喜欢这本书。

  《丝路情缘》读后感(七):在外生活的人,如何融入当地生活,他们的自信在哪儿?

异乡人的微妙情感
雅诗儿父母离世,她虽然在大学就读,而且很优秀,但是总是怀念东方的一个地方。她从学校回到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陕西村(中亚的陕西村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那里的人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的祖辈源于清朝同治回乱西逃的士兵,他们也被称作东干族。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统称为“陕西村”。),她记起爷爷小时候教自己的一些小习俗,出远门久了,要将所有的灯打开,让灯亮上三五分钟再关,以驱赶房子的阴气。看着爷爷的老相册,还有奶奶穿着清服的照片,雅诗儿决定回一次自己的老家。
异乡的华裔一代,远离家乡,一切从新开始,放弃了家族圈子、朋友、生活,但是,改变不了的是习惯,还有那很久还是没能扭转的食物口味。异乡的华裔二代、三代呢,或许他们和雅诗儿一样,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但是总有一些习惯,告诉自己,自己和当地人是不一样的,聊起家族,聊起自己,总是会觉得缺了一点什么。
异乡人的归属感,是很薄弱的。如在大城市就业的我们,又如移居他国的华裔们。远离故土,陌生的环境,总是会给人一丝丝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也许是因为文化,更多是因为自己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肤色,有很多不一样。
记得一位高中同学,已经定居澳大利亚,生活安稳,家庭幸福,她是我们眼中,算是过得很不错的吧。和同事聊天,提到家乡的种种美好,但是同事无意一句话,让她记忆深刻。“如果你们的国家那么好,你为什么要来我们的国家定居呢?”同学说,那种微妙的感觉,你们是体会不到的。同事那自信的问话,让她心头一紧。她有千言万语,但是却没有一句是有力的,充满自信的。
这样的感觉,文艺青年雅诗儿也有,就算在学校是风云人物,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就是为了寻找身体里缺的那一点自信,她要回到中国。就算不留下什么,也要踏上中国的土地一次。
异乡人的自信来源
异乡人的自信来源于哪儿?伊万认为是金钱。
伊万是俄罗斯裔哈萨克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土豪、富二代,同为异乡人,他通过金钱这条路,在哈萨克斯坦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于金钱,在他眼里,认为的优秀就是:钱。我这么优秀,还有谁比我优秀,这样的话伊万总是脱口而出。
他所有的自信和朋友都是来自于金钱。这位异乡人的自信,总是那么张扬,不可一世。但是,金钱积累的自信,给人感觉就像沙丘,风一吹,就会散去。
在这次哈萨克斯坦到中国之旅中,法蒂玛提出一行人都想回国,因为大家都觉得没意思,你老陪着雅诗儿,大家都没怎么出去玩。“出去玩不起。”一句话,透露出了伊万周围的朋友,之所以和他一起是因为他不断的金钱的供给,一但供给断裂,那么最后,估计也是一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有点可悲。
和女友雅诗儿的吵架后,他会用钱来满足女友的需求,比如,得知女友想回到中国寻亲,在女友犹豫不决是否要嫁给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通过组织车队完成女友心愿来满足女友,以此获得认可。当司机的行为引起他的不满的时候,他对司机拳打脚踢,并不认为这些有什么不妥,他所有的不自信,通过强势、霸道展现得一览无遗。
他正是因为不自信,所以才错误的以为,利用金钱解决问题,是他唯一可以做的。当他的金钱出现问题,商业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他知道,自己需要放弃爱情,保住金钱。因为,金钱一旦没了,他的一切一切都会灰飞烟灭。
自信是自己给的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我们虽然过得看似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但是,吃饭时候来一勺满满的辣子油,却暴露了自己和当地人的不同,这些生活的细节,都是融入到了骨子里的东西。
文艺女青年雅诗儿和富二代伊万是走不到一起的,因为价值观不和,更是因为两人处世的方式,无论是自信的来源,还是对爱情的选择。实际上,伊万的不自信比雅诗儿还强烈,虽然他看似拥有了一切,但是他却在雅诗儿面前非常卑微,屡屡退让,自己也承认,喜欢雅诗儿身上那股不知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桀骜。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雅诗儿也不知道,迷茫,但是冥冥中,她知道自己要回一次老家,回陕西寻找自己的自信。最后在西安,邂逅了自己最终的爱情。我生来忧伤,但你让我坚强。一位并不是很优秀的陕西青年,帮助他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缺乏的那点东西。
我们的自信并不是外物可以左右的,我们的自信来自于自身,自身的自信包含了自己民族、文化、习惯、信仰、祖辈的寄托,形成了我们自己强大的内心……
这样的自信,可以让我们无论在哪儿,都能自由快乐地生活下去。这样的自信,需要我们自己许寻找。我想,世界各地的华裔,正是因为能从内心深处找到这样的自信,所以才可以快乐地在异地生活下去……

  《丝路情缘》读后感(八):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项目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出版

陕西日报2017年2月14日报道如下——
              
       青年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出版
                                        
                                                                                 
                                                                                文章字数:267 文章浏览数:25
                                                        
           2016年度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专项出版项目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近日出版,该书由2014年陕西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艺创作电影剧本《丝路情缘》改编而来,讲述发生在丝路上的故事,宣扬中华文化自信。 作品以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汉族少女雅诗尔及富豪男友组织车队从阿斯塔纳逆丝路一路向东,途径阿拉木图、霍尔果斯、新疆、甘肃、陕西等沿线各明珠城市和景点,一路奇遇、一路历险、一路故事,最终到达长安寻祖,并与西安青年郑能亮相爱并结合的故事,具有浓郁的地域气息和时代风貌,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记者 向红)

  《丝路情缘》读后感(九):新世纪的寻根与家国想象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谢晓霞)

新世纪的寻根与家国想象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
      深圳大学 谢晓霞
继《云横秦岭》和《永失我爱》之后,巴陇峰又推出了长篇新作《丝路情缘》。小说将时尚元素融入主旋律的内容之中,在明快活泼的节奏和氛围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新世纪的广义上的寻根故事。这个寻根故事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文化孺慕和家园依恋,实质上则指向了一种理想意义上的关于家国的想象。
小说《丝路情缘》首先是一个广义的关于“寻根”的故事。不同于1980年代小说的寻根是在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寻根的意指主要在故事隐喻的层面展开。《丝路情缘》的寻根却是非常明显的直接表现出来的,在小说中,“寻根”既是叙事的线索,也是故事情节的主要元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初秋的凉爽中,一个21世纪的浪漫传奇正在上演。作为传奇,它的主人公毫无疑问应该是美女和英雄,当然,这是一对商业时代的美女和英雄。东干族美女雅诗儿由此踏上了自己的寻根之路,由高富帅男友伊万相伴沿着古丝绸之路逆向行走,一路向东,走向了自己寻找的祖地长安,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包括爱情,最后嫁回了老舅家。作者让这个新的浪漫传奇发生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而且车队每过一处,都会重申这是“陕西村东岸子娃雅诗儿回老舅家省亲寻祖”,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也一直都很明确,就是要回老舅家,这个老舅家就是中国陕西西安市。因为是寻根之旅,所以,雅诗儿一路行来看到的都是丝绸之路沿线的旖旎风光和厚重博大的人文传统。它们都以故国故园的美丽、温暖和博大吸引着雅诗儿这个在外的游子。
这个寻根故事在叙事的层面以一种文化孺慕和文化依恋的方式表现出来。作者让我们的视线随着雅诗儿的足迹一路走过碎叶城,走过阿拉木图,走过霍尔果斯,走过敦煌,走过山丹军马场,走过胡杨林,走过沙漠,走向西安。在感受到“家”的召唤的同时,我们也像雅诗儿一样,被“家”的魅力所吸引,这一路,不仅有李白的浪漫传说,还有胡旋舞的热辣感人,更有敦煌美伦美幻的艺术对人类愿望的神奇表达,古城西安里的大雁塔则像“家”里一位慈祥的长者吸引着游子的脚步向他奔去。除了博大厚重的人文传统一路对这位寻根的少女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之外,“家”对“游子”的吸引还表现在它美丽丰饶的物产和别具风味的美食。面对这样一位“母亲”,这样一个“家”,雅诗儿几乎是本能般的毫无抗拒和陌生感的投向了她的怀抱。星星、草原、沙漠、丹霞、骏马、朱鹮、金牛苹果、biangbiang面、音乐喷泉,共同构成了“家”美丽、温暖和现实的一面。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再到饮食文化和民情风俗,丝路风情和异域风光不仅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景,它们本身就是主人公雅诗儿眼中的中原,是她热爱和迷恋的“老舅家”的重要组成,它们也是主人公想要寻找的“根”,是作为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文化。
《丝路情缘》在写法上采用了游记体,这是一部新游记体小说。不同于传统的游记体小说如《老残游记》等把旅程变成揭露和批判的过程,《丝路情缘》则将主人公的旅程变成了一个回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赞美和迷恋之旅。这部小说由此而成为一个关于家国想象的新的隐喻。从主人公身份的设定到小说情节的展开,我们都能看到作者书写新世纪的家国寓言的企图。詹姆逊曾经指出,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都是一种民族寓言。《丝路情缘》毫无疑问也是一个民族寓言。这个民族寓言指向了理想意义上的族群认同问题,东干少女对“中原”的迷恋和向往,就像游子对“家”的迷恋和渴慕,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本能。回到“中原”就像回家,不管是老舅家还是自己家。因此,中国的魅力,中原文化的魅力成为小说浓墨重彩渲染的地方。最后,一种广义上的民族国家认同成为对新世纪的厚重博大、美丽丰饶的祖国的最真诚的赞美。

  《丝路情缘》读后感(十):丝路上盛开的爱情--读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文剑)

丝路上盛开的爱情
--读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
 
文|文剑
 
提及“一带一路”,我想到了作家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丝路情缘》,这是一部以爱的名义来寻根问祖的文学作品,其叙事明快、清新,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再现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人文逸趣,隐含在整部作品的一个重要核心思想是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当然,作家个人的情感表达是自然而生动的,他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文化的“一带一路”和爱的“一带一路”,故此,这部作品被称为“丝路题材长篇小说的先声之作”。作品的叙述视野锁定在哈萨克斯坦陕西村华裔少女雅诗儿身上,这位年仅19岁的少女是作品最为重要的人物,她超凡的美貌足以吸引人,然而,她高贵、灵动的外表下,那颗跳动而忠诚的中国心,令人感动。
雅诗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异常幸运的。出生两个月,父母由于车祸双亡,自小失去父母之爱,很是可怜,欣慰的是,她的爷爷,这位保留汉文化传统习俗的老人,将她抚养大,教给她的是对汉文化融入血液的挚爱和向往。持有的中国心、陕西情,让雅诗儿在爷爷离世后,下定寻根陕西,这块爷爷故土的决心,这是雅诗儿的痴情,也让作品一脉千里开来。
这位华裔少女并没有走寻常路,如同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般,选择在异域结婚、生子,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她却显得执着与可爱,非要踏上寻祖的旅途,甚至面对高富帅俄罗斯籍男友伊万十克拉的钻戒不为所动。丝路,是雅诗儿的回家之路,接受华夏文明历史滋养的路,更是寻求真爱之路,雅诗儿的爱人,正是在丝路的起点、故土西安感遇到的。
《丝路情缘》的情是家国情,它是民族情怀对个体小情小爱的超越,尽管它整体以雅诗儿与伊万的情感演变为载体,然而,这种感情时刻被家国情、故土情、人文情所抑制和消减,比如,伊万面对雅诗儿,这朵娇嫩欲滴、美艳异常的女子,竟能在长达7年的恋爱中,始终没有肌肤之亲,甚至在丝路沿线,每当伊万对雅诗儿有不礼行为,雅诗儿都会以丝路文化的盾牌,将其化解,重要因素是雅诗儿心中的家国梦想在排斥与拒绝着伊万。加之,雅诗儿对爱人的选择,是超越了她自身的认知的,原因却也不难想见,她血液中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使她可以在一种色情和爱欲如火焰吞噬心灵的环境中,如莲花般,清净高洁。
可以说,以伊万、法蒂玛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经常与以雅诗儿为表征的中国文化理念冲撞与触碰,这明显地表现在对待两性关系上,开放、频繁艳遇异性的法蒂玛,试图侵犯雅诗儿、行为轻佻、没有主见的伊万与守身如玉、志趣高雅的雅诗儿的爱情观形成鲜明的对比,爱情在雅诗儿眼里并非男欢女爱的允诺、金钱物欲的满足、肉欲沉重的背负和机关算尽的阴谋,爱情在雅诗儿身上,刻度出一种两情相悦、志趣相投、荣辱与共的纯真和独立自守、神圣不可侵犯的女性气质,以此观之,雅诗儿与伊万爱情的失败,在伊万组织车队途径丝绸之路来陕西前,早已注定。
反观郑能亮,我们便能感知到君子遗风,他是伊万的对立面,他无钱无权,租住城中村,因自己各方面条件平平,被国外求学的女友抛弃,可是,他懂得自我珍视,明白个人奋斗的力量,最为可贵的是,他同雅诗儿一样,对待两性是慎重的,婚前性行为是一种不忠诚的自戕举止,坐怀不乱的他,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赢得了雅诗儿的真情。
《丝路情缘》的情是洁白的情,是除尽杂质,遍历人事后,返璞归真的情,唯有经受住诱惑与考验,方得证见,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如此,对于一个人的爱情也可作如是观。伊万对雅诗儿是真心的,可他输在了对自己心性的约束上,欲望得不到满足后,转身在自己毫无情感可言的法蒂玛身上初试云雨,最后被心机深厚的康雅洁“捕猎”,成为一对“相互取暖”的利益夫妻。伊万的事业前景早已被作家“伏笔”了,这暗藏在他处理周围的人际中,他情绪不稳、动辄挥舞拳头解决问题,无耐性也无诚意,所以,他家族的生意萧条是可以预见的。一个人往往就是一个民族的缩影,雅诗儿背后是数千年华夏文明礼乐文化的滋养,这是莫大的幸福。“根在陕西,花开中亚”,作家这句话我记忆深刻,陕西是农耕文化发祥地,它给予华夏文明一种安土重迁、务实勤劳、勇于担当的深厚气象,得益于此,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感动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天下大事,需要雅诗儿、郑能亮这些人的道义品质,而非蝇营狗苟、龌蹉鼠辈所能承受,这是中华崛起的必然,是丝路精神对人类的指引,这或许是《丝路情缘》所着重强调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丝路情缘》是对丝路文化一次有力的推荐和普及,作品中的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敦煌、宝鸡、西安等各明珠城市和景点,被作家一一介绍,让读者在祖国大好河山中游历,感受大美中国,大美西部,大美陕西。
作者信息:
文剑,文艺学硕士,先后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陕西日报》、《飞天》、《延河》、《名家名作》等报刊发表评论多篇。地址:高新六路六十号,西安公路研究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