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虞美人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虞美人草》读后感10篇

2017-11-19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虞美人草》读后感10篇

  《虞美人草》是一本由夏目漱石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虞美人草》读后感(一):虞美人草笔记

开篇两章对话体为主,生涩,有些支离破碎。小说进入了叙事部分,有了流畅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开始变得生动可读。结尾处虽略显仓促,但是非常畅快。甲野和宗近的性格逐渐明朗,喜欢。略记文中精彩之处,日后慢慢补充。
谜(35页)
“什么谜?”
“不知道。这上面画着不明所以的东西,应该是个谜吧?”
“不明所以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谜,有含意的东西才是谜。”
“不过,哲学家却认为不明所以的东西是个谜,都在绞尽脑汁思考。好像对着一盘疯子发明出的象棋残局,研究得青筋毕露似的。”
恍恍惚惚的文学家与愁眉苦脸的哲学家(44页)
“他那个样子,任何时候都没办法学习。文学家都很轻佻,办不成事。”
“这句话我听起来有点不舒服。你也不是稳重的人啊。”
“我是说,一般文学家都沉醉在云霞中,整天恍恍惚惚,他们根本无意拨开云霞探求事物本质,所以不稳重。”
“云霞醉鬼吗?那哲学家老是想东想西,一脸苦闷表情,应该是盐水醉鬼吗?”
“像你这种爬比睿山竟然爬过头,直接爬到若狭的男人,应该是骤雨醉鬼。”
“哈哈哈,每个都成了醉鬼,真好笑。”
小野身世(50页)
小野出生在阴处。有人甚至说他是私生子。他小时候上学时就经常被同学欺负,走到哪里都遭狗吠。
愈是往后回顾,人生愈华丽(52页)
大自然的定律是先越过绚烂境地,再跨入平淡境界。往昔我们在被称为婴儿的那个时期,人们给我们穿上红色娃娃服。大多数人都生长在五彩缤纷的浮世绘中,之后从四条流派的淡彩画逐渐老成炼达为云谷流派的水墨画,最后与棺材短暂亲热一番。回顾一生的话,不但有母亲、有姐姐、有糖果,也有鲤鱼旗。愈是往后回顾,人生愈华丽。
没干劲的人生(66页)
“人如果没干劲,连横躺的筷子也无法竖起。”
交叉的世界(89页)
自己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交叉时,有人会切腹,自取灭亡。自己的世界与别人的世界交叉时,有时两个世界会同时崩溃甚至绽裂。”
雅趣(104页)
“此作者厌恶缺乏雅趣的对话。在猜疑不和阴暗的世界中,刻薄对话时一抹精彩⋯⋯不继续描述闲花素琴春色天下,必须罗列毫无韵味的鄙俗词句时,如毫端蘸泥,实难以运笔。”
文明百姓(147页)
“蚂蚁群集于甜味,人群集于新潮。文明百姓(指明知四十年近代社会的人)在激烈生存环境中抱怨无聊。他们忍受站着吃三餐的忙碌,担忧在街头陷于酣睡症。文明百姓将声明寄托于纵情,再于纵情中竞死。这世上只有文明百姓以活动为荣,也只有文明百姓因停滞而痛苦。文明用剃刀削去人的神经,用擂槌磨钝人的精神。”

  《虞美人草》读后感(二):心里的魔鬼叫我执

到底是南方人,多多少少是更偏爱庄子,偏爱所谓道之类的东西。书是买的第一版,当时,我是真的读的很难过,晦涩难懂。除了华丽的辞藻,我完全啃不动,本是想装个逼,但也是装不下去,丢放在书架上。
买书的时候,我才大学一年级,那个时候的梦想是成天泡在图书馆读完小说。没错,我是经常自修,然而一大本一大本厚的可以防身的课业,我几乎没怎么读小说。
今年,真是人开始意识到年龄的问题,我开始关心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间,如何做好那些套路,尝试着要在现实人生做个如鱼得水的人。
于是忽,相应微博微信心灵鸡汤般的每年要读多少多少书,你才是会成为成功人士一般的套话,我决定重新翻一遍年少时读的书。(那个时候其实重点是段舍离,不喜欢的书丢掉)
豆瓣评论不高,许多人吐槽一长串辞藻堆砌,无非就是个恶俗的恋爱故事
换做以前的我,肯定大家赞许,说不定还要在下面附和几句,手动点赞。
而此次重读,我诧异,我是读出来庄子的味道?
不好意思,我不是文学系或是哲学系出生。或许我只是一个站在浅薄的读者自己的执念里,妄加的一点点评论。
但,who care?
而,豆瓣上的内容简介,我看了,只能发出额……之声。
小说,差不多写出了三类人:
一类:藤尾,小甲,谜女(藤尾之母)
二类:糸子,宗近
三类:甲野
事实上,还有另一类人,小夜子、孤堂老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一类其实是书中所谓,新人类与旧人类交替的残存产物,需要另加讨论。
在此,第一类人物:
藤尾,其性格本身就存在不相容忍之处,我决得像极了现今大都市里那些文艺女,作女,女白领或是女强人。藤尾极聪明,她能够巧妙的运用言语,心计,心机把她所想所要的抓的死死的;藤尾知晓自己是个冰雪聪明又极富情趣的魅力女性,她悲花探月,一桥一流水,她都能句句成诗,每一风景,她都能有高明诗人的想象力;聪明的人最忌讳耍聪明,并因为自己的聪明看不起那些她认为的蠢笨之人。
藤尾看不上糸子,她觉得糸子只是个既没情调,又没有诗文学识的蠢小姐。一切多么美妙的东西,从糸子嘴里说出来是件多么让人恼火的事儿。想来就觉得像极了现在那些文艺女青年,把MUJI莫名其妙的塑料,几块破布做成的衣服捧的极高;顺带把其他人内心嘲讽了个遍。
藤尾不仅具有当今文艺女的作,她还具有女强人性格上的强势点,容不得其他人在她之上的半点优越感。她选择小野,我并不认为仅仅是出于相同志趣的单纯因素。小野,家人都不在了,正好,藤尾这个富家小姐招进来做上门女婿。小野为何那么称心:首先,小野虽没钱,可是也是上进,晓得在这世道去往上爬的;其次,小野作为与藤尾一类人,他们极懂得如何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得体、儒雅、高贵的样子,你看,小野虽工资并不高,但他还是把他的钱会花钱买那些精致的衣服、玩意,弄在身上而得到世人尊重,而所谓看人看穿衣打扮言语,肤浅的人世之道,不言而喻了;再者,小野听话,藤尾笃定小野会一辈子被她吃干抹净。小野看上的藤尾的家世,钱财,聪明,得体;藤尾这样的女性,带出去,必定是会被世人称赞的,而这样的女人,在小野内心里是会感受到藤野无时无刻聪明提醒,我嫁给你是你的福分,没有我,你必定到不了那一步的。
藤尾,这个女人,被心里这个可怕的“我执”攥的死死的,她的我执是我要别人看到我过的多么的诗情画意,而其本质不过只是算计、欺骗、隐瞒、虚伪。可是藤尾,一辈子都不会相信,她那么笃定的我执,到死。
小野,比之于藤尾,执念没有那么的牢固。一先生对他的劝谏,他在书末是有听见的。小野,在短暂归于良心和道义,于是没落得个藤尾的下场。小野,不就是那些学识丰富的凤凰男么。他的学识,是用来得奖、用来找富家女、用来找好工作的。学识是他爬上高位的垫脚石,正如他和藤尾的爱情一样,他对藤尾的百依百顺,又怎会不与藤尾还有她的家世有关系能,娶对老婆可会是少奋斗几十年的事。想来书中,藤尾死了,但事后小野也不定会和小夜子结婚,即便是结婚了,也会在今后飞黄腾达之后一脚踢掉的。而小野这样的人,这个社会不也是处处都是,良心不见得全灭,但贪欲也同样不会轻而易举的走掉,这样的小野,我们有几个能逃掉其影子。
谜女,更是一点不沾文化气的只有世俗的气味。这世俗,虽没文化气,却用世人所谓的道德绑架。心口不一,奈何甲野事事顺了她心意,她还要得了便宜去卖乖。所谓婊子立牌坊,就是如此。一面面的讲着自己如何如何难办,对方如何如何不体贴、任性。话全在她嘴里了。
而所谓第二类,糸子和宗近两兄妹,果真是纯净之人。他们算不得聪明过人,但他们极为了的坦荡。他们做事,大抵顺从内心的意志,而他们本身也拥有书中其他人没有的相对单纯和无忧的家世。没有养母的百般算计,没有同父异母兄妹间的猜忌,也没有年少寄人篱下不得不信守的诺言。他们兄妹的人生,本就要比其他人轻松,这样,顺从内心做事,对于他们也就是更为容易的事情。也因为无忧的家庭成长环境,让他们多了豁达宽容呢。也让他们既同情甲野的境遇,也能够原谅小野、藤尾及她母亲的行为。
而第三类,甲野,十分十分有趣的角色,夏目漱石,仅仅加上这个人物就足以甩掉恶俗爱情小说,先不用细细分析各个人物特色。甲野,像是沟通前两类人物的桥梁一般的存在,前两类正如夏目漱石在文末所说的山人和海人一般。他们都有自己的我执,这些执念,让他们思考跳不出来,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世上竟还有那样的人存在。甲野懂,人设甲野便是学哲学的。甲野懂得藤尾他们的人生立场,甲野也懂得宗近兄妹的豁达。只是,甲野看到了上帝看到的,但甲野不是上帝。他以为,自己所能做的便是,成全,成全藤尾、谜女还有小野的所以贪念,他们就会满足。甲野以为只要我不在乎自己,其他人都可相安无事
甲野虽懂得,但终究没跳出人生这个小圈子。甲野有悟道了,可是他很痛苦:他羡慕、珍惜宗近兄妹因为不聪明而得到的单纯;他也理解藤尾、小野他们生活的多端带给他们的算计、虚伪做作。他不愿做个同他们一样虚伪的人,可是甲野又终究太聪明,他就算可以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他却无法像宗近兄妹如此达观。
所谓庄子的赤子之心,甲野始终没能做到。赤子之心,是你看尽人世一切,你还是回归本心,去除一切的我执。
甲野心中的我执,依旧是有的。我执在,何以以赤子之心,以我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的心去逍遥呢。
夏目漱石说,喜剧的尽头是一个巨大悲剧。物极必反,当你用尽你的嘲弄、欺骗、践踏、喧闹之后,你迎来的只有藤尾的死亡。
然而,死亡会迎来人们内心良知的一丝回归,可世人谁不喜欢喜剧呢?
文末,却是宗近信纸上的那句:“此地只流行喜剧”。

  《虞美人草》读后感(三):那个认为世界应该是一首诗的女人最后自杀了

藤尾初初登场,我是被她股有着疾风威势的美惊艳到了的。
人都容易对好看的事物产生好感,就像在你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时,第一眼是会被她的好看征服的,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你会细细品着藤尾精致到细节的美,糅着欣赏的眼光看散发着致命诱惑气息的她,把小野轻而易举地囿于她布下的罗网中,你甚至会为她开脱辩解,美丽的女人无罪,擅于玩弄伎俩将男人困于鼓掌的美丽女人同样无罪。
 
她把父亲留下的那只名贵金怀表当作玩具,翻着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烫金封面,和小野讨论书里那位埃及艳后。书里写,“这正是世代冠冕的女王的死法,这才是真正的女王。”藤尾赞同这样集高贵和虚荣于一身的死法。
 
 
面前的男人甘愿俯首称臣成为她的俘虏。
看到这里,就会从这些诡谲负面的词中瞧出些许美被扭曲了的端倪,这个女人美得不对劲,她更像一只盘旋天际攫取食物的猎隼,一尾吐着蛇信子的内陆太攀。
 
 
 
 
 
 
书中花在宗近和糸子这对兄妹的笔墨并不多,他们的坦荡和善良全由藤尾和小野的无道义来烘托。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宗近一,像看待一切粗俗戏谑,不务正业的男人一样看待他,用藤尾持有的有色眼光看他。可是读下来会发现其实比起甲野的沉郁哲理,他的随意更显得落拓大方,有着乐观特质的人总像一轮日出,耀眼夺目,吸人眼球,他的世界很简单,于道义与不道义间也划分着简单清晰的界限。最让人欢喜的是他和妹妹糸子相处时,虽然嘴上调皮,但却和谐可爱,他是个有着宠爱妹妹的心的孩子气的暖心哥哥。我说过了,他像一轮太阳,走近他会觉得温暖
 
 
在父亲和哥哥的庇佑下,糸子一尘不染,所以她是良善无害的,秉持着天性的那股纯真来对待世间的一切。
然而在藤尾看来,糸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子,藤尾在内心嘲笑糸子,世界上没有比死心认为自己是为了服侍男人而生的女人更可怜的人,藤尾认为自己如诗的一切都与那些锅碗瓢盆截然不同
 
景象壮观的博览会上,一对好友宗近一与甲野,携同自家妹妹,糸子和藤尾,四人游赏,糸子像普通的女人一样在看到让自己惊讶的景象吃表露出吃惊神色,藤尾继续在心底嘲笑糸子的没见识,藤尾同父异母的哥哥甲野瞧得出妹妹藤尾的心思,他只是风轻云淡不着痕迹地说,“会吃惊才有乐趣,女人实在幸福。”
 
 
 会吃惊才有乐趣,女人实在幸福。
读到这里目光搁在一个个字上面,觉得它们像一片汪洋大海,目光浮不起来,只能沉沉淹没到海底。是要做一个会吃惊的幸福女人过有乐趣的生活,还是艳羡那种智慧的女人处变不惊冷眼旁观他人的乐趣。其实没得选。
 
 
 
 
 
 
“观色者不观形,观形者不观质”夏目漱石多处借了甲野这位哲学家的口来阐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点
小野是看颜色过日子的男人,是住在色相世界的男人。他是水底阴暗处的藻类植物,在遇到低下阴晦的东西时踞蹐不堪,因为他来自低下阴晦的世界,他要拼命地逃开这像魔障一样覆笼在他头顶的阴影,而不是坦荡地接受,坦荡地面对,这一点让他看起来懦弱微小,像一个佝偻着嶙峋瘦骨盘踞街角举着唯唯诺诺的目光的流浪汉,至少我是这么看待他的,尽管他开始由低处向上爬,开始穿有质感的服装,写有分量的文章。他被藤尾吸引,被藤尾的美貌和财富吸引,仅此而已。
 
 
我不大想写小夜子或者藤尾那个势利虚伪的母亲和其他什么人,我最想写的是藤尾。
她开始面目可憎时,对她的厌恶是格外浓重的,撇开她引以为傲的诗意,撇开她上流阶层的身份和她出众的学识以及优雅的谈吐,她也只是一个虚荣不可一世的刻薄女人。夏目漱石在写本书时一度有“迫切要将这个女人杀死”的念头。
我总觉得美丽的女人能让人产生双倍的欢喜情绪,而当人厌起她,就会产生双倍的憎恶。都是浓稠的。
 
 
小夜子不舍得割断和小野的联系,就算知道他背叛了自己,有了二心,甚至想远远抛开自己,当她的父亲忍着病痛和胸腔中剧烈的咳嗽问她,“不嫁给他也行吧?”她却梨花带雨落了一地的泪。
为什么呢。好的,那是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明治时代有着旧式思想的女人。
小野的悔悟来得有些突兀,以至于当他牵着小夜子去到藤尾家将自己与小夜子的婚事公之于众时,还给人一种他只是迫不得已的感觉,迫于舆论压力,迫于过去的约定,迫于责任。如果是这样,小夜子嫁给他也没多大意义,她哭了一地的泪也让她显得更愚蠢。然而小野最后的确是没有泯灭了良知与道义,选择改过自新。
 
 
书后又是大段借甲野钦吾的口来陈述这个世界上,悲剧总是比喜剧来得更伟大,因为悲剧聚焦在生与死上,教人反思自省。人活着,就该时刻审视自己,而不是让喜剧时刻充斥在自己的世界里,蒙住自己的眼,看不清存在世间的道义。
 
有趣的是结尾,身在伦敦的宗近一给甲野回了这么一封信,他在信上说,此处只流行喜剧。
而在另一个世界发生的新故事,又悄悄延伸和展开来了。
 
 
 
「我执强烈的女人喝下虚荣的毒药与世长辞。」
藤尾最后像克里奥佩特拉一样死去,那本烫金封面的莎士比亚的悲剧,书页停留在那一句"这正是世代冠冕的女王的死法,这才是真正的女王。"结尾处所有恶人都悬崖勒马,唯独她是个不可能觉悟的女人,所以成为夏目漱石揭开喜剧呈现悲剧的棋子,为了悲剧那一头的道义,她也必须死。
 
 
 
 
 
 
 
 
 附:一己拙见,不敢妄说是书评,只能是读感,并不从背景很深刻地反思当时的人性与社会形态,而且这些也有很多前辈针对其发表了真知灼见,此便不多赘述。

  《虞美人草》读后感(四):美玉微瑕

        《虞美人草》保留了许多古典文学的特质:有一个全知的讲述者,抽离于故事之外和读者交流,不时对剧情、人物作一番议论,这很像西游记里的“有诗为证”和《史记》里的太史公曰,只不过操作上要更自由随意的多了。这种写法毕竟是一种引导,带有某种对读者与故事的强制和控制,技艺不精,弄巧成拙,就会引起读者反感。(平凡的世界,朗诵腔)。
        常在几页流畅明快的对话后接一大段艰涩的叙述文,像行驶于福建盘山公路,上坡似老牛耕地,半页几分钟,下坡如溪水湍流,一分钟几页。对话的通俗与叙述的高雅,快与慢的节奏落差,构成独特的二声部结构。雅的部分阅读难度之大,集中力要求之高,尤甚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但这是真正的好东西,是漱石对写作极限的挑战。大量使用绯句,汉诗和华丽繁复的修辞描写,又有《我是猫》、《门》里经典的漱石式吐槽,是可以用放大镜检视的作品,是呕心沥血的杰作。漱石在报纸连载的催促声中坚持匠人的荣耀感绝不稍降品质,据说他写到后半压力过大几欲癫狂,精神可敬。《虞美人草》中可以窥见后来者川端康成的影子,遗憾的是漱石在本书之后再没有延续这种风格,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二声部结构部分凸显了漱石内心的挣扎:身为作家,他想写真正有雅趣,有深刻思想的名作;可《虞美人草》是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这就不得不考虑“俗人”们的感受,一味追求阳春白雪,只会落个无人问津的下场。权衡的结果就是一部风格上如此混搭的作品,有余力者可以咀嚼享受叙述文部分的趣味,而力有所不逮的读者跳过不读也可以掌握剧情的脉络。漱石对“俗”部与"雅"部的衔接处理自然顺畅,毫无割裂感与突兀感。正因为做到了雅俗共赏,本书才能够成为上至文人骚客、下至贩夫走卒青睐的日本国民级小说。
        
        日本历经数十年维新变法,中日、日俄两战的胜利,隐然已有崛起之势。国家的强盛带来文化上的自信,东西文化冲突由激烈趋于缓和,自由恋爱与父母包办,人情文化与契约精神,世情观念与个人权利...传统的与外来的,东方的和西方的杂糅并存,社会处于一种的微妙的状态中。漱石在表现这种矛盾与冲突时态度也是暧昧不清的,他厌恶传统日本世情文化的虚伪造作,又肯定情义的可贵;不排斥包办婚姻,又否定没有情感作为基础的结合;赞叹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也同情被时代淘洗的旧人们的景况。作家这种复杂的情愫在当时救亡高于一切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于公于私,这样的怀疑与犹豫都要被贴上软弱和政治不正确的标签。
        漱石的笔,是一支有人情味的笔,更是一只正视现实的直笔。《虞美人草》的剧情属于肥皂剧(这也是它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但漱石不想让它仅仅只成为一本爱情小说。文学尚有影响力的时代,以纸笔为刀剑,踽踽独行的战士,漱石认为作品属于大众,自己肩负唤醒国民的使命,对社会变动、人心沉浮,观念转变的的思考贯穿始终,处处可见插科打诨式的吐槽和整段整段的哲学、道德叩问。可这部分的内容稍稍有点过了,“使命”二字的重量最终压垮了漱石,也毁掉了作品。
        质疑一部作品的剧情发展“不合胃口”是一件很蠢的事情,我早就过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起”的阶段了,可这次的确太邪门。漱石对作品的控制力极强,在剧情推进时用了许多隐喻和伏笔,这是一部非常理性的作品,整个流程敞亮明朗,只是观赏作者如何完美将故事滑入结尾。根据原本趋势,结局理所当然会是“好人贫病孤苦,坏人得享天年”的悲剧,居然粗暴地拧成了以“悲剧”名义收场的喜剧,生硬的让人无所适从。
        用扑克垒起高楼,精确计算摩擦力与支撑点,小心翼翼的让楼台保持严丝合缝的平衡,可玩家突然觉得一阵心烦意乱,直接把桌子一掀,察觉失态后又慌忙补救遮掩,桌子可以扶起,纸牌重新收好,肇事者本人亦可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解释一番,然而见过高楼伟绩的观众必然无法释怀:小野对藤野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也并不爱小夜子,仅基于报恩的结合会是幸福的吗?藤尾居然仅因“我执”暴卒,莫名其妙的沦为完全的丑角;宗近的智商和行动力猝然猛涨,暴起“解决”所有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作者化身演员,亲自上阵强行拧巴一个他想要的结局。
        烂尾这个毛病在这种段位的作品中凤毛麟角,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当时漱石在连载的压力下精神状态不太稳定;再者可能他认为按照原本的剧情轨迹结局太灰暗,对民众不能起到“教化”的作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够正能量。漱石把《虞美人草》当做黑历史,决口不提,或许就是为自己作践了这部佳作感到悔恨吧。
        本个人认为这是漱石作品中最好的一部,美玉微瑕,非常值得看。

  《虞美人草》读后感(五):《虞美人草》

    如果故事的时间轴是这样:A→B→C,那么夏目漱石的作品叙述大多是这样:先是B→C,然后再通过故事中某人的对话或回忆补充A→B的部分。
    (下面的错误指的是北京联合出版社= =)
    这本书排版上的一点小瑕疵→_→114页中间一处对话,没对齐。以及还有个地方少了个引号。
    注释上的错误:30页的僝字,注音错了,应为‘缠’,不是‘茶’。
    在第十七章里,有一处人名印错了,雷奥帕蒂(音)被打成了罗塞蒂。
    上部作品《草枕》借鉴的是一幅油画,米雷的《奥菲莉亚》(这幅作品给宫崎骏的影响也很大),本部《虞美人草》则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这么说是否会有剧透的嫌疑呢。。
    如果说上面这段文字是承前,那么本作中的藤尾则是启了《三四郎》中的女主角里见美弥子的后。藤尾像戏中的人物,美弥子反而更现实。
    前作《我是猫》和《少爷》中,人物的性格分明,《草枕》中也并未出现太强烈的对比,印象里只有剃头匠和小和尚= =,但是包括《虞美人草》及往后作品里,我们会看到,人物的性格往往都是两两对照的,本部作品的人物性格对比明显的有(以女性为例):小夜子和藤尾,宗近的妹妹糸子和藤尾的母亲,糸子与藤尾。是否这一点也奠定了往后的基调呢。
    另外,有这样几项事物也是夏目漱石的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列车,山上的寺院,早夭的孩子,领养的孩子,还有~敷岛牌香烟(笑)。
    在《三四郎》的评论里,我把三四郎比成爱上了一幅画的悲剧男主,那么,《虞美人草》的小野则完全可以说是爱上了戏中人的另一悲剧角色。宗近是外交官,戏中的身份是判官,而甲野是哲学家,戏中的身份是自然意志。
    小说的结局像是审判。
    能够看出,夏目漱石笔下的每种植物都会被赋予某种含义,并非简单的寄情于景。这在阅读时无疑会带给读者小小的障碍。
    本作中的小障碍多聚集在列车驶向东京前的段落,佛教术语,即便给了注释恐怕也不好瞬间吸收理解吧,还有那个什么第一义,刚读时真是一头雾水。
--------------------------------------------------------------------------------------
    突然想到,宗近和藤尾的母亲他们俩对比起来很有趣:宗近说话的时候,往往很跳跃,也许一开始的话题他是被动的,但他会把话题在你不知不觉转到他的路子上,另一方面,在和妹妹糸子对话上,我们也能看出他的逻辑和思路都非常的清晰;藤尾的母亲说话时,也会化被动为主动,但你抓不到重点,在她的话语中总是包含着两个选项,连宗近他爹都被整蒙了(笑)......

  《虞美人草》读后感(六):我没有找到百合

     因为《夏目漱石的百合》才去看夏目漱石的书,看他的书,一直在找书中出现的百合,然而没有找到,也许是我没留心。
   这本书在描写心理活动和细微动作的时候,堪称强迫症和唯美主义泛滥,不可否认在看这些语句的时候,你真的会很累,可是对人物的刻画委实深不见底,是透明的,你还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正确性。所以我猜测先生写本书死了不少脑细胞……
   日本人无一例外喜欢描写植物、花草,这本书同样如此,题目叫做虞美人草,书中出现过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浅葱樱和竹子。令我迷离的还有和式庭院,就是“我执”和“谜女”家的房子,结构是什么样子呢?
   虞美人草:罂粟科草本植物名,初夏开花,花朵艳丽。
   浅葱樱:正式名称“御衣黄”。花语:充满理智和教养,优美。
   黄花败酱:形容的是小夜子
   连翘、辛夷、不知名的野花……
   本书安排的结局最让我震惊,由此容忍了前面所有的细节描写;粗略地认为故事结构是很简单的三方乃至四方的爱情,但是因为那些纠葛被语言刻画得太过于生动,让我更加慎重地去面对那些复杂的灵魂。我喜欢宗近兄妹,如果要安排一个人死亡,认为小野比较合适,可正因为小野不是真正深陷在爱情漩涡的人,所以才这样的吧?
     藤尾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那么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什么,才是留给我思考的问题。

  《虞美人草》读后感(七):六个人的爱情

日本文学能让我看的下去的一直只有悬疑,曾经源氏物语是唯一的意外,现在又多了一本虞美人草。淡淡的却晦涩的文字让我花了很久看了前面一小部分,也许是无聊,也许是兴致所致,又用了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剩下的。我曾以为在现实社会,小野入赘甲野娶糸子合情亦合理,所有人皆大欢喜(当然夜子不这么想),两个文艺虚伪青年,一个我执一个为了利益甘愿跪舔,甚至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虚伪的影子,羡慕糸子的单纯不谙世事还有一个宠着自己的哥哥,后来发现自己不过是浅井,作为一个局外人冷冷的看着他们的悲欢离合。想不通孤堂老师为何执意将小夜子嫁给小野,甚至在看清小野真实面目之后仍是接受了他的道歉,小野这种追求财富、地位的男人绝不是小夜子能压的住的,在孤堂老师仙逝之后甚至之前,估计就会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吧?就为了他的才华?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怀才不遇。甲野太理想小野太现实,倒是宗近,单纯有学问待人真诚,当然,藤尾那种漂亮孤傲的女子是肯定看不上的。我怜悯的却是藤尾,虚伪也好自尊也好被人击的粉碎,高傲也好有资本也好刚烈也好被逼也好难逃一死,那群作者笔下或单纯没有恶意的宗近或终日蝇营狗苟为了点遗产费尽心机的谜女在最后直接间接的逼死了这个美丽心高气傲的女子。倒有点像张爱玲笔下的七巧,一代传一代的悲哀。
看完整本书映像最深的居然是这句“通常形容的正确会成为俗气,形容的不正确会成为诗,既无味又形容的不正确的——是哲学”深得我心

  《虞美人草》读后感(八):书中人物之性格

我看书中的人物性格:
宗近(一)——天生的乐天派,随性外向,有强烈的是非观
糸子——内向守家的传统日本女子
甲野(钦吾)——思想深邃敏锐,性善,活在自己的哲学里
小野清三——有普通人所拥有的各种缺陷的普通人
执女(藤尾)——内心优越自负
小夜子——专情,天生丽质
谜女——做作,喜欢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在意周遭人看法
    这个故事倘若放到电视剧中,我想一定会因主线剧情过于简洁而难让广告商和观众买账。让我换成个邻居间议论的方式来讲:小野清三在当年穷困的时候受老师资助完成学业,如今当了博士了不得了,开始忘本,要抛弃当年定亲的美丽纯朴小夜子,反娶甲野的妹妹到人家当倒插门!可怜那一无所得的宗近,外交官考不上,还被女方拒绝了娃娃亲,宁愿要个倒插门呢!丢人啊!
    我的叙述框架倘若放到一本书中,哪怕是一个长篇恐怕都很困难把它扩充起来。我想,这就应该是普通人和真正作家的不同。细腻难懂的语言是他们的最基本也是最锐利的武器,把普通故事细化,究每个人的心理,究生活的大环境,穿插着无数经意或不经意的道理阐述。我作为读者,总是觉得故事迟迟没有发展,道理不甚明了,不禁一次次返回去看看前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都说夏目漱石高于别人的是他的俳句,但是作为一个初读其书并且对日文构句完全不了解的我来说,并不太能发掘出其中的妙处,所以今后要看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所能获得的或者说是学到的,有两点:
    一、夏目漱石非凡的洞察力和描述力。如对于谎言的一小段描写:“谎言就是河豚汁。世上没有比其更美味的东西。但万一中毒就没得救,必须吐得痛苦不堪。何况谎言会拉出真实,明明只需保持沉默就没人知的事,明明有暗道可穿过,却因为想隐瞒而刻意装扮外表......反倒会成为疑惑目光的众矢之的。缝补的东西最终仍会绽线,绽线后露出丑陋面目时,除了招人嘲笑,终身将洗不掉身上的铁锈。”诸如此类的描写,书中有很多,这里还并不包括单纯的说理。善用意象说理这一点上,我认为村上与他是极相像的。
    二、人物性格。这一点很吸引我。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真正快乐让人尊敬?显然夏目借藤尾的命运告诉我们过于自负执着于控制别人的人终会作茧自缚;而被藤尾瞧不起的宗近不改乐观天真的本性,于是上帝安排他最终在一个“流行喜剧”的地方进修外交官,事业丰收;并没有外界认可的甲野可以一直默默地看破周遭一切事的因果,或许这种智慧本身便不需认可,所以我们有一共识“怪人往往有怪才”;小野,正如开篇我说他是一个普通人,生活里,我们多多少少都有小野为人的影子:自我感觉不错但是真学问没多少,很容易失却底线,妄图用漂亮话取代道义上的准则;面对利益和情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并给自己留后路找理由,始终带着面具对人说着明知会被拆穿的谎,好听点是不坦荡其实就是懦弱的伪君子!夏目评说小野”就像水底的海藻,在阴处飘荡,不知白帆驶去的岸边有阳光。因为只要随波逐流就没事,所以便任由波浪愚弄摇右摆左。“这样的性格做学问要不得,为人处事更要不得。
    读完一本书,留下点自己想的,就够了。

  《虞美人草》读后感(九):碎碎念——我的随兴而起与偶然性

从小时候看过的一集《柯南》中知道的夏目漱石,常在图书馆看见其名,从此便知道了这是日本的一位大文豪。尽管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什么书,这次纯粹是随兴而起。

虽然我不太喜欢繁复的华丽词, 事无巨细的描述啦,不过有过难以阅读下去的枯燥经历,有的书确实看不完。所以我觉得我对此接受度应该还是挺强的。译者序算是给我打了一针预防针吧。这算是我头次看这种充满含蓄之美的书,隐喻暗喻比比都是,处处有象征手法,亏得有注释,否则按我这急性子,跨过繁琐的华丽词藻将会错过得更多。

我又不得不提起我的“偶然性”,可能这也是出于我不知所谓的联想吧。在这之前我闲来无事看的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无名的裘德》,两者的作者几乎都在控诉工业革命后,人们缺乏人性,道德约束,女性解放,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尤其是前者更甚。我想这与夏目漱石所说的“道义”或多或少有相通的地方。

我不太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大概同样是日本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吧,都是所谓的“文明产物”。结尾宗近在伦敦给甲野的回信,伦敦的喜剧,“此地只流行喜剧”,我印象很深。劳伦斯与哈代都是英国人,甚至算是与夏目漱石同期,于是我想,确实吧,伦敦就是喜剧。不过,我觉得我们我们现在也依然是喜剧,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功利自私的劣根没变。我并不排斥这个文明。

当时大概是新旧文化交替,正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时候。藤原这个妖艳的女子,可以说是崇洋媚外吧,不懂爱,又很虚荣,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这样才是新派的女性,是女王!将可怜的男人玩弄在鼓掌之中,这是不道德,用夏目漱石的话来说,“道义”。富小姐供养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可谓是有好前途的人,怕也是那时候那个圈子的风雅之事吧。虚荣,骄傲包装着这一切,看起来是女王,看起来是新女性。

藤原认为系子是守旧的贤妻良母,那时候对女性的限制还是很多吧,诸如小野是来藤原家上课的,女子并上大学去。我记得注释里有个是说那时候女子读的一本什么书来着,好比《女戒》。贤妻良母,好妻子,好母亲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系子确实太过单纯,是单纯世界里的,正如甲野用两个世界来形容,继母在那边,系子在这边,两个世界无法沟通。本来我觉得系子挺厉害的,能理解哲学家,实际上系子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接触过黑暗的人。

当然我觉得宗近与系子这对兄妹的相处,和甲野与藤原比较起来,蛮有趣的。我挺喜欢宗近这个乐天派的,和他做朋友大概会很开心吧。说起哲学家,唉,我们着实没有哲学家这么超脱,甚至可以说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各方面都是小野。托尔斯泰曾因思考人生而觉得人生无意义,时常阻止自己自杀,哲学家大概就是这样吧。于是甲野成了人人眼中的疯子,太超脱了。

说说结局,结局十分戏剧化了,最后的种种对话,都充斥着一股主旋律感。我曾猜想过,小野直面自己的懦弱,没和小夜子结婚,直面现实,可能没有和藤原在一起,可能在一起了,但是飞黄腾达后婚姻因为各种原因逐渐破碎。没想到还是和小夜子在一起,不太了解那时候的婚姻与爱情呢。不过说起这个,我觉得有个细节里很可爱,在博览会之后,甲野散步去了宗近家,宗近不在就和系子聊博览会有趣的事吧,系子很可爱地笑着,甲野也情不自禁想笑,当时看到这个细节,很喜欢!

总之相对还是很喜欢这本小说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