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7: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10篇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是一本由〔美〕彼得•D•希夫 安德鲁•J•希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一):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摘录

http://user.qzone.qq.com/29305569/main#!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3763560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美] 彼得D希夫 安德鲁J希夫
0、前言
凯恩斯的主张,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和依据,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根源在于,政府成为了经济的主导者,成了主角。
用政府刺激计划应对资本主义的失败这一想法是凯恩斯首创,但是直到艾伦.格林斯潘、乔治.布什、本.伯南克和巴克拉.奥巴马登上历史舞台后,这一思想才开始形成体系。
这本书是最纯正的基础经济学著作。
1、摘录
美国政权:美国建立在对政府权力的严格限制基础上,主权在民,人权神圣不可侵犯。宪法不仅防止人民免受政府独裁统治,还防止少数人受到多数人的暴政伤害。其将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各州。更重要的是防止联邦政府从人民手中剥夺任何权力。
实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国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力,限制政府权力。
自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权力分散。
基本的经济原则:艾伯自己织出渔网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工具:靠着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们制作了工具和机器,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工具改变了一切,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
经济的定义:努力是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创新、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很多案例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事先应当做好所有约定。
储蓄:在社会生死攸关之时,储蓄便显得至关重要。
影响个体贷款人的往往是贷款的财务结果,而不是基本活动的政治方略。
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更是防止意外的缓冲,洪灾、火灾、飓风都会破坏财富。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我们的消费不能超过产能,我们的借款不能超过存款——至少不能长期这样。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做法么有任何意义,比如花了100万买了一瓶空气,只会使出售人受益,用现代经济核算方法算GDP会算增长,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会推动经济增长。
只要价格降到足够低,没人要的东西也能卖出去,但是,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东西可以消费了,因此,生产是有价值的。
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所以储蓄1美元对经济的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于消费1美元。
下降的价格会鼓励人们储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钱将来会更有价值。
移民:那些岛屿上的人仍然在徒手捕鱼,没时间冲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移民很快到来。
人口增长:生存率提高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反过来,更多的人口促成了更加多样化的经济。
分工以后,工资增加了。(生存率提高,价格下降,奢侈品成为普通消费品)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个单向的过程。除非人们失去记忆,否则,生产率必然会越来越高。因此,价格具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
每个工人都有三种选择:1、省吃俭用;2、贷款买渔网;3、为有渔网的人工作。(1要饿肚子,2有风险,大部分人都选了3。)
货币滥发: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催生天量货币不断滥发的根源。
纵观历史,政府总是因为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办法一、加税,会引起暴乱。办法二、削减政府开支,然而这样往往更困难,利益受损的人可能会投反对票。为了避免这一困境,很多政客索性选择印刷钞票,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最容易的选择,通常也是最后的选择。
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部,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20世纪40年底的匈牙利,20世纪70~80年底的阿根廷和巴西以及现在的津巴布韦。引起超级通货膨胀的原因都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降低钞票价值来还债,结果都是本国人民陷入赤贫。
通货紧缩:大多数人都认为通货紧缩只局限与某一个行业时才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现代经济学错误的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因而一旦通货紧缩,人们就不愿意消费,如果人们持续消费,价格下降就会减弱。真是荒唐,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消费,而是生产。
通常来说生产率的提高会促使物价下跌,但政府引起的通货膨胀却导致物价上涨。快速的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人是退休人员。原以为能维持20年的储蓄,四五年就用光了。(房价上涨是因为货币贬值)
经济学家们非常成功地混淆了通货膨胀的起因,手段之一就是简化这个词的定义。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它的实质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利率:高利率会抑制借贷,延缓经济增长。但同时,高利率也能刺激储蓄。最终,银行资产会再次积累起来,到那时利率又会下降。
较低的存款利率表明人们更愿意将储蓄用于近期消费。因此,抑制了为满足未来消费需求而进行的投资。这种周期性的利率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定。该机制运作完全取决于以下三点:银行实现回报最大化的愿望、银行对高风险投资损失的担忧、个人消费的时间偏好。
美联储:政府不但制定法律,让贷款向某些人或种类倾斜,扰乱了信贷市场,还通过操控利率影响信贷流动。100年来,美联储(一家私人银行,却是美国财政部的延伸)一直制定基准利率,美国整个利率结构就是建立在基准利率之上的。美联储之所以被授予这一权利,理论基础是: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可以运用集体智慧,推算出特定时段最理想的利率水平,从而使经济正常运行。
1913年美联储成立,发行纸币,承诺纸币可以兑换黄金,美国物价开始上涨。
美联储现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产生足够的通货膨胀,从而使政府的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这一机制有两个缺陷:
第一、该机制前提是:美联储一小撮人,要比百万民众更清楚什么是恰当的利率水平。但是美联储跟利率没有任何关系。积累储蓄的是民众,银行能否盈利取决于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二、美联储的决定总是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因素。因为低利率能使得经济表面上表现的更好,降低还款压力,还能帮金融公司赚钱,所以很多人喜欢低利率。但是,要记住,低利率会刺激借贷,抑制储蓄。过低的利率会传达错误的信号,即经济状况良好,投资可行。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和个人劳动分工没有什么区别。每个个人或国家用自己多余或者擅长生产的物品,换取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生产的东西。
多年来,经济学家对中美关系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认为是互惠互利的。实际上,美国人占了便宜:他们不生产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储蓄就能得到贷款。贷款低利率就是因为高储蓄率,目前为止,美国手里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白食吃的越久,有朝一日没得吃的时候,就越不容易自食其力)
中岛造了很多工厂,被设计者起诉侵犯版权,这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怎么可能为债权国兑换钞票?
全球经济失衡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
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如果没有全球经济系统对美元的内在需求,任何国家都无法长期维持这种失衡状态。
21世纪头10年是中国作为出口型经济大国崛起的10年。这十年里,美国贸易逆差平均每年达到6000亿美元。正常情况下来讲,贸易逆差能够自我调节。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以及中国政府保持和美元挂钩的决定让这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基本经济原理:正如数学原理不会英文问题大小而改变,基本经济原理也不会因为经济大小而改变。自我牺牲、借贷、投资、经济刺激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变的。
基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这种投资才有效果。反之,这些项目就似乎在浪费资源并会阻碍经济增长。
目前,很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错误的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不是可能带来长期收益的投资,而是增加就业和提振经济的直接手段。加入这些资源被用到了一个毫无价值的项目上,比如阿拉斯加的绝路桥,就浪费了巨大的资源。
政府垄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对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垄断几乎必然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贪污腐败。
如果政府工程入不敷出而且质量很差,自由市场的原则也无法帮助其走出困境。政府通常通过提高税收来填补漏洞。这一来,不断浪费社会资源,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们一旦拥有了权力,往往就会滥用。
贸易保护: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试图保护本国的岗位不受外国的影响,却忽略了进口的好处。
保留无效率的劳动力和资本使用方式对整个社会是没有好处的。
浪费劳动力去制造哪些国外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是毫无意义的。
就业:提供就业并非经济的目的。经济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
政府的支出就是纳税人的税款,因此,他们认为应该由纳税人决定税款怎么花。因此,只有纳税人可以投票。
相对自由★★ 我们渴望消除经济紧缩的痛苦,但是我们忘记了自由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苦痛,那么久没有人是自由的。无法自由的失败,也就是无法自由的成功。
政府工资随经济增长而增加,参议员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这份工作也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货币:如果某个国家的邻国仍旧发行真实货币,而这个国家却想次序发行毫无价值的纸币,那是行不通的。外国人自然会拒绝接受毫无价值的纸币,最终国内就会出现买卖真实货币的黑市。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镜中世界”,过去40年中,没有任何国家发行过真实货币。这是有史一来,最大的货币实验。没人知道这个实验何时会结束,结果又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实验总有结束的一天。
贵重金属拥有货币所有的价值属性和使用属性:储量稀少、人人想要、质地均匀、性质稳定、延展性好。
由于纸币可以无限量发行,并没有内在价值,如果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他们就会变成一堆废纸。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纸币能够像美元一样成为长期成功的货币。
房贷:虽然房贷不能提高生产能力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商业贷款可以),但这些贷款安全性很高。有天然抵押物。随着房价上涨,购买房屋不仅是一笔可以承担的费用,还是一项重要投资。
虽然贷款政策参与了双赢,但是系统制造了更大的风险。扰乱了信贷市场,鼓励贷款并不是那是使用贷款的最佳方式,而是因为帮助人们得到住房和转换成政治资本。
地产商与政府勾结,一个提供钱,一个提供贷款与便利。
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装修上投入1块钱,卖出房屋时就能赚回2块钱。
以前只用年收入的2~3倍来买房,现在用10~20倍。人们明知买不起还买,因为他们相信几年后房子可以卖个好价钱。
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政治家、金融评论员都不能预测到灾难的来临。
大部分房屋拥有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长期持有房产,所以一旦生变,所有人都想立即脱手。很快,都是卖房的人,却没有人买,这样一来房价不是逐渐下跌,而是直线下降。房屋的价值小于贷款的金额,人们都想从巨额的贷款中脱身。
非理性的繁荣:繁荣的房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房市繁荣巅峰时期,房屋的融资、建设和装修成了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不仅“炒房者”赚到了大量财富,普通房主也通过“小换大”获得不少财富。但是,这些财富不过是海市蜃楼。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的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中写到,在1900-2000这100年时间里,美国房价平均每年上涨3.4%(只比平均通货膨胀率略高,这是合理的。从1997年到2006年每年上涨19.4%。Why?两个时期的区别在于信贷的多寡。后期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信贷利率更低,获得贷款更容易。一旦信贷收缩,房价就不能再升高了。房市达到巅峰时,多年来不断涌入经济体忠的低息贷款停止了。没有了那些现金流,经济也一定会萎缩。为了恢复经济平衡,经济衰退不是必须的,却是必要的。
外债:政府所有的就是税收、贷款和自己印刷货币。这一过程催生了巨大的政府债务(美女1.6万亿美元)。虽然这个数据惊人,但是美国还可以再自由市场上将它们卖出去,主要卖给外国人。最终美国人只有两个选择:拒绝还钱,或者通货膨胀。任何一个都后果严重。不幸的是,通货膨胀在经济上影响差,在政治上却有好处。
美国的债权人主要是中国和日本。
企业如何成功:最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生产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
2、扩展阅读
《美元大崩溃》——彼得.D.希夫
《非理性的繁荣》——罗伯特.希勒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二):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金融危机

作者的观点就是(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领导人依旧推行消费计划(凯恩斯主义),而且数额更加庞大,而实际上正是类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多年以来,美国人一直入不敷出,现在他们必须下决心去过量入为出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任由自由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他们就能重新平衡经济,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寄希望于借贷、印钞机以及政府承诺的毫无痛苦的解决办法,那他们都要回到徒手捕鱼的状态。
我理解的意思是:刺激消费会加重金融危机,决不可行的。需要根据收入来决定消费,实实在在发展,不要浪费资源在无效的经济资源中(政府扶持的倒闭企业)。
不懂经济的我看了,只能说是认识了一点经济知识,确实可以让学生去读,很好理解,做一个参考。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笔记与见解:

1.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能带来商品价格的下降,昔日的奢侈品也成了普通消费品。

2.持续下降的价格会鼓励人们储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钱将来会更有价值。

3.当现有资本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有明显的增长,那么人们会选择储蓄会投资;反之,当现有的资本不能有明显的增长,甚至有贬值的趋势,人们就会选择消费甚至负债。

4.如果银行的现有储蓄有非常多,因为不需要吸引新的储蓄,贷款利率也比较低,这就导致存款利率降低,从而抑制储蓄;反之,一旦储蓄回落,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会促进储蓄,从而补充银行的资产。

5.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结果之一,通货膨胀其实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其实,就算货币供应量增加了,物价也是可能持平或者下降的。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能与当前社会资本想匹配,当然,这是妄想,各国都喜欢印大大超过当前社会资本的货币。

6.货币终究是货币,只是一堆纸。真正有价值的是金银,以及社会实际所创造出来的资本。纸币可以多印,金银与社会资本是真实存在的,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造假的。

7.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没得吃时,就越不容易自食其力。

8.企业和官方都想让消费者花钱购买他们负担不起的产品和服务,想方设法促使他们提前消费。

9.遇到每一个“经济盛世”时,都要去问这个最简单疑问———资本从哪里来?

#其他想法:

1

经济是人类行为及欲望的宏观表象。

若经济增长是人们欲望的表现,那么经济衰退就是客观世界给人类欲望的一泼冷水,促使人类的欲望,回归至他们的能力能够承担的水平上,以韬光养晦。休息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出发。

2

想要借贷,得先有储蓄。借贷是投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创造更多财富。储蓄是第一步,是为了未来资本的扩张,消费并不能带来财富的积累。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消费增长不是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储蓄才能促使未来经济的增长。各国官方常常妄想通过促进消费来促进增长,这往往是饮鸩止渴,只会把社会与个人的经济水平架空的越来越高。

经济有周期,会增长,会衰退,这样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人为的将“经济衰退”妖魔化,想通过通货通胀来延缓甚至阻止它的来到,只会让泡沫越来越大,到时候客观规律会用更加报复性的后果促使经济回到它本该有的位置上。

有多大能耐,享多大福,并保有一定的储蓄,是社会、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不二真理。

无论对于人,还是社会,透支掉的资本,迟早都会勒紧裤腰带还回来的。

若一个国家,消费习惯大于储蓄习惯,那么它就没有太多的发展潜力(因为用于发展的钱都用光了)。

中国有一个具有良好储蓄习惯的国家,逐渐变为一个喜欢提前消费的国家。这是资本主义及消费主义的罪恶本质,它会将所有人(擅长消费与不擅长消费的人)都拖入到负债与货币贬值的洪流中。

其实,我们不是要规避提前消费,而是要规避负资产。————by万奇同学(20170604)

居安思危,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和平、富裕非永恒,而是周期性的,作为生于这个年代的我们,一定不要忘记。

3

人们都喜爱免费的东西,这正中了政治、商业等各种投机者的下怀。

4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为良性,一定要看当前经济发展仰赖于什么。若仰赖的东西不靠谱或者没有,那么当前经济就是泡沫的、架空的。(个人觉得,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涉及到刚需行业才是较为靠谱的,住的话,主要是指刚需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更够不依赖其他国家而自给自足的条件。想通过全球分工,将制造业扔给其他国家来做,自己做“高端的”服务行业是不太明智的。一旦本国经济要建立在别国的经济支持(制造业分工等)上,底气终究不会太足的。

一些疑问:

1.本书中的“鱼”对应于现实世界,到底指代哪些东西?(除了金银,社会资本)

2.中国是用什么区购买的美国国债?

3.通过膨胀是如何运作的?多印的钱,是如何导致物价飞涨的?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四):书名不及内容本身

       乍一看书名,很有中国特色,作者希望通过题目疑问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绝大多数读者都想知道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我向来对玩这类噱头的作者不屑一顾。
       有一段十分闲暇的时间翻阅这本书,读罢!只有一个感觉:书名实在太配不内容本身了。
       通过漫画和小故事的形式非常通俗地解释经济的各种起源,包括市场、货币、金融、企业与股份制等等,让对经济制度了解不多的人看完之后会透彻的多,比大学学的书本要简单的多。
       
        我最后把它定论为一本经济学的普及类书籍。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五):作为一种经济理论的宣传册,效果上佳

      很少在豆瓣的书评看到一面倒的评论,而这本书竟然收获了绝大部分的好评,实在令我有些惊讶。
      现代经济理论在一般人看来是很复杂的东西,而此书作者一开始就立足于让所有零基础的读者能够看懂的目标上,力图用简单的话语阐释当代种种经济现象,这无疑先给读者留下了好的印象。
      书中从捕鱼引申出的例子比较生动,作者通过搭建了一个简单却完善的经济模型,陈述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而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里,这样的理论能够完美地自圆其说,并对比反映凯恩斯学派理论的不足。
      然而本书的问题就在于它太过简单,貌似给出了一个经济如何发展的关键应该是具有常识性的前提,但忽略了许多复杂的社会情况和作用因素。书中提到当今经济学划分出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刻意模仿量子力学的架构而产生,实际上无甚大的作用,但是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我不禁充满疑问:难道适用于个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真的可以通过数量级的放大直接应用于社会和国家层面吗?至少从我的常识出发,我觉得不合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大型机构中,管理1000个人与管理10个人的组织方式和难度就完全不一样,那又如何能奢望将1000个人的经济问题与10个人的等同看待?
      还有一点在于作者对经济领域掺合政治因素的不以为然。从人类社会有组织开始,经济和政治的领域就渐渐紧密联系起来,而在现代社会,从现实运用上来看,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分割来讲的。作者力图给读者这样一个印象:所有支持凯恩斯学派的政府都是为了继续蒙骗民众,把持权力,通过刺激消费、满足就业营造一个巨大骗局。这样的论调在如今阴谋论横飞的背景下无疑很有市场,合乎许多读者的口味。但是解决就业问题真的不重要么?如果发生通货紧缩,而导致大量失业,真的有哪个国家能够经历这样的阵痛而不发生社会动荡?而万一发生社会动荡甚至暴乱,经济将遭到更致命的摧毁。
      至于书中鼓吹的自由市场原则,胡佛时期的大萧条、棉花铺地、牛奶倾倒,不都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极端市场放任导致无可挽回的经济失败后,血淋淋的后果么?
      不可否认,这本书确实具有很强大的宣传效果,通过一种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挑战行为,能够获得民众天然的好感,对奥地利学派的形象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但它确实算不上是一本严禁的经济学书籍。
      而我,对所有的宣传大约都有种固执的反感罢。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六):more than Economics

反凯恩斯主义的一大力作。喜欢这种类比的说理方式,可以让读者有耐心读下去。本书核心的观点支撑就是底下的第6点,然而我却无法在文中找到这种观点的立足根基,你给的前提是不是也应该论证一下?看似有道理是不是也是偏颇?你隐藏了反对这种观点的人的逻辑?
Answer first, 本书的几大观点:
1.储蓄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不要提前消费。
2.货币发行量为政府操纵只会使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客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惜以经济的短期繁荣为代价,而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社会生产的扩大化得以实现需要分工的明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得到提升。
4.企业家精神使得技术进步,生产率提升,财富累积。
5.经济有自己调控的功能,多余的干预并没有好处。要让市场发挥其作用。
6.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这个命题是根本啊,怎么论证?这个论点真的能站住脚吗?如果人们不消费,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要破产啊,那经济也无法增长?反倒是会有资源浪费?)
PS.自己总结出来,资本的积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西葡这种挖掘新资源的方法(比如发现另外的有很多鱼的小岛),一种是荷英这种靠生产、产业带动(书中小岛的模式)。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将美国比作一个从捕鱼起家的小岛,小岛的演变也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最开始人们的生产只够刚刚满足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渔网”(代表技术)的产生,捕鱼(生产物资)的效率大大提升,人们有了很多空余的时间去生产其他的东西和享受闲暇,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微观上面来说这个过程的实现是由一个个企业带动实现的,而企业又是由企业家所引导的。成功的企业家积累了原始的资本。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这段话说明了资本的存在对人类幸福的提升的意义(自己的思考:除了物质,还有时间和乐趣,我们在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倡导去追求其他主义,比如less is more的时候,是否应该想想如果没有物质生产丰富作为奠基,我们哪有时间来想这些其他的东西?)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金融的起点(借贷和投资的出现始于原始的资本积累,以个人资本增加的动机为驱动,以收益和风险的偏好为运行规则)。这里的财富即是货币(某种大家都认可的物资——鱼)。最开始的企业家积累了资本和财富,其他人也想效仿,自己编织渔网(研发一种可以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而研发需要资本来支持,就需要向本来有资本的人借贷,而借贷是有风险的,需要收益来抵抗这种风险,金融思维开始出现。金融的意义在哪?用原文的一段话启发一下思维,自己想想微观上和宏观上的收益就会发现借贷的意义——艾伯(原来那个发明渔网成功提高生产力的人,也可以象征社会),可以这样处理自己的鱼(也就是储蓄):1.把鱼存下来 2.把鱼消费掉 3.把鱼借出去 4.把鱼用来投资(自己做企业或支持其他人做企业,具体选择哪种要看风险收益——哈哈哈,资本的逐利性),艾伯的最终决定取决于个人对于风险和回报的偏好,但不管最终方案是什么,他的抉择都会惠及小岛的经济,而且也不会给两个邻居增加负担。有了多余的鱼,小岛上的居民每天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但是储蓄没有增长,因为他们的消费增多了,而消费之所以增多,是因为产出增长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就能增加需求,但这只会使人们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已经生产的产品,而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这段话点出了反凯恩斯主义背后的逻辑)。不要只羡慕人家的收益,要看到收益背后的风险(关于金融的三观要正)。如果财富是免费的分享又怎么样呢?分享到的人,没有了还款的压力,最有可能做的是用这份“礼物”来享受闲暇时光(藏族啊),但是这种闲暇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听起来颇有雅量,但并没有办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生产)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越有可能吃到更多的东西,也就越有可能做捕鱼之外的事情。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思考一下中国的大锅饭、给少数民族的福利、给亚非拉国家的捐助等等,正三观啊要)
PS资本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不要把资本主义加上道德的标签,他本身是没有道德色彩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日臻成熟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想想其他的东西(宇宙自然——环保、生态、其他大科学;人性其他层面需求——思想、娱乐、审美)
Mass production vs manual production/personal craft---从经济上实现小康以后,大家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个性化、审美。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企业创办的起源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形成产业。而扩大生产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工程,需要集中很多人的力量。有了很多鱼以后,三个人又可以腾出时间去实行新的计划,比如创立服装公司,策划一个休闲活动,考虑解决交通问题等等。——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更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buffer。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扩大生产成为可能。
生产率提高意味着这座岛屿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反过来更多的人口又促成了更多样化的经济。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物物交换越来越复杂,对货币的需求开始出现。“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越大。例如,付出同样的劳动,你家是一辆推土机挖的坑要比你用铁楸挖的坑大得多,所以最好利用最有资本来工作。”这一个观点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自己创业、为别人打工等等创造收入的模式上的选择。想到了brand这种无形资本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而我们很多精力也就被放在了什么样的资本是最优资本这。”
“为什么会有储蓄?”随着岛民储存的鱼越来越多,鱼的存储成了问题。创业的起点——你知道某件事能创造价值(attractiveness),你知道怎么去实现它的路径(feasibility),你也相信你比别人更能做好(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 advantage---战略在讨论的问题)。某些人看到银行的商机,银行起始于对财产的保管,银行家不满足于只收取保管费,想到了一些新的价值方向。金融机构的出现在于商业计划评估的专业化。贷款利率是储蓄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一个值。
政府。为什么需要政府?个人总结下来就是两点:对内需要调节人民之间的矛盾;对外需要增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政府是意味着保障,政府的大小意味着保障的强弱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而当选择了小风险的时候,牺牲的是自由。政客往往为了自己的权力(具体来说是赢得选民的选票和支持),选择一套mechanism来愚弄人民。具体在文中就是建立美联储和赋予这个机构来随意决定货币发行量的权力。美联储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使得税收大于政府的支出(通过使物价上涨,使得后续收入能够填补之前的支出空缺),其实本质就是整个社会提前消费。美元从其被创造起来至今价值下降了95%...经济学家们的复杂模型和学说很多就是为了忽悠这帮民众买政府的帐...一想到这就为自己没有学那么多复杂的经济模型而感到庆幸...维护学说的纯净就是在我们人人向往的美利坚都是难解的问题...这里再次强调了储蓄的重要性,当储蓄不断被贬值,人民会偏向于提前消费,社会储蓄会持续不足,那么发展经济的血液变减少,经济会持续衰退。另外,作者还提到民众对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误解,经济学家刻意将这个概念简化了,以前的定义是“货币发行量的增加”,现在的定义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被经济学家包装成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的副产品和所需的润滑剂,理由就是物价上涨代表着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驳斥凯恩斯这一段还是没看太明白,还需要再细嚼)
中岛帝国。从美帝的视角侧面介绍了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中岛帝国发现美帝的繁荣,并想效仿。中岛帝国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参与到岛际之间的贸易,那么就需要一个通行的交换媒介——美元。美帝当然欢迎中国将货物给美国,美国负责消费,并且将一堆越来越贬值的美元给中国。美国政府忽悠民众消费,把经济繁荣和消费直接挂钩,并让中国一直为其生产物品,制造激活本国经济的储备。
房地产。房贷的兴起也是政客发觉的一个“有价值”议题。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贷款购买房屋,储蓄被配置到房屋贷款这种产品上,扰乱了信贷市场。“参议院鼓励房贷并不是因为那是使用储蓄的最佳方式,而是因为帮助人们得到住房和教育能够转化为政治资本。”政府的举措开始educate民众,让其认为购买住房比储蓄更加划算,更能保证以后的幸福生活。
最后,作者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事情是自由企业和储蓄,错误的事情是政府限制和过度消费。
读完以后还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1.中国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美元储备?人民币为什么要和美元挂钩?美元的贬值是否是一个阴谋?
2.作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故事和依据是什么?凯恩斯主义是否真正是为了征服服务?凯恩斯主义的逻辑基点和漏洞是什么?
3.到底什么东西创造真正的价值?什么样的价格能反映真实的价值?要思考清楚这样一个问题
4.美国的军事力量和霸权是否能够让其他国家承受其本应承受的痛苦?(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一日不死,美国人民就会继续活得很滋润...what's the support? You never know when the 3rd world war will happen...sign...)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七):消费 or 不消费?

一口气读完了《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作者是两兄弟,遗承父志,像父亲教给他们一样,用鱼的故事来告诉我们经济的本质,也寓言现实的真相与未来。作者的观点和主流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主流的观点不论是美帝还是中国,都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而本书认为经济增长是消费的原因,增加储蓄将钱花到投资回报最高的领域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而一味地消费只是虚假繁荣,因为我们的子孙会为我们买单。若是按照书中的假设、逻辑,得出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对照现实中的情况,书中很多简单的事例就是真实的写照。作者也认为,经济学本质其实是非常简单的,而现在的顶级经济学家把它搞得极度复杂,而预测结果也南辕北辙,如果让他们去发射勇气号卫星,他们预料卫星在脱离轨道朝着火星前进的时候,很可能卫星改变方向朝着地球猛速冲击!模型的复杂化确实会带来这样的问题,首先模型可能根本不准确,这样得到的结果违背常理自然也是正常的;其次模型越来越复杂,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最终导致陷入一个个小陷阱中。 当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观点,比如市场适当的通货缩紧对于经济健康是有好处的,而政府和社会对通货缩紧非常害怕;如政府主导的投资可能违背市场规律,将那些最重要的资本投入到成本很低的项目中,浪费了国家资源;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美国国债:美国人依赖外国人的辛勤劳动,用美元换取了大量廉价的物品,使得美国债台高筑,而且国债依旧日趋高涨、愈演愈烈,给美国人的选择不多,要么赖账、要么印钞票、要么勒紧裤腰带省钱还债。第三种是不可能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享受的美国人不可能再回到克勤克俭的年代。另外两种可能都会对世界造成很大破坏,第一种美国人受损小,但美国国际形象受损大;第二种美国人受损最大,也可能引发世界动乱。不管怎样,过度消费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我们花的是世界人民的钱,最终需要子孙去还债。 总结,只有消费掉的钱才有真正的价值,如果不消费钱就会贬值,但是消费并不促进经济发展,只是将你口袋里的钱转移到了别人的口袋。当然,大家都消费最终会使大家的生活都有提升,但是要积累资本成为和众人不一样的人,就需要抑制消费,甚至要忍饥挨饿,做一定有风险的事情,如果成功,就能成为资本所有者,利用资本就可以雇佣很多劳动者,让他们帮自己工作。而那些选择有钱就消费的人,虽然他们的每一笔即时消费甚至超前消费都兑换了等量价值的物品,但是这些消费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作用。 我突然还想象到了一种可能,就是之前并没有想到科技的因素。在几百年前,可能一个国家的国债达到一亿美元都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但是只要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他们不担心那些债务国家偿还不起,而到今天,就算他们翻了一百倍,国家要偿还也轻而易举,这就是因为科技在进步,使得生产力大幅度地提升。当然,美国人现在的国债是持续增加,而非因为科技进步偿还了过去的国债,这大概还是因为大家相信美国能够偿还这些债务,只是现在各国都有富余,没有到依靠这些债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品,因此还不如当做一种稳健投资放在美国账户里。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八):事实与策略

如果中国以国家意志,在客观上愿意承担外汇储备的损失,以背离“被动”地位,而在主观上则示之以反——仍将主动权“让”给美国,最终,美国会为这个陷阱买单,无论是直接赖账还是间接赖账(通胀),都将把美国从神坛拉下,而中国将可取而代之:作为大国有能力承受赖账或者通胀。当然,中国付出的代价是改革开放后整整一代人付出的全部努力将为此被支付。
曾经看到有人说美国如今被犹太人主宰,由于其过于重钱利,将美国引入短视之旅。而事实上由其主宰的金钱的力量过于庞大,以极少数人的“积极自由”妨碍了大多数人的自由,已经影响到了以自由为主题的“美国梦”,其不断以架空为手段的逐利,已经透支了太多的未来空间,并不断谗食过去积攒的能量。
而作为对比的中国,如果能继续积攒能量,逐渐从解决对外矛盾过渡到解决对内矛盾,解决好贪污等对创造财富具有严重损耗的问题,以及需要面对的土地改革与环境问题,并利用好上天赋予的人口资源,不断创新、改进生产力以创造并积攒财富,为长远发展卯足劲。最终,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重现历史上的富饶,不是不可能。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九):我们为什么要让经济发展?

      今天看完《经济为什么会崩溃》的书,又觉得人生好荒诞了~
      为什么我们要让经济发展?也许像黄某人说的,人们是无聊了才促进经济发展的~
     原来其实每个人每天只要吃一条鱼就可以生活下去了,但是他们为了能更好地享受,穿个好衣服,可以有时间去冲浪~ 然后才开始了可以说是科技的发展,发明捕鱼器,为了能捕到更多的鱼~
      但是每天一条鱼就能让他们活下去就是一个事实。所以除了饱腹以外,其他的东西其实都是附带的。
     
      推及到我们现实的经济,汤川老师说,如果现在我们过回原始人的生活,那么至少90%的人会死亡,剩下的人的平均寿命也活不过20岁~ 也就是说,其实经济也有点像鸦片,我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吸食以后,就习惯了,习惯的写意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于是就不断地发展科技。
    
      那再回归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活下去。又或者说如果我们本来就没来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饱腹跟享受的说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是因为人类需要不断的繁衍生息。好吧,绕着绕着又回到一个很荒诞的问题上去。为什么人类要繁衍,这是一个应该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
     
      好吧,说回经济的问题,于是我才明白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个政治课本上的原理。但是归根到底,发展经济,始终还是由于人们太无聊了,因为太无聊了,才会想美化自己的生活,让自己不这么无聊~ 那么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十):一本好书

      本书阅读简单,极易理解,从最初的原始经济到繁荣的经济到最终的崩溃经济。发展过程静在眼前。对于第一代资本家而言,财富来自于自身‘牺牲’以及创新而得到回报。勇敢地承担风险跨出第一步,并促进了整个原始经济的第一步发展。第二,经济发展的崩溃,来源于人们的贪婪,政府机构了使得支出大于收入,并保持自身的权势不受影响而导致的。前任的账得后人来埋单。技术创新是单向活动,因此生产效率随着技术创新必然越来越高,效率的提高必然导致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必然增加消费。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所谓的剥削剩余劳动价值,是多么的无力,资本家因为创造而积累财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