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22 02:09: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重口味心理学》是一本由姚尧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一):世界很精彩

      小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去过一次真正的精神病院,小小的院落里各种各样的人。那个时候除了害怕还是害怕,有在院子里晒太阳下棋的老人(至于是不是真的在下棋,那个时候也看不懂),有自残倾向被医务人员绑在房间的,有穿着军大衣在房间里跳舞的,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老人,退休之前是老师,所以在楼道里来回走动的时候手不停在比划写东西,就像还站在讲台上一样····他们都患有一种叫做“精神分裂”的疾病。至于像书中举到的其他案例,被迫害妄想症,强迫症,幻想症等等一系列心理疾病,看完之后就觉得他们的世界好神奇。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对于自杀的描写。
     某段时间看微博上的一个干会计的女孩因为工作失误,连续发了几条微博之后就自杀的事情,私底下和小伙伴讨论自杀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发微博,如果想再次感受世界的美好,那么多网友的温情留言为什么都没能留住她?选择跳水自杀的人是缺乏安全感,因为还没出生前一直待在有羊水的环境里;选择卧轨自杀是因为承受的压力太大;居然还有人用爆竹塞进嘴里的方式自杀。
  患有强迫症的人是为了减轻自己情感上的痛苦,不断的洗手甚至洗烂;为了将镜子摆放一个正确的角度反反复复睡不着。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有强迫症,可看了这些觉得我们所谓的强迫症只能是小习惯而已,以后再也不随便说自己有强迫症,我可是个心理很健康的人。
    一直都觉得他们的世界好神奇也很精彩,不要觉得怪异,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二):卓越满99元送新书活动送的 还是可以看下

嗯 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呢?
买服装材料学的时候送 满了99元 于是在“白送”区选了这个
本来没打算看的 但去厕所拿《非制造学》也不合适啊……随手拿了这个……
没想到一看居然觉得还不错
倒不是说书中理论内容有多深刻或者是对本人人生有多大的帮助
而是作为一本通俗心理学读本 这本《重口味心理学》可读性还是不错的~
尽管言之无物 但通俗心理学读本就是给我等俗人看的——当然 如果读者群能更广泛甚至大到连中年妈妈们都能看《重口味XX学》作者自然更是高兴
所以有没有专业知识反倒不重要了 关键就是拿到手上 大家要读得下去啊亲!
我们已经有各种专业心理学著作了 连个通俗心理学都变的严肃认真以传播心理科学知识为己任的话……那难道不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赶脚么!
本书无论名字装帧还是封面设计都透露了浓浓的“非专业”特征
所以真心想学专业心理学知识的 还选了这本书 那确实……
额 专业书籍……您还是去看《你一生的故事——走进发展心理学》…
本书其实可以再取个名字叫《变态心理学通俗读本》
也就是书的主要内容
至于觉得自己比较口重 想靠这个书改变口味的……那确实是不大实际……
总之 当成闲暇时间消磨光光阴的读物当然可以的
如果您不知道什么是变态或心生疾病 读物本书 你也可以获悉一二
但更深层次的了解 当然还是应该寻求专业书籍的帮助了
——————————————————
这应该不算关键情节透露吧……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四):奉劝大家,人生苦短,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读这种书上!

想问问那些打五星的人,你们是收了作者或出版社多少钱啊?
想问问作者,这书是你凭职称用的口水书吗?心理学硕士是怎么读的啊?
想问问出版社,你们不出这本书,就活不下去了吗?
惟一值得肯定的是,出版社包装的这个书名很有噱头!
特别备注:这书是我从同事那里借来看的,我问他为什么买这样的滥书?
他说是在当当买了一些书,当当送他的。
长的丑不是错,出来嘚瑟就是错了。写的不好也就算了,还忍不住出来卖弄佛学、禅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心理学你搞清楚了吗?很奇怪,硕士是怎么毕业的?
自己学艺不精也就算了,还拉上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陪你出来耍宝,这些心理学大牛得罪你了吗?!
负分~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五):一般般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觉得作者的写作方式有点意思,可以把严肃的、学术的心理学用这么轻松诙谐的方式写出来,可读性挺强。但是越往后看,就越觉得看不下去。一是因为满篇的废话,一目十行的连翻几页,才能看到一点有用的知识;二是因为眼前一亮过后,作者的写作手法就越来越让我反感了。作者的初衷应该是不想太严肃,但是她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越写越没有边际,幼儿园情景剧都出来了,这是把我们当作了几岁小孩?加之这本书中所写的都是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没有特别高深的知识,更加让我没有深入阅读的欲望。
有一点好处,原来我以前一直把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搞混了,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算是一点(唯一一点?)的收获吧。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六):非常有趣的"重口味"

人的染色体是XX,男人的染色体是XY,但有一种男人的染色体是XYY,这种人是“天生的罪犯”,犯罪的几率极高,也可以说这种宿命娘胎中就注定。---《重口味心理学》P243里关于恋童癖的一段分析。
所有事物都有他存在的理由,就好比关于人类任何的行为举止,其实是可以追溯及查找其根源所在的。
之前很少看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不过在上大学的时候,倒是因为巧合,有机会上了几堂附修的心理课。
就好比有个朋友,她的专业就是需要主修心理学,而我当时还调侃她说,恭喜你往后又多了个谋生的工具---当个街边的算命先生。
好吧,我承认,那时候对所谓的算命先生的印象,其实也就是个懂得皮毛,能运用某些能套出你话的心理学而已。
心理学,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如果看过这本书后,我却觉得它很“屌丝”。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重口味心理学》第一篇多重人格障碍上的一句话。
精神分裂,焦虑,强迫症...
书上从举的例子,然后到分析,都很易懂...本书的副标题是: 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
还好,看完后,我觉得自己还算是正常人一枚.....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七):乏善可陈!

作者笔法很稚嫩,理论的部分又不严谨。
书的开头反复提到《致命ID》我就看不下去了。《致命ID》是电影,只是个编剧随手捏来的故事。用这来举例到底有什么意义?
书中的很多案例都真假难辨。像是很多个D,戴假发的发发,等等。没有出处,没有背景,这是作者自编的,还是确有其事?编的案例就是脱离实际,为说明而说明,毫无意义,不是吗?
还有书中的一些结论,也不知出自哪里。作者是个硕士生,没有任何被公认的理论发表,全书从头到尾都是搬套他人的现成理论的话,至少注明出处吧?教科书都会说明,这是马克思说的,这是牛顿说的,这是法拉第发现的。。。那作者的理论呢?是否有据可依?
比如说,对于“腐女”的这段结论。书中这样总结的:她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与自己相关的性幻想是难为情和受歧视的,可是对爱情和性的渴望又是生理本能,根本抑制不住,于是在着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滋生出了关于男男之间的同性恋幻想。这样既逃避了责任,又满足了对异性的心理渴求。
这段话我有很大的质疑。
第一,结论怎么来的?谁提出的?
第二,如果是作者提出的,有论证吗?
第三,我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自己性幻想是受歧视的,幻想两个男的在一起不是更变态?反而倒容易接受了?
腐女这个群体的出现,很明显是基于女性的妒忌心理。女粉丝通常不能接受自己心爱的某男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会觉得那女人傻,不配,真呆,恶心,贱!但是和自己喜欢的另外一个帅哥呢?马上嫉妒心理就消失了。因为我得不到的,别人也没得到。而两个男人的事,显然是不值得去妒忌的另一回事。
当然我这个结论纯粹是我一味的看法。也没有论证,没有理论依据。因为我有看法,所以要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作者至少要拿得出点像样的东西。如果也和我一样只不过想当然的话,只能说这书也就是我这水平,不值一看。
这本书是网贴汇编而成的。从专业的角度要求她可能过分了些。
而实际上,身为一篇科普的帖子,这可读性也实在太差了不是吗?用词单调,笔法稚嫩,毫无趣味性。
虽然是3.99元买的Kindle版,但还是觉得亏了。
如果这是部电影,差不多就《刺陵》那水平。
如果这是个服装品牌,差不多就班尼路那档次。
当专业的看,太肤浅;当娱乐的看,太贫乏。
可能我读的书不多,所以这是最烂的一本。
p.s. 原本给2星,现在改1星。失去的一颗星,因为2楼作者的回复,毁了书的朴质。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八):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可以治愈,是吗?

有心理疾病的人,就像身上带有传染病一般,令人诟病。在遇到心中有疾的人时,人人都望而却步,在看完《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之前,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直以来,提到精神病,我都不自觉的会想到各类阴森的精神病院,各种关于精神病的恐怖电影。但如果你是一个希望了解心理学的人,就停止以学习的心态观看这些电影电视剧吧!
影视剧作品中,导演们都爱夸大精神病的反社会人格,把他们渲染为残暴的连环杀人凶手、心理畸形的同性恋或是无法与他人交流的“神经病”。但真正引起精神病患者做出反社会行为的,正是这些社会上的歧视。
《重口味心理学》,从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多种心理疾病入手,一步一步带你走进所谓的“神经病”的世界。
这本2012年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心理学类书籍,在2016年已经售出超过100万册,对于希望了解心理学,尤其是心理疾病方面的初学者,起到了兴趣引导的奠基作用。
作者姚尧,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她是应用心理学的硕士,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虽然是一个女生,但她却是一个重口味的爱好者,平时没事就会去看各种恐怖电影和cult片。
当时看到cult片的时候我也疑惑不已,Cult片其实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指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通常都以暴力片、恐怖片、黑色喜剧为主。
就是这样一个“重口味”的少女,没有受到这些片子的误导,反而开始研究起心理学来。她在天涯和娱乐八卦等社区发表多篇关于重口味和心理学有关的帖子之后,开始着手将自己多年研究的心理学经验归纳成书,即《重口味心理学》。
在欣赏这本书的时候,我所留意的并不是那些心理疾病患者的变态性行为,而是姚尧在介绍每一项心理疾病的最后部分,都会写上治疗手段。对,心理疾病并不是不可治愈的。我们平常百姓受到太多影视剧的影响,面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惯性思维都是无药可医,能躲则躲,这种行为反而会孤立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让他们渐渐的走向“堕落之路”。
当你身边出现了疑似或确诊的心理疾病患者,你该怎么做?我认为姚尧在书中透露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放弃他们。书中有多个例子举出,当你身边有一位心理疾病患者出现的时候,坚持的让他接受治疗,就会有治愈的可能。像夫妻、亲子这类关系,如果连他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他也一定会自暴自弃,踏入心理疾病的无底洞。
最后我还是想在强调一下,无论是多重人格障碍,还是精神分裂,又或者是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这些看似“变态”的心理疾病,都是有药可医的。这个药不仅是指专业心理医师所使用的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待他们的不歧视、不鄙视的态度。后者,才是心理疾病的痊愈良方。
(同名公众号“Sam不Sam”首更,孤独的时候,书和电影会跟你聊天。)
| Sam,广告狗,阿康直男,幼稚鬼,不爱看书不爱看电影,才怪。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九):把握自己心理问题的度

这本书我真的是饶有兴味的读完的,并且在每一个心理问题的讲述过程中都不自觉的往自己身上靠。最终得出的结论,在这个钢筋水泥城市生活着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差异。当这个个性到达了某个点,形成了偏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时候,就成了病。所以我并不在意自己的心理是否百分百健康阳光,月亮的背面一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不要让这些阴暗面主导了我们的情绪,控制了我们情感宣泄的每一个出口。现在流行的不也是人生要有一点点丧吗,如果我们的心理一点点阴暗面都没有,每一个负面情绪都能快速合理的得到疏通,想想也是挺没劲的。所以,在我们没成为精神病的前提下,你没有一点心理疾病的话,那多没面子呀。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十):你有病?我有病?

這本書不算是最好的心理學書籍,但是卻可以在輕鬆幽默的語言中讓人不知不覺地開始反思自己。
作者在書裏擧了些例子,有些有直接翻譯外國心理書的嫌疑,但是他提出來的和他咨詢的例子,卻能感覺到是真實的案例。
看完了書覺得可以總結出兩點,就是所有人都有病,和所有人都沒病。
書裏提到的心理病的種類,成因,不要説謊,其實是不是都是似曾相識,就算沒有心理病,在某些特定的局面的時候,都會出現書裏描述的,哪怕一點點的心理苗頭吧?或多或少,大家都有一些心理病。
可是看到作者寫的那些案例,和他的回復,我又笑了,原來那麽多人覺得自己有心理病,其實就應該洗洗睡去,好好做個夢就好了是不是?所以有時候也別太把自己儅人了,如果不開心,就說出來讓大家開心開心,然後自己想開點就好了。
那麽其實是大家都有病還是大家都沒病呢?也不要去糾結了,陽光點,想開點,用實力去武裝自己,然後不要因爲自己有糾結而糾結,像作者這樣作咨詢的生意就會少了吧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