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10篇

  《五道口贴吧故事》是一本由贺奕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一):小说的形式创新与意识形态

  贺奕的《五道口贴吧故事》以贴吧、微博、微信、朋友圈、剪报、新闻链接、百度搜索等九种不同的网络形式为载体,描述了九个荒诞、勾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对传统小说形式的挑战,是创新也是冒险,因为读者不一定买账。但是序言中作者也讲到自己对小说形式创新的信心:哪怕它小到只有针眼那么大,穿过去也可望见一片浩瀚的天地。从整本书的内容看来,这次创新挑战是成功的。私以为,这种形式创新其实反映了小说的意识形态。

  作为形式创新的短篇故事集,《五道口贴吧故事》从头到尾都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

  它的目录页用剪影和九种不同形式的文字简介组成;

  它的每个故事在其独属的形式上把握这故事前进的节奏;

  ……

  《五道口贴吧故事》在其行文结构、文字处理和故事情节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围绕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评论:

  1.行文结构

  九种不同的网络形式,九种不同的行文结构。如:贴吧形式的故事,就用盖楼的方式搭起了整个故事架构;微博形式的故事,就用转发回复的方式推进情节发展;微信聊天的故事,就用微信对聊记录来呈现……除了不同载体的不同表达形式,作者还非常擅长故事的双线进行。如宴妮和边俊的故事中,两个完全独立的人物线在某个特殊的节点发生了交叉,然后分开又交叉,每个交叉点都是一次灵魂思想的新碰撞。

  2.文字处理

  在其新颖的创作形式下,作者的文字处理自然也是随之变化,每种形式载体都配之以最贴切的文字。如在贴吧中发生的《五道口贴吧故事》:

  “怎么看?我饭都吃不下了。”

  “淡定围观,坐等真相。”

  “我只关心这两个人的赌局,谁输谁赢?”

  ……

  在微信记录中发生的《匿名发件人》:“嗨,美女好!真实有缘啊,摇一摇居然摇到了一百米内的你。五道口这半条街上全夜店酒吧咖啡馆,莫非你和我一样,也孤身一人在其中的哪家消愁解闷?我就在雕刻时光挨着窗边做,要不见个面认识一下?”

  在以剪报形式讲述的《疑案剪报》中:“截至发稿时,警方正对被抓获的两名绑匪进行突审,本报将随时关注最新进展。”

  3.故事情节

  小说对情节的要求远远超过对文笔的要求,作者贺奕在情节处理上是绝对的高手。

  他经常在眼看故事就要水落石出真相就要大白的时候来个反转:在《疑案剪报》中,明明是和上司勾搭的人质高娅突然变成了上司韦志的新婚妻子;绑匪落网眼看案件告捷的时候爆出的幕后黑手竟然就是人质的丈夫韦志;动机明确供认不讳的韦志就要被判罪的时候却发现真正的幕后大BOSS竟然是人质本人!在这场相爱相杀的玩转与被玩转中,作者把故事情节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简直让人心跳加速欲罢不能

  关于小说的意识形态,自认不能像文学大家那样拿捏把玩到入木三分的境地,只能略微发表些自己的陋见。传统小说有其传统的叙述形式,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倒叙、直叙、插叙等叙述方式在纸质书的形式中也算是融洽地如鱼得水,展现出了传统小说的特色和发展。然而,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支新兴队伍,其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更为新颖夺目的可圈可点之处。多年前的天涯、贴吧、猫扑、剪报,现在的微信、微博、朋友圈、搜索链接,都可以成为小说的载体。这些新的载体及形式就是小说的意识形态,小说只有在其合适的载体上以合适的形式展现才能充分表现出其该有的艺术特色。承载小说内容的载体是小说精神意识的外延,是小说形式存在的状态。仅仅拘泥于传统媒介的小说,必然会埋没小说的璀璨之处。

  《五道口贴吧故事》作为一次小说形式创新的尝试,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特定的形式下阅读特定的故事,能更好地展现出小说的意识形态。作者在对细节、节奏和故事高潮的文字把控都处理地恰到好处。《五道口贴吧故事》,给未来小说的形式创新开创了无限可能。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二):脑洞大开,不错!

  这种风格的国内稀缺,也比日本推理小说多了份时代的厚重。特别是《网络直播追凶》那篇,真把所有人都骗了,改编成电影绝对牛!

  正如作者所说:。。。当然,推重形式上的创新,并不代表要以此为标准去衡量文学价值的高下。即便是小说真正具有空间形式的外壳,其存在的唯一理由也只能看它与小说的内容是否天然而完美地契合,看它是否能使小说的意蕴得到更完整而生动的呈现。最理想的效果是,形式的新颖能够率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当读者读完整部作品后,却会忘却形式本身,只是沉浸在作品传达的氛围中,为其描写的人物、讲述的故事和表现的内涵所打动。这个系列小说,只是朝着这个方向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但哪怕它小到只有针眼那么大,穿过去也可能是一片浩瀚的天地。。。。

  整个读下来对思维方式的改变都有提高。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三):网络版故事会

  刚巧自己住在五道口有2年多了,看着贴吧故事里面图片还真真亲切得很啊。

  作者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来表现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下的众生相。所有的故事本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通过网络的传播扩大了影响力。当然故事有夸张的成分,有些冲突转折还是过于生硬,但也借此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消息扩散能力不可小视。

  这本书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小说创作,有点儿纪实的味道,但连贯性不强。作者把贴吧,微信,朋友圈,摇一摇这些新的联络方式下产生的杂乱的语言穿成一个个故事来讲,读起来很顺畅,跟传统意义的小说不一样,经常能带来会心一笑。故事中频繁地使用有点儿类似网游小说里面世界频道插科打诨式的语言。书里面的人物借由网络隐藏身份的特性,在讲故事的同时,匿名看客本身也构成了故事,现实和虚拟的交叠形成强烈的对比,互为推动。每个案件或者离奇故事的人性分析背后的暗线都是网络背后的ID。

  1993 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有过一句话:“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网上很多言论都是无所禁忌的,肆意的讨论张家长李家短的,八卦本性暴露无遗。既可以借由网络推动故事的发展,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个人的私利。幕后策划的段子手们成就了多少网红,也毁了多少人的认知呢?在网上,似乎每个人都是侦探,每个人都充满正义感,跟着大家讨论,打探小道消息,或者看最新进展,参与感十足,不亦乐乎的投入其中,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了。

  贴吧、微信这些作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代表如今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一个消息的传播原来需要电视报纸用几天的时间,如今半天时间几个朋友圈的转帖就可以传遍所有使用微信的用户了,像人肉某试衣间的男女主人公,YouTube首页上那条分不清颜色的裙子,还有在线微博直播自杀的,这些新闻都是分分钟传遍大江南北的事儿。你再也不能小瞧网络的力量,以及消息的传播速度了。虽然消息来得容易,当然忘记也很快,但是造成的影响哪怕是瞬时的,也会很大。在大众舆论的推动下,很多事情的逆转都是你始料不及的。所以在关注新闻的同时,八卦也要适可而止。笑话听听也就算了,新闻真真假假的太认真,人容易迷失

  卞之琳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如今是“你在网上讨论故事,故事中的人也一样在讨论着你。” 故事会读读就好, 在网上网下还是要多留口德。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写这篇评论着实费了我不少的脑细胞,在合上书本的那一瞬间,突然有一个一直以来盘旋在我脑袋上的问题一跃而出——你会抄吗?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好多人出于对我职业的好奇,通常会有此一问,我一般毫不讳言自己有抄袭的习惯或者恶习,并且以此为想当然。自然我的回答也是非常的直接——无抄不成书呀。在这里,我不想讨论如何“抄书”的问题,有时间时我会拿出一整篇的文章与您共同讨论。其实,我在对外作自我介绍时,对人一般宣称自己为策划编辑,虽然几年来没有策划出几本像样的书,但我确实热衷于寻找作者,并愿意挖掘他们深藏于内的潜在价值为乐趣。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比如,当我全职上班时,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母亲应该以陪伴宝宝为天职,至有一天我辞职作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咪又发现这样的牺牲太大,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社会性,自己的社会价值被抹杀了。然后,重返职场……最后,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这样一来我既满足了自己急于他人肯定的社会性的那一份虚荣,也满足了自己更多陪伴宝宝的需要,但就是这样,我仍然无法定位自己的角色,我到底是谁?我想要什么?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你说的这些与这本书有关系吗?我如果说有关系,你可能会不太友善的摇摇头。那接下来我们说书吧……

  当时莹莹在豆瓣群里发完这本书的链接,我打开后一看书名,我就没有多大兴趣,五道口贴吧故事。算了吧,五道口算什么?很有名吗,北京一个小地方而已,但话又说回来,对于偌大的一个北京城,哪里还有什么大的地方呀。这么一品呀,好奇心陡起,就如贴吧是什么?微信是什么?网络是什么?其实也是一个地方!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一个供人说话聊天放屁的地方呗。在那里什么都能干,什么也干不了;在那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消号匿迹,还有可能因为某种机缘,名噪一时,甚而影响到你的真实人生。那里是舞台,看不到却真实存在;那里更是人生,也道尽了人世间的一切酸辣苦甜。

  全书一共以不同的形式或者以不同的平台为背景描写了九个不同的故事,由此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作者之所以选取九个故事而不是十个也不是八个,是不是也有寓意呢,比如:在西方相传猫有九命,在中国“九”寓示着长久或是最多的意思……可能我想多了

  故事沿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为序,从“贴吧”到“微博”,从“微博”到“QQ”,再到“微信”,最后直接跳出一个“真人”,之所以加以引号,是因为谁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呢?当然,我权当他是“真”好了。这则故事里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真人”,用他那由职业而生的特殊的“口”去讲述他亲历的由他的职业关系遇到的一个“真实”事件。当这则故事读完时,也是全书剧终。我想作者以这样的故事来结尾,一定也是别有用意的吧,或许我又想多了。但那时,我只想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是啊,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呢?就如作者通过微信讲述的另一则故事是由“一则新闻的相关链接”为引了,由“拍卖会上的一则摔玉事件”都追溯到了清末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连当事人都难说得清楚。记得我在这则故事的最后写下这样一段话:“有的时候真不能确定什么是真相,有无真相?甚至什么是历史,有无历史?那么就让这篇文章的结尾来回答吧‘拍卖会摔玉事件,幕后真相待解’”是啊,待解……

  网络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实则并无不同,网络是现实的“照鉴”,也是现实中的“不能”,无有“真”“假”、亦无“好”“坏”,一切全在一念之中。你可以披上圣衣作“圣君”,也可以脱下伪装当“真人”,但一切要“披”的有“道”,脱的“自然”。否则,一切有违“道”和“自然”的,早晚被这两者撕裂的“肢离破碎”“尸骨无存”。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五):宇宙中心五道口

  quot;五道口是宇宙中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充斥在媒体、朋友圈之中,每个人都以此调侃自己离宇宙中心的近距离而闪耀朋友圈。五道口的繁荣不仅仅是五道口的,更是朋友圈的。最神奇的说法是,五道口地铁上线车的人流量大约每一天超过100万,许多互联网创业奇迹都发迹于此,如“西少爷肉夹馍”等等。这里有非常多的故事,不仅仅是商业上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还有许多张家长李家短的流言,存在于人们的口耳相传,也充斥于他们的网络关系链之中,这样的复杂和诡异,一定有非常多的精彩故事。《五道口贴吧故事》就是有感于此而摘取了9个场景的片段故事。

  “宇宙中心”因人口、种族和民族特色的胶着而更为生动活泼,但往往这样的活泼里有许多特别的事情发生。“张家长李家短”的故事在小时候非常有趣,也非常有道理;偶尔听那么几嘴,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沉淀的故事,值得总结和回味。人长大了之后,与那些和自己关系不太大的故事,就不太喜欢去关注,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理解那么多希奇古怪的故事。也有一些人开始淡忘小时的那种感觉,如同《恶棍天使》里的两个傻瓜那样,有人选择从不曾遗忘,有的人早已经忘了。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者,记忆中的那一个,最为鲜明。

  《五道口贴吧故事》里用9个形式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许多好玩的故事,以贴吧、微博和微信等新形式来表达五道口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非常精彩。本书的形式新颖我准备给满分,把生活中聊天的微信信息、不经意的微博信息和各种故事结合在一起,让一些原本无意义的话语和无意义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思考载体,这些思考的点滴可以帮助每一个人认清楚自己。故事中有每一个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在这样的贴吧里看一眼,或参与讨论,或点赞,或转发,都在参与其中。

  故事本身完整的整理出来也行不那么具有吸引力,但用是下流行的方式展现出来,似乎很接近生活的本质。这样能反应生活本质的故事,我还是挺喜欢看的。许多时候,古老的知识通过新的新式来分享和包装,会有特殊的效果。这本书的新式就非常接近生活的本质,有不错的故事结构,流畅的文笔和深入,读起来很舒服。许多故事可能都是从一个谣言开始的,有人认真的去调查和推理,有点人喜欢看故事,更多的人喜欢浏览和点赞……生活百态,挂一漏万,摘取这9个故事,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六):这里有神奇的故事

  《五道口贴吧故事》叙述故事的方式很独特,故事形式新颖,有点意识流的即视感。作者贺奕利用互联网动态回复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内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讲的很有意思,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读者们正在一点点经历这个故事本身。这一个个故事又变得不像是故事,倒像是真实发生在北京五道口的事实。

  作者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神来之笔,将每一个真实的人性暴露在众人的视线里。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真实的世俗世界联合在一起,网络的世界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好奇心和话语权,这是在真实世俗的世界拥有不了的权利,在这个网络及其开放的年代,在虚拟世界窥探别人的私人生活,让平凡的人放大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于是,一波波故事就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在大家眼前展开。

  网络世界并不像世俗世界那样,它是现实世界之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中心,在这个中心里,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个世界。比如五道口贴吧故事,是由一个叫做随处是终点的网友发出的一个悬疑案件,征集大家对这个悬疑案件以及里面嫌疑人的看法。于是,一波波的网友开始对这个悬疑案件进行分析、讨论,甚至于要人肉搜索,这些人每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是不同的,于是就从各个可能性的角度分析了这个悬疑案件,似乎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这篇小说写作外在形式不同于传统文学或者网络小说的形式,它简直就是网络文学又一创新新式,从视觉上对小说进行了解放。这种逼真的模仿网络网页讨论的形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这种呈现小说的方式趣味性强,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微博直播凶杀案拥有更强的娱乐性和炒作性,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神奇。命案本身让网民关注、点击,这种制造高浏览量、高点击率的行为更加符合现在网民的兴趣点。在故事的结局,命案故事让人唏嘘不已的时候,发帖者却突然变成了这桩命案的受益者,这让人始料未及却又在人意料之内。这个故事给我的震撼很大,刚刚从这个命案的男女主角中发现了人性的美丽和光辉,而发帖者利用人命案让自己变成“网红”,从中受益,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冷漠。这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像是上帝在和人类一直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九个故事,从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的可能性,借用现在网络用语,作者真是脑洞大开呀!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七):网络时代,关于小说能有几种写法?

  五道口是个神奇的地方,只是我已经无缘得见它成为城乡结合部的过去,倒是如果想在帝都看一看城乡结合部,可以去六里桥、公主坟试一试。公主坟的各大卖场,让你如同穿梭了时空,如果坐地铁的话就是十分钟从大城市抵达城乡结合部;六里桥的各种吆喝去南来北往的大巴,简直就是十分钟到村里。然而五道口不,五道口高楼林立,还有好几个高校,重要的是新东方英语的某个分校在这里,想考GRE、托福、雅思的,基本都来过这里。可惜,这里虽有大城市的光鲜外表,内里却依然是90年代的城乡结合部,比起六里桥和公主坟,不过是故事能够更丰富些罢了。

  这就是“五道口贴吧故事”的土壤,而作者贺奕探讨的竟然不是五道口,而是,关于小说,咱们来谈谈能有几种写作方法?

  微博直播式,城市小报式,微信摇一摇式、微信对话式,微信朋友圈直播式……总而言之,你会惊奇的发现,哦,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写,但是前提是,你得有WiFi、3G4G网络,笔记本电脑一台或者智能手机一部。如果超脱出小说的内容去单看小说的形式,你甚至能发现一种未来文学的走势。用传媒大师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即信息”来解释就是,未来的小说的态势必然要适用于手机这种载体,当然,朋友圈直播文小说也就不足以吃惊了——没问题,这真的能成为小说,虽然在传统纸质文学的捍卫者看来——这不是瞎闹吗?

  贺奕用这9个故事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当手机作为载体,手机软件作为工具创作的小说又回归到纸质上去,你会发现这种创作很吊诡。在纸书上,推送、直播、热门话题的讨论都失去了时间的维度,变成了僵死的铅字。如果用纸书这种载体来阅读手机网络文的话,媒介即信息的阐释又要变一变了,这就变成了作者用理性、科学、审慎的态度来探索如何扩展小说写法的外延。而“贴吧故事”出了纸书,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被接受,也意味着文学写作的方向的扩大、延展和读者对小说写法的探索和接受程度。

  总而言之,未来也许会出现用朋友圈直播小说一夜成名的作家,你不要吃惊,因为你也正在玩手机。不过,不管什么样的载体,首先得故事吸引人。五道口就是这样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五道口发生的故事,除非你不知,知道了却是也吸引眼球。这个城市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城乡结合部,吸引着外乡那么多(也包含外国人)人怀揣着梦想到来。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告别过去,人们为了掩饰自己,成为别人,人们寂寞躲在电脑屏幕后,人们为了热闹挤进周四女士免费的五角星……这一切都是故事的土壤。它首先吸引了你的注意,在悄悄的把你不曾察觉的新式小说写法塞进去,不知不觉,你会觉得,小说这样写,其实也不错。

  也许,还有第十种,还有第九十种,一切未可知,只要敢于尝试,只要讲的故事足够吸引人,就足矣。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八):我们都有颗八卦的心啊

  这本书有两个标签:五道口和贴吧。非常讨巧,非常好的结合,并且形式很新颖,有突破创新特征,作者不拘一格的行文讲故事,读来很轻松。

  对了,它还有一个标签,电子轻阅读。想必大家追过贴吧,在里面胡乱八卦,对于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种或奇葩或不奇葩,或正常或不正常的许多人和事,进行大面积讨论。每个人都隐去了自身的真实性,所以可以说出平常不肯说出的话,表达出每个人的另一面。

  读《五道口贴吧故事》的时候,是真正的无障碍式的,作者的篇幅很短小,又划行了贴吧形式的切割,呈现出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的情节,并且加了聊天元素,让一大群旁观者一起参与发言,把作者的案件故事引向不同的思维方向,然后千丝万缕,几乎是各种可能,然后就这样既八卦又扑索迷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被吸引进来,然后读下去。

  我们都有颗八卦的心啊。八卦式的贴吧故事形式,但是内容却是有深度的,却不是流于八卦层面了,有了深刻的故事情,于是读完之后,才会觉得有趣。《五道口贴吧故事》里用9个形式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许多好玩的故事,以贴吧、微博和微信等新形式来讲故事,这个突破口太好了,而且很容易接近我们平常的阅读习惯,现在我们经常抱着手机读电子书,经常在贴吧里打发无聊的时光,我们的生活就集聚在手机和电脑之中了,所以很容易热情的进入五道口的诱惑,进入贴吧的形式中,读一本书,读一个故事,也读一个网络。如果一本小说,像生活中聊天短信一样,像不经意的刷贴吧一样,或者像社交网络里面的聊天一样,这样的创新式写作方式是吸引人的,这样讲出来故事是很轻松的,我们做这样的阅读是愿意的,是舒服的。因为在阅读中,感觉读的时候像在围观,像在参与,就跟那些跟贴的配角们一样了。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在这样的贴吧里围观过,或参与讨论,或点赞,或转发,我们都曾经乐在其中。

  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生活,及网络时代的小说作品。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小说作品要创新,我们不介意它拥有贴吧这样的标签,以及五道口这样的神奇幻想。那些故事的内核是不变的,俄罗斯美女柳芭死于非命,有外国人情节的优雅老房东,还有跟她认识的余麦,以及那个一夜情的水哥,作者挖掘出所有人的疑点,锁住了大家的神经。这是一个好故事,加一个贴吧一样的好形多,一句话了,完美。

  然后是边俊,两个错拿电脑的年轻人,彼此进入了对方生命中的秘密,这种探知另一个人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之后的刺激以及了解到对方的阴暗面之后,对故事重新构建,显示出了作者的出奇制胜以及精巧构思。

  然后作者继续挑战,从贴吧形式转换到微信。

  这是一本有电子气质的纸媒书。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九):另类体裁小说:五道口贴吧故事

  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五道口贴吧故事》5号获奖者朵朵妈_邬.一直很喜欢这类侦破类型的图书,记得当时不喜欢看电视的我竟然一直追重案六组。这本《五道口贴吧故事》用我们没有想到的九种形式,讲述了想不到的九个故事。在等待孩子上兴趣班的时间,翻阅,流逝的时间得以永恒。

  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新奇别致的,竟然可以把小说写成这样的形式,这也是作者贺奕的独到之处吧。五道口贴吧故事是贺奕的成名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也是小说的异度空间。这本书是出版社挖空心思,苦追3年,感动大侠最后得以出版。书中以极具创造力的实验性写作手法,开启属于网民文化的潮流读本。

  你知道“宇宙中心”五道口吗?你见过用贴吧、微博、微信、朋友圈、剪报、新闻链接、百度搜索甚至烧残的纸片等形式写的小说吗?

  在 《五道口贴吧故事》里,凶杀案是通过一份网上的帖子而展开的,一位叫“随处是终点”的网民在帖子上介绍了王庄小区的凶杀案,引起网民的讨论,网民对案件的 猜测,对作案动机的分析,以及对案情的调查,也随着案件侦查的进展而不断使网上的讨论发生分歧。即使案件告破,网上的讨论仍未停止,甚至网民又发现案件的破绽,转而又猜测发帖子的楼主是什么身份……血淋淋的凶杀案在网上变成了一桩社会新闻,在一个城市里每天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人们对这些 社会新闻早已见怪不怪。小说通过一桩凶杀案件所引起的网络讨论,揭示出凶杀如何成为了网络上饶有兴趣的谈资,也揭示出人们被一桩凶杀案刺激下的种种心态, 让我们看到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如何与一个活生生和现实对接的。城市的面目也由此变得更加隐晦。

  “五道口系列小说”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采用微信和微博等时下中国最为流行的社交工具和自媒体来作为小说叙事的载体。也意在证明,小说形式创新的可能性并未被穷尽,或许永远也不会被穷尽。

  真心是非常棒的一本书,本书唯一缺点就是篇幅有点短,意犹未尽。再多点就更好了。

  《五道口贴吧故事》读后感(十):埋藏在贴吧里的北京五道口事件

  现如今网络数字化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的生活,传统书籍中散文,人物传记,商业叙述等素材并不能完完全全地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或许在现如今这种大都市生活节奏下匍匐前进的人们更偏向于从现实中寻找生活的意义,感受五味杂陈。

  《五道口贴吧的故事》这本书以网络上微博,贴吧,剪报,新闻链接等摘抄记录的形式讲述了几个发生在北京五道口的事情,有关刑事案件,但又从严酷的主题中透露出无尽的现实元素以及人间冷暖,你可以从亲情,爱情,友情,人性等诸多方面得到异于往常的理解。

  书中对涉及刑事案件故事的叙写风格有些类似电影《十二公民》的风格,结合百姓们的热论,媒体的跟进,警方的追踪,最终将故事推向一个不寻常的综合型局面,这样的多方结合报道与互动中却有体现出了诸多世家冷暖,人生百态,将看似距你遥远的事情贴近你的内心,仿佛它们也发生在你身边。

  书中的九个故事并不寻常,在网友,市民,警方等多方的跟进和热议下,令人惊叹“反转”桥段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每一个故事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所见非所得,所闻非所信,在这里每一个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

  要说这部书对我最大的启示,恐怕便是我今后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及判断的方式,从何说起呢?拿书中一个叫做“微博直播追星案”中举例,一个在五道口上班的女孩走出地铁时听到一个男子咬牙切齿的自语道:“等着吧,老子叫你们统统活不过今晚。”后来女孩公司楼下贴出了一张通缉令,悬赏捉拿杀人犯。听完这样简单的描述,我想你或许会和我一样,感觉杀人犯会是这个男子,是的,这仅仅只是我们出于本能的主观臆断,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总是习惯去抓住一个离奇的事情,去不断的追究和发现,加之现如今来自社会,网络,媒体各种舆论的夹击和炒作,很多看似就是真相的“真相”恰恰就是蒙蔽你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很可能就来源于人为的炒作,网络评论的歪曲等等,你会想到那个恶狠狠地说你们活不过今晚的男子其实是个除四害的个体户吗?他说过不过今晚的,其实指的是老鼠。听起来或许有些搞笑,当时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这样的不确定性,而一些偏激的舆论,和恶意的炒作宣传可能会将真相渐渐地深埋,我们也会渐渐地偏向于那个蒙着灰的所谓“真相”。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是不可以用主观臆断来作出快速的结论与评判,这样的意念往往会不经意的对某个人,甚至某个家庭带来致命的伤害,正所谓积少成多,现如今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已经可以用迅猛来比喻,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有时间作出合理冷静的分析便被带入到了一个定论,而这时候才需要我们回归理性,学会全方面的思考,并得出靠谱且不激进的判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