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绘本如何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绘本如何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06 22:0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绘本如何好》经典读后感10篇

  《好绘本如何好》是一本由郝广才著作,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一):谢谢,为我打开绘本之眼

  知道郝广才也是通过三川玲推荐了解的,对台湾独立出版也慕名

  已久了,很遗憾因为找房子错过了郝先生来京的讲座。后来在微信上

  看到了讲座分享,心里想的是:“郝公子这么能玩绘本,这么会玩绘

  本,玩得很认真!很有情怀!”这样郝公子的名字和他的那本书就记在

  了心里。

  看了一些童书去写书评,结果写了两本也就写不下去。因为用随

  笔或读后感的方式总觉得不能说圆满,又不专业。先前只是打算看看

  别人的书评,比如看看我喜欢的《公主四点会来》或者《风需要休

  息》这样的书评,后来发现真是太少了,一般都是妈妈在博客或者相

  关儿童绘本网站论坛上复述故事,感想只言片语。编辑手记或者专业

  书评人的质量高多了,会带来一些更高视界的启发,可惜只是寥寥。

  更多的中文资料在网上是找不到了。噢,还有当当亚马逊购书网站的

  评论,确实能看到绘本,亲子阅读孩子三者之间的投射。知道家长

  的点在哪儿,不管对于编辑、营销,还是版权,心里就有了底,有了

  策略。后来在大脑里形成了搜罗作者、插画家,译者想法。还有国外

  亚马逊购书网站,以及研究者专业书评人的撰稿来看看,提升自己

  这个一直没有实行,应该是觉得费力,又觉得应该是有一种系统而完

  整的思路吧。如此想要搜集资料,应该也是受专业影响吧,中文需要

  博览群书群评才能写出论文,教师备课精读就更不用说,为了一篇文

  章一节课一个点搜罗了十几本专著来看都是有可能的。其实,真正让

  我感触最深的,是群内对于作品的分享,来龙去脉,细节,感悟,图

  画,特色……就是在如此栩栩如生绘声绘色的分享中,心一点一点被

  打动。富有感染力的剧透和介绍总让人念念不忘欲罢不能

  开会的时候提到了以后要出一本介绍怎么读怎么讲怎么教学绘本

  的事。我忽然知道了,我一直需要的,是什么了。是的,就是这样一

  种书,教我怎样读绘本的。在网上搜寻了一些,也参考了别人的博

  客,在当当上看了书摘,有松居直的,有郝广才的,有《朗读手

  册》,有台湾学者的,有彭懿和阿甲的,还有心理药书和教你说晚

  安这样的绘本特色书……郝公子的书几个网上自营都卖断货了,我定

  了京东最后一本。

  可以说,在前半部分,我一直在惊叹,原来绘本是这样的,原来

  要这样看啊。翻了书以后大脑某块区域像苏醒了一样,灵光一现,再

  看看周围景物变得晶莹,对绘本图盲起到点石成金作用了啊。看到书

  的后半部分,注意到郝公子开始玩转艺术、玩转绘本了,小说、电影

  绘画、数学里的微积分、舞台剧、舞蹈如探戈、摄影、莫扎特、地理

  环境,古典诗词……悉数登台,俯拾即是琳琅满目,而后给读

  者一个关于绘本的拈花一笑。这和我来到绘本公司的第一感觉不谋而

  合了:我需要大大提高艺术品位了。

  如此,翻完此书,打开了绘本之眼,现在看到绘本封面或海报设

  计,看到内页图,翻绘本的时候,会去思考布局和细节,在群内也开

  始用不一样的视角发掘为何分享精彩,有时也会插上几句话且不是原

  本文本分析或者主观感受方法。更有技法,更专业,更开阔。书为我

  打开绘本之眼,谢谢。我想给自己打开艺术之窗,再见。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二):让自己变成孩子,再去读绘本

  这两年80后的父母暴增,绘本图书成为了一个大的品类,从童书中脱颖而出。从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她买绘本,每天晚上1-2本书是必不可少的,书架上有有两层专门放置孩子的书。

  绘本读的多了,也就能大致分出一些等级,而且不同的绘本和书籍明显有着不同的作用与目的。最好的绘本,是那些制作精美、故事吸引人、不教条、读完又有所收获的,常常是欧美大作,其中很多经典甚至超过半个世纪了;其次是一些制作精美,但是故事性一般,底蕴不够深厚的,看起来过于说教;最差的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图书,印刷低劣,故事性差,很多事从经典故事改编而来。

  这些是家长直观的感受,通过读郝广才的这本书,可以深入从绘本制作的角度来看好绘本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作者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体的架构,绘本的结构,页面分布;点的舞蹈,绘本的元素,绘本中的造型、道具、角色、伏笔;线的律动,形式技巧,绘本中人物的动态趋势,用镜头讲故事;面的张力,内容手法,让想象力与逻辑并存,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又合情合理,读后更觉有趣。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三):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

  接触绘本从给孩子读故事开始。但真的大人看绘本和孩子看绘本不是一件事。孩子不认字,所以看的是图,而大人基本上只看字,图只是匆匆掠过。读罢此书,重新审视读过的绘本,看图,真的发现略过了好多信息,不在文字中,而在图画里。

  好绘本不会是一躇而就的,肯定是画作者斟酌再三,反复修改而成。呼应,暗示,意会,把文字蕴含再图画里,又要优于文字。就仿佛一场戏剧或电影,前期要有多幕的层层铺垫,场景变化间,还要有人物串场使之连贯,高潮地方要有音乐的配合渲染……只不过这些都是用画面上的细节来体现,小小的物品,天气的变换,眼神的对接,画面大小的排版,无不仔细考量。这才是好绘本。

  好羡慕会画画的人,可以用满满的爱心时间去给孩子呈现一份爱的礼物。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四):好绘本如何好

  绘本,最近这些年,在儿童阅读中大受青睐。很多幼儿园与小学,课堂之上,老师引导孩子读,课堂之外还会推荐阅读书目。一些家长也会格外为孩子购买不少绘本读物。反观自己的成长之路,小时候根本不知绘本为何物,在感叹今日的小朋友阅读选择更多的同时,也有一些困惑随之而来。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绘本读物,哪些适合孩子?如何辨别呢?这之后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呢?

  绘本,不同于故事书,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且图与图之间关系连贯。与之相对应的,绘本的阅读,则不仅要关注文字,还要读图,体会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呼应。

  《好绘本如何好》,作者郝广才,被外界称为让台湾儿童书进入绘本时代的关键人物。一个集绘本创作者、出版者与阅读者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在他眼中,绘本是什么呢?好的绘本又是怎样的呢?这本书即是郝广才对此的思考,他尝试将几十年做绘本的经验,还有和许多绘本大师亲身接触所得到的体会,透过实际的案例,用一本又一本的书,一张又一张的画,来讨论绘本的奥妙,引导读者了解如何看绘本,绘本是如何做的。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五):好绘本好在哪儿?

  因为今天下午去参加读库做的这本书的讲座,于是紧着时间在昨天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果然这本书为什么被身边的朋友那么推荐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成人看绘本的一个普遍误区是重文字而不重图。在书店经常可以听见家长对拿着绘本不放的孩子说:“有什么好看的?字都没几个,全是图。”可是绘本绘本,顾名思义就是以图画为主的书,图画和文字的关系,在绘本中是相互阐释、相互补充的,图画能够呈现出文字描述所不能完美呈现的地方,同时也对文字做了更为丰富的细节补充,文字则照顾到图画所不能表现的情节转折、语言对话等地方。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把一个故事讲好。也有好的绘本,能够不着一字地把故事讲好讲全面。

  之前只是糊里糊涂地看绘本,主要通过文字来阅读,于是二三十页的绘本一下子就翻完了。但是不看这本书就不会知道原来绘本里藏着那么多玄机:

  比如绘本也是有它的节奏的。不信翻开一个绘本,你会发现有一页是半页图画半页文字,下一页就是跨页的图画,再下一页又是半图半文,接下去又是一个大跨页图画,如此循环形成绘本的节奏,绘本以此润物细无声地将阅读者带入它的韵律中。

  比如画面与画面之间要有衔接。怎么衔接呢?就通过画面上的一些小线索。前一页角落里不起眼的小船,就是下一页大海上的主角。这些小线索,让每一个场景的出现都有来由,不让画面的转换显得突兀,并且接续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绘本也注重逻辑的合理性,即使在正常人看来这个“逻辑”也是荒诞的。比如大象帮鸟孵蛋,那么大象要上树的话树怎么能支撑起大象的重量呢?这时候给树支两个支柱就行了。在绘本的逻辑里,有了给树支柱这个细节,大象上树就可以成立了,即使按照生活中的逻辑,大象不管怎么样都是无法爬上树的。

  还有许多细节上的玄机,郝广才在书里一一用绘本列举了。还有很多,大至绘本应该如何平等地对待孩子、绘本是如何富有创意地一次次创新,书中也有提及。

  总之这本书,教的是如何欣赏绘本的妙处所在,也有教如何通过绘本看到更多的东西。可以确定是一本可以常读常新的书。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六):《好绘本如何好》

  《好绘本如何好》

  绘本进入台湾有三十年了,出现了一大批钟情于绘本的作家、画家、出版家。他们对绘本的引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台湾毕竟很小,人才照比大陆要少得多,以前看香港的书,总感觉缺少点底蕴,不过想想香港经济再发达毕竟只是一个城市,一个中国边缘的城市,远离文化的中心。文化有时候和人口有关的,人少文化怎么强也强不到哪去。

  要说到绘本虽然进入大陆时间很短,不过彭懿的《图画书》还是无可取代的。这本郝广义的《好绘本如何好》还无法撼动《图画书》的地位。不过对于绘本的引进和推广,郝广义和彭懿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郝广义在台湾引进了几千种绘本,自己也经常参加国外的各种绘本评奖活动,和外国很多绘本大师都有来往,并且经常把他们请到台湾和台湾的作家、画家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在大陆还是有的遥远的事情。还要几年的发展才可以。《好绘本如何好》里面提到的绘本多数我们大陆都还看不到,不过估计很快也就能出版了,现在大陆的绘本热升温很快,在儿童出版界已经很火了,不过对于中国的妈妈们,还要一个慢慢地适应和接受的过程。这样介绍绘本的书就很有实用的价值了。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七):好的绘本,也是父母的想像天空

  郝氏的书不仅于绘本欣赏上多有教益,也在如何做父母方面不无启发:

  (1)大人与孩子的想象世界:我们即便设法陪着孩子想象,也终于不自觉地要坚持成人世界的内在逻辑,不能获得孩子想象力的无拘无束和fluidity,所以刚进去又出来了-“可是爸爸变的青蛙没有蘑菇飞毯飞不起来的呀......”;(2)从Sendak和David Wiesner的讨论,让我们斟酌童书的“教化”vs. “享受”-如何总结或者分析“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或者“TUESDAY”这样的书?对于父母来说怎样算是“看懂了”?

  即使我们当中的开明父母,那种对平等和理解追求,恐怕还是难免理性有余,好奇不足,未必能真正欣赏--乃至佩服--孩子的童稚。反省了以后,觉得做父母真是要十分谦卑的态度

  这样来说,好的绘本,不仅是孩子的乐园,更是父母的想像天空。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八):只要一个孩子快乐,什么都值得

  只要有一个孩子快乐,什么都值得。

  我常常给孩子买绘本,每次都去各大网店搜索获奖绘本,总觉得获奖的就是好的。但好在哪里呢?我从来也说不清。只知道读书是件好事,陪孩子都绘本能培养一下他的阅读习惯。仅此而已。读本书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绘本?我理解的绘本就是图画书。但我并不了解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绘本是什么?什么是绘本呢?“’绘本‘大概就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如果用英文看就更明白,Picture Book,就是图画书,就是绘本。”

  因为绘本是一组图画在讲故事,画面连贯韵律的好坏,决定着一本绘本的成败。如何找出一本绘本画面的韵律?我们可以把书的每一张翻页连在一起看,等于就是讲述拆开,两页两页一张,连起来就一目了然

  引导:读者的眼睛需要被引导,就像上菜有一个顺序,才能使菜式彼此协调,互相烘托。不只每一道菜要做得好,菜与菜的组合,更考验师傅的功力和创造性。有了好的韵律,读者就能跟着创作者的引导,进入绘本的世界。就像接触的小说家,引导我们用不凡的眼光,来看世界。

  Layout:通常制作绘本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做“版面设计”,也就是一般常说的“Layout”。一本绘本的成败,往往在做成layout时,就几乎被决定了。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色稿......都要一一推敲,不仅要考虑画面本身,更要思考画面彼此的连贯性,每一张图在整体布局中的位置,过程十分细密。所以,Layout这个步骤决不可轻视,一定要全力投入,才能成就完美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之所以杰出,是因为每一个过程都不马虎。编辑和插画家一起在草图上讨论布局、细节、气氛......如何达到戏剧性的起伏?如何安排画面的呼应?文字狱图画如何取得和谐的效果?其实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读者能不能看出画面的韵律。而在于创作者能不能掌握画面的连贯性,以及能不能让读者进入他安排的韵律。就像看电影,观众未必了解导演的技巧和手法,但好看还是难看?能不能引起共鸣和感动?观众自己的感觉是很明显的。

  搭桥的艺术:画插画就像建一座“桥”,来连接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桥不仅要盖得坚固,能经得起风雨、潮汐、地震、重力......的考验,还要美丽动人,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一张插画是文本的一种延续,一种诠释,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文字的意蕴。

  造型:绘本绝大部分是为孩子做的,就算有成人的读者,也是给心中还有童真的大人看的。造型的设计,要看故事的需要,不是固定的方式,就一定会有效果。

  阅读的本质:一旦我们对角色产生认同,原有的价值判断、道德标准,也会在故事中跟着改变。所以,小朋友一般在故事中会认同什么?他会认同和他一样的小朋友,或是小动物。这角色跟他越亲近越容易得到认同。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的疑问。大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视点运用: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读者心中的门没有打开,有再多的讯息也进不去。但是门不能硬撞,读者的心中之门并不是原来就存在,你必须轻轻敲,让们的轮廓浮现,然后顺势推开。简单地说,就像“音乐’。

  故事: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书中的插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故事的情节蕴涵表达出来。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用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所以,绘本的故事并不只是靠文字来叙述,而是由插画和文字的组合来共同表达。阅读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最大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不见得要有什么道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累积情绪,不安、压力......不见得能找到什么原因或道理,但一定要有抒发的管道。阅读就是一个好的管道。

  儿童式语言的应用:童趣不是一味模仿儿童就会得到。

  文字的声音、重量、外形:

  想象与逻辑的并存:想象的故事虽可天马行空,但天马如何行空?是它有翅膀,还是有其他装备?要有个道理。

  用图说故事 动作第一:图要画什么才能明显地表达信息?动作。人的目光容易被什么吸引?就是在东的东西。运镜之间,动感应运而生。

  配角:间接的导引,会有更强的效果。

  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正负、对比、冲突、戏剧性。像秋一样,丢出去,弹回来,丢出去越大力,弹回来越强劲。

  寻找与发现的乐趣:平滑的表面留不住水滴,单调的图画留不住记忆。

  制造惊奇:合理又合情。

  用画面唤起意念:要传递一个信念或讯息,最好是描述画面,让读者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影像,意念自然对应而生。我们用画面来描述情景,传递给孩子,让他养成画像思考的习惯,培养他的观察力。

  用细节传递主要讯息:绘本里的”布景“、”道具‘,有类似配乐的功能,可以提示读者将来的变化,可以营造故事的气氛。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生命的真相。

  越荒谬越要合理化:

  伏笔:直接表现就是从外应贴,间接布线才有从内而发的机会。

  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做好绘本的基本心态。

  背景:好的插画不只是描述“知识”,还要刻画“观察”,同时表现“感觉”。

  如何将生命注入舞台:利用色彩来赋予故事生命。

  呼应手法:

  气氛:

  意义:我们小看孩子,他就头脑简单;我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他就容易进入不同的境界。

  趣味是饵:

  大人出现,幻想结束:很多人以为大人的问题在于进入不了幻想的世界,其实不然,大人的问题ishi进入幻想世界以后出不来,儿童能在幻想世界和现实之间进进出出。

  幻想和现实之间:用色没有固定的规则,不是暖色就一定会有热情,冷色就一定冷酷。还可运用交叉对比,使颜色突破本身的限制,产生更多的可能和感觉。绘本就是解放孩子自由的钥匙。

  暗号:每一个对象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所以在这种绘画语言中,我们会找到很多“暗号”,就像一个个有特殊意义的字母,藏在字里行间。

  道具:道具的功能,就像是一种无言的旁白。一件合适的道具和人物连在一起,是塑造人物生命最有力量的方法。

  韵律:好的故事,不会只给我们单向的价值观。韵律安排得当,就算只用平凡的镜头,也能把整本书的影像效果拉升到不可言喻的动人境地。

  主题单纯:有了集中的主题,才能形成主干,所有趣味的片段才能串联起来。单纯和丰富没有矛盾,必须并存。

  角色:创作者要能从众多的材料中,找出能清晰表达图像的东西,加以组合运用,让图像能生动地说故事。

  微积分:好的绘本不只要捕捉真实的影像,更要让图像能有深层的意义,使读者的眼睛能随图像渗透到故事的核心,用肉眼感动他的心灵。

  分段与组合:

  双线交叉:让观众的注意力来回聚焦,张力结构就像一个在观众心中的气球,等着导演把气循着一定的节拍,逐步灌进去。

  跳脱成人方式:童年有许多梦想,并不是虚构的,它的真实性,有时候比真实的世界更重要。或许我们都没有

  给予童年梦想该有的地位。

  跳脱儿童的形式:不只可以跳脱成人的形式,也不应该被儿童的形式所限定。

  真实:文字的作用不只要传达故事和讯息,还要制造书的节奏感、音乐性,有点像乐团里的鼓手,也可以说文字与图画是在跳双人探戈,就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一本书,一个惊喜,一个新发现:在每本书中,不只有图像或句子,而是一连串互相有关联的影像和含义,让读者一次全部感受,并充分发挥阅读后所产生的不凡创造力和想象力。

  书单和大奖:

  朱里.安诺《小石佛》

  麦克努雪夫《美女还是老虎》

  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在那遥远的地方》《亲爱的小莉》

  罗伯特.英潘《马可波罗》

  英诺.桑提《灰姑娘》《一片披萨一块钱》《铁丝网上的小花》

  安嘉.拉茉《丑小鸭》《大熊米多力》

  汉斯.比尔《小北极熊》

  伊恩.福尔克纳《奥利薇》

  克罗德.杜柏《甜蜜小老鼠》

  雷蒙斯.布里格斯《圣诞老爸》

  艾米莉《爸爸不能去度假》

  阿努克.理查德《只要我长大》

  莱恩.史密斯《小魔怪黏巴达》《野兽国》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王家珠《巨人和春天》

  《杰克与魔豆》

  德尔芬.杜兰德《卡夫卡变虫记》

  朱瑟.雷夫《爱丽丝梦游仙境》

  《苏斯博士》英文版

  汤米.温格尔《月亮先生》

  卡门.凡佐尔《强强的月亮》

  大卫.威斯纳《疯狂星期二》

  《当天使飞过人间》

  《森林大熊》

  赤羽末击《马头琴》

  巴贝柯尔《顽皮公主不出嫁》

  《好事成双》

  安东尼布朗《大猩猩》《小熊奇兵》

  玛格丽特《谁来我家》

  汉斯比尔《小熊欧利找弟弟》《阿伦王子历险记》《达芬奇想飞》《我的名字叫国王》

  布赫兹《莎莉要去演马戏》

  托尼罗斯《我要来抓你啦》

  卡洛尔《爱丽丝梦游仙境》《厨房之夜狂想曲》

  温瑟麦凯《小尼莫梦境历险》

  约翰席斯卡《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

  莱恩史密斯《数学魔咒》《科学魔咒》《小魔怪黏巴达》

  布鲁诺 莫那《雾中的马戏团》《生日快乐》

  2、绘本大奖

  国际安徒生大奖

  美国凯迪克大奖

  英国格林威纳大奖

  IB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

  德国绘本大奖

  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暨插画展

  格林文化与波隆纳国际儿童书插画展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九):本书内作者推荐的绘本罗列

  从头至尾大致罗列,有所缺失欢迎大家增补。有些作者没写进来,纯粹因为我太懒。

  1)《皇帝与夜莺》 作者:郝广才

  2)《小石佛》 作者:朱里安诺

  3)《美女还是野兽》作者:朱赫努谢夫

  4)《一片披萨一块钱》 作者:朱里安诺

  5)《爸爸不能去度假》 作者:艾米丽

  6)《我只要长大》 作者:阿努克·理查德

  7)《小魔怪黏巴达》 作者:莱恩·史密斯

  8)《野兽国》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

  9)《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10)《巨人和春天》 作者:王家珠

  11)《卡夫卡变虫记》 作者:戴勒菲妮·杜朗

  12)《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3)《小熊维尼》

  14)《霍顿孵蛋》 作者:苏斯博士

  15)《我为你唱童谣》

  16)《强尼强鼻子长》

  17)《科学魔咒》

  18)《月亮先生》 作者:汤米·温格尔

  19)《强强的月亮》 作者:卡门凡佑尔

  20)《疯狂星期二》 作者:大卫·威斯纳

  21)《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

  22)《亲爱的小莉》

  23)《当天使飞过人间》

  24)《森林大熊》

  25)《马头琴》 作者:赤羽末吉

  26)《铁丝网上的小花》 作者:英诺森提

  27)《顽皮公主不出嫁》 作者:巴贝·科尔

  28)《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29)《大猩猩》 作者:安东尼·布朗

  30)《小熊奇兵》 作者:安东尼·布朗

  31)《小象欧力找弟弟》 作者:汉斯·比尔

  32)《艾伦王子历险记》

  33)“小北极熊系列”、《达芬奇想飞》、《小老鼠亚历山大》

  34)《莎莉要去演马戏》 作者:昆特·布赫兹

  35)《我要来抓你啦!》 作者:托尼·罗斯

  36)《厨房之夜狂想曲》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

  37)《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合集》

  38)《雾中马戏团》

  39)《生日快乐》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十):学会如何分辨绘本优劣

  推荐绘本的两本书: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彭懿:《世界著名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两本书各有所长。

  绘本似乎是一个新名词。朱自强在《绘本之力》一书的译后记中写道:“近些年,两岸三地陆续出现了绘本热”,这篇后记写于2011年。那么绘本真的是个新名词了,这个词是从日本译过来的。那么,在这之前,我们没有绘本吗?当然有,其实绘本就是图画书,我想可能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小时候基本上都看过那一本本小小的图画书吧,这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图画书,而且也不乏大师级的作品。但是,我们现在都看不到了,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郝广才、彭懿、阿甲等不遗余力的介绍优秀绘本,但这些几乎都是国外的,郝广才还介绍了几位台湾创作的优秀绘本,彭懿、阿甲介绍的都是国外的了。阿甲甚至说他不愿意介绍国内的,说国人的童书说教味太重,孩子不喜欢。我想我们小时候那么喜欢看那些一小本的图画书,如果真的是说教味重,我们又如何如此痴迷。也许他们对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图画书不了解,又或是成见太深。

  郝广才的书似乎是给专业人士而作,当然,即使你完全不懂绘本,也可以很轻松愉悦的读下去。他通过一些优秀绘本为实例,分别从绘本的架构、绘本的元素、形式技巧和内容手法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好绘本好在哪里。看了之后,既可以分辨绘本的优劣,又可以认识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及其作品。现在我也基本可以分辨绘本的优劣。我把自己以前在路边书店及孩子奶奶在超市买的图画书统统收了起来,要看就给孩子看最好的。

  作者说好的绘本有许多细节总是带给你惊喜。我给一岁八个月的孩子看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孩子非常喜欢,这简直就是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爸爸的绘本,非常贴切。书中有两页:“我爸爸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也不怕”,我本来一直不明白为孩子是怎么对爸爸有这个印象的,结果还是孩子给了我答案。原来在大野狼那一页绘画中,在不起眼的地方,成年人关注不到的地方画着小红帽和三只小猪。一天,孩子突然兴奋指着书叫道:“三只小猪”,于是,我明白了。原来,爸爸真的不怕“大野狼”。不过,这里如果把“大野狼”翻译成“大灰狼”就更好了,因为我们平时给孩子讲小红帽和三只小猪的故事,说的都是大灰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