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费马大定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10篇

  《费马大定理》是一本由(英)西蒙・辛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一):天才—读《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的故事长达350年,它不是给出最终答案的怀尔斯的个人传奇,而是牵涉到从毕达哥拉斯以来的整个数学史。怀尔斯站在众巨人肩上,接力了这场长跑的最后一棒。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但数学是最“无用”的科学。数学家不会申请专利,不会创造GDP,他们脱离生活,进行最精确最绝对的思想实验。不被财富权利支配,以极大的勇气探索自然本身的奥秘,他们是理想主义者。350年里,除了永不放弃的怀尔斯,还有把数学看做容纳善和美却早早结束自己生命的志村,有在男权世界的偏见中坚持研究的女数学家热尔曼,也有为爱决斗的天才少年加瓦略,他们是浪漫主义者。天才不呆,他们有细腻敏感心思

  数学和算术有本质的区别。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属于算术一类,而数学研究的是逻辑。为什么雪花是六边形;为什么河流的长度是其直线距离的3.14倍;水果店老板如何摆放水果;为什么地图着色只需要4种颜色……..涉及数学的问题是有趣的,直到你想要证明这些问题时,它们变得高不可攀

  普通人看天才们的故事,智力水平固然望尘莫及,专业知识也是只懂皮毛,勇气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却适用所有正在努力的人。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高超问题,“一个高超的问题解答者必须具备两种素质:永不安分的想象和极具耐心的执拗。”

  最后,关于四色猜想,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才

  2017.05.30 端午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二):费马大定理

  在争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的时候,往往我们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术积累和能力训练是否达到了突破现有人类认知边界的程度。网友曰,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其实远不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那么,我作为一名科院博士生,或许应自问,是否自己学术能力的积累程度还远不到支持自己做出原创性工作的程度呢。上周末,花了一个通宵读完了西蒙·辛格的《费马大定理》这本书,感触颇深。

  西蒙是剑桥粒子物理学博士,作为BBC纪录片导演,参与制作和导演了纪录片《地平线:费马大定理》,可以算的上是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了解颇深的人之一。且西蒙本人有很好的学术背景,对于研究内容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所以这本书写的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可读性。他以生动的笔法大略勾勒了自古希腊时期至今与罗马大定理相关的数学研究进展和奇闻轶事,最后以一个科学的态度评述了最后的英雄。

  说到费马大定理,要回溯到中国商代、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时代或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时代,因为费马大定理是由勾股定理或者说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引起的。任何一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理解,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长a和b,斜边长c,则有a2+b2=c2这样的关系存在,这在公元前18-16世纪中国商代、古巴比伦和以及更早的古埃及的文明中都已经得到了认识和应用,之所以在学术语言系统里通常称其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因为毕达哥拉斯被认为是第一个用数学的严密逻辑性证明了这一定理的人。到了三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皮耶·德·费马在研究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否有无数的三元组(a、b、c)整数解满足等式时,提出了一个命题,如果这里的二次方改成三次方或者更高的幂次,则没有整数解,用数学语言表示的话就是:an+bn=cn,当n>2时,不存在这样一组非零整数解(a、b、c)。这就是费马大定理。

  费马有一个贱贱的毛病,他经常不屑于清楚地记录自己的证明,在自己的这个命题的研究笔记上他清楚的写到“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这就是让人恼火的费马。这个问题1670年被出版,为世界所知,为世界所惑。

  形式上的极简和数学的严密逻辑性原则成就了费马大定理这一数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命题。后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费马记录的当n=4的情况下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后来欧拉给出了n=3情况下的证明,相继的更多n值下费马大定理成立的证明被发现。但是即是再多的n值被证明,也无法证明费马大定理本身,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无限的问题,即使用上了现代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没有办法解决无限的问题。

  三百多年来,无数天才数学家研究过这一问题,包括欧拉、高斯、拉梅、柯西、拉格朗日、勒让德、希尔伯特等等神级人物也相继折戟,无计可施。虽然未能解决,但数学知识和技术在积累和发展。虚数i作为-1的平方根被提出,逐步构建了模空间的数学系统,实则实现了四维空间的转换,现在我们知道低维空间是更高维空间的特殊形式,高维空间能够解析低维空间认知的更多细节;椭圆方程作为空间与代数连接的解析形式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战之后,日本学术界基本凋零殆尽,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家却可以只凭一纸一笔和一个超强大脑来进行研究,而相比之下,其他学科则没有这个条件了。1954年东京大学年轻科学家志村五郎与长他一岁的同事谷山丰相识,两个人天才般的工作发现了模空间解序列和椭圆方程解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这便是著名的谷山-志村猜想。这对于数学界意义非凡,因为数学一个个领域仿佛是一个个孤岛,互不通联,如果能够证明模空间与椭圆方程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便能够大大扩展人类的认知空间,就像椭圆方程沟通了代数关系和几何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理解空间规律的能力。从此又有了一大批数学家开始研究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故事到了1984年,数学家们来到德国举行讨论会,一个叫弗赖的数学家给出了人们新的希望,他使用反证法,首先假设费马大定理不成立,即存在一个整数解,那么通过变换,可以将上文讲过的费马方程变换成椭圆方程的形式;那么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是对的,即椭圆方程都能够被模形式化,并且这个转换后的椭圆方程能被证明不能模形式化,就可以证明这个椭圆方程不存在,从而证明费马方程不能有解。接下来的18个月里,无数的数学家投入到证明这个椭圆方程不能被模形式化的过程中,到了1986年夏天,加州伯克利的肯·里贝特给出了这一证明。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便是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了,如果这一猜想能被证明,那么就能够自动证明费马大定理。

  主角出场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安德鲁·怀尔斯教授似乎从小就有一个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梦想,或许这是每个数学家年轻时的梦想,只不过怀尔斯做到了,宣传需要特意放大了。当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同连接起来的时候,怀尔斯意识到自己不能够放过这个机会。

  数学研究是特殊的,数学家之间往往不能进行交流,世界上一个领域能交流的人寥寥,而与专业人员交流又面临着泄漏新思路危险,很可能你给别人来了一个一语点醒梦中人,所以数学家是孤独的。他决定开始进行秘密研究。除了必要的授课外,怀尔斯把大部分时间留在家里进行研究,他本身是研究椭圆方程的,这一领域他已烂熟,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学习了模空间、数论、群论等领域所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掌握了这些工具之后,他开始研究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

  如果用中国人的话来讲,这叫闭关,就像张三丰锤炼太极拳,而怀尔斯的闭关长达七年之久。1993年,他完成了证明,1995年完成了证明缺陷的弥补。费马大定理被证明了,在费马贱贱的写下那句恼人的话三百多年之后。

  这是一部英雄史诗,是人类智慧挑战和突破极限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家进行原创性研究的启示录。

  扎实的学术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有了多年的学术修为,才有可能问道最艰深的难题,就像只有有了扎实的武功修为,才有可能到华山一较高下。七年里,怀尔斯为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突破了多项领域的创新,其中每一项都是数学界的重要发展,而他最终的证明是这一项项的专门研究的自然延伸。即使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失败了,就像无数前辈那样,他的工作依然是辉煌的。熟知三百年来折戟于此的无数先贤,怀尔斯依然把自己的学术生涯赌在这里,勇也!斯为英雄,然也!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三):费马大定理——人类智力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在众多数学猜想中,费马大定理绝对是一个耀眼的明珠,从被公布之日起,就吸引了无数数学天才或爱好者为之绞尽脑汁。费马大定理之所以如此耀眼,一来是它的传奇出身,这是一个写在书本边角的空白处的猜想,旁边费马似乎开了一个玩笑“我有一个队这个命题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问题在于,这个猜想太难了,连欧拉这样,数学界的天王巨星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八卦爱好者忍不住猜测费马的证明。其次是这个猜想简洁的描述,只要学过幂指数,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吸引了无数数学爱好者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试图通过证明这个猜想,然后扬名立万。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个原因是它的高额奖金,巴黎科学院曾经悬赏过,格丁根皇家科学学院也设立了专项的奖金奖励证明该猜想的人。于是,费马大定理成了数学猜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谁能够证明它,谁就能在数学的史话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实上,费马大定理的起源要追溯的古希腊时代,自从毕达哥拉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人习惯叫勾股定理),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围绕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数学发现,这其中包括发现了无理数。可悲的是,传说第一发现无理数的人被毕达哥拉斯下令丢进海里了,因为他无法容忍违背数学美的存在,而无理数一点也不符合毕达哥拉斯眼中的数学的美。毕达哥拉斯死后,他的学派继续存在,他们研究毕达哥拉斯三元组,也正是他们的研究,间接促成了费马大定理的诞生。

  费马只是一个业余的数学家,虽然他那个时代也无所谓专职的数学家,但不同于其他人,费马研究数学纯粹是个人兴趣。历史上,费马并不是一个招当时学者喜欢的人,他喜欢公布自己的发现,但又不给出证明。这是一种挑衅,当其他人费劲心力去证明他的发现时,他为保有这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感到窃喜。也正是这个特点,他才会去研究数论,数学上“最没有用”的部分,纯粹的数学。费马自始至终可能都没有想过在数学世界里扬名立万,开疆拓土,因此他的数学研究散落在书信和页边角,费马大定理就藏在《算术》的页边空白。幸运的是,他的儿子塞缪尔发现了父亲研究的价值,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父亲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得益于塞缪尔的整理,大定理才得以重新被发现。

  从被发现之日起,费马大定理就开始折磨历代数学天才的头脑,成了他们绕不过去的阴影,三百多年来,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有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去迟迟没有大的进展。无数天才去尝试,无数天才折戟。从实用角度讲,费马大定理孤立的命题,并不能导致重大的数学领域突破,高斯曾经说过,“我可以很容易地写出很多这样的命题,人们既不能证明它们又不能否认它们”。也正是如此,证明费马大定理成了一个纯粹挑战智力的游戏。当然,玩这个智力游戏也并不是纯粹的一无所获,数学家们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地做出了不少新的数学发现。也正是这些数学发现,帮助安德鲁·怀尔斯先生一块块拼出了他的证明。

  怀尔斯从童年第一次遇到费马大定理时,就深深被这个问题吸引。这个问题如此具有魅力,以至于他在幼小的心里就暗暗发誓,必须要解决它。正是这个童年的梦想吸引着怀尔斯先生,让他孤身一人,花费七年时间去寻找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这期间,他研究了前人所有的努力,最后领悟到,前人已经把能够可能的证明方法都试过了,要想取得突破,必须借助新的数学工具。于是,他放弃了“发现费马证明”的想法,开始将自己最新的数学工具应用到证明中。七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怀尔斯先生没有成为倒在费马大定理脚下的又一人,他成功了,终于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当着众多同行的面宣布“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费马大定理被证明了,这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终于被破解了。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像是拼图游戏,怀尔斯先生把历代数学家的努力成果一点点拼进来,才终于完成了这块巨型拼图。本书在讲解的过程中为我们一一呈现了这期间各位数学家的努力,他们的贡献是如何用在这块巨型拼图上面的。不仅仅是故事,还简要的介绍了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思想。在本书的后面,超越费马大定理,介绍了当前数学证明的新进展以及一些其他未破解的数学问题,带领读者一窥神奇的数学世界。

  要以八卦的态度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满足各位看客的八卦心态,还要能够以科学的态度传递一些信息,西蒙·辛格先生做到了,而且是完美的做到了。本书想一本推理小说,有起因,有层层推理,有高潮,在结尾,当怀尔斯的证明即将面临其他类似证明者的命运时,转机出现了,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看完这本书,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有种想要重新学习数学的冲动。

  大定理虽然被证明了,但是有关的争论还在继续。一些人坚信费马当年证明了这个定理,完美的证明应该是只运用17世纪以前的数学知识,很明显,怀尔斯的证明不不满足这点,他的证明太过抽象,用了很多20世纪才有了的数学知识。这些人还在寻求更完美的证明,或许正是这种好奇心,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才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我也暗自希望费马当年不是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而是有一个完美的证明等待我们去发现。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四):向逻辑和理性朝圣

  记得初读西方哲学时,常常困惑于其文字的冗长及定义的繁琐 特别是来自德国的那几位 简直要了老命(私下里还是喜欢老庄的神秘和孔孟的自信气势)。痛苦来自于脑袋里细胞的燃烧 ,果然是我智力值不够吧,不过读的多了 也会迷上西方式的逻辑第一。 繁琐而精确的描述结束,来到了确定的概念面前 再往前走 就是一片坦途 不会有所怀疑 。这个过程真是像极了初高中时代 一章接一章的数学课程,非得做完无数的习题(学霸/神估计不用吧),下一章就能毫无疑问的继续下去。

  费马大定理的过程 好似一个奥数题,需要用到无数的知识点,怀尔斯就是依赖无数的数学前辈来一一补足脚下的砖头 ,每一块都经得起检验,经得起逻辑的检验方能算是成功,不能有一丝侥幸。唯有这样 ,下一辈的数学家才能放心踩着费马大定理去到另一个地方。这是西方哲学式的逻辑严密,是绝对理性的一场胜利。

  说回个人爱好 ,数学里非常喜欢几何的灵机一动 看透某条辅助线-轻松证明某题;私下里觉得提出猜想的人 比证明的人更厉害(貌似费马确实比怀尔斯要出名的多)。灵感 、玄妙 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爱这样的飘逸境界。A “ 但世界是公平的 越是美 越可能在用处方面要差的多” vs B "世界就是这样 越是好的 ,可能会更好”。

  A-这样的飘逸在现代会被终结吧,中国的哲学在近代史上因为一系列的民族悲剧已被调低了平价;而简单的数学定理或灵感猜想 也即将被计算机代替。我们人类将来还是做好子孙为机器人打工的准备或者干脆进化成机器人算了

  -繁琐的计算、语言 ,与之相对的是充满瑕疵和缝缝补补的命题 。这样的瑕疵 注定在无数人的缝缝补补中达到简洁。正如物理世界中,牛顿的3个定理、爱因斯坦的E=m*c^2 数学世界里各种体系的逐渐合一。一个终极的定理,如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般,也会在未来会出现。然后出现无数的裂缝,再由无数天才来弥缝,又出现新的、更加深刻的道一般;人类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机器人不过是如石器、铁器、蒸汽机一样的高级机器而已,而人依旧会沿着自己的路不断走下去。

  -还没有听道长的评书,听完后或许来补点文字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五):一点心得体会

  《费马大定理》笔记

  陆陆续续的读着,今天把它读完了。感觉挺好的,是一本叙说性文体。里面所涉及

  的知识也很容易理解。

  对于我而言,是怀尔斯的那份执着,那份对解决问题的精神。坚持了8年之久一个人

  孤独的证明的着这个380年的定理。说得准确点,应该是他三十几年的积累。在证明的

  过程中不断的挺高自己的知识,阅读大量的文献。

  总之:他能成功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1.能忍受得了寂寞的煎熬

  2.不断积累知识

  3.借助他人的成果,并改进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六):向数学致敬,向真理致敬,向人类历史中的天才们致敬

  10多岁的怀尔斯无意中在图书馆中翻到了一本数学之谜的书,那本书中讲到了很多难题,怀尔斯被吸引住,他痴迷的阅读着,发现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翻遍了书页,却也找不到答案。

  这个问题就是数论中著名的费马达大定理。

  怀尔斯并不知道,童年的这场和数学女神的邂逅,改变了他的一生,或者说困扰了他很多年。

  数年后的怀尔斯在剑桥大学的牛顿研究生里,面对着无数天才的数学家,慢慢的在黑板前写下密密麻麻的证明,不知何时,闪光灯亮起,他似乎回忆起自己接近6年多与世隔离的在他的小阁楼内痛苦计算,回忆起10多岁的童年时光。

  零零星星的掌声想起,这些复杂的公式,只有最顶尖的数学家才能看懂。虽然还需要委员会审核接近170多页的论文,但嗅觉灵敏的记者已经跑出去了激动地的喊道:“费马大定理,终于被证明了!”

  是的,终于被证明了,这一刻来的太晚太晚,整整300多年。

  x2 + y2 = z2 这个毕达哥拉斯组人尽皆知,拥有无数个整数解,通过经典的风车法欧几里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稍微变化下,将2变成n, 方程变为xn + yn = zn (n >2), 费马断定这个方程没有整数解。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方程,皮埃尔·德·费马这个业余数学家一句调皮话,让无数的天才以及业余数学爱好者整整被折磨了三个世纪。

  这个然并卵的方程引出了很多问题,最后和最重要的谷山-志村猜想变成了一个双生问题,怀尔斯解决的不只是一个奇怪问题的证明,先哲们可以安息了,后辈们终于可以不用再论文的开头添上一句“假设谷山-志村猜想是正确的”,23333。

  前几天在地铁上终于读完了这本书,非常有感触。《费马大定理》和《天才引导的历程》是我最喜欢的两本数学类科普读物。这两本书如同《人类群星闪耀之时》一样,文笔十分流畅,将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被讲得如此令人着迷。这不是数学的传记,而是数学家的传记,人类中顶级智者的传记。从早期的毕达哥拉斯兄弟会,再到丢番图,讲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天才的欧几里得与数学圣经《几何原本》,计算中死去得阿基米德,女数学家希帕蒂娅,被剥光了衣服,拖到教堂,被一群野蛮人和毫无仁慈之心的狂热者惨无人道地宰割了,她的肉从她的骨头上被锋利的牡蛎壳刮了下来,她颤抖着的断臂残肢被扔进火中。拉梅和柯西之争,原本想自杀却因为费马定理而活下来的沃尔夫斯凯尔,哥德尔令人不安的证明,欧拉失去视力依然再计算,图灵的痛苦死亡等等,一个个如同钻石般闪亮的故事被费马定理连成一串。

  作为一个数学不怎么样的渣渣还是挺喜欢数学的,小时候书本上讲得尺规作图三等平分角的问题,化圆为方的问题,不信邪的我还真的仔细研究过,心想要是做出来了岂不是要扬名天下? 现在回想起来也和要做永动机我要打十个一样幼稚可笑。数学如此优美,也如此有趣,并不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毁了数学,而是这种思考阵痛后的乐趣,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去感觉了,更有一群人大喊着数学退出高考。

  向数学致敬,向真理致敬,向人类历史中的天才们致敬!天才引导了历程,我们这群渣渣只能消耗世界资源,唉,干了这最后俩周黑鸭。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七):《费马大定理》笔记

  序言

  安德鲁·怀尔斯宣布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被作者采访时发现了一个缺陷,一年后怀尔斯解决了这个问题,再过一年之后正式腾出时间接受采访,摄制了纪录片《地平线》。之后作者写下了这本书。

  第一章 “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

  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数学是年轻人的游戏。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真实普遍的现象。大多数数学家的成就都是年轻的时候取得的,年老之后再也没有足够的想象力。而怀尔斯却是在年龄相当大之后,耗费多年的时间解决费马问题。

  费马问题立足于非常早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就是“philosopher”这个名词的创造者,是一个哲学家和数学家。

  费马在300年前提出费马问题,并声称证明了,但没有留下证明。

  300年后,怀尔斯在牛顿研究所的演讲厅内证明费马问题,这个证明让他魂牵梦萦30年,耗费了整个的7年时间来证明,当他在黑板上完成证明之后,转过头来平和的说:“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

  第二章 出迷的人

  费马有别的工作(司法),但仍被认为是专业的数学家,因为他太杰出了。

  费马有一个癖好,他不热衷声名,做出证明之后只告诉别人结果,但不公布过程,他是个缄默的天才。

  费马在微积分和概率论上的成就已经很大了,但他还特别钟情于另一个数学分支——数论。

  π的39个小数位就足以计算银河系的周界使其精确到一个氢原子的半径。

  费马对数论的爱好来源于丢潘图的《算数》,他在页边处写下了日后被称为费马问题的描述: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4次幂写成两个4次幂之和;或者,总的来说,不可能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在列出这个结论的第一个边注后面,这个好恶作剧的天才草草写下一个附加的评注: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第三章 数学史上暗淡的一页

  欧拉做出了对费马问题的首次突破。欧拉首先完整的重现了费马对于幂数为4情况下的证明,然后通过引入虚数他能使费马的方法适用于n=3的情况。然而这个方法不再适用于n>4的情况。

  下一位做出突破的人是女数学家索菲·热尔曼,她推得方程不太可能存在解,即构建出一个情况,必须满足情况才有解,但这个情况太难满足了。现在如果能证明一定不会满足情况就可以说完整证明费马问题了。

  只有又有几个人基于热尔曼的方法完整的证明了n=5和7时候的费马问题。

  之后又有人做出其他贡献,但始终未能完整解决费马问题,这时怀尔曼觉得自己解决。

  第四章 进入抽象

  奖金:一位实业家兼数学爱好者沃尔夫斯凯尔由于求爱不成大受打击打算自杀,在自杀之前他偶然读到费马问题相关的内容而放弃了自杀,他修改了遗嘱把10万马克拿出来作为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的奖励。

  随后一个阶段,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基石进行了研究,哥德尔的研究表明问题不一定是有解的,那么费马大定理可能是对的,但是可能没有办法证明它。

  怀尔斯并非一开始就投入对费马定理的工作,而是进行其他的研究,但是这段时间的研究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五章 反证法

  肯·里贝特发现如果证明了谷山-志保猜想就可以解决费马大定理。但还没人能证明。

  第六章 秘密的计算

  怀尔斯知道谷山-志保猜想相关的信息之后决定拿全部时间解决费马问题,他决定独自秘密的研究,不和任何人讨论。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八):《费马大定理》读后感

  本书以数论中最著名的谜题——费马大猜想(定理)为主题,讲述了3个多世纪以来费马大定理从提出到被证明的历史,穿插了证明费马定理相关的猜想、方法等数论知识的介绍。此外,对相关数学家和人物生平的讲述使得本书在介绍数学知识的同时兼顾数学文化,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很少有一个数学问题能够像费马定理这样,吸引了如此众多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数学大师,毕达哥拉斯、索菲 热尔曼 欧拉、柯西、高斯、大卫希尔伯特,阿兰 图灵,库特 哥德尔,谷山丰、志村五郎,伽罗瓦 怀尔斯。提及其中任一名字,都值得我们高山仰止一番,“独眼数学巨人”——欧拉,“数学王子”高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图灵,英年早逝的数学天才伽罗瓦,伟大的法国女性数学家——索菲热尔曼,20实际最伟大的逻辑哲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提出谷山—志村猜想的两位日本数学家:谷山丰和志村五郎。以及最终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潜心近10年,毕其功于一役(当然其中也有波折),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附录部分,十篇附录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书中涉及到的一些必要数学定理的证明,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部分给出了很多参考史料,譬如对图灵生平的介绍、对历史上女数学家介绍的资料,有机会定要找来看看。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九):《费马大定理》——费马其实骗了你们

  费马大定理是这样一个困扰了人们长达300多年的恶魔,只是由于费马大神自己随意的一句批注,使得无数的数学家前赴后继地前往这个有去无回的证明地狱。的确,这就是一群没有俗心的求知者,他们智商卓绝、才华横溢,他们只希望在智力上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如果说在社会地位和财富上想要体现自己高人一等还有一定的比较标准的话,想在智力上体现出优越感,就要揭开那些困扰别人的难题。虽然我数学一直都很差,但是我是能够体会出来这一份快感的——毕竟在高中的时候也常常有只有我能做出来的题。

  这是一本接近于用怀尔斯的生平串起西方数学史的书,当然系统性不能跟《古今数学思想》比较,但是挡不住它好看呐。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跟探案小说也别无二致,只是作为读者对于那些玄乎的推理手段更为陌生而已。作者还很贴心地把那些有趣又困难的证明放在附录里,使得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而不影响书本身的趣味性。一边看我就一边在感叹呐,这本书充分地证明了我的高中和大学数学没有白学啊。从几何证明、对群论大致的理解、椭圆曲线和模型式的理解到数学归纳法,我的头脑里几乎闪回了一直以来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对整个证明过程的理解我自信是比推荐本书的罗胖同学要深刻一些的。这些数学方法,原来它们在数学家眼里是这么一个样子。难怪这么多人对它如痴如狂。虽然我自己还是不喜欢数学,但是至少我懂得了那些对它痴迷的人是在想什么。

  关于数学思想之缜密之严谨,很多学文科的人如今应该已经很不熟悉了。在离开了高中校园若干年以后,那些曾经难得让人抓耳挠腮的数列、函数、圆锥曲线是怎么证明得到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如同过眼云烟。然而也许我们中国人缺少的正是这种严密的精神。不否认中国也有厉害的数学家、科学家,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国民在这个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是太差了。胡适所谓“差不多先生”并没有随着新文化运动而销声匿迹,反而在如今在你我身边到处可见。我,就是一例。看过这本书,对此必须深刻检讨。

  书的最后,出现了两派人马。一边认为怀尔斯的证明已经完备,而其数学工具是那么的先进,以至于费马根本不可能有确切的证明;而另一派认为费马没有骗人,一定有着某种用十七世纪数学工具就能够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我倒是倾向于前者。因为费马自己证明了这个定理在4次方下的成立却没有留下足够普世的证明手段,很有可能说明了他自己也发现了这样一个命题用当时的数学工具不能解开。仅仅是猜测而已。而怀尔斯用跨界混搭的方法,把谷山-志村猜想和费马大定理结合,最终得到了解答也真是令人动容。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时候也常常用画图形的方法验算、甚至解答函数的题目。虽然难度想去不可以万里计,但还是允许我小小嘚瑟一下。

  说到这,希望弗兰兹的桥接思想能够最终完成。如果有朝一日能够看到物理大一统理论和弗兰兹主张能够完成的话,作为一个人类,我想我会有足够的自豪面对世间万物和外星生命吧。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十):理性之美

  以前学习高数面对众多高深莫测的定理时,总会想:这些人真是无聊,整天研究这些看不懂的东西,结果还来折磨后人!然则,看完这本《费马大定理》时才稍微有些理解这群智商超群的人对于数学的纯理性之美的近乎非理性的狂热追求,而之前讨厌的莱布尼茨、欧拉等也由单纯的文字组合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数学对于我来说恐怕这辈子都是不敢碰也搞不懂的学科,然而它的美、对它的不断完善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应该是这些数学家们前赴后继去攻克那些艰难的问题。想想,七年独自战斗,安德鲁.怀尔斯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又经历了多少磨难,能够完成300多年来几乎是所有数学家的梦想,也是苦尽甘来。向怀尔斯致敬!向为人类的数学进步作出过贡献的先哲们致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