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5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经典读后感10篇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是一本由[英]马克·克洛普利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一):愿你我能都能及时恢复

  2017-09-17 周日早地铁口前等地铁站开门坐第一趟地铁回家。然后继续外出参加兴趣活动。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样,下了班还在想工作的事,担心受怕做的工作会出错。停不下来,思考怎么做得好,但是到了上班,开始做反而有些混乱,或者拖延或者不开始,最后完成的效果一般般,很多开始的想法都没体现出来。

  如果有类似的情况,那么我们是情感型反刍性沉思者,而且我们不是一个人据调查近四分之一的人因不能在闲暇时忘却工作而烦恼。而且因为这样,我们可能没能好好休息及时进行恢复精力。然后感到疲劳,不是体力的累,而是心累,无力感,没关系,这也是现在的流行通病。

  那么,能改善这种情况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在《如何才能没有压力》这本书里。这本书干货满满。由英国萨里大学健康心理学教授,负责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放松这一领域的全球专家,马可·克洛普利撰写,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练习技巧,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本书的实践方案,就能消除压力,工作时也能减压,还能增强抗压能力。能达到工作生活精神的平衡,更加精力充沛,效率更高,比以前更轻松开心,工作更好,抗压能力更好。

  方法1笔头发泄

  这个程序要求你选出三天连续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要腾出20分钟,安静度过,无人打扰,关闭手机和电脑,保证不会分心。

  第一天

  敞开心扉写出大约20分钟关于工作最深刻的想法和最真实感受,可以是一个让你困扰的状况,也可以是让你难以讨论的问题。写完后放入一个信封,在以后或当即销毁。

  第二天

  按照前一天的做法去写,可以是同一个主题,也可以是新的主题,需要与工作有关。20分钟后停止,把纸放入信封,如上所述。

  第三天

  重复以上做法,20分钟后停止,把纸放入信封,如上所述。

  或许你跟我一样,觉得写字很累,可以打字代替,一直写就觉得很畅快,发泄负面情绪和内心的压力,而且写着写着就自己思考怎么改进。

  内心的我很小孩,对向别人倾诉依赖又爱又怕,但是通过今晚的书写,我发现效果比倾诉好很多。不怕负能量可见评论。

  方法2培养爱好,填补空白时间,减少滑手机,制定放假计划

  但是温馨提示:爱好就单纯想着自己喜欢,而不是有没有用或者别人认为你应该学的。也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如果这么做了,不太可能全部实现,然后你就会遇到挫折,很累,增加压力,太多工作外的活动难免会影响到工作。,特别工作量多的时候

  所以通过这个礼拜的体会,我决定精简自己现在参加的手帐漂流、钱堂手绘、读书笔记活动、工作周总结活动、OH网课、手帐网课,还有志愿者活动(周末培训+作业+晚上5小时去机构实践),还有很多图书馆借的书。

  简化为志愿者活动即可,其他的阅读、手帐手绘日记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心情不好就写写画画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二):即便忙成狗,也要活得有尊严

  一、

  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着更多的,新鲜的工作机会;这个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分不开。

  电话、邮件,各种社交app不遗余力地把生活和工作连成一片,躲都躲不开。

  在我最早听到的交际规则里,早上9点前,晚上9点后,是不便打扰别人的。

  无疑,这个规则已经过时了。不夸张的说,在周末接到与工作有关的电话,在睡觉前,甚至是凌晨1、2点我都收到工作有关的微信。来源是,各式各样的和你的工作有关联的人。

  这种生活至少让我崩溃过两次。

  一次是生病,牙痛到脸肿胀难堪,躺在床上万念俱灰

  结果收到两条来自工作的事务,一件事要及时处理沟通,一件事不急于一时,也让我心火浮躁。

  一次为了赶赴异地男友的约会,我尽量早的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心情愉悦地走在接男友回来的路上。然后收到一条求合作的微信,我看一看时间,马上是晚上的十点钟,心头愉悦一扫而空。我一边应对问题,一边应对忽如其来的情绪。

  男朋友下车后,只见我蹲在马路边上,一边聊工作,一边哭。应对我的崩溃,男友给出的意见无非是:不开心的话,明天就辞职。

  当然辞职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是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性质,也许是其他。

  我的经历过的两份工作中,或多或少,我都未曾得到过安宁

  而且我觉得即使换一份工作,在生活受到侵扰的这件事情上,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改善。

  有些时候,需要变的是工作,但有些时候,改变工作方式会更加彻底一些。

  二、

  卡耐基有一句话说:今天就是生活——你唯一可以确定的生活。

  工作是生活,工作之外的时间也是生活。

  想要过好这一天的生活,必须平衡工作和工作之外的时间。

  平衡这个概念,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工作的认知不一样,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并不相同。

  《如何才能没压力》这本书里提到了3种运用不同工作方式的人——

  1、情感型的反刍性沉思者

  这类人在空闲时间内,难以从情感上脱离与工作有关的想法,,因为不能停止思考工作的问题变得紧张和沮丧。这类人群也是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睡眠障碍的多发人群。

  2、解决问题的思考者

  这类人的特点是,喜欢在不工作的时候思考工作有关的问题,喜欢工作带来的挑战,喜欢解决问题的带来的快感。这类人的思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同时这类人具有很强的自控力和自律力,他们享受工作也重视休闲生活,可是说是身心健康的职场达人。

  3、可以轻易摆脱工作的忘却者

  这类人的特点是,离开工作后就可以忘却工作,工作留在办公室。工作之外是自由安排的休闲时光

  我自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可以轻易摆脱工作的忘却者。因为工作平台依托的是一个网站,曾经有一次我们技术人员调出来了我和同事们在网站停留的轨迹。我的轨迹最为正常,工作时间活动频繁,工作之外,逐渐销声匿迹

  但我也是一个情感型的工作者。

  我不否认工作的价值,享受工作成就带来的价值观,也喜欢薪水带来的自由度。

  但在我的天秤上工作之外的生活权重,不会因为我对工作价值的认可而少一分。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个人的休闲生活被工作打断时,我才会很容易落入情感起伏中。

  我想大部分的困扰和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们习惯把周末以及下班后的时间圈定为自己的私人领域。当这个领域频繁被打扰,其实是对人心智的侵扰。这种被侵扰的情况并不鲜见,否则社交网络上,那些加班猝死的批判或调侃也不会那么流行。

  其实,工作与个人生活彻底分开并不实际。但是是否要在闲暇时间去思考,去处理工作,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认可《如何才能没压力》的作者马克·克洛普利的观点——

  答案取决于他们如何思考工作,取决于他们有关工作的想法是否已经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在闲暇时间工作或者思考工作并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但如果这种行为影响到了健康和幸福,我们要学会怎么叫停。

  三、

  马克·克洛普利是美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负责职业健康领域的研究,是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放松的专家。

  这样一个学院派背景的作者,写的书也犹如论文一般清晰严谨,论据考究。比起来市面上大量的职场鸡汤,《如何才能没压力》是一本有理有据并可行的方法论。

  他最先主张的就是修正工作信念

  好的工作状态是能积极投入又不痴迷,工作可以卓有成效,不必精疲力竭

  不必为准时下班怀有负罪感,当你真诚地觉得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是一件好事情,才能真正彻底地从工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而放松过后,疲劳降低,再投入工作当中,必将更有热情和精力。

  如何做好工作与闲暇的平衡呢?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些消除压力的技巧:

  (一)不要让压力失控

  1、关于工作的杂七杂八的想法,别想着一蹴而就,也别总想着“为什么会这样”,总是咀嚼为什么只会让人陷入对未来的焦虑,而不会改变结果。转变思考方式,从“为什么”变成“怎样做”才能帮助我们成长

  2、学着用笔头释放压力,表达性写作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技巧。

  当我们遇见工作困扰,可以连续三天抽出20分钟写对工作上进行吐槽。宣泄是净化情感的一种方式。

  3、正念冥想减压法

  练习正念是一种减少紧张情绪,协助放松身体的有效方式,以呼吸、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为中心。练习冥想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此时此刻;而正念则是要你观察此时此刻自己的想法,关注到消极想法,把那些潜意识里控制你的情绪升华到意识层面,从而控制消除那些负面的想法。

  (二)培养减压的爱好

  你身边有没有工作狂?其实工作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上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并没有学会如何玩乐。这种人会害怕休闲,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休闲的时间。

  这样看来,有一种爱好的人十分幸运

  如果我们有一种真正喜欢的业余爱好,那么我们肯定乐意挤出时间去做这件事。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爱好就是为自己留出时间,那是你自己的时间。

  做爱好的事情,这是一个正向的过程。你享受了自己的时间,也同时能享受爱好带来的技能进步或者新鲜的社交圈。我们不能每天工作,爱好能拯救我们。

  (三)学会如何安排工作

  1、把工作留在办公室,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提交效率,为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的确定deadline,这有利于我们更佳集中精力的处理某件事情,防止拖延,提高效率。

  所以To do list 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别忘了加上时间限制。

  2、养成随时休息放松的习惯

  作者提出:难以摆脱工作的人往往不会在工作中休息,在休息时,也不会利用休息时间恢复精神和体力。休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工作当中,要适当停下来休息一下,比如喝杯咖啡,简单做一下伸展运动。这些都能保持我们的活力。

  而在工作之外,培养一些小习惯,提示自己该调整状态了。比如离开办公室之前,开始整理书桌,收起工作,列好明天的工作列表,告诉自己,下班了,要回归生活了。而回到家,可以立刻去洗澡,去做面膜,告诉自己进入了休息时间。

  作者的个人习惯是:准备两幅眼镜,一个用作工作时间,一个用作私人时间。这很赞。

  3、利用好通勤时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忙碌了一天,其实当你真正进了家门,歪在沙发上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的放松下来。这就意味着,通勤时间特别重要,通勤时间越长,人们会越疲惫。我的通勤时间,刚刚从30分钟延长到1个小时的时候,是我身心俱疲的时候。

  但是通勤时间不可避免,但可以加以利用。

  早晨开始上班的时候,可以开始看看邮件,简单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开始为工作做准备。晚上回家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跟家人聊聊天,做一些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回家路上的等车、堵车,这种体能的消耗会让人疲惫不堪,压力更大,很难从工作的紧张感中的走出来。这个时候,一个人多呆一会儿,会好很多。如果你的家人在工作回来期待沉默地呆一会儿,也不要去打扰他了。

  3、交一些同事之外的朋友

  这很重要,亲身体会。当你的朋友都是同事,你就很难摆脱工作的影响。

  聊着聊着天,话题就跑到了工作上,这感觉真的不太好。

  但是跟同事相处不可避免,那么请喝积极向上态度的同事在一起。人之间的气场会互相影响,与太过消极的人相处,会影响心情以及工作效率。

  (四)学会享受闲暇时光

  1、周末要有计划

  做一个沙发土豆,看剧吃零食;还是投身于爱好当中?

  作者在这里提醒:闲暇时光不要太无所事事,工作有工作计划,周末也应该有周末计划。

  实际上,当我们一天的休闲时间全部用来看剧吃零食,或者放肆的睡觉,周末过去,反而

  会觉得空空落落。

  但当我们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俗套去寻找一顿美食,看一场院线电影,都会觉得舒适很多。

  闲暇时间过得好是一种能力。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不工作吃仍过着枯燥乏味生活的人,似乎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无所事事,缺乏热情。这并不是奇怪,这只是同一个人表现出来相同的人格特质而已。

  (五)不做手机的奴隶

  正如本篇文章开头所讲,手机、网络这些东西侵蚀了家庭与工作的边界。手机背后丰富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掌握控制权。

  首先,当进入休息时间,不要去回复工作上的信息,这样会让别人觉得随时都可以打扰你。

  再次,你可以尝试下班后尽快关闭手机,或者试着远离手机。我曾经对手机进行过管控,我曾经有两个手机,一个手机上安装了工作邮件,也会时常收到工作上的微信,这个手机回到家就会被我搁置一旁。这里很感谢,我不是媒体工作者,不会有很要紧的新闻紧急处理。后来,恢复成一个手机之后,我买了闹钟,用于看时间和叫我起床。手机尽量不带进卧室。

  再次;在非工作时间不要浏览工作相关的资讯网站。

  这里我自己有一个补充,对于很多人,闲暇时间也不免要扩展学习业务上一些知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会建议,在个人时间内圈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块来做这一件事。这是比平常闲散的碎片化阅读更有效率的事情。

  (六)保护好身体,睡眠、饮食、锻炼的重要性,一切都在不言中。

  四、

  我们经常自比成狗,古有丧家之犬,今有加班狗,单身狗,好像只有说像狗一样,才能有效说明,我们有多么狼狈。

  但与此同时,朋友圈里晒加班也不是一种罕见的事情,虽然,表示工作很忙会让某些雇主无脑开心。但,忙并不是一件高尚的事情。这件事情背后,很多时候只是无效的努力。忙不是利用时间好的方式,但可能是安慰自己生活丰富的虚假繁荣。

  正如作者而言:想要驾驭自己的生活,你需要对自己的所做多为负责,对遇到的各种事情负责。

  换句话说:时间的用法就是生命的活法。工作上已然觉得自己像狗,生活中还不能像一个正儿八经的人一样活着嘛?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三):为什么要工作呢?

  “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而我却仍然感觉很累?” 部门新来的小妹问我。

  “大约是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吧。”

  “你也会吗?”

  “大家都会,只是程度不同。”

  这让我想起刚毕业时的状态,独自来京,刚入公司,一心想要做出些成绩来。当然作为一个专业能力不强,技术不会,业务不懂,毫无特长,非名牌校毕业的人来说,实在是自己都不好意思不努力。

  现在想来,那确实是一段悲催的时光。我会每天下班后在公司多留一会儿,整理下一天的工作,当然多数时候我只能看着满屏的数据,翻着文档,空余叹:“为什么招我进来?为什么我都不会?我都学了什么?这都是些什么?”而且很悲惨的,我还不能倾诉,这世上还有比一个弱者的抱怨更显无能的事情嘛?

  当然也不是完无喜事,在一个月300多小时的努力下,当我把成果拿给客户看时,他说:“没想到小姑娘蛮厉害的!”,我简直幸福到飞起。那时的生活重心是工作吗?不,哪有什么生活!老娘要工作!

  当时的头儿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儿,认真严谨,雷厉风行,这也导致他为人很强势。因为多数时候他都不在国内,所以凌晨两三点钟收到什么紧急回复邮件真是司空见惯。这也让我养成了两个习惯:

  1. 睡觉开手机

  2. 两点四点之间一定要醒一次,拿起手机,查下邮件

  如今早已不需要这样,可是习惯确实是让人憎恶的东西。总之这样过了8个月,我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样的状态是非常态不健康的。一切源于和我同住朋友的抱怨,她是我的大学舍友。有一天她突然叹道:“我觉得你毕业了性格都变了,没有以前爱说笑了。”

  我连连摆手:“工作太忙,公司一堆事儿。”

  “是啊,你们头儿太变态了!”

  我不禁汗颜,其实仔细想来,还真不是。是我自己搞得太紧张了,太想证明什么,却自己乱了阵脚。相反因为是组里唯一的女生,头儿多数不会凶我,我做错了什么,他就会直直的盯我3秒钟,有时候感觉自己太过严厉还会安慰我:“组里都是男生,没带过女下属,所以有时候没有很好的考虑我的心情。”多数的多数他会和我聊天:“我闺女和你就差不太多岁,你们小姑娘...“是的,如果说他太过严苛,那我很有倒打一耙的嫌疑。所以,很明显问题出在我。

  我有热爱我的工作嘛?我所希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工作占比是多少?想要什么样的成绩?怎么规划?怎么实施?好像我都没想过,我只想,你看,我努力工作总没错吧?!我和生活打了一场蛮仗,累的要死也没取得什么可人的成绩。

  所以回到问题的核心,我们为什么工作?大多数回答会说:“因为要生活下去。”可是我相信这其中的再大多数并没有到今天不工作明天就饿死的地步,那么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大幅度加班?老板的任务没完成,能力问题?技术问题?时间规划问题?

  为什么即使不在上班时间也会感觉过度疲劳?反刍性高度集中?压力失控?自我调节无能?

  我们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对于工作在整个生活中的定位?我们有多钟爱于它?即使没有,即使只认为“工作只是赚钱谋生的工具”,我们也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然有人会认为阅读这类自助“工具书”和市场推销的成功学无差,精神鸦片,空空浪费了大把时间。而我认为,我们至少要停下脚步,整顿行装,才能走好后面的漫漫人生路。我们可以看看别人的想法,结合自己的情景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四):无压力,才是真的一身轻

  甄嬛传中华妃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我想说,或者很多人都想说,我们真的试过,不过你是等皇上,而我们是被压力压到失眠! 诚如作者所说,导致一系列身心不畅的压力如今已不仅仅来源于工作,在远离工作之外的生活中,压力同样存在。我就有切身体会,星期天只要手机铃声一响,我的心脏顿时一缩,真的是连休息都摆脱不了手机恐惧症。作者马克·克洛普利作为英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是专攻研究研究人们如何从工作中放松的专家,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源自于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辅以他的方法建议,帮助读者更“身心健康”地生活。 首先,心动才能行动,最开始作者将篇幅留给了讲述放松身心和摆脱工作的重要性上。不要认为你都知道,其实你的知道并没有扎根你的心中。我们必须坚定地明确,工作是工作,休闲是休闲,带着工作进入休闲,不是敬业,是自掘坟墓!一个连休闲都没办法全心享受的人,是没办法享受工作的乐趣的,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为了享受快乐的生活。切莫累垮了身体,换来一堆这辈子也用不到的纸片。 我现在就在尝试作者介绍的“笔头发泄压力法”,将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想法通通写下来,连续三天,每天抽出20分钟足矣。平时无法宣之于口的负能量如实表达出来,你会发现,这不仅是宣泄,也是整理。在脑子里是一团麻,写出来,一点点分解梳理思考,真的感觉困难不像是一开始那么庞大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还有培养减压爱好、制定休闲计划、与手机适时地说再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其实,我认为在书里,作者最中心的思想通俗点说就是,该干时好好干,该玩时轻松玩。这就需要你在工作中拒绝外界的干扰,按照自己的计划与时间安排去完成任务,最大限度地让工作远离放假的短暂时光,不要再拖延了,很多时候,压力真的是我们自作自受。还有,锻炼身体很重要,与知心好友的交往也很重要,我们要从现在起好好审视工作与生活,哪些重要,哪些该扔掉,整理好行囊,更好地上路。 等看完书,并将一系列从书中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再回过头重新做一做开篇作者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压力调查表,我想,一定会有新的变化,更加光明的改变!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五):对待压力,你用对方法了吗?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是一本帮助生活压力大,工作生活不平衡的人培养心理韧性,疏导压力,掌控生活的书。

  书里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掌控自己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练习之后,压力小了,心也轻松不少。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的作者是英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马克·克罗普利,他是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放松这一领域的专家。马克·克罗普利遇见过很多被工作困扰的人,他们下班后,心里仍然想的是工作,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这些被工作困扰的人。在酒吧里他无意听到一位女性的抱怨让他记忆尤为深刻,感受到她被工作“套住”的无奈,让马克·克罗普利更想帮助他们解脱。

  “ 其中一位女性抱怨她无法抛下工作,只要自己醒着,满脑子想的就都是工作,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到了晚上情况变的更加严重,夜晚,她躺在床上,心里‘翻江倒海’,根本无法入睡。”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指出,按照下班后是否思考与工作相关问题,可分为三类人:情感型反刍性沉思者、解决问题的思考者以及可轻易摆脱工作的忘却者。压力最大的就是情感型反刍性沉思者,也是最不可取的,这类人时刻不忘工作,把自己逼的很紧,没有足够的休息,工作也不如意;解决问题的思考者才是正确的对待者,这类型的人不仅善于发现、解决问题,也最能让自己生活的愉快;而可轻易摆脱工作的人,如果能充分放松、休息,会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但如果在工作之外,从未想到过工作或者同事,他就可能让人觉得他从未真正投入过工作。

  对我而言,我就是情感型反刍性沉思者,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做家务、带孩子就是工作,除了有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要做,还有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要照顾,每次孩子生病或者大哭哄不好的时候,我倍感压力,为什么老是哄不好,责怪自己太笨,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照顾他。越是这样,越会一直想着这些问题,总怕一疏忽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把自己逼的敏感脆弱。满心的孩子和做不完的家务,紧张,沮丧,然而并没有解决问题。

  后来接触到极简生活,试着先从精简物品,从而少做家务;对于孩子,我也在观察,怎样做既能照顾好他,又让我有自己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哭不是因为饿了、困了、无聊了,就是拉了、尿了,总之都是有原因的。其实他需要的并不是一直的怀抱,每天多带着他出门走走,回来后,没有生理需求,他就可以自己安静的睡觉或者摆弄玩具,我只要保障他的安全,且在他需要的时候,即刻出现就好了。

  这以后我也不再一直把孩子抱在怀里,他有了自己的空间,我也有了自己的时间。有时间就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压力感渐渐也消失了,生活轻松加愉快,心也充满阳光。

  正如书中第八章不要让你的压力失控提示的那样,我们思考“为什么”只会让我们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中,而思考“如何做”会让我们积极面对现实,甚至解决困难。

  “ 将你的思考内容从‘为什么’改变为‘如何做’。”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修正它。有时候,不经意间就被一些人或者一些事套住,学会释放压力,养成放松的习惯,掌控生活,做事效率也会变高。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分四部分让我们认识压力、减小压力。第一部分讲的是工作和休闲平衡的意义,第二部分讲的是工作之外处理压力的技巧,第三部分讲的是工作时处理压力的技巧,第四部分讲的是修身养性,增强抗压能力。

  这本书里的很多减压小技巧,不仅能用于工作,也适用于生活中,比如修正工作信念让我们有更清晰的做事思路、正念冥想减压法让我们正视自己的身体、自由职业者减压技巧适合自由时间多的人。

  “”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摆脱工作去享受我们的自由时间,保护我们的健康,提高睡眠质量,保持精力充沛,为在第二天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积蓄力量。”

  看完这本书,试着找到那个平衡点,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更好的工作,用精神充沛的自己迎接每一天。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六):学会应对压力,将自己从工作疲劳中解救

  我才毕业那会儿,工作时有种拼命三郎的态度,加上公司又鼓吹加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最后以严重的亚健康症状不得不辞职。 由于当时深呼吸时胸口痛,我去医院检查, 又查不出毛病。加上健忘、焦虑、失眠一起袭来,感觉像是天天都处在经前烦躁期。正因为对工作压力没有足够的技巧应对,只感觉心力交瘁,我才贸然辞职,休整数月才重新开始找工作。 马克·克洛普利的著作《如何才能没压力》第一章就提问“工作与休闲一定是对立面么”,引出观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谋生,它除了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让你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虽然那些拥有数百万银行存款的公司老板和职业运动员仍在继续工作,但像我这种还停留在为谋生而工作的初级阶段,上班的最终目标就是不上班。也不可能每次被工作压力累到喘不过气就辞职,只好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好让自己刀枪不入。我们为工作所累,是没有找到工作与休闲的平衡点,不能及时从工作压力中恢复。 《如何才能没压力》书中提到工作时我们可能耗费不同形式的精力: 认知方面的(思考、规划集中等); 情绪方面的(当事情出错,或同事、客户惹恼我们的时候,尽量不发脾气); 身体方面的(做体力工作,或打字,或白天大部分时间再办公室里都坐在同一位置上); 生理方面的(吃喝的需求) 工作的时候需要耗费的这些精力,如果没有在休闲时恢复,就可能引起疲劳、消极情绪、睡眠障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第五章《测试一下你保持天平的能力》的思想问卷,可以得知我属于“情感反刍性沉思者”“解决问题的思考者”“可轻易摆脱工作的人”三种类型中的前者。 情感反刍性沉思者容易在情绪方面恢复缓慢,进而导致睡眠障碍,使得第二天早上无精打采,思考不集中。 我向来视失眠为头等大事,因为担心安眠药吃多了产生抗药性,我还特意去医院精神科询问了医生,后来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并增加锻炼等辅助手段来保证睡眠质量。 《如何才能没压力》的第27章中,解释了睡眠的五个阶段,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让你更精确的评判自己的睡眠质量,并说了十种方法来帮助你拜托工作的影响,睡个好觉。比如睡眠卫生的基本原则之一: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 温度适宜(最好为17摄氏度左右) 幽暗安静的房间 舒适的睡床、床垫、枕头、羽绒服和床单 没有干扰(无电脑、电视等物品) 把闹钟转过去,看不到显示时间(否则想看闹钟时间,引起焦虑) 对压力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保证睡眠及身体健康来增强抗压能力,终于到了关键的部分——培养消除压力的技巧和减轻压力的方法。 或许你已经看了许多如何与压力相处的书籍,而并没有多少改善,《如何才能没压力》的作者马克·克洛普利,作为英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帮助人们如何从工作中放松这一领域的专家,已发表了100多篇期刊论文。除了讨论了应该采用的有效方法来处理来自工作的压力,如笔头发泄法、爱好转移法、正念冥想法、特约时间法等多种方法,还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减压方法。 就跟父母辨别不出朋友圈分享的养生伪科学一样,我们也容易轻信其他渠道获得的、看似专业的“偏方”。 经常听人劝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多想无益,或许给它安上“思考停止”的专业帽子,即以抑制的手段摆脱重复出现的消极思想的方法。 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时间内,由于回避问题,负面情绪被压抑而暂时得到缓解。实际上会形成反弹效应,你越是试图抑制它,就会有意地关注它,反而使它更容易被自己意识到。 《如何才能没压力》同样不赞成靠饮酒来放松,,虽然酒精是一种松弛剂,但是会影响深度睡眠质量。 该书追求的是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帮助你更健康的宣泄情绪,放松身心。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读后感(七):找到源头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一直以为“工作狂”是为了生活。殊不知,是自己把自己逼成了“工作狂”。

  讲真的,生活中工作中有压力太正常了,我们一直都信奉着,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名言。却不知道,这个有动力的压力是有个度的,太大的压力就成了负担,不仅不能给你动力,反而会拖后腿。

  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内心是很不屑的,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读过之后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找到承诺双休,车程一个小时之内的工作,绝对接受不了单休或者大小休,也不愿意离家太远在路上耽搁太多的时间,工作性质最好是离开办公室就不用再操心的那种。因为,下班之后,我们想做点自己的事情,周末休两天,想和朋友们约个饭局看个电影什么的。

  然而,工作两年之后,自愿加班,即便是上下班的路上也在操心工作的事情,各种电话微信信息,来者不拒。再后来,下班之后如果没有什么工作,周末如果不加班,你会觉得无限无聊,除了漠然的刷手机,居然无事可做。

  你甚至都不知道,最近有什么有趣的综艺节目,最近有哪些新上映的电影,朋友们也好久不见,不知道最近的近况如何。

  更难意识到的是,究其根本,绑架你的甚至不是工作,而是你自己。这种无时无刻惦念工作,没有工作就显得空虚,焦虑,甚至认为除了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是没有意义的想法,都是你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牢笼,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为了自己无时不刻的增压泵。

  这真的是我自己非常切身的体会,不知不觉中居然把自己卖给工作了。做着书里的测试表格,对照着表格后面的解释,发现自己居然是中度的情感反刍性沉思者,而且不可轻易摆脱工作。而问题根源居然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了。

  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把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严格区分开来,认真的给自己策划了两个悠闲的周末,居然真的有效,很好的缓解了一直紧绷的状态。

  书的后半部分讲怎么缓解在工作中的压力,讲的是“时间管理”法,之前也接触过很多时间管理类的书,这本只是简单的概要。

  我自己比较有感触的是前半部分,怎么样把自己从工作中剥离出来,其实休息也是很重要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的顾此失彼了。

  书名说“没有压力”实际上,并不是说甩开压力,而是和压力做朋友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有和我一样陷在工作里或者没意识到工作已经侵蚀了你的生活的小伙伴,比较推荐阅读这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