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7 21: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精选10篇

  《网络新新词典》是一本由风君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393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2-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一):网络语言入门《网络新新词典》

  网络语言入门《网络新新词典》

  转眼四十岁了,上网也有十年多,不过网络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新词汇,尤其是那些要命的外文缩写,让我们这些对外语一窍不通的人,感觉真的out了。还好有百度,遇到什么奇怪的东西,百度一下就知道个大概,不过百度更新的速度也赶不上网络中造词的能力,学习总是必要的。

  对于很少触网的人来说,这本词典可以说是一个帮手,并不是让你遇到名词去查,查东西有百度,而是通过阅读,来了解网络,熟悉网络语言,不然你和网友们说话可就有点费劲了。

  对于经常上网的绝大多数网民来说,这本《网络新新词典》里面的条目,并不陌生,而且即便不知道准确的意义,光凭借着具体的语言环境,也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这本书除了解释这些网络名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每个词的寻根溯源,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了。我最爱看的就是这部分,看了才知道原来这些在网络中耳熟能详的的名词原来都是这么产生的啊!不可不知道,看了还真挺长学问的。网络从出现到现在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一点一点形成自己的特色,网络语言对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冲击,按照这个发展速度看,也许有一天网络语言会强大到和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不相上下,这都是有可能的。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文化也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头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这本书在网络文化的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看了这么多网络中的词汇,发现有很多词都是从日文中引进的,挺让人郁闷的,比如“给力”“人气”“萌”等等,作者也分析了,这也许是和中日文同源有关,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有很多相同点,所以互相借词也就不奇怪了,早在五四时期,日文就大量进入汉语中,比如“法律”“干部”“劳动”数量多达成百上千,应该是现代汉语中接纳外来词最多的一个国家。

  还有更多的是从网络中产生的,不过所有网络中的词汇,都是因为它们切合了现实社会的某个方面,才会具备流行起来的基础,毕竟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反应。

  这本《网络新新词典》不仅是一个网络词汇的入门,也是网络词汇的大全,想要了解网络文化,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二):网络知识扫盲书

  风君出书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群内书友竟相奔走转告,我亦不例外。我与风君相识于网络,素未谋面,在与他极为有限的网络交流中,我深深的为他知识的广博、思辨的理性和看问题的深度所折服,是以他的出书并不让我感到意外,这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所意外的是,他竟编了一本词典。

  对于编书的缘起和理由,风君在前言中给予了简单的说明。现当下,随着网络的普及,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渐趋强烈,甚至有两者渐趋融合的趋势,很多人已经须臾不可离开。但是,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它的匿名化、自由化,极大的激发了网友的创造热情,不管是为了恶搞,还是为了解嘲,或是为了便捷,就创造出了数不数胜的新的词汇来。同时,这些网络词汇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各类传统媒体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对那些根本不上网、经常不上网、或者经常上网又不关心网络热点的人形成巨大的交流、理解障碍,如果只是望文生义还可能闹出笑话。所以,这本《网络新新词典》也算是应运而生

  对于这本词典的编撰,风君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从词条上看可谓是包罗万象,各类网络用语已经被他搜罗以尽,不但收录了象雷、帖、犀利哥等这些基础性、知识性的语汇和称谓,而且收录了诸如贾君鹏事件、邓玉娇案件等这些在网络上影响巨大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俨然可以作为一本网络大事记来读,以明了近些年来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日渐融合的历史脉络。同时,风君在其编排上也颇下功夫,对每一个词条不但给出了基本词义,让人知其然,而且对其产生的时间、源起、流变等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考据,更让人知其所以然。

  事实上,风君这本词典最大的亮点不在于它收录词条的全、也不在于它词汇释义的精,而在于他独出心裁的辨析一项。他没有满足于简单的释义、类比,而是利用自己深厚的人文学养和理性的学理思辨,对每一个网络语词所代表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等意义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引导读者领略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更为难得的是,风君没有人云亦云,这每一个词的辨析都是他独立思考结果,处处渗透着他个人的思想,每一个辨析项也都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短文来读。虽然风君的有些看法我并不认可,但我仍然为他的这种做法叫好。可以说,每一条辨析都是风君在这本词典中盖下的个人印章,也正是通过这些印章他赋予了这本工具书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使其成为了他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载体,是属于他的精彩。

  或许有人会说,在这个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百度和谷歌回答一切疑问的全媒体时代,编写这样一本词典根本就是多此一举,毫无意义。其实,这样的论点根本不值一驳。且不说两者的释义在精当、全面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对于前文所说的那些根本没上过网、经常不上网、或者经常上网又不关心网络热点的人来说,这样一本词典原本就不只是为了查阅词义,更多的是为这些人完成网络知识的扫盲,以避免在与这些“网络新新词”不期遭遇的时候不致闹出笑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名为词典的书,所起到的功用倒更象是一本教材。所以,我称其为一本网络知识扫盲书。

  当前,网络文化发展之快让人咂舌,难免泥沙俱下,而网民们创新词汇的速度与网络自然淘汰的速度同样如此。其实,风君这本书所收录的一些网络词语已然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另外一些则已经被网络淘汰,这也正是网络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吧。所以,如果风君的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每年搞一个年度网络新词总汇,然后定期对这本书进行修订,以与不断变化的形势相适应,则更为一件美事了。

  最后,衷心的向风君表示祝贺,也真心期待他能再接再厉,不断写出精彩书评,不断的推出新书,以不断的成就自己!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三):应运而生的作品

  社会发展本身就是瞬息万变,难以准确无误的把握各个领域的具体动向,而网络发展壮大后事情则变的越发复杂了。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且大多出现在网络或通过网络展现在世人眼前。同时,网络也在制造自己的文化,以此作为一种另类的软实力与所谓的正统文化相庭抗理,伟大的网友们不断的创造出网络新词影响着大众的口头、书面用语,不可谓不强大。此时,《网络新新词典》的出现就是一种时代的需求,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网络新新词典》的体例是词典的范畴,词典的特征一般来讲就是资料、材料的整理,其中能够集中体现编著者的考证和编纂材料的能力,然而风君在其中凸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的一些评论也是可圈可点。就风君本人的写作风格来看,主要表现为犀利、张扬,这种文章一般来讲立意鲜明,但也会刺激到一些人,包括与其观点不同的人。《网络新新词典》依旧没有隐藏这种文风,对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没有隐晦,反而将其系统化了。其中血汗工厂、仇富、躲猫猫、天价烟事件及局长日记等,都是让一些人脸红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本书真实价值所在,当然网络新词中存在着很多艺术、文化的内容,它们带来的大多是欢乐幽默激情激动,但这并非是网络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

  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特点本身或正面、或负面,可以说是兼而有之。目前的情况是负面多于正面,甚至可以说正面是在垂死挣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但是对于一些人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具备着及时性、有效性甚至不可逆性,在网络上的曝光会被及时的转载,同时也会被毫不留情的冠之以“好听”的网络术语。血汗工厂、仇富、躲猫猫、天价烟事件及局长日记等网络名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法反映,更是一种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甚至包含着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我也一直关注,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这种价值观已经被接受,社会大众正在自我麻痹的过程中,这是一种丧失判断力的表现。最近,我突然产生了对道教及道教文化的兴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的广博道论,其中合理、可取的部分很多,不乏经典。鲁迅当年也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然而当前中国昌盛的宗教却非道教,这也仅仅是国人对宗教的态度罢了,但是反映出来的确是对本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认知缺失。有人问我,你总是强调社会价值的缺失和扭曲,那么靠什么来填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在我们的文化宣传和渗透上加上我们自己独有的东西,要迅速的将五四曾经彻底毁灭的东西进行重建,传统要进行不断的修复和加工,这些都是大工程量的事情,而核心就在于几个词即“耻”、“畏惧”和“信仰”。 “耻”、“畏惧”和“信仰”中前两个为人的心理反应,但是社会瞬息万变的过程中,人似乎慢慢缺少了这两者,变得胆大妄为、变得毫无羞耻,丧失了对于正义和法律的畏惧、丧失了对基本廉耻的坚守,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高层次追求,真的成为了一些所谓精英的专有。这些其实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为文化族群中的一份子就要不断的冲破自己的思想牢笼,将思想作为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来看待,能将最富有创新性的东西展现出来。《网络新新词典》在词典的基础上,尽量的表现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并非是简单的网络新词所能涵盖的。可以说,本书能够使得大众获得网络新鲜的东西,但它也着实能使一些麻痹的人清醒一些,重新找回自我、找回价值。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四):屌丝的登堂入室

  这不是书评,是推荐语。

  ————————————

  在中世纪的魔法世界里,只要魔法师念出咒语,万物都将受到魔法师的控制。所谓的咒语,就是此物的“真名”,这个真名代表着事物的本质,谁掌握了真名,谁掌握了事物。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于词语的崇敬,当你用“鸟”来指代天空中飞行的物体时,你也就拥有了“鸟”。

  而另一方面,当人们试图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思维时,语言也在控制和影响着思维,正如动物农场里喊出“自由即是奴役”、“战争就是和平”。撇开意识形态的争斗,当一个90后孩子用火星文和朋友交流时,大人的理解是不可理喻、糟蹋文化,而小孩的理解是“你和我不是一国的”。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创造还是改造词语,本身就是一场起义。

  《网络新新词典》里面汇集了屌丝、打酱油、草泥马、吐槽、萝莉、拼爹、面霸、干物女等众多网络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比如有些词语是从日本漫画过来,有些词语源于某些热点事件,有些词语则根本是因为网络“管教”不得已出现的谐音词,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网络词语代表着一代人关于个人所处时代的想象。

  屌丝,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带着粗鄙的味道。它原指为男性生殖器附近的阴毛,处于只能看不能干的尴尬,与高帅富、黑木耳等词语构成了那些自诩为“屌丝”的人关于性的焦虑。在他们看来,高帅富就如同中世纪的君主,享有对于所有妇女的初夜权,而屌丝只能沦落到捡备胎的名。正如今年情人节流行的段子:一个屌丝拿着一块牌子站在五星级酒店前,要求那些高富帅在啪啪啪时轻点,因为她可能是屌丝的老婆。姑且不论这种潜意识里对于女性的不尊重,而屌丝这种兼含着出于本能的艳羡和出于道德的不屑的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社会板结的怨恨。

  不过屌丝这个词语并没有随着“屌丝”原创者的想象走下去,当黑木耳变成了白富美,屌丝有了“矮穷挫”、“土肥圆”等兄弟,这个夹杂着低俗想象的词语陡然间重获新生。韩寒说自己是屌丝, “五月天”说自己是屌丝,一夜间,屌丝就跟草根一样成为所有认为自己处于弱势者的代名词。而尤为注意的是,当传统媒体开始介入时,屌丝一下子被神圣化,逆袭与屌丝仿佛构成了新一代的励志片。当何炅在综艺节目上称呼谢娜为“女屌丝”时,这也意味着屌丝与色情无关。我不是多么推崇“何老师”,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综艺主持人,何炅一直十分在意高堂与市井的关系,当他将“2B青年”说成“范二青年”时,我们就能看出他的用心良苦。于是,屌丝就在众人的合谋下,变成了一场民意的盛会。表面上代表着什么,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其实,从不少网络词语的产生与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抗与消解,比如打酱油,这个本身略带喜感的词语,如今演变成了不信任时代的无言抗争。当然,无论以后网络新新词语有多么惊人,我们也可以解构出它内在对于社会和时世的表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奇。《网络新新词典》里所收录的那些词语正是我们人人创造的传奇。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五):劳君雅赠,谦存若玉——来将风神写绝调

  在阅读《网络新新词典》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中泛起一个极其缺德的文化典故——死老婆与悼亡诗。有名人曾经就悼亡诗泛滥而刻薄的说“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尤其是死的是自己老婆,那是专属的题目谁也抢不走了”,实际上,这位名人忘记了词典若是编的好,也可年年出修订版,名利双收。即便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限定编纂的是史书,而词典并无限制,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有才,就请大胆的编一本,帝王敢于如此放松并非出于九五至尊的气度,而是因为在文采郁郁的一个多世纪以前,民间的知识分子有极高的鉴赏能力,是以吕不韦为国父而有《吕氏春秋》,刘安贵为天子大舅而有《淮南子》,《尔雅》的出现时间有多早,诸侯巨贾门客众多,成就的词典却屈指可数,就证明了治典其实比治史更难,明代谈迁的《国榷》便是最生动的例子,尽管这部史书的编纂过程是如此凄惨,谈迁倒霉的简直不亚于一生被雷劈了九次的印度人,但《国榷》并未被向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观念盛行的中国民众推崇,反而批评极为严厉。再次证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对文化作品极其严格的标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字典完成的难度,是以现在除了动用国家力量外,很难再有优秀的词典问世,韩少功先生虽然著有《马桥词典》一书,但在实质上可算作形式创新的笔记体小说,而非真正的词典。而《网络新新词典》的问世则真正的填补了民间编纂字典的空白。

  吃到好吃的鸡蛋,对产蛋的母鸡产生好奇是很正常的,当我得知这本书的时候,惊讶的能把拳头塞进嘴里,然而仔细一想又不由赞叹作者的高段,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几乎已经成了继口语和书面语之后的第三性语言,何解?就作者在[网络语言]这一词条的论析就可直接解释,相较于第一性的口语,网络语言缺乏声音这个媒介似乎不够直接,而与第二性的书面语比较又更为直观简洁,如作者所言:便于快捷输入,更为形象生动以及逃避检查机制等特点又证明了其绝非口语与书面语的简单结合或部分抽取。语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文化又反哺语言,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里,网络语言有着鲜活的生命与发展潜力。俯仰而观之,轻视网络还是网络语言都是愚昧的表现。尽管人们并不是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却很少能看到相关的著作的问世,不论卡斯特的“互联网三部曲”还是其他,能够透过网络语言而系统剖析网络“背后的故事”的著作近乎于无。这本占尽先机亦锋芒毕现的严肃著作,读者的肯定自不待言,那么修订版的不断出现还用说么?不愧是奥地利学派的传承人,本书的出版几乎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强力注解。我等奥利奥派是考虑不到这一层的~打经济算盘当然只是开个玩笑,以上是说意义,再简要谈谈何以这位作者的这本书值得君子一啖。

  在一个浮躁功利的表象与本质高度统一的社会中,像作者坚持阅读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书,且能对专业外既精又通的人少之又少,通读而达纵深,并能够融汇于自己所学的领域并有效的传达出来,这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极高的阅读效率,细读此书,作者会颠覆你对一个能被达到“全方位多领域触媒”和“人皮字典”的知识分子年龄的限定认识。态度严肃形式生动展现这种功底还真是想不出什么比网络词典更好的主题,尽管作者自称只是起源于两年多前一个偶然的聊天对话中,不如说,是才略与抱负替作者选择了这个主题,非如此,不足以展示才华,非如此,不足以呈现才智。非如此,不足以宣泄才情。

  相熟友人读过这本书都曾向我抱怨过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们说每次向别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将《网络新新词典》说成《网络语言新新词典》,据我所知,除了在犯罪心理学中,目击证人会不自觉的添加一些自己并未注意到的细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叙述所见基本上都是会遗漏而非增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能够深刻意识到网络已是文化集合而非文本图片集合的人并不太多。尽管解读网络的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目前看来,最为耐读的本词典所要承担的责任早已超过了名词解释的工具性,而要上升到文化关怀层面的人文性。有“散文大师”称谓的余秋雨先生新作《何谓文化》上市月余,何谓文化——众位可以如我一般举起手中的这本词典回答余大师——这便是文化。

  前面所说的是本书问世的文化符号意义,作为一个读书不挑,但评价苛刻的中文科班出身的读者,我几乎没有因为某个作品开创了什么而放低过对作品内容的要求,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滥觞也是代表,但我无法因此违心说作者当年文笔的任何好话。《网络新新词典》当得起激赏与其说是因为自身的两个开创性,毋宁归功于作者的笔力,在布局遣词的方方面面都有精湛的体现。同大多数人一样,词典给我们的感觉都是严肃刻板的,我也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几乎是绝对阈限技法的题材竟然轻车熟路的运用了古典小说技法,第19页的[网络用语]如一面照壁,蜻蜓点水不动声色,再现了障景引景与框景,后面的800余词条如流觞曲水~这种化用自建筑范畴的造园手法虽未失传,但多年来本该最多被运用的体裁小说中已经杳然无踪的技巧竟然在一本词典中如此纯熟贴切的展现,几乎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在松江方塔园得到什么高人的点化

  再就具体的词条而言,作者的广博知识储备得到了展现,如第五部分最后几个词条可以展示出作者生物专业的严谨性,[腐女]一次体现出作者心理学造诣,[穿越]则是对文学的理解,老词新用的[太监]则是对文学典故的熟稔运用,[海选}体现出的则是对历史政治改革的冷静分析……体现出的是作者思维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洽共生,正如其他读者所说,这本书的看点不仅是帮助菜鸟们迅速在网络世界如鱼得水,更重要的是后面词条中的辨析几乎篇篇如时评,剖析鞭辟入里——冷静客观,条理分明。语言的学习如果不放在社会文化的框架内思考着完成,其质量是等而下之的。本书一位自身还是知名作家的读者对本书这般称赞“不会这些词,勾引不到90后的”,作家是玩笑话,但又有几个人会知道这是玩笑话呢,深为扼腕。词条的提炼背后是对整个文化背景的理解加上多少本书的阅读的基础作为铺垫,如单从字面解释上看,[声优]一词可能是作者阅读《日本动画的力量》一书后提炼,而对“优”文化的剖析,还有在[吐槽}里面涉及到的日本传统曲艺形式“漫才”更要架构在对日本文化的深度把握上,类似于[你妹]等词条中对语言演化的高屋建瓴的分析,几乎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还有瞒着我们的第三个学位是语言学领域的。全书读来,雅致深刻,尤为难能又可贵的是,身为本土居民,在本书的词条收录中毫不避讳的收入了会令那部分狭隘的上海土著不高兴的词条,并一视同仁的予以了冷静剖析。

  作者在本书后记中谦虚道:百度百科与维基百科的词条编纂者们的前期整理都对自己很有帮助,身为众多的百度百科编辑之一,似可以深感与有荣焉,然而与“同僚”们对于百科的水准我们是自知的,倒不如说这本词典对于我们今后的编纂有重要的帮助。近四百页的内容相对于真正的网络文化来说,无疑是挂一漏万,但从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引导”来说,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因为书中凸显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不经意的证明了作者对教育学科的把握。作者在无意中不仅带领读者浏览了众多学科,也让我们通过作者的笔力,得以窥见海派文化的精致与博大,包括南洋公学校训饮水思源在这个时代泛化出的追索精神…

  按照常理,任何文章的最末一段我们要升华一下主题思想体现我们高尚的情操,但同作者一样,作为王小波的忠实拥趸,这么庸俗的事还是算了,不过作为高中教师,我明确而坦诚的要表达一下我对此书的赞誉,这三十多万字的著作当得起一项只有专业出身的语文教师才能提名的殊荣,尤其是带有辨析项的部分,完全可以抽出来选入现行的中学语文读本。教材课本作为要贯彻统治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奴役工具令人难以忍受,长期以来,我和我的不少同行们最有力的抵抗就是带领学生阅读课外读本,不少良知未泯的撰写者为我们选入了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字,然而随着思想钳制的加强,近年来读本也已经出现了如《读者》之类文摘的问题,打名人牌说假大空,而《网络新新词典》中的不少词条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日常接触的生动而亲切,本书中的辨析大多文质兼美情理俱佳,更重要的是,作者传达出一种精神层面的关怀,这样的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和不盲从浮躁社会只会热议“热点”的看热闹心态的习惯,我曾经夸赞过很多著作,但能当得起挑剔,可不经删改直接入选读本的,近年来,这是第一本,但愿,不会是唯一一本。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六):穿越之必备良卷

  年余不作书评,几至手生;幸于作者及词典条目相对熟稔,总算一气呵成。惟望旧韵仍在,不至辱没佳著

  【穿越之必备良卷】

  若给“开卷有益”下一个历史性的定义,个人以为:放进时光胶囊十年、二十年、N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后,仍能令后人获益匪浅的书籍(由于电子书只是虚拟开卷,暂不计入考虑)

  本书无疑正是“开卷有益”之一

  近年流行穿越,穿越影视、穿越游戏、穿越小说,层出不穷。但穿越本身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有相对论的一定支持,毕竟从实践上来说不大可能,然而这不妨碍我们展开科幻的想像翅膀或YY个人的纵横古今欲望。而说到穿越,尽管多是回到过去,但畅想未来场景的亦不在少数,且上面所描述的那种“回”的情形,同样适用于回到未来,因此去未来遛弯也在穿越范畴。本书放在未来自然属于社会性质之重要文献,此条不必赘述;则若本书都能裨益后人,那对前人又如何呢?考虑到今人穿越到古代总是要带齐各种装备才能应付不时之需,则本书实为穿越旅行之必备良卷也。既能给古人完全扫盲,又能让自己在精神上与现代遥相接轨——否则一人独回过去,焉能不寂寞非常?

  本书乍看之下似乎很简单,只是若干个词条组成的一个并无中心内容的集锦本;然而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已经代表了社会的中心,即它所涵盖的词条排列组合起来,恰正是社会这些年来发展的精微缩影。此类书籍,个人评判,理当每几年便出一本,既有时代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更可流芳后世,岂不美哉!

  因着心境轻松,不免略有调笑嫌疑,但求作者、读者勿怪。然则确是翻开本书时之真情实感:本来似乎是枯燥的词语条目及长篇累牍的释义,偏偏越读越有穿越之喜感,会想它落入过去会如何,掉入未来又会怎样,边读边笑,且学且记,但觉妙语连珠、定义严谨,对号入座,不忍释卷。是说虽然上网即可查找到绝大多数词语,但仍有比网络解释得更全面、更直观的好处。网上词典,以百度百科为例,虽然条目广泛、定义深远,但缺点就是可以任意更改(虽说也要经过审核,但确实有越改越糟的例子),不能作为权威定位——你说你写的全中,但绝对有人会提出异议,有时热门词条会更改百千次仍无最后定论,甚至在词条中硝烟迭起,口诛笔伐,亦非奇事,此类词条往往最后并无惟一定论,只能注明“本词条尚有争议”等等。而本书一为实体,并无篡改之忧,二经详尽考证,深具权威之性,比网络搜索结果优之数倍,属实便利快捷。若能再出电子版,随时可于手机及平板电脑观阅,必将更为普及

  网络时代,实体书前景其实堪忧,但纸张的优美质感却远非冰冷的屏幕所能取代,且纸张的光度与电脑、手机的光度相较,对眼睛更少损害。单以此二者论,实体书的选择已经应高于网络;然而快餐时代势必选择网络者众,就是爱书者,也往往无法从频繁出版的书籍中择优而取。是以仅仅出版好书仍然不够。怎样宣传它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才是最费思量的吧?本书若非好友提醒,险些失之交臂——总须先知道有好书,然后才能设法购入;若不知道,便会错过,如之奈何?

  我们上网吧!我们看剧吧!我们旅行吧!我们穿越吧!带着亲人,带着好友,带着情侣,带着它~~~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七):风君style: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在键盘上打出第一行字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愉悦的,写这篇书评的状态十分的放松。因为关于本书的优劣已经有很多人评论过,我就不再赘述,我今天,重点要跟大家吐槽下这本书的编著者:风君。

  其实呢,我写的时候,就带着一种,哇哈哈,风君你也有今天的变态想法来写的。而且要抱着一种风君一看就想抽我的爆料精神,来揭穿风君的真面目,因为,我就是,来!报!仇!的啊!风君,你是忘了前段时间我俩吵架的事情了吗?居然敢让我来评论你的新书!结果当我得意洋洋的问出这么一句的时候,他居然搞出一句:“啊,有吗?什么时候?”的回答,让我觉得大为泄气,你是整天都在跟人吵架习惯了还是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啊嘤嘤嘤!老纸心理受伤了,看我怎么埋汰你好!

  那么筒子们,汽水瓜子爆米花小板凳准备好,我们开始说书啦!

  虽然那谁谁说过,我们喝奶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知道产奶的奶牛的样子,来说书和人是没关系的,让我们别对作者产生什么好奇心。可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调查研究下该奶牛平时吃的什么草,喝的什么水,又怎么会对它产出的产品放心呢?尤其是字典、词典这种严肃的学术性读物。就比方说,这本书要是胡锡进编的,那打死我也不看,除非是去批驳他的。如果胡锡进是一本字典的编撰者,那么他会这么定义民主:“美式民主就像一幢令我羡慕的有几百年历史的洋房一样,它不属于我,而且中国人也山寨不出来另一个它。中国的民主发展必须另造一个房子,同样漂亮甚至更漂亮,给我们带来自由繁荣,成为我们的骄傲。”看这种人的东西,是会走火入魔的,切忌,切忌!

  有的人觉得,字典和词典都是客观的,很少能体现编著者的心理和情绪,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还记得以前外国小朋友吐槽咱们的新华字典么?就是说对于虎、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的定义大都是:皮毛可制成衣服,虎骨(鹿角)可入药,肉可食用之类的。这样的定义对于人的认知来说,不就是简单的一条: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欲望服务的。

  所以我觉得,在喝精神的牛奶的时候,搞清楚产奶的这头奶牛长什么样,有什么脾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情况之后,才可以避免自己遭受到心灵上的毒害。

  风君,全名忘情风君,尽管为人很低调,但在书评人这个圈子里,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据说是八零后,我觉得心理年龄至少也有四十,总把我们这些同龄人当宠物一样宠溺是肿么回事?看我们怎么闹腾也是一副包容的奶爸心态,让我觉得这个家伙大概是没有童年的?打青少年时期就是那么老神在在的感觉?周身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很吓人,基本没怎么敢和他说话。(我只看过他的一张照片,那是官方定妆照末?为啥扉页上也还是那张照片?装神秘,没新意,哼!)

  其实我认识风君的时间并不长,还不到半年。用官方语言来说,尽管我们吵过架,那也是为了观念不同而发生的有理有据有节的争论,倒像是君子之间的辩论,回过头想想会觉得很有意思,让人成长。说人话!咳咳,想起来就丢人啊,我这个射手座的小暴脾气吵完了之后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又跟人家道歉,他倒是摆出一副“儿啊,你知道错了为娘的表示非常的欣慰”的造型,简直是……不忍直视!

  开始接触他的人会觉得他不近人情,因为他是一个不会徇私情,不和稀泥,非常有原则的人,从内到外都是理性的。所以当我知道他编撰了这么一本书,我就觉得,除了他,真是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要是我来编肯定从头喷到尾把人都给吓完了,而风君是一个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看问题的人,但是,不代表说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从来不会不受控制的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导致某种偏向。正因如此,这本新新词典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便是在每个词的词义和考源之外,由风君亲自撰写的辨析,这些辨析,其实都是风君版吐槽体,他会对那些网络热词和网络现象,抒发他自己的认识和观感。

  这些辨析的理论水平和价值,都是相当高的。风君style,可不是谁都能学会,本身他就是一个博闻强识,博览群书的人,尤其是哲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可说是精研已久,也给了我许多的建议和指导,偶吼吼,不然我也不知道世界上三大反极权主义著作是啥。(对了风君我答对了这个快速抢答题,你答应的签名版果照在哪里?在哪里?)所以风君撰写的对网络热词的辨析,也就是他多年以来建立在庞大理论基础上的思考所得,读来获益良多,完全不会觉得枯燥。

  所以,我真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认为有两种人适合读这本书:1、阅读到本书评的豆瓣青年:重点推荐你们阅读风君为词汇编写的辨析部分,一来长姿势,可能大家早就发现,百度百科有个最大的缺憾,就是只描述基本事实,而少有对事实的客观公允的评判,如今这本词典可解惑一二,二来,学习构建自己的理论架构体系,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2、阅读到本书评的豆瓣青年的父母们:豆瓣er,当你们站在网络时代的前端的时候,你们大概发现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因为父母们完全不了解我们的世界,而我发现自己有时候没耐心,也跟父母讲不明白神马是“腐女”、“伪娘”,本书一出,别无所求,大家可以买来孝敬父母,让他们和我们的世界零距离,也能和我们多些沟通。

  《孟子•尽心下》提到过“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意思是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幸好,现在的人,并不是所有都是“昏昏然”的,起码风君,就是一个“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人,读他的书,可以放心。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八):《网络新新词典》:辨析之于网络新词

  我们生活的时代,几乎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左右生活,网络主宰生活的空前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根本走入甚至掌控了我们寻常的生活,网络具有强大的知识、讯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传播渠道,网络也具备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衣食住行更加通达顺畅的超凡能力……但是网络新词的不断涌现和不断更迭,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开始根本独立于网路,走进并充斥于我们寻常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语言表达之中的现实,已然成为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不经常混迹于网络的非标准网民被时代所抛弃的症结所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网络新词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和评判一个人对于时尚、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标准,于是对网络新词的不认识,不理解和不接受,也就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么说可不是危言耸听呢,因为有一天当我年近六旬,对网络的接触和使用仅限于浏览网页的公公,一脸凝重又颇有点尴尬地指着一张纸上被他极其认真地记下的“草泥马”三个字,问我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猝不及防中我竟不知该怎样向他解释,其实就是给我足够多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我也仅知道那是“羊驼”的网络代名词,其他则一概不知。

  现实中,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无口”的人,但是在网络中,无论是论坛、社区,还是群聊天里面,我总是三缄其口,除了偶尔有板有眼(连标点符号都非常认真地填写)地与朋友聊一些必要的话题,其他则一概只看不说,这么做倒不是我有多么正经或一丝不苟,只是我就单单只看到群聊天记录中满眼都是的喵喵咪咪的网络词语,就有即将崩溃的感觉不断地袭来,更别说在毫不理解对方什么意思、什么初衷的基础上,思路还能跳跃式地跟进聊天了,于是对网络聊天有了莫名的恐惧,于是只好退缩到一个仅有自己的小小互联网世界中……

  拿到这本由文友凤君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精心收集和编写付梓的最新力作《网络新新词典》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是时候学习一下了,我已经OUT了太久。

  网络不应该仅属于那些时尚达人或资深网民,任何一个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的人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凤君就是带着“通过此书,使更多原本并不甚知网络的人,能够领略其中的精彩”的初衷来编写这本书的,书如其名,其中包罗万象、“分门别类、定明词义、考证出处、并借词汇本身来一窥其背后的文化与社会现象……”大部分展示了当下网络中使用率极高的网络词汇词义、考源、辨析和雷同词、相关词等,内容五花八门,不仅涵盖了网络入门的基本词语、论坛用语、网络称号、网络文体、网络行为、流行词汇和网络脏话,而且还很大程度地涉猎了流行文化、社会百态、群体族群、事件人物等多个方面的网络用语。

  《网络新新词典》中,“冲浪、扫楼、挽尊、上墙、三手病、吐槽、腐女、熟女、孔雀女、篱笆女、37度男人、御宅、领便当、回老家结婚、被时代、面霸、辽宁女、赵赶驴…….”等一系列生活中或网络上经常遇见,却又有点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词语,都揭去它神秘的面纱,而去伪存真到露出本来的面貌。另外书中关于那些网络新词的考源以及辨析,对于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明了地认识和了解网络词语有很大的帮助,也令我对编著者的缜密和用功尤感赞叹,因为那些考源和辨析是不仅只局限在对词汇本身的解析,还涉猎了词的起源,流行方式等延伸性的知识,通篇读来,实在是受益匪浅,也充分印证了开卷有益的古训。

  这是一本普及网络知识,拓宽阅读视野,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新新词典,作为普及网络用语的工具书适合任何年龄段、任何知识层面的普通网民阅读,通过阅读,它不仅让阅读者对网络词语的成因和使用概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让我们认识到网络词语不外乎是谐音、事件关联、动漫或其他有趣或有影响的人与事等旁生的产物,认识到其实那些看似玄幻的网络词语,一旦认识了也就不难了,难的是做为普通的网民如何去轻易地认识它们的事实。

  《网络新新词典》就是这样一部帮助我们轻易识破网络新词庐山真面目的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也是不同于传统词典,并有其自身的魅力、意义和价值的辨析之于网络新词的独特文本。相信有这样一册网络新新词典在手,如我一样对网络新词有着某种恐惧和排斥的普通网民,就可以轻易摆脱网络无口的尴尬现实了。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九):一本网络词汇大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的新词越来越多。一不留神,你就out了。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实在也很有必要有一本类似于《新华词典》这样的网络词典。风君不辞辛劳,花了近两年时间,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筛选出这800多个词汇,实在一个艰巨的任务。能写成这本书,风君肯定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不过在这样一个出书不容易的时代,对风君能成功出版这样一本近400页的书籍,实在也算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这本书把800多个网络词汇分成五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成若干个主题,第一个大类《网络入门》分成6个主题,第二个大类《流行文化》分成5个主题,第三个大类《社会百态》分成3个主题,第四个大类《群体族群》分成8个主题,第五个大类《事件人物》分成3个主题,全书共25个主题。800多个网络词汇根据涵义分别归在不同的主题中。

  尽管我上网也已经好几年了,对网络也不算陌生,对这些常用的网络词语也可以说是“心领神会”。但在通读这本书后,才发现我对网络词语的了解可能还处在“菜鸟”级别。对一些网络词语的了解可能也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网络词语的了解有了不少长进,不敢说是到了“大虾”的程度,至少可以肯定说,已经不是“菜鸟”了。这本书对每个网络词语,不但进行了词义解释,还对这些词义进行考察溯源,并对之进行了辨析,有雷同词或者相近词的也一一列出,有相关词也一一列举出来。比如“纺纱体”一词,原先也真的不知是何意。阅读这本书后,才明白了其词义,是“模仿莎士比亚的文体”的意义。这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恶搞”文字表达方式,这本书具体指出了它的5个特点:1、仿造英文语序翻译成中文的效果,尽量使用倒装句式;2、称谓使用敬语,如“阁下”、“大人”、“鄙人”等;3、杜绝网络流行词,如“BS”等简写或“偶(我)”、“粉(很)”之类的代音用法;4、杜绝脏话,即使有感情发泄,也限于“该死的”之类;5、整句不用标点。作者还具体举了一些例子:“我亲爱的朋友们也许是时候听听一些忠告了虽然难免会有些刺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非常的诚恳”、“因为人用大脑思考你是苹果你用果核所以你不懂”。作者也考察这个网络词语的源头,源自百度贴吧中佳木斯吧的某吧主,其常用这种居高临下式的“高雅”、“华丽”文体进行发言,引起众多网友的嘲讽、模仿和恶搞。因为模仿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效果,这种文体便被冠以了“纺纱体”的雅号了。这样一来,既明白了其义,也知道了其来源,长了见识。可想而知,阅读了这本书后,读者必然对网络词语有相当的了解了,对网络文化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附有一张字母索引表,大大方便了读者的查询。

  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最新、最全、最详尽的网络词汇大全,值得翻阅一下。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十):补课

  说实在的,这本书中收录的词汇及其涉及的事件有一多半我从未听闻,我参与豆瓣里关于本书的答题活动取得39分的“佳绩”中实际上仍有部分题目纯属瞎蒙。因此,这样一本囊括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几乎所有新名词、新事件的词典,对于如我这般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着实大有裨益啊有木有!!!!!!

  这会儿子,伦家已然堕入曾经的网络世界,踏上了尼玛不归路啊!读这书,当真益气延年,强心补肾,对我们的身心自是极好的。看来啊,到底还是合群些得好!

  俺不擅长装蜜蜂,不懂就是不懂,便不需要卖弄。于是呢,伦家就把多年以前还算略懂的关于电子游戏的几个词条拽出来注释一番,如有错误,谢绝批判。

  《异度装甲》,史克威尔(square)公司1998年出品。制作小组后来跳槽至南梦宫(namco)并制作了《异度传说》系列。

  乱入:SNK公司1994年出品的刀剑格斗游戏《真侍魂》中,通关过程中,满足一定条件后,原本在格斗场地边执法的裁判“黑子”便会跳入场中与你决斗。印象中,这是“乱入”一词最经典的出处。

  金手指、SL大法: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超级任天堂加港产磁碟机(博士牌磁碟机等)玩超级任天堂游戏的方式上。磁碟机是通过3.5寸软盘拷贝游戏ROM的一种盗版方式。磁碟机的金手指功能是通过金手指码修改游戏程序,诸如RPG、SLG类游戏中的角色等级、能力值、金钱等,动作、射击类游戏则是将角色修改成无敌状态等。但例如超级马里奥这类即使无敌也有可能因操作错误掉入深沟造成无法继续下去的游戏,便会采用SL大法,即按住手柄L、R键加select选择键存储,按住手柄L、R键加start开始键读取。由此即可每前进一段即存档一次,万一失误随时读档,这种游戏方式在当时被称为SL大法。此词一般情况下含贬义,是用来鄙视动作游戏“苦手”的游戏玩家的。常采用此方式玩动作游戏的玩家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比较尴尬搞笑的情况:在一次错误的跃起后,玩家判断到自己操作的游戏角色势必会跌入深沟,于是进行读档操作,但却不小心按了存档操作,于是,读档,掉沟,再读档,再掉沟……无奈只得reset重启主机。

  C:NPC并不都是“路人甲”类的小角色,例如1994年的《兰古利萨2》(梦幻模拟战2)中,多场战役都有NPC加入,而其中多位NPC是后来会加入玩家一方的重要角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