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四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四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4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四郎》读后感精选10篇

  《三四郎》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四郎》读后感(一):母亲的信与三四郎的三个世界

  夏目漱石的小说有非常浓的知识分子的小说气质,一是因为小说主人公多是知识分子,情节由知识分子的苦恼推动,二是漱石的写作“远离江户文学的通俗性,以探究个人主义与超越个人主义的伦理为终生主题”。《三四郎》讲得是从远离东京的熊本上京读大学青年三四郎,与东大精英圈子和富家小姐美祢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的冲突多发生在三四郎的内心,外界的变化,包括美祢子对男性的挑逗都写得疏淡而隐晦。

  1. 个人主义萌芽

  《三四郎》写于明治41(1908)年,这一时期青年面临一种社会心理的调试,类似于中国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交接的年轻人突然从服从国家分配到必须自己决定人生,明治四五十年代的日本青年从立身出世向个人主义转换,可以作以下两个背景分析:

  ① 1904年日俄战争日方取得胜利。“这使得日本人的心向世界飞跃……作为个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原本深藏心底的极端劣等感消失,变得能虚心将西洋与日本做比较……”

  ② 教育制度化。明治41年学校教育系统已完善如下图。学校的教育的思想背景是“有国民才有国家”(国民があってから国家がある),国民即公民,强调的也是人的个体性。(观点来自生方智子近代文学讲义)

  《三四郎》读后感(二):不是不喜欢,只是不知道

  你体会过暧昧吗?那种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中间氛围。你们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甚至一边玩笑一边说喜欢,似乎是真的喜欢,但你又不会真的去想它是不是真的。因为你们只是在暧昧。暧昧不是在做无用功,暧昧的好,可以发展为恋人。谁的恋情不是从暧昧开始的?

  可是如果同时暧昧着几个人,那又是怎么回事?是在一堆备胎中找Mr.Right,还是仅仅觉得生活无聊,需要一点调味剂?反正每个人都不是自己的理想人选。又或者,暧昧的对象中有你喜欢的人,你喜欢他,但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合适的人,毕竟喜欢和过日子是俩回事。

  夏目漱石的《三四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乡下青年三四郎高中毕业后来东京上大学,在这里他认识了物理学家野野宫君,画家原口先生,高级教师广田,还有学生与次郎,美祢子和良子。来到东京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身处三个世界,一个是有母亲在的故乡,一个是有广田先生和野野宫君的精神世界,他们为他开了一扇形而上的大门,还有一个是有美祢子的浮华世界,他喜欢她却只能远观她,因为她的人是他触手可及的,她的心,他却从未走进。

  而美祢子也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和野野宫君、原口先生,以及故事的主人公“我”—小川君,似乎都维持着一种暧昧关系,又随时可以打破这种暧昧,成为恋人。其中她最喜欢的应该是小川君,可是最后,她又谁都没有选,而是嫁给一个陌生人。

  看到故事的结局,我在想为什么?是因为不喜欢吗?可是她明明表现出对小川君的好感,也明明在主动联系野野宫君啊。为什么结局是她谁都没选呢?

  一个男孩对认识不久的女孩说:“我喜欢你,我们恋爱吧,我们在一起吧。”女孩说:“为什么?你喜欢我哪?你对我了解多少?你知道我的过去和现在吗?”。男孩说:“喜欢不需要那么多理由,我现在喜欢你,这就够了。再说,如果我回答了你的问题,就没有神秘感了。爱情需要神秘感。”

  爱情需要神秘感,有心理学家说:“一见钟情的迷恋,最多持续3个月,这期间,你们不是喜欢着对方,而是喜欢着想象中的对方,3个月,这种迷恋消失,才发现那个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时候部分情侣分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分手的期限是三个月。”爱情的神秘感也是在这三个月之内才会有吧,过了这三个月,大家彼此熟知,爱情的神秘感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时候维持爱情的是什么?

  美祢子与其说迷失在她身边的异性当中,不如说迷失在自己的想象世界。她喜欢站在高出看风景,看云朵和天空,她想的多,行动的少。永远给异性若即若离之感,让他们不知道该靠近还是远离。最后,在他们还在纠结要不要靠近时,她已经转身选择了别人,一个过去和她不相关的人。我想我是理解她的选择的,她不是不喜欢他们,只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那个合适的人。在暧昧的时候,她给了他们机会,他们都在漂移,一个内心脆弱不安姑娘,又不敢自己主动,在这无果的纠结中,她快速转身,找了一个利索的人。或许结婚的人也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可是至少他不会让她那么的被动。

  书中关于三四郎的描写,也很深刻。一个乡下青年,来到东京,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人际关系和文化习俗的变化,引起他内心的不安,在这种躁动中,他走入周围人的生活,可是未来迎接他的是什么生活?其实无需多想,他周围的人身上已经显出他的命运——或者研究学术,或者如广田先生沉浸在自己精神的世界,可是不管怎样,都逃不开偶尔的尔虞我诈,这是融入社会的副产品。社会一直在往前走,可可是人的命运却始终在周而复始,在前人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自己命运的影子

  《三四郎》读后感(三):无可不可

  啊,看到没多少的时候就有这种无可不可的感觉了。真的就是那种看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可是看到这里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吧~~的感觉。

  啊。多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部作品伟大。但问题在于,就像《我是猫》《少爷》什么的一样,能够理解意义重大,但素米有乐趣啊。

  嗯。比如说人物形象生动突出,比如说纠结的人物关系反映了日本进现代化过程中对待西方文化的特殊态度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文化的矛盾,还有日本本土文化特有的小暧昧和其他风俗等等。嗯。我能理解这个作品很有意义

  但是。到底哪里开始有爱情的?那个土包子对着美女流口水的画面就算么?太没有美感了吧是说~~

  而且,本身这部作品的风格,就很有点洋不洋和不和的感觉。总觉得那个什么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啊什么的条条框框就在里面穿越来穿越去。然后就觉得,啊,幸亏是用日语写的。不然的话,会不会有侵权问题都有点难讲了。不知道。可能是我看英法的那种小说看多了,总觉得里面的意思穿越来穿越去的。然后就总觉得这个小青年挺假的,就不太喜欢了。

  啊。其实最最觉得不爱的一点是,没有美感啊啊啊~~~

  以上。

  《三四郎》读后感(四):动人的结尾

  之前日本很多一流作家的作品都看过了,但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却一直未曾拜读。这本《三四郎》文风细致,描写较平实,情节也难称曲折诡谲。说起来与森鸥外那本《青年》很像,无论是描写对象,还是文字风格,亦或是体现出的所谓时代精神。

  小川三四郎是典型的从农村第一次涉足城市的穷学生——眼光狭窄,没见过世面,举止上不知所措。而其性格也导致他被只靠一张嘴的与次郎摆布,也导致他在被动性的暧昧中与美祢子最终走向陌路。读毕此书,产生的首先是一种惋惜感,文字的最后篇章描写也着实动人。

  与《青年》同样,身处明治时代背景下的此书同样借很多人之口,表达了以当代眼光看来晦涩的、多少庸人自扰的主题。社会变革时期的文学作品,其职能比起叙述,更多的应该是探索。

  《三四郎》读后感(五):百年前的当下

  从好友那听闻,今年是夏目漱石先生辞世百年纪念。又恰读《三四郎》,与此时此地的状况与发生有大的谋和,与时代和国家命运也属于同一类的关切。今日作文,倍感协和欣蹈。

  先生在上世纪第一个十年刊发了此书,后经《朝日新闻》分节转载。当时去明治维新发起已四十余年,日本实现了“以四十年时间重现西方三百余年的历史”的革故鼎新,成绩斐然。

  然而,进步自有进步的忧虑。道德的,审美的,婚恋观的,关于教育的,更为重要的是进步本身的,这种种莫不是以真实的隐患而存在着。稍加审视,便足以见其杂质,见其消极性,见其潜在的摧毁进步的因子。一双正直的眼睛也许比一双慧眼更能认清社会的病态。

  小说中的诸项,所呈现的如此切关于当时的社情。如今看来,彼时的,又与今日中国情势相近。在时间长河中,两个历史切片是如此相仿。然而,我们失落得深,后来突变得也剧烈,竟然连省思的余地都被租用去了。

  再说小说的另一指向,爱情。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词汇,真实的爱情。有一个疑问是,三四郎是否经历了爱情。在钦慕,在半分浪漫,在疑似艳遇中,爱情故事谱出一曲慢调,又通过情节性的揭示,催生“意义的悬崖”。于小说中的三四郎,所谓爱情,不过是:曾经暧昧,此时疏薄。

  所谓情真,大多是空无的指涉,若无承载情真的容器,情真,便失之为一种空然。三四郎的这份爱情,在自足的承担中,又包含着自愿的舍离。这是与时代不匹配的柔软之人所面临的:本无果事,竞终无果。音符,合不成曲。

  你看,这少年人,他面对着三个世界:那个朦胧的平和的但陈旧于时代的家园;由仁慈的知识和廉明的精英构成的纯粹现世;一瞥其光泽其富态的上流社会——何曾不是“我”呢?何曾不是“我们”呢?何曾不是“当下中国”呢?

  《三四郎》读后感(六):Stray sheep——三个世界

  《三四郎》看完了,一种淡淡的、却又无法排解的苦闷萦绕心头,似乎一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字符,整本书所要传达的知识分子的孤独、苦闷、彷徨、无聊、贫困才跃然纸上,而在这之前,几乎有点儿淡雅如水到无稽之谈的地步,但在合上书本的一刹那,却是不得不佩服夏目漱石的文字功力的。要不留一点凿痕,近乎闲话家常而把所要传达的意思透过若有似无的整体氛围给传递出来,这是不易的。

  事实上,看完《三四郎》后,首先想起的,竟是《Quit City》这部电影来,同样是安安静静的色调,近乎生活纪录片的笔触,大约都是“Stray sheep”的干系吧,总无端端地就这么想起来,不同的是,夏目漱石先生的“Stray sheep”是一种淡淡的烟雾,但人是给裹在里面的,时间长了,便能够发疯窒息,而《Quit City》的“Stray sheep”则是一种淡淡的夕阳,因为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觉得温暖;就好比《费尔迪杜凯》之于《The Tracey Fragment》的撕裂感是同一回事。

  整个星期天都泡在雨水里,天已经微微发白,甚至看得到蓝的天幕了,想来这雨不会下很久了,然而现在的雨势并没有丝毫减小的迹象,我立在窗台前,除了感受到美之外,脑中很自然的想到“Stray sheep”们的三个世界,这是漱石先生提出来的,一个在远方,是旧时代,连接着儿时和少年的记忆,一个是安宁而贫困的知识界,既抛弃了动荡的大时代,又被动荡的大时代所抛弃,第三个是浮华的现实世界,因绮丽多变而使人眼花缭乱。这三个世界一直到现在还醒目地存在着,且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类似三四郎似的状态存在着,即处于第二或第三世界,另两个世界时不时地与现行的世界来一次交叉,这种持续不断地撞击,永无止境的选择,便是产生“Stray sheep”们的根源。

  究竟我们会不会在这动荡摇摆的三个世界中度过一生,还是在某一天幡然醒悟,毅然地抛弃某一个世界,或者这仅仅是青春困惑?目前我还不太好作果断的定论,但“Stray sheep”们在自身不断努力选择的同时,也不断影响改变着周围——虽然是照亮两尺见方的圆灯笼,但终究比萤火虫好些吧,这是“Stray sheep”们坚毅背后唯一的安慰了。

  《三四郎》读后感(七):夏目漱石《三四郎》读后随笔

  这阵子读完了夏目漱石先生的《三四郎》。小说写的是一位土鳖男青年三四郎到东京读大学,从落后闭塞的环境一跃而进入明治时代各种思潮激烈冲突的日本中心。从小只接触过寥寥数个乡下女性的他,不知道怎样和东京的女性打交道;从小只生活在一个世界的他,不知道如何从三个世界中选择自己的前途。如果说广田先生是三四郎的长辈,三四郎无法理解广田先生的时候,只需要唯唯诺诺、用谦恭的态度敷衍过去即可;那么,在身为同辈的与次郎、野野宫面前,三四郎既不能捉摸到他们的心思,又无法像对广田先生那样毕恭毕敬了事。更不要说他心中那谜一般、梦一般的美弥子小姐了。面对东京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人群,三四郎感到了极度的困惑、迷茫

  虽然时隔百年,但三四郎的困惑放到今天其实毫不过时:是选择留在大城市,搏一个有车有房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还是“逃离北上广”,回到安逸舒适但精神生活相对贫瘠的老家?至于三四郎和美弥子的交往过程,简直就是一部屌丝与女神交往的血泪史。美弥子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怨,无不牵动着三四郎的心。美弥子对其他男子的亲密举动会让他感到嫉妒和烦恼,但他又无法表现出来。而聪明的美弥子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既不拒绝又不接受,只是保持着暧昧。既会凑到他的耳旁亲密地说话,又会在与他独处时冷冰冰地不发一语。三四郎不愿放弃美弥子,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又让他无法勇敢地迈出那关键性的一步。

  可是,正如网上某篇读后感中提出的:即使三四郎迈出了那一步,美弥子就会接受他吗?很遗憾,即使同为男性,对三四郎的心情深有共鸣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我是美弥子,大概也不会接受他的感情。三四郎只有强烈的感情,却没有与之相衬的实力,如何能让美弥子这样年轻美丽聪明的优秀女子为之倾心呢。

  所以,从三四郎在东京大学的校园里对美弥子一见钟情的那一刻起,他在爱情上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美弥子不讨厌三四郎,但也谈不上喜欢他。两人交往中美弥子的心情,大概更接近于“多个追求者也不坏”,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养备胎。美弥子在意的,只有野野宫君而已。但野野宫君却只对学术有兴趣,对美弥子的态度不冷不热。不知是因为感情木讷,还是因为他看清了自己不属于美弥子所在的繁华世界。尽管美弥子想方设法明示暗示野野宫君,甚至为了气他而故意装作与三四郎亲热,但野野宫君始终无动于衷。失意的美弥子最终选择了嫁给一个毫无感情基础的有钱人,而野野宫君依然毫无反应。

  从头至尾,这场感情游戏都没有三四郎的事。他与美弥子最接近的时刻,也只是美弥子要利用与他的亲密引起野野宫君的注意。就连最后美弥子要结婚了,三四郎也是无意中才从同学那里得到消息。他去见了美弥子最后一面,问她“听说你要结婚了”,之后便再也无法说下去了。读到这一段,简直想为他写一个惨字。

  三四郎有错么?没有。他的出身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见识和性格。美弥子有错么?没有。三四郎喜欢她,并不代表她就必须得接受。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有钱人,对三四郎说“我知我罪,我罪常在我前”。但其实在如今这个社会里,她的行为早已算不上什么过错。从美弥子最后的表现看,面对一直默默陪伴自己、爱慕自己的三四郎,她并非没有好感,甚至可能还尝试过去接受三四郎。但这份好感终究没有化为不顾一切的爱情。

  ——你喜欢我,我知道。

  ——你出身普通,举止笨拙,不懂恋爱。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你的错。我不讨厌你。

  ——但是,我终究还是无法爱上你。

  ——所以,对不起。我知道我做了不好的选择。我知道我很糟糕。

  ——你感到迷茫痛苦,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都一样,都是迷途的羔羊。

  对三四郎来说,其实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如果美弥子只是个俗套的花瓶女子,毫无人生追求,从头至尾讨厌三四郎,那也就罢了。三四郎大可以撂下几句“是我爱错了人”、“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之类的台词,故作潇洒地离开,把恋爱失败的责任归为美弥子水平太低,不能欣赏自己。

  然而,偏偏美弥子是个冰雪聪明、一眼就看透了三四郎的女子。偏偏美弥子对人生有着一些想法,有一些追求。偏偏美弥子对三四郎并非全无感觉,甚至还在最后对三四郎说了那样一番暧昧的话语。偏偏这样的美弥子,最后没有选择和三四郎在一起,而是做出了连她自己都觉得“有罪”的选择,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卿既从贼,那么,一直以来,我又算什么。

  heliotrope牌香水瓶;四丁目的黄昏;迷途的羊,迷途的羊;高高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

  夏目先生不愧是文豪,三四郎和美弥子的形象在他笔下栩栩如生。只是,即使是夏目先生,也只是把结局放在了三四郎永远失去美弥子后失魂落魄的呢喃。三四郎接下来该怎么办,他的命运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夏目先生并没有继续写出来,实在是遗憾。

  读完此篇小说,也明白了东京大学为何会将校园内的池塘命名为“三四郎池”了。那里是三四郎初次遇见美弥子的地方,也是这段故事真正的开始。东大的学生们在三四郎池前徘徊时,或许也会和三四郎的心情有所共鸣吧。

  《三四郎》读后感(八):一个备胎的痛苦有什么意义

  广田先生说,那个姓里见的女子是真恶人当中的一种,不能更同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恶人呢:她耗去你的精力,耗去你的热情,耗去你的痛苦,耗去你的梦。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一切。也许这一切就如天上的云一样,它飘来了,又飘走了,他只是飘来飘走而已。

  想每一个被那些个美弥子们牵制着的男子都会异常受触动,不还钱就还有联系,我们怀揣着小小的对女子的渴慕,在自己的生活里跌宕起伏,可那女子又在想些什么呢?

  第一次读日本的小说,耳目一新,细的掉渣的真实感。小说一点都不抓马,除了刚开始那个跳进三四郎被窝里的女子略高能,剩下的就是一个普通青年的普通生活,读时清淡无味,读完余韵无穷。

  日本有一种酒,叫清酒,没喝过,听名字感觉也许就是夏目漱石的味道吧。

  单恋者的感受只属于单恋者,迷途的羊,迷途的羊,迷途的羊啊迷途的羊……

  《三四郎》读后感(九):《三四郎》,少年初识愁滋味

  《三四郎》这部小说,算得上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有青春气的一本,它以大学生三四郎为主人公,叙述了一场惆怅的大学生活。得益于在东京大学求学和教书的经历,在书中,夏目漱石对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称)校园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甚至于校园内的三四郎池,就是因这本书而得名。

  合适的环境烘托和主题内容,使这本书成为一本上乘的青春小说。

  但凡青春小说,一不注意就会出现无病呻吟的状态。很明显,你想写出个“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水平,自己的境界至少得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否则,只会写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水准。

  《三四郎》中没有无病呻吟的状况,相反,三四郎、野野宫君、美祢子、广田先生等人物的成功刻画,使人们可以从人生观、求知、爱情等几个角度进行探讨。我对作品中三四郎认知的转变比较有感触。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将要进东京大学读书的三四郎,拥有一样可以使他藐视一切的、美好的事物——未来,未来给予他无限的憧憬,这些憧憬对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三四郎来说,仿佛已经唾手可得,所以他瞧不起一切。

  在驶向东京的列车上,他第一次见到往后令他佩服的广田先生时,觉得“他已经有四十岁的光景了吧,像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和广田先生有稍许谈论后,虽然认为广田先生是个有意思的人,但还是感到“乘三等车厢的人不会是什么要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年轻的三四郎心里,大概认定自己以后不会坐三等车厢,所以忽略了自己现在也是个三等车厢人。

  三四郎是个内敛的人,然而年少轻狂用在这时的他身上也不为过。其实年少轻狂是个中性词,用在少时有才的人身上,更多是种褒扬,00年退学的韩寒肯定是个年少轻狂的人,当他01年写出《三重门》之后,别人再说他年少轻狂,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不识愁滋味的三四郎,还是个纯真的人。

  当三四郎到达东京,初步见识到专一的学术生涯,大世界的繁花锦簇,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对了三个世界:一个是明治十五年以前风味的乡村故土;一个是书卷笔墨的学术世界;还有一个是光灿荡漾的浮华世界。三四郎对三者都产生难以名状的感情,于是,单纯的他用三者拼凑出自己的梦想:

  把母亲从乡下接出来;娶一位美貌的妻子;然后投身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梦想,在今日中国熙熙攘攘的年轻人中,也是很多人怀着的,依托于时代的契机和个人的努力,不少人甚至实现了梦想。然而,这个梦想放到三四郎身上,必然使他遭受到打击——不识愁滋味的他,远没见识到社会生活的困难。

  少年初识愁滋味

  夏目漱石适时的将社会的一角显露在三四郎眼前。作家用一场艳遇来开启《三四郎》的故事:

  三四郎在列车上对一个女子多看了几眼,女子后来和三四郎同一站下车,并央求三四郎合住一夜旅馆,理由是女子独身在外不安全。懵逼的三四郎强装正定,甚至女子主动和他共浴、同睡,他也坐怀不乱。

  第二天,女子和三四郎在月台分别,女子平静地对他说:

  “你是一个很没胆量的人呐。”

  然后嫣然一笑离去。

  一个男人被女人这样揶揄,可不得五味陈杂好久——三四郎最初在东京面对种种新事物时,脑中突然涌起的,都是“你是个没胆量的人”这句话。

  这段艳遇的开场非常有意思,它既将三四郎的人物形象定了形,又预示着如同潘多拉魔盒的社会将逐渐在三四郎面前开启。

  那么,在大学的浅社会世界里,三四郎是怎样的呢?

  用“迷途的羊”来描述这时的三四郎再合适不过了。三四郎在心里将三个世界的梦想拼凑在一起,但实际上他却在分开同时奔走于三个世界,这终于给他带来麻烦:

  他从家乡的世界要钱来满足浮华世界朋友的借钱,引来母亲的责备;他想追求浮华世界里的爱情,又放弃了学术世界的深造。这个初识愁滋味的少年,最终败退于爱情之前,口中念叨着“迷途的羊”,他终于明白美祢子对他说这四个字的意思。

  说起来,夏目漱石已经在书中给三四郎指了一条出路,只是三四郎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为了情节发展,作家不让他意识到):野野宫君就是三四郎未来可以成为的人物。

  野野宫君和三四郎近属同乡,他也来自乡村,不同的是,野野宫君大三四郎七岁,当三四郎第一次到达东京时,野野宫君已经是东京大学的一位研究学者。三四郎眼中这位稍微触及学术世界的研究狂人,不仅俘获了美祢子真实的心,在物理学领域有自己的成绩,还时常顾及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野野宫君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他只做了一件事,在物理学领域深造,终日在地窖里观察天文。他在学术世界做出了成绩,让另外两个世界的事情水到渠成——成绩让他有能力照顾家庭,而美祢子钟情的正是知识性男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作家想表达的寓意或许正是:抓住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到专一。

  在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中,这是第一部,也是一本适合青年读者的书。

  《三四郎》读后感(十):迷失在森林的羊

  文中关于“三个世界”的论述很有趣,我的解读是,一世界是九州故乡,二世界是类比于宗八野野宫般的潜心研究,三世界则代表觥筹交错的诱惑。三四郎会朝着哪个世界走,并未在文字中给出答案,但这好比不同人驾驭着不同脾性的马匹,走不同的世界,仅仅在于路途的选择而已,并无对错之分。

  对于从九州乡下步入东京生活前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描写甚为好看,这能很大一部分引起我部分过去——在学时的某些回忆——的共鸣。也不得已离家,也有过迷惘,也如此老实巴交……。从乡下到城市的环境变化,生活习性及心灵上的冲击与碰撞,这样的反差让故事得以产生立体感,也装进了醇厚的味道,读着不腻,感觉仿若品着一位挚友的往事。

  书中广田先生的形象,很叫我钦佩,平常细微之处能够摘出许多哲理,睿智而富幽默感。比如关于乞丐在光源寺前的乞讨,广田便总结乞丐选错了行乞的地方,而建议应该在山上凄清处,这样就没有人不想给钱了。另外关于迷路的孩子也有相同论述。都是广田先生细微观察生活的写照。

  扯远了,其实,我倒觉得广田的形象和夏目漱石自己有着共同点,说不定作者就是以此作为自己在小说中出现。作者能随意搬弄些例如易卜生、哈姆雷特、阿芙拉•贝恩等颇具西方色彩的元素,而不至于使文章脱去原本的灵魂,而广田只是作者博学的一个缩影。当然,在我看来,哪怕是三四郎、野野宫、甚至是与次郎,都或多或少的带了点作者的脾性。

  文章有两条主线,一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关于离乡背井进入东京的不适应感,其二便是关于爱的主线。三四郎与乡下母亲的爱,乡下阿光与三四郎生拉硬拽的爱,三四郎与美祢子潜在的爱……最重要的莫过于后者吧,文章多数篇幅都围绕着三四郎在东京与美祢子的情节牵扯。只是好比书中提到的stray sheep,他们都迷失的忘记了自己。

  乡下来的三四郎总是谨小慎微的处事待人,这点上看,与多数乡下来的孩子有几分共性。但在追寻“三个世界”中的哪一个时,却肯定会带来异常剧烈的分歧。我在想,如果三四郎捷足先登先向美祢子告白,故事又会朝着哪个世界发展。但这大概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故事情节的安排似乎冥冥中就注定了他们会迷失,然后走到各自的轨道去。

  关于单身,文中广田乃至野野宫都是极好的代表,对此,广田的一句话可以涵括很多:“人固然有生来就不能结婚的残疾,却也有因种种情况而碍难结婚的。”这样反倒让我以为三四郎爱的不得志,恰恰正是广田乃至野野宫的样本,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岁月。

  这种个体特殊性的观点很受启发,我常以自我角度揣摩他人所思,想来是极为不对的。这可以衍生到如今的相亲现象,若不考量子女自身的情况,而只是单纯为了繁育后代,这样的婚姻多少会显得落寞而无趣许多。

  又扯远。其实,如前面所提,美祢子所谓之我们都是迷途的孩子,是何等的无奈。爱却无法爱,作为当事人,他们的无奈感想必是最为深切的。

  故事的文字如清水缓流,隽永清幽,读着让人心绪开怀。

  说到底,这是九州乡下与东京城市的冲突,亦是不同世界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深深的无奈,淡淡的凄楚,缓缓的生活。

  终归还是得朝着前方走,虽然有时每个人都像一只“迷途的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