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庸政治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1: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10篇

  《金庸政治学》是一本由叶克飞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80元,页数:3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一):心中有政治,处处有政治

  心中有政治,处处有政治

  评《金庸政治学》

  武侠小说乃成人之童话,乍一看和政治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小说经常借古讽今、从故事中汲取人生的经验等等,这些年来《三国》屡屡被水煮,《西游记》也多次被引申到处世哲学和管理常识,就是这个道理。喜欢金庸的读者可能最喜欢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显摆自己,小叶的《金庸政治学》也是一种显摆方式,只不过他的显摆方式比一般人高级,他从“做人做学问”的研究角度出发,把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用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颇有影评的味道,既有高度,还有亲和度。看过金庸小说的读者,继续看小叶的书,还能跟着更高级地显摆一下。

  金庸的武侠小说都能追溯到对应的历史朝代:《射雕英雄传》的元朝初期,《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时代,《碧血剑》的明末清初;在承接历史的过程中书写一个不为人知的“非官方组织”中的存在,然后再用相应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填充其间。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人物刻画的逼真,毕竟和历史有一定的关联;津津乐道的是情节描写的精彩,历史、文化和人与人的感情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大餐。金庸先生开始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当时的身份是明报的政治评论员,将他的政治思想放入到他的武侠小说中,也属于一种顺理成章的写作思维。有句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江湖规矩。按照我的理解,这个江湖规矩里面就掺杂着很多的政治,有个人政治、小团体政治,甚至是国家的政治。政治是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武侠小说中的帮派、侠客等在闯荡江湖争权夺利中形成的特定政治,与官场中的“潜规则”一样精彩,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办公室政治、处世原则。如果能在阅读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政治基础上,融会贯通并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是一次相当不错的心路历程了。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佛,就能处处看到佛。同理,小叶的《金庸政治学》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政治,便能在万事万物中读到政治,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更是如此。小叶自称是“歪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并为之乐此不疲,如前所述,这恰恰是一种金庸粉丝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显摆方式,让我们从金庸武侠的情节中走出来,回到了这个处处充满着政治的社会。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二):心里有了潜规则,就到处都是潜规则

  后记 读书读歪了也是种乐趣

  叶克飞

  我爱读书,书房里除了占据整面墙的书架上塞满了书之外,地上也堆得满满的,几无落脚之地,但偏偏以下几类书是我从来不买、从来不看的——修养类、成功类和心理调节类。

  之所以缺了这几类,是因为我坚定地认为书跟女人的打扮一样,若隐若现总显得更诱惑些。一本书若全是赤裸裸地讲大道理,那就无趣得很,跟保险公司晨会时所喊的口号没啥区别——我们都知道,不是天天嚷嚷“我要成功”、“我不是一般人”就能成功的、就不是一般人的。同样,大道理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悟”出来才能受益终生。换言之,死读书还不如不看书,你得读出门道来、读出花样来,要借着读书的机会悟道。

  所以,我读书讲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史读小说都少不了不停琢磨,有时候还把几本貌似不相关的书联系在一起看。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我连读《男人装》那样的男性杂志都能总结出一堆道理来。不过,我自认功力不够,有时候一不小心就把书给读歪了,像金庸的小说,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愣是被我看出了一堆潜规则——比如红花会、天地会的内部关系,比如各大门派的变迁轨迹,比如选掌门选当家选盟主的种种“黑幕”。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要是分析左冷禅、岳不群的勾心斗角,那也就算了,但红花会、天地会群雄义薄云天,你怎么也往潜规则上面扯呢?

  好吧,我承认我把书给读歪了,把金老的十四部名著都给曲解了,但这种“过度解读”于我来说实在太有意思了。金老下笔无意,但每一次人手分拨、人员排名,以及很多个针锋相对的场景,都能让我与现实生活扯到一起,派系、制衡这样的政治名词总在我脑袋瓜里飘来飘去,几近走火入魔。于是,我鼓捣出了《金庸政治学》这样一个系列,并厚着脸皮标榜其为“官场手册”、“职场宝典”。

  怪不得有人说,潜规则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这种以牵强附会为己任的人来说,心里有了潜规则,就到处都是潜规则。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三):咱不说投机说投资

  郭靖,代号郭大侠,金老爷子说了,那是侠之大者。

  大家都知道,“大侠”这个称号不是平白无故就能混上的。首先,你得有实力,就算武功不是天下第一,但起码打起架来不至于一下子就被人干掉。小时候看《三侠剑》,总觉得胜英大侠的武功真不怎么样,比他厉害的太多了,每次有危险都有高人相助,能混到最后全靠运气。长大之后就想明白了,有高人相助没错,但你起码得有实力支撑到高人赶来现场啊。这一点,武侠小说和武侠片里可是有无数惨痛例子的,比如高人雄赳赳气昂昂地来了,结果一拍脑袋,惨呼道“兄弟,我来晚了”,趴尸体上痛哭一场后,还得遍地去找兄弟的遗孤,找到之后还得抚养个十几年——能撑到高人来搭救,那就是大侠,高人没来自己先挂了,那就是个死跑龙套的,哪怕是主角他爹,也还是个死跑龙套的,比如《绝代双骄》里的江枫。

  有了实力也还不够,你还得胸怀天下,不能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计较,该吃点亏的时候必须吃亏,人家打伞你说不定就得淋雨,人家没钱你得借着,谁叫你是大侠呢?

  说白了,想做大侠,就要德才兼备。

  可是,光这样就够了吗?

  你可以说够了,但我打死也不信。

  古往今来,不管是玩政治还是混江湖,不管成功者(当然包括大侠)嘴上说得如何冠冕堂皇,有一条定理都摆在那里——成功者永远是踩着无数失败者的肩膀爬上去的。你要是说这条成功之路铺着红地毯,两边还站满了手持鲜花的靓女,闪光灯咔嚓咔嚓响,走走秀就趟过去了,别说我不答应,失败者们不答应,连成功者们自己都不答应,他们多半还会甩来一句:“小样,你以为咱成功人士干点事业不辛苦的啊?”

  这条路,绝对没有表面那么光鲜,注定有着隐秘之处,而且这隐秘说不定还很恶心,在这里,我将之称为“成功的隐秘条件”。

  所谓隐秘条件,就是隐藏在光鲜的表面条件之下,但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打个比方,成功人士接受采访,能说出来并刊登出来的就是表面条件,那必然是堂皇的,比如年少便有大志,比如自强不息,还有些嚣张的,会说我就是天赋异禀,想不成功都不行。可有一些东西却是不能说的,说了也是不能见报的,比如企业家的“原罪”,比如有个高官老丈人,比如跟领导混得熟,比如在朋友的两肋上插了两刀,这些就是隐秘条件。

  你发现了什么?没错,这些成功的隐秘条件,就是俗称的投机。钻空子是投机,娶个好老婆是投机,巴结领导是投机,即便是在人家背后插刀,那也是把朋友当成了投机工具。

  那位说了,投机不是坏人才干的事情么?难道每个成功者都是坏人?

  老人家已经告诉我们了,成功就是把握住了机会,这本身就是“投机”。至于好坏,那不过只是出发点有差异罢了,比如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农民起义中起家,最后摇身一变成为新王朝的开创者,本身便是一个政治投机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打完敌人之后,掉转枪头打战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这样做,就意味着失败。

  好吧,如果你依然认为“投机”二字太刺眼,那么我们改成“投资”吧,让坏孩子投机去吧,好孩子只管投资。

  ——比如郭靖这样的好孩子。

  郭靖从一个天赋极差的顽童变成人人敬仰的大侠,可谓际遇非凡。他身兼《九阴真经》和北丐的绝学,又是东邪的乘龙快婿,与南帝一灯也有渊源,和老顽童周伯通是结拜兄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治履历丰厚,人脉也极广。他的“仕途”经历,其实就是一个成功投资的过程。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四):把书读歪也是一乐——by林园林

  有些人总是在另眼看东西,或者说我们在看东,他却在看西。我们看《射雕英雄传》,看的是英雄乱世金戈铁马,他却能看出: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玩消失、没有处理好丐帮内部净衣派与污衣派的权力之争!我们看《神雕侠侣》,看的是孤儿成为大侠,他却能看出全真教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阴晴不定,出了好多高人也出了好多小人。

  我想大多数朋友读金庸都是起于初中。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打败大人、坏人、敌人,遇到朋友、团队和女人。可当我们读完这些书时,这个梦也就醒了,老老实实听讲、规规矩矩做功课,不许打闹、不许早恋。好像武侠情节跟现实完全不同。然而,叶克飞却在武侠与现实中找到了共通。金氏江湖成了披着幻彩外衣的职场甚至官场。

  叶克飞,专栏写手,爱读史,热衷于在蛛丝马迹中寻觅历史钩沉。2008年开始在纸媒上连载《金庸政治学》,此书一出,立刻引起围观。“郭靖是史上最强投资者,暗流涌动的全真教,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丐帮的路线之争与权力交替,成吉思汗的接班人之争,失败的李莫愁,铁掌帮的崛起与散伙,忽必烈的班底……”

  书中对于英雄、领导、悲剧人物以及帮会教派的政治立场与斗争给出了全面的分析与解答,使我们从中获得混迹当今职场与社会的法门,让我们的生活为之简单而感到自在局中可自清。而他又在以旁观者的身份谆谆告诫以自清而居的我们,每当我们想反驳时,却又找不到任何借口,只能承认作者对金庸武侠了如指掌、浸淫至深。

  说到此书的妙处,融会贯通了武侠与政治职场在其一,语言在其二。诸如全真教不知道少生优生落得个武林除名的下场,让你在暗骂有理的同时,常常会心而笑。

  叶克飞就是这么个指东挖西的人,让他读史,他偏给你讲笑话,让他读武侠,他偏给你深挖政治,又能以自己的独特悟性,道出你看到的却想不到的东西,表面上似乎是走火入魔了,实际上却是开创了新的门派——歪读门。立派宗旨就是:把书读歪了,也是一种乐!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五):从武侠中看政治,从政治中看婚恋

  歪读金庸政治学

  ——从武侠中看政治,从政治中看婚恋

  我是“不读回头书”的人,所以对那些喜欢择一卷在手,反复阅读、揣摩、总结甚至“过度解读”的人向来心怀敬畏。比如周汝昌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赖宝之于《西游记》,抑或近期的叶克飞之于金庸。

  对于女人来说,武侠是当婚恋小说来看的,鹿鼎记里小宝追到七个女仔,是因为这男青年有些可爱的痞气,而且有钱有闲有护花之心,精力也还够用。射雕基本就是两对情侣的故事。神雕侠侣则是万人迷一样的杨过,却只迷小龙女一人的顶级姑侄恋。

  对于男人来说,看出政治、权谋、职场、规则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男人本就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群居动物。何况金庸原为评政高手,容政于侠。难就难在叶克飞这小家伙,一介爱看成长电影的80后,没经历过什么风雨怎么就看见彩虹了?!把金庸读出别样滋味,把帮派殴斗读出许多文章,读出自成一派的政治学来。而且这书无论当年在南都连载还是网络点击,读者都很买账。

  事实证明,智商高或情商高者,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先天,后天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我猜叶克飞看武侠,正是用了先天政商高这个禀赋。其特质在于个性要敏感,直觉要敏锐,抽丝剥茧要细致入微,总结要精准到位。这种人即便没混过官场,没经历过什么人际纠葛,只远远看着,甚至只看了看别人的书,也能领悟其中的精髓。

  他自己在此书后记中直言读《男人装》杂志都能总结出一堆道理。是个喜欢悟又碰巧有悟性的人,他还说:“读书读歪了也是一种乐趣。”原来读武侠读歪了,就会读出政治学,并能据此写一部歪经出来啊。

  《金庸政治学 一》收入他读歪了的四部作品心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基本是从个人与单位两个角度歪起。

  个人如郭靖是史上最强投资者、洪七公不是个好领导、失败的李莫愁等。单位则有暗流涌动的全真教、丐帮的路线之争与权力交替,成吉思汗的接班人之争等。

  挑了两章写女性的来看,在“失败的李莫愁”一文中。作者总结了李莫愁与小龙女的政治素养之差异。李莫愁入门早,功夫学的也不差。甚至“古墓派”之名也是她取的。之所以落得个被逐出师门的下场。并不是无才做领导,而是个性使然。不懂隐忍,做事过于决绝,因为喜欢上男人而不肯立誓。这就不如小龙女了,先立了誓言,遇到了喜欢的男人也没耽误。顺其自然反而领导也作了,爱情也轰轰烈烈。对于女强人来说,爱情与事业真不一定非舍弃一样不可。

  另一个有女人的章节是写干女儿与政治婚姻。干女儿无论在武侠里还是在金庸眼里都还是一个称谓而非花边用词儿。利用干女儿与人结盟的大领导也并非是把干女儿推入火坑。比如红花会的骆冰与文泰来就很幸福。所以对于女强人来说,爱情与政治也可以兼得。

  看来我也读歪了,把《金庸政治学》歪成婚恋学了。不过果然有乐趣。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六):人情世故里的武侠与东邪西毒

  很久很久之前写的。

  作者不走寻常路,行文视角与时下不少以各种奇异角度解读历史人物命运的作家们大致相同,出新出奇,好像这已是招读者们待见的惟一方式了。金庸构建的“江湖”(或“武林”),在作者笔下俨然一个龙蛇混杂的现代官场,混迹于此的人,从挑梁主角到跑场配角,一律背负沉重的政治包袱。他们的命运,不是被金老写定,却一直被自己的性格和使命所左右。换句话来说,就是从现今的人物解读方式出发的话,每个人的命运都呈现出循规蹈矩般的合理性。在此,倒是不得不配合金庸老师的圆滑老道与深谙世事。

  我们一定对武功一流的主角出场时的场面记忆犹新,因为多少个日日夜夜守候在电视机旁只为那刻,港片对英雄出场时气氛渲染的精准和挑逗甚至可叫人面红心跳, 激动雀跃而不能自制。在阐释《神雕侠侣》人物政治命运时,那位作者并没有在杨过身上着墨太多,而是将主要的关注度,都集中在了被神雕大侠出场时的英雄光环 所掩盖到近乎气瘪神枯的其他配角身上,他们虽遭冷落乃至无视,然而却也正暗合了官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行事准则,对自己倒是大有好处。所以,带着对现 世人际关系功利性探讨的目的,我决定重看95神雕,顺便拾些往日记忆。

  对剧情和俊男靓女就不说了吧。倒是剧中的配乐,让人不得不想起《东邪西毒》。1994年上映的这部片子,糟糕的市场反应估计让王家卫在家 静坐了个把多月吧,也许是对冷漠孤独现代都市的抽离感觉呈现得太早,从出品商到院线观众,没人能理解这部片子,当然,即便放在当时来讲,还是不乏小群的文 艺青年心怀不忍释手之钟爱,但是赞扬之声似乎被保留,就是有喊出声来的,恐怕甫一出口就会被漫天夹裹着商业铜臭味道的口水给遮蔽。不过,这并不算结 束,给他扳回一城的,是陈勋奇为《东邪西毒》所作的电影原声。从1994年开始,这组空灵悲婉、缠绵悱恻而又雄壮决绝的原生碟,开始在港产银幕和电视屏幕 上横行无阻,且不论九十年代的版权归属问题,那些借助它来营造各种悲悯苍凉的气氛,并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黯然神伤乃至落泪的作品,马上在脑子中想一 想,也能跳出好几部。吕颂贤版《笑傲江湖》、黄日华版《天龙八部》,还有这部《神雕侠侣》,但影响最大的怕是要属《大话西游》。如果有人感兴趣,也可以专 门去做个类似的资料搜集工作,来试试这部原声大碟的巨大威力。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七):家喻户晓的金文 无处不在的政影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了解金老爷子的书是从电视剧开始的,后来知道了这两个句子,再后来读了书。

  《金庸政治学》深刻剖析了每一本书的情节中所存在的政治情节,我虽未看完,但以被深深吸引,让我们共同挖掘《金庸政治学》更多的亮点吧

  写到结尾,突然想以此句结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八):翻了翻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九):金庸小说中最有政治意识的高手

  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说金庸小说中最有政治意识的高手是《笑傲江湖》里的方正。

  首先该书本来就是讲述的古代政治斗争。你说最后的赢家是谁?东方不败、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这些有野心的人都死了。是令狐冲?也不是,他最后归隐了,而且也没有功名利禄。是冲虚道长?他和方正是一伙的,而且明显他是方正的副手。最后赢得就是方正了。很明显日月神教没了,五岳剑派也没了,少林抱住了他的老大地位。(我这里说的方正赢了,并不代表他是坏人,有野心。而是说他的目的很明确,保住少林在江湖中的地位。)

  在看一些细节。1,他为什么要收留令狐冲,传授给他易筋经。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左冷禅、岳不群他们要做什么。他清楚风清扬对他青睐有加,只有利用它才能和那些政治家们抗衡。所以要救他。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还是把令狐冲拉到了他的同盟阵营来了。

  2,他为什么要放走任我行一行?他真的打不过任我行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方正放水了。他放走任我行有几点原因:首先,他留下任我行一点用处没有,相反还会惹来麻烦。其次,为了令狐冲,因为令狐冲和任盈盈很好。所以不让令狐冲左右为难,进一步拉拢他。再次,还有一个更大的对手等着他对付,那就是东方不败。他知道放走任我行,任我行一定会找东方不败报仇。从以上几点就能进看出方正的政治头脑。

  3,他和冲虚一直是同盟关系,但是通过全书可以看出,冲虚一直在前台,像试探啊,出主意啊等等都是冲虚上前,而方正都是在幕后,很少出主意说不好的话。

  真的是高人一枚啊

  《金庸政治学》读后感(十):肯吃亏

  事实上,任何一个组织体系中,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和谐,而在管理学里还有这样一个法则:当和谐程度过高时,内部的要求很容易变得松懈,也就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通俗点说,假如领导和下属们都好到穿一条裤子了,毫无距离可言,举目皆是兄弟姐妹,那反倒也耽误事——所谓过犹不及,内部存在党争倾轧,当然会导致执行力大幅下降,但内部的高度统一,没有不同声音,同样也会造成决策的偏差以及执行力的下降。

  很多人提及官场之道,总爱强调什么眼明手快、什么城府深沉,其实都是些小儿科的玩意儿,官场上最需要的,莫过于“肯吃亏”。  换句话说,最眼明手快、最能揣摩上意的,莫过于肯吃亏的人,城府最深沉的,也莫过于肯吃亏的人。

  狼狈其实是最恰当的表现——官场之上,该狼狈就得狼狈,该装傻就得装傻,适当的时候选择做个呆瓜,绝对不是坏事。比如说这些风月场上的事情,要是能像个小男生一样在皇上面前脸红,那效果肯定极好。领导不一定喜欢老实人,但最放心的就是老实人。至于拍着胸脯跟领导说“这事儿我最熟,我带您去乐乐”,那是弄臣才能做的事情——皇帝自然会养着弄臣,专门服侍自己开心,封疆大吏不该干这个,要做的是本职工作。

  政治婚姻有三种,一是平等的结盟,二是自上而下的笼络,三是自下而上,寻求进身之阶或者帮助。

  在官场上,很多时候都过犹不及,与其把工作做到“最好”,不如做到“挺好”,唐朝藩镇有“养寇”之说,精兵强将把农民起义军赶得到处流窜,但就是不将之消灭,为啥呢?“贼都没了,还要兵干吗”?这也就是“兔死狗烹”的道理。

  作为一个业务能力极其突出的人,他反而更应该强调团队合作,否则既不容易处理好业务,也很容易招人忌妒,但他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我们说考察干部时,协调能力往往比业务能力更重要,也正是这个道理,可以预见的是,领导就算真的想提拔张召重,民主评议这关基本过不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