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极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极光》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极光》读后感10篇

  《北极光》是一本由(日)星野道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极光》读后感(一):追寻灵魂步伐

  “人,一直都步行在寻找光的漫长旅途中。”

  读完此书,慢慢寻觅灵魂的方向,但人这个范围,怕是大了些,有多少人,在寻找光?有多少人,看得清灵魂?

  今日不足十度,就已畏畏缩缩的躲进了棉衣里,阿拉斯加零下五十度,冷让人颤抖,但也驱赶走了白雾,让一些本来面目模糊东西得已浮现,星空、雪岩、极光、鲸,一切平静安稳,澄澈又透明,在极静又雪白的世界里,是容不得任何虚伪与肮脏的,那样极致的白是远离城市尘世,远离欲望与爱恨的,也正是在那样的空灵中,我们更易寻得自己的灵魂,我们不是为名不是为利,而是慢慢学着如果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追寻。灵魂。短短几字,可当真,可不当真。却总觉得值得用一生去 追寻,也不知能否成功

  《北极光》读后感(二):我只陶醉于这种关系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每次回家的经历

  我总是冬天回家,为了过春节。

  由北向南,坐火车回家的。所以窗外经常会有雪景呈现。本书描写的是万里之遥的阿拉斯加,雪必定是平常事物。但我对它的想象,最真切的就是火车车窗外的雪景了。仔细想着寒冷、野生动物、原住民,美丽原始风貌。这一系列,其实是我们向往已久,但又不敢冒然接近的。

  生活中放不下的东西,总是比可以释怀的东西要多,但并不见得控制住的就是重要的。有时是东西控制了我们。

  作者,耽于无垠的阿拉斯加,是对自然的崇敬,是对自我的放逐。但没有读者不受益于作者传世的笔记,那是一种被净化的感觉

  世界上有很多的地方值得一游,但游的肤浅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却不同,是完全生活投入到目的地的人。用全身心去投入,必然有全身心的感受,所以看书时,常常忘了这是个非本地人写的东西。

  一个个平凡人物,一桩桩平凡的故事,听起来,感受到的是那个地方人与自然的平静、简单、纯粹的关系。我只陶醉于这种关系。

  《北极光》读后感(三):我想晚点遇到你

  对于阿拉斯加的无比向往,是从看星野道夫开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去阿拉斯加变成我毕生追逐的目标之一。

  很多年前看星野道夫的《在漫长的旅途中》,非常清晰的记得他提到两位老奶奶准备去漂流,令当时毫无见识的我大为惊讶,80多岁不是该安享晚年了吗?还去玩极限运动,实在不可想象。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两位老奶奶——吉尼和叙莉娅。而且她们年轻时都是很酷的飞行员,写《夜航西飞》的Beryl也是,到了80多岁依然保持少女好奇心和生命力

  吉尼和叙莉娅都不是阿拉斯加本地人,“我的第一部就是对飞往阿拉斯加的强烈憧憬。我非常确信只要是不断地盼望着自己真正希望做的事,总有一天你的梦想会实现。”

  为了到阿拉斯加,她们冒着生命危险飞机,只有从小种下的愿望,才会如此强烈指引命运的方向:“母亲教会了我,在这个世上谁都可以生存下来。虽然贫寒,但是母亲给我读了很多好书。女飞行员先驱阿米莉娅艾尔哈德就是我的偶像。我现在都还珍藏着那时的简报簿。。。我想母亲自己一定也是拥有多种选择的。但是,她仍然走着美国传统良家妇女道路。母亲没有对人生有所抱怨,而是自己牢牢地把握着人生。然而,我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不是吗?“

  飞行也带给两位女英雄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心境:“我们在大峡谷、内华达山脉尽可能地低空飞行。这样就能欣赏到飞驰而过的风景。不管怎么说这是最新锐的战斗机,飞行速度相当快。然后我们急速往上攀飞,呼的一声就钻到课云海之上,在那里能够感受到难以言喻的宁静。”

  星野道夫除了写了两位令人羡慕的老奶奶的故事,也写了在时代变迁下阿拉斯加各类朋友的命运和困惑:为了阿拉斯加反对核计划的被迫出逃的生态学家;白人血液爱斯基摩人灵魂的出租车司机;混血的古奇印第安人;沉默的阿留申族守墓人。

  当然,他最爱的还是荒原上流动的生命——驯鹿。“像卷起来的一个小帐篷似的,数十万头北美驯鹿就这样出现在我的儿眼前。我竟一时有种自己乘坐时空隧道,迷失在古代阿拉斯加的错觉。我感到甚至连自己也消失了,一直站在没有人的世界里,那里处处是自然的景色。

  北美驯鹿群靠近眼前,周围充满了不可思议声音。咔嚓咔嚓咔嚓。。。那时北美驯鹿奔跑的时候脖子的肌腱发出的声音。无数的声音汇聚成了一个和声,响彻原野。它让人感觉是一种从遥远的古代就绵延传承下来,然后又被人静静地雕刻下来的声音。

  不久,鹿群如波涛一般散去,消失在了冻土层的另一端。我们一直站在那里沉默着,就好像目送一个时代的离去。“

  星野道夫在辽阔寒冷的极地,纯净的环境和原始生活,也让他感知很多生命和人生的问题:“我不可思议地仍旧过着这安稳清闲的日子,仿佛涨潮或是退潮前的那一瞬间大海的静谧。人的一生也有这样的季节吧!

  在人的一生中,岁月就像雪花降落、沉积。它一边覆盖着微微辛酸的记忆,一边又美化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往昔。如若不是这样,那衰老就仅仅是一件痛苦事情

  就好像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朝着目标走上正轨。人类的旅途也是这样,必定会历经各种各样的风浪,一边辨别方向,一边探索着前进,如同看不到目标的航海。”

  如此热爱阿拉斯加的星野道夫,最终死在了最爱的棕熊手里。想到梁文道曾讲过,香港的一个二手书店老板因为书太多卖不出去,再一次整理过程中不小心被书砸死。听到这些故事,命运弄人,感到无比的悲伤。死在自己最爱的东西身上,我不知道幸还是不幸

  美国地理学会的创始人Henry Gannett说:“如果你还太年轻,请远离阿拉斯加,太早领略至美的风景,令余生都变得乏味。”

  所以,我想晚点遇到你。

  《北极光》读后感(四):尋光之旅

  “人,一直都在尋找光的旅途中。”

  朋友借我這本書的時候大概是把最外面的封皮拿掉了,所以我並不知道書的副標題是什麽。但當讀完《率真的越南老兵》一章,便對這一句印象深刻

  生命便是一場尋光之旅。或許這便是人生的全部意義之所在

  關於星野道夫。

  讀這本書之前並不知道這個名字。讀到附錄中敘利婭的那篇《和道夫一起旅行》,才發現在那次一起旅行之後不久,道夫就去世了。不禁愕然。

  掩卷后在百度上搜索,才發現原來星野道夫就是那個與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張熊照密切相關的日本野外攝影師。

  只是那張熊的照片並非星野最後的遺作,而是英國Photoshop藝術家Bonny Saint Andrew為了發表于合成照片比賽會而做的作品。也算是個美麗的誤會吧。畢竟很多人都是因為那張照片而開始關注星野道夫。事實雖然令人遺憾,但真相更加重要。的確如此。另一個世界的星野終會感到慰藉的。

  星野道夫,作為一名專業且敬業的野外攝影師,旅居阿拉斯加二十餘年。拍了一輩子熊,最後卻喪生于熊掌之下;如此熱愛自然,卻因自然而終。

  該做何感想呢?想必那也是一種歸途。又或許,像星野那樣的那些行走于自然之中的人,也無所謂“開始”與“終結”,一直在路上,包括身體,包括靈魂。

  那一定是他想要的一切了。不枉此生。

  關於北極光。

  也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親眼見到真實的極光。印象最深的是電影《Below Eight》中,幾隻被遺留在極地的雪橇犬,在冰天雪地的極夜中,看著天空中美輪美奐、變幻莫測的極光,蹦跳吠叫。

  嗯,那是南極光。

  北極光也是一樣的啊。地球的最北端,唯一一方沒有被污染過的淨土。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無人不嚮往吧。

  于我們這些在城市中摸爬滾打討生活的人來說,北極光已然成了夢想的代名詞。北極,氣候上的苦寒之地,也竟成了極樂世界的標識。

  無論如何,並非每個人都能像星野一樣把現實生活跟夢想揉在一起。但,不管現實生活怎樣,腦中要有湖光山色,心中要有鳥語花香

  閉上雙眼,就能看到讓人目眩的極光。

  《北极光》读后感(五):遥远的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一直被发现,然后被遗忘

  与星野道夫的另外一本书《在漫长的旅途中》不同的是,《北极光》记述的更多的是阿拉斯加原住民的生活。

  从他的老友吉尼和叙利亚开始,把他在阿拉斯加认识的人和事,遥远的阿拉斯加的过去和现在,一笔笔的记录下来,字里行间依然带着道夫特有的对这片土地的爱和关怀。

  第一次知道70年代最终失败的切利沃特计划(核试验计划),以比尔.布莱特为首的几位有识人士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抗争,最终保护了阿拉斯加这片土地免受核污染。比尔是个英雄,冒险家的名言似乎很精准的概括了他的精神:Give me a Winter,Give me dogs, And you can have the rest(给我一个冬季,给我同行的狗,然后就什么都够了。)

  还有古奇印第安人,唯一一个没有参加土地制度改革的村落,1971年,新土地制度产生,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的阿拉斯加原住民第一次拥有个人的土地所有权。古奇印第安人没有参加这个制度,拒绝加入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原野依然作为大家的财产由部族进行管理,他们选择了土地原始的意义,他们用“总觉得有点奇怪““还是算了吧”的态度预见未来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或者已经开始了,阿拉斯加也像人的一生,在新时代中紧张的抉择着。老人们逐渐消失,但是阿拉斯加的原住民是没有迷失的,就像古奇印第安人拒绝新土地制度,其它阿拉斯加原住民接受新土地制度一样,道夫很乐观相信年轻人可以创造新的时代。

  道夫不止一次的提到想去看壮丽的北美驯鹿大迁徙,想起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也是离不开驯鹿的,没错就是那个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对于极北地区的人们来说,驯鹿与他们互相依存,不可缺少。道夫听到了,也看到了,辽阔的原野上驯鹿群波涛一般走过,像风一样,“咔擦咔擦”驯鹿奔跑时脚脖子肌腱发出的声音,汇聚成和声,响彻原野。

  当时看到这个场景的只有道夫和他朋友。这也让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的我,忍不住也开始幻想着,有生之年要去亲眼看看驯鹿大迁徙。

  原住民和驯鹿的关系,并不是传统意义里的保护或者猎杀,他们捕猎驯鹿吃肉用皮做靴子衣物工具,他们也把驯鹿当做神圣的动物,不过度也不刻意,这是最原始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住在里德海附件的爱斯基摩人和鲸鱼的关系也是这样,他们把鲸打捞起来的时候大家围着做祷告,将鲸肢解完以后,把骨头送回大海,大叫着“来年再回来哦!” 看,人们在自然中生存。

  阿拉斯加似乎很遥远,不知道现在的它发生了什么变化,选择了谁当它的主人。带着一种原始的愿景,希望在爱斯基摩人部落的家里,还有如下温馨对话

  “爸爸,雁群已经飞过来了哦!”

  “今天我在爷爷家就喝到了大雁汤”

  听说大雁汤真的特别美味

  《北极光》读后感(六):一直都步行在寻找光的漫长旅途中

  中午就出门,先到音乐厅,看清楚一下地形,然后去图书馆,直奔六楼的保障本阅览室,被告知要到二楼照个相才行,于是下二楼再回来,其实就是拍了一下身份证。新年音乐会是在三点开始,我计划在两点二十就过去,而我重回六楼时,已经是一点多了,所以,给我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必须在这段时间内,阅读完星野道夫的《北极光》。在等待的间歇里(需要人工去找,15分钟后到柜台取),我阅读了一本台湾的《珠宝世界》,对于珠宝,我的观点从来是:没必要拥有,但是要懂得欣赏。这本杂志定价是199元,折合人民币约45元每本,但是非常值得, 因为照片很精美很传神,美轮美奂,对于珠宝来说,如果不是上佳的摄影技术,是难以摄出那种晶莹剔透感来的,所以我边看边赞叹。

  珠宝的设计、做工、质地都很重要,有些珠宝的造型真是让人惊艳。看完一本后去柜台取来《北极光》,聚精会神地看。这本书我买了给两宝,但没有买给自己,因为知道图书馆里有,看的时候,仍和《在漫长的旅途中》类似的感觉,欢喜中夹杂疼痛。相比《漫长的旅途中》,这本书更侧重于阿拉斯加走过的历程,穿插吉尼和叙利亚的故事,在前一本书虽然也有提到,但是非常简略,这本书里有几章都是关于这两个人,而且起首的照片就是她们童年的时候,一路走来,从孩童时期,到风烛残年,她们的爱与拼搏,却从未停止过。与大自然相亲相爱的人们,其充实度是远大于在城市里疏离的人们吧。

  虽然知道,阿拉斯加最终避免了核基地的命运,但还是有些后怕。这片无比美好的土地,会不会终究也会沦陷呢?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看着照片上白色蘑菇般的大片驯鹿,以及其他照片里的鹿角、鹿肉、鲑鱼等,我再度想起《旷野的声音》,其实,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内心本原的声音并没有停止过,不管在什么地方,人们的原始欲求其实也是一致的。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带来不可阻挡的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冲撞,虽然,仍然有人坚持着过原始氏族的生活,但是明天、明天的明天,的确不好估测。但是,也好吧,毕竟今天,它的美丽还在,仍是让人惊心动魄。

  在照片上,有熟悉的,酷似黄种人的脸,那是印第安人。对于渡鸦的图腾,现在已经产生亲切感了。文字对人的浸染。

  特别喜欢书中的两句话,P199:树木,岩石,甚至连风都有魂魄,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人们。和P223:人,一直都步行在寻找光的漫长旅途中。

  万物有灵且美。

  也非常喜欢书末星川淳写的文章,作为道夫的友人,他特别提醒了不要神化道夫,而应关注道夫所做的事情,即是对阿拉斯加的热爱和保护。我想,这是真正懂得道夫而且不虚伪的朋友。刚刚百度了一下,原来他现任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 日本)秘书长,那么,两个人的确是志同道合的。

  《北极光》读后感(七):有关物理,城市和纪念

  “肯尼迪害怕的是幻想中的冷战世界,而这位母亲恐惧的是每日平静的生活将被破坏。”有关那个虚幻的阿拉斯加核试验场计划,所有的理由也就是这样了。能够看到历史并未出现的可能性和其中转折的缘由,也就是本书不同于一般的野外考察记的所在吧。

  当年的三个理科科目中,我选择了物理。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与生物和化学相比,物理算是发展比较成熟全面的学科了,现在已经算是被公认了的物理理论也需要在500年后才有相应的技术建造实验设备来完成验证。不过发展也是有代价的。原子弹氢弹核电站爆炸等都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慢慢学会控制并慎用这种力量了。化学和生物则不然。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动植物已经足够令人心忧了,更何况还有破坏了自然选择规律的现代医学。许多作物在小鼠实验中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却依然投入了生产,人们相信其原因是“人的基因和老鼠不同,作物不会对人产生影响”,可是那原因为什么就不是“老鼠繁殖快,人在若干代后也会出现致命变异”呢?照这样下去的话,一万两千年(好吧,我承认我对这个数字有感情)之后,地球会不会成为生化危机中所描述的炼狱呢,还是干脆连怪物都不存在了?

  好吧,我承认我又浮想联翩了。那时候我早已入土,无知无觉,哪里还能顾及什么“人类的未来”,可是我觉得我越来越能感受真嗣的母亲带他到EVA启动试验现场时的心情了。唯说,我想让这孩子见见人类光明的未来。

  回到本书。行走于人迹罕至之地,置生死于度外,这是我曾经向往过的生活方式。现在,虽然还是想在有生之年看看布满天空的极光带,看看非洲荒原上的落日,看看广阔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却一心只期待着安稳平静的生活了。其实我是不够大气的人,如果手中握有小小的幸福的话,就不敢孤注一掷去闯荡天地了呢。

  还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我其实心里上是很抵触的。城市就好像是一种阶级区分,就像农业和非农户口一样。远离城市,反而能够重建沉静却闪亮的星空,那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仰望和膜拜的天穹,说不定就能够重现人心中的“美好”。城市一步步侵占着自然的领土,令原野变为郊区地带,铺满贫民窟和环境污染。我去过10年前的徽州黟县,4年前的江西婺源。那时候它们多少还带着生活的质朴。而现在,我已经不敢故地重游。我去过5年前的云南丽江,那里已经很少看到真的,生活化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假的商业化的一切。也许若干年后,墨脱,阿拉斯加,都成为了文艺青年的13胜地,那时,真正的“生活”要存在于哪里呢?

  忽然之年有感而发罗嗦了那么多,早已不限于书页本身了。

  书中摄影作品以人物居多,我知道对于一个地区的考察与保护史来说,那些照片都是珍贵的资料。不过我偏爱风景。书中偶尔出现的自然风光照都很有特色,我十分想要用水彩临摹(喂,你到底攒了多少企划!!!)。有时间的话再说吧。

  另外,顺便谈点有关建筑的。

  一注在周五的课上刚刚做了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园的空间范例展示,我就在星野道夫的叙述中见到了这样一段:十多年前(应该是80年代初),我曾经在华盛顿郊外的森林里拜访了名叫“wall”的越南战争中牺牲者的慰灵碑。150多米的美丽石头砌成的墙上,刻着战死者的名字,在夕阳的照射下,蟋蟀的合唱将四周包围,空气中飘荡着抚慰亡者灵魂的清冽气氛。(《北极光•率真的越战老兵》)

  我想这正是还是三年级学生的林女士中标的原因所在吧。很清楚越南战争给他所珍视的爱斯基摩和印第安人带来的伤害的星野道夫,知道战后有数倍于阵亡士兵数的归国年轻人选择了自杀来应对自己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过,所以他感受到了这个建筑想要传达的唯一意义:慰灵。这里面没有国家的界限、政治的对错、历史的褒贬,有的只是纯粹的慰灵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