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读后感10篇
《迷津》是一本由萧凯茵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津》读后感(一):迷津之路
我花了5年的时间才把《迷津》读完。
这点足以印证了小四在序言里所说的“这不是一本能让人轻松愉快的小说”。但无论小四怎么吹捧,它依然是一部打着“人生”旗号的青春小说。书里面不厌其烦的解释着青春的敏感和被放大了的疼痛。一点点的悲戚,一点点的善感,往往能洋洋洒洒地大书特书,这是青春小说的文艺病。当作者写到主人公30岁以后时,故事仿佛开启了快进模式。主人公匆忙的结婚,生子,纠结,然后老去,没有时代感,没有代表性,二十多年倏然而过,就像一篇流水账。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过往情感的纠结和为主人公中年丧女做铺垫,以填补主人公人生的空白。我想这么写也许跟作者的阅历有关,毕竟写这部作品时她还是一位20岁出头的女生。作者以后青春期少女的视角,让故事的主人公在拖沓,乏味的情节里最终找到了平凡的真谛时,作者就完成了她对于人生的自圆其说。
当然,这部小说也有着不拘一格的魅力。它不似一般青春小说那样多情,它的情总是克制的。就像余栋与曾巧巧的平淡的爱情,就像余栋和杨洛生心意相通的友情,还有和戴梦归缱绻难离的暧昧,哪怕是对父母的感情,也都是深沉、难以言说的。它是现实的,一如普通人的感情生活,没那么多风花雪月,更多的只是含蓄的内心波澜,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十年前的同学聚会,我们最后在车站相遇那时,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但那个时候二十岁出头的戴梦归,又怎么能知道,三十多岁的她还惦记着我。然而这十年并未让我变得勇敢,只有让我变得更懦弱。”它又是虚幻的,甚至是虚弱的,里面的很多情节没什么代表性,而且缺乏说服力。例如余栋在上高中时就把15万元巨款投资到入股市中,这明显不符合余栋软弱的性格。而后来余栋通过大学期间打零工偿还了15万元的欠款,这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本来以为这是一部散文式的小说,没有“渴望”的小说,它如一条平缓的河流,静静的流向人生的尽头。而当我回过头来,仔细思考时才忽然发现,原来那些“渴望”都深藏在散文式的内心独白里面,比如余栋渴望自行车,渴望相机,渴望爱情,以及小说的终极“渴望”——平凡的渴望。全文的最后,余栋唱起了古老的歌“......阿哥娶回娇娇女,阿姐嫁个状元郎......"淳朴的人生理想永远在歌声中回荡,而他的人生则心安理得地留存在那片荒芜的烂尾楼里。
很久以前,我对于那些流行的青春疼痛文学简直爱不释手。我非常喜欢里面细腻的长句和直击心灵的描写,我认为这才是文学。那段时间我看笛安和小四的作品看得入迷,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其他青年作家的书,其中就包括这本萧凯茵的《迷津》。这本书买来之后,我看了几页,由于情节比较平淡,就没有兴致读下去了,将其放在床底下,结果这一放就是5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我的情感开始变得麻木,我开始被一些反智主义风潮所影响,那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读小说要读那些“大神”的爽文,意淫文,而描写细腻的,展示丰富的文学作品却往往被认为是无用的,强行抒情的。我虽然对此不以为然,但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这5年我几乎每读过任何一本书,也没写过任何一段文字。这算是荒废了5年,不过这段时间还不算多,我几乎用了“二十三年弃置身”般的时光才懂得了认真生活的道理。我开始像节约大米一样把读剩下的书一本一本地读完。当我从床底下找到这本书,并把它读完时,无论它的内容究竟怎样,在我掩卷深思的那一刻,我才算走完了过去的一段蒙昧无知的迷津之路。
《迷津》读后感(二):lost
才从图书馆走出来,用三个小时在图书馆看完了这本似曾相识的故事,像是做了一个冗长的梦。一般选择书摘,这次选择评论,许是太久没在看过小说了吧。
那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用比较滑稽的话来说就是,首尾呼应。一直觉得不管是人生还是爱情,都是首尾相接的圆,起点亦是终点,也许应了中国人所谓的圆满。儿时的我们喜欢一个人也许只是因为她借了我一支铅笔,因为他的头发很好看,因为她的成绩很好,因为她笑起来的酒窝很可爱,这就是单纯的喜欢。经过年龄和岁月,我们爱上林林总总的人,有钱,有地位,相貌好,家世好,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可到最后,你希望陪你走一生的,仍是那个单纯喜欢的人,不是虚无的附加品,终究回到儿时单纯的“恋爱观”者如文中的余栋和余生。
愿我们的人生,能够圆满。
《迷津》读后感(三):书评而已
生命总是这样,仿佛一个接着一个的布景,都是上一个布景的轮回,人们在自己的怪圈子里享受,挣扎,抽着糜烂的烟,喝着反胃的酒,把衣服脱光享受彼此的身体,或者是吸入白色的海洛因粉末迷离自己的意识,然后不约而同的,在阳光照耀进来的前一秒,我们大家不约而同的,穿好衣服,画好妆容,暴露在阳光下,享受温暖而拥挤的人生。
人们都是贪心的,得到了越多,想要的又越多,又或许有的人只是想要更多,然后期待着失去一切的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疼痛,也许那个时候他已经头发斑白,可是只有在那个时候,他原来才知道:这一切皆不是梦境,原来一切都是真的,他真的在这世界上活过,一辈子,爱的人和恨的人都是真的。浑浊的泪水流出来,倒映出一个满目疮痍的人生。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真正开始之前,我们总是在想,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一生,什么时候找工作,什么时候去结婚,什么时候买辆车买个房子,什么时候延续出自己的下一代......殊不知,人生根本是我们规划不起的东西,我们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能力超人一定可以,其实他不给你选择的机会,你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影响着你,刚才你吸了一口汽车尾气就决定你少活了7秒钟,可是你不去吸汽车围棋呆在家里的话也许你又会少赚一百块钱,什么事都说不准,这是这个世界奇妙的地方,让人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让人痛苦的地方。
人们喜欢给自己做的事情找一个意义,这样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完全能够控制自己。这种做法显然是自欺欺人,可是显然它有着惊人的效果,有人这么做,有人就会崇拜,崇拜着事件的意义,而忘却了事件本身。人们寂寞孤寂的灵魂从来都是躲藏着不愿意现世,其实它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虚伪的,我们用一辈子的时候希望自己学会坦诚,到最后才明白其实坦诚就是一个谎言,一个套着一个,源源不断的,充斥着我们脆弱到离谱的生活。
人们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去抗争去质疑,长大了开始慢慢妥协,其实是已经看透。究竟是看透好还是不看透好呢?谁又知道呢?真正明白一切的人在另一个地方,我们联系不到他们,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们。
对一件东西灌注自己的意念,它就活了起来,与众不同了起来,其实那是我们主观的臆造,等哪天忘记了,你会发现它和其他千千万万个它一样,如此平凡,好似你从未珍惜过。
《迷津》读后感(四):时隔一年,还是能有一些感悟
这本书是我的同学借给我看的,本人看了两遍,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由于作业的需要,我又重新打开了它。
我想说的是,也许我们不会经历小说中的人物那样巧合的工作机遇,也许不会有那么波折的人生历程。但是有一点,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命运会把你送到一个什么样的渡口,你不知道现在的一个决定是不是会碰翻赖以生存的一页小船。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主人公余栋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自己内心也是起伏不定,真的要坚持下去吗?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奉的东西难道都是错的吗?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吗?作者并没有把这个过程写得很痛苦,却是引起了我的共鸣。
从一个孩子,到长大成人,成为父亲,有了家庭。看似普通却是暗藏着波涛汹涌,好像走进了作者精心设计的迷宫一样。可这恰恰就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充满着未知的危险,涌动着浓厚的谜团,潜伏着猝不及防的变化,隐秘着不可预知的疼痛,可走在里面的人却是毫不畏惧!
既然年轻,那么无可畏惧。因为无能为力,于是随遇而安。我觉得,余栋的结局并不平庸。每一个这样从奋斗中走过来的人,不管结局如何,都值得为自己骄傲,并被人们尊敬。
《迷津》读后感(五):平凡的故事 平淡的文笔 波澜的一生
两天的空余时间看完了这本同学推荐给我的书 主人公的一生映射了大多数平凡人的生活 没有过人的才华和天资 有着普通人身上的优缺点 也会胆小怯懦 也有私欲和期待 但是作者似乎并不想让他就此碌碌无为了结一生 于是在他平坦的道路上设置了许多坎坷和荆棘 少时父母离异 自己放弃梦想 为母亲治病欠下巨额债务 自己的前半生就在打工兼职赚钱还债的过程中度过 终于在步入中年的时候还完了所有的债务 但同时也在儿时的兄弟和女神面前把所有的自尊和高傲都输尽了 没有意外的娶了自己最熟悉的人 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生了一个女儿 倍加疼惜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在柴米油盐中缓缓流逝 可是作者认为这样的故事情节不足以吸引读者 于是设置了女儿意外车祸死亡 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在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 他生下了儿子 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出生死亡...无限轮回 人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
三星给这个平凡但贴近我们生活的故事 说实话书中并没有我特别青睐的人物 我只是在冷眼的看着他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内心并没有很大的触动 比起余华先生的《活着》 的确是经典更有力量
作者的文笔并不想恭维 很最文化...
《迷津》读后感(六):岁月静谧如河
如果文字是一座迷宫 那么这个迷宫就是《迷津》
其实 我真的不敢说自己有多喜欢这本书 但是当自己读完的时候 却无法抑制的发了条短信给远在旅途的朋友,告诉他自己内心的一种许久不曾出现的欣喜
这几年 上高中以后 自己开始读越来越多的书 !诚然很多都是青春文学 但自己对于很多书籍的定性从来不关注,阅读如同观影 这是一种内心需求的选择
所以我理解叔本华对于读书应少读的看法是:如果内心能够被某些东西所打动乃至感情及情绪的动容 那么,这就是好书的标准!
上一次自己这样激动的看完一本书 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一页字 并且给自己的哥们也发了条短信 告诉他自己读到了一本好书 那本书是余华的《活着?
还是说说这本迷津 毫不掩饰地说,自己非常欣赏这本书的作者——萧凯茵
高中时 自己手中屈指可数的几本杂志书无外乎就是《鲤》系列和《最小说》!萧凯茵正是那一届文学之新的冠军!她的文章其实优点和青春有点不贴边
迷津这本书对于主人公的年龄层跨度将近五十年 一个青年作家的首部处女作就敢用此般的胆量那这样的一个作品来冲击青春文学的市场!但从销量和口碑上 萧凯茵无疑是赢了
暂时抛开书的内容 《迷津》最让我觉得喜爱的莫过于这个女生对于整本书节奏近乎恐怖的精准把握!
当下青年写手不缺乏的是创意和灵感 他们可以天马行空 也可以感情真挚!但是 毫不避讳地说,他们都达不到一个有经验的中年作家所能达到的境地 达到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所不可欠缺的一样东西:节奏
为了追求感情的碰撞 节奏被突然提升;为了追求故事的发展,节奏被突然加快:为了表达作品的情感,节奏又被无限制放缓!所以即使这样的作品读完了 自己觉得我很好 也不会太激动!因为书籍如同电影 节奏不合适 在打动人的作品也无法让人有太多回味!因为感情之类的东西太过刺激,反而沉淀不下来记忆!
而萧凯茵,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一点
我没有接触过太多戏剧之类的东西,也只是了解那么一些关于戏剧类的矛盾模型!但是,迷津很直接的告诉我什么叫“文字戏法”——不依靠情节 不依靠辞藻 不依靠情感冲突的制造!
平缓的用她暗藏玄机的对文章的分层布景把读者引入那个想不到的地方去!
直截了当的说:萧凯茵对于文字的“谋篇布局”在我看来 是当下所有同期青年作家最为出色且暂时无法超越的!
就好像 她把小说作为一条小船 坐在上面看风景的时候,周围都很平缓,但却在最后,不依靠暴风雨,不依靠惊涛骇浪,却能让你瞠目结舌!——因为她把你载进一片宁静的湖泊!你此生未曾遇见的平静!无边无际,让你心如湖水一样平静 感情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所荡起涟漪!
她用一本静谧如河的小说击垮了读者对这书最开始的不满与戒备!
赞美的话我不再多说 这本书‘郭敬明 笛安 落落’同时作序!他们的赞美远比我来的更华丽!我只想真诚的写下我对作者以及书籍的感受!不管是出于宣传还是什么养的目的,但萧凯茵配得上这一切的赞美!
下面 我再说说这本《迷津》
故事以“余栋”这样一个男人作为第一人称 讲述了他到将近五十年的时光!
余栋这个人物 真的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普通男人的典型,他童年的懵懂,青年的偏执,到老年的平淡!故事没有太多的花哨可以介绍
这就是文章内容简介!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我真的无法说清
余栋用自己的弱点与理智经历了可以说是难堪不安的岁月 然后成为一个如此普通的老人!
仅此而已 你想要他的一生多么戏剧性么?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桥段!有的这是这样的故事!
但是 我这么说不但表迷津是一部平淡的散文小说!可以说 你几乎找不到这里面有一句所谓的“哲理句”或者“精彩句”若她是这样一本书 那么我之前的这些就白写了!
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表面上毫无冲突性的故事进程!即便这里面涉及感情的背叛与生离死别!换句话说,我曾经觉得感情要爆发的时候 都被这个作者一笔带过了~!之后我才了解,这样久而久之的压抑 不是为了所谓的爆发!而是用一种与主人公相同的心灵共鸣的情绪所代替!
余栋 从头到尾都是那么模糊的一个形象!甚至性格都那么模糊且奇怪
这不是失误 而使作者最狠得手段 迷津到最后 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出来了这个偌大的文字迷宫!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你会很失望的在途中想不通为什么她会这样的转折,这样会多没意思啊?可是 当你觉得她是为了让你掏心掏费的去哭去笑的时候,她其实不想让余栋变成人和人,不想让你找到任何影子!可是 为什么他又是这样熟悉 他有的温暖 他有的一份小狡猾 他有的无法表达的不安于悲恸!
他的每一的平凡的举动 都是一堵墙!戛然而止的突然,然后又是一个那样的小动作!我读到一半的时候都觉得 这本书到底能说成什么故事啊!她到底想表达什么啊!最后一面一面的墙成了一个迷宫!
其实它是不能定义的!如果你觉得这样说是我逃避故事盲目装蒜,那我给你一个不是很恰当但是还算贴切的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许,她想表达的是:一种平静且荒芜的岁月人生!
对了可以这么说,《迷津》是文字版的岁月神偷!
到底时光给了余栋什么 到底余栋在这个对他来说略显残忍又还算如意的人生岁月里得到了什么!他失去的,他拥有的!那些我们想不到的情节,不需要转折,因为一切合情合理!那些我们本该想到的桥段,我们反而就觉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被表达了初来!
故事开头和结尾那个小歌谣!那栋月光下的废楼盘,那个洗照片的暗房,那个遥远的北镇!
余栋有梦想,只是现实显得有点太过荒凉,连星星之火都没有!那么友情与爱情又是什么呢?!到底余栋这五十年真正能够被我们所了解的又有什么呢?
我真的是如此真诚的像大家推荐一本书!我甚至觉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我读不到这样一本优秀的小说了!因此我也将它作为礼物送给几个朋友!
但是 ,如果你活得很忙碌连读书都没时间!如果你无比的烦躁不安,现在无法静心!如果你想要的是某些故事情节与心意!或者你干脆只是想消磨时光!那么《迷津》也确实不适合你!
但是 如果你真的愿意试试走进一座文字迷宫!愿意分享什么给予你!那么,《迷津》自然不会让你失望!它不会让你觉得累!读到最后 也许 你和我一样
对余栋微笑着说再见 同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对自己说了句:你好!
时光静谧如河!岁月宛如湖泊!
efore you get 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