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7 20: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经典读后感10篇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是一本由可描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一):《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书评:亲手涂描世界风景给你

  日本著名色彩专家野村顺一曾在其著作《色彩心理学》中如此写到“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情感,这只是‘色彩的秘密’之一。人类除了用眼睛感受色彩之外,还会用心去感受。不同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力量心情。”譬如餐厅大多采用暖色调,因能引起人们活力热情,对于食物的热爱和赞美紧随其后;葬礼却往往是灰黑的,因为黑色越显沉重肃穆,斯人已逝,我们需当庄重的缅怀于他;人们对于夏日的记忆往往是葱茏的绿意和清澈的蓝,那是天空、水域和大地颜色,令人舒畅愉悦,仿佛有浩荡的风从双臂间掠过,闭上眼就能闻到美好花香……这就是色彩的魅力!翻动可描的旅行记《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片纯粹的蓝色天空下,还未来得及享受这样的干净清爽接踵而至的便是无尽缤纷的色彩,各色的水果鲜花人物、风景和世界变成可描笔下一张张生动细腻画面呈现在我面前,此时唯有歆羡两个字能够表达心中的悸动。

  从Dares Salaam起航,途经Arusha、Ngorongoro保护区、卡拉图、辛吉达、多多马、伊林加,再次回到出发地Dares salaam,可描的旅途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无论是穿行在拥挤嘈杂的市场中,与非洲当地的土著们交谈,品尝当地的美食,还是在空旷的原野上漫游,在保护区里遥望自由的野生动物们,每一天都是无法预料却又充满期待的。

  我以为回到哒市,可信的疯狂奇幻旅程就要结束了。

  可是旅行记还只翻阅了一半,继续翻到下一页,可描又在奔赴Ruaha 国家公园路途上了,变身搭车客的可描已经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了。也就在这里,在可描的笔下,我再次看到了曾在非洲大草原纪录片中遇到的那样恢弘壮丽、而又……无限惋惜的浓郁如血的夕阳,可描说“这时的草原,像是在等待一个庄严的宣判,万物都迎着那一片燃烧的火肃穆起来……为着这草原上发生的每一场角逐,造物主在天空举行着悲壮的祭奠。随即,夜将接管世界。”那该是怎样的震人心魄,仅仅隔着薄脆的纸页去想象可描眼前的景象,那样一轮赤红的炎阳,在一天的最后时刻,将世界渲染成一片金黄橙红,起伏的山峦和远方的树木都变成了黑色的剪影,只剩下主宰世界的红。那大概就是色彩的力量吧,只能够用心去感受的触动。

  再后来是桑给巴尔岛,绿与蓝的世界,刚刚从Ruaha极致的震撼中脱身而出,又一头扎进了大海和天空的蓝。大地的绿意缓缓而坚定的延伸进海洋,在不知不觉之中幻变成海洋蓝,随着视线的无限延展,那份醉人的蓝色又爬上天空,于是天空、大地和海洋融为一体

  旅行啊旅行,旅行意义不就是遇到美妙的风景、遭遇魅力的人群,最后与无法期待的自己相遇嘛。可描在简介中说,自己“说到底,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感恩,可以当一个‘自由画画的人’。”这是多么棒的自己,能够用自己的笔画下自己亲眼见证的风景,并将这份见证的心情通过色彩和文字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如此就已经足够了。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二):在画笔中看到那片蓝天下的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它和现在市场琳琅满目的旅行书区别在于,

  它整本书都说的都是作者可描在一个非洲国家坦桑尼亚的所见所闻所感;它封面的蓝天真是蓝的要碎掉了;横过来的开本感觉像是在翻阅画册;它是一本图文结合的旅行绘本,既能欣赏文字,又能欣赏作者那精湛的绘图,简直是超值又赏心悦目

  给自己放一个大长假,带好旅行必备品,衣服、药品、画笔、速写本,可描就这么踏上了非洲的那片土地

  跟着可描在坦国的足迹,我们一路经过达累斯萨拉姆、阿鲁沙、卡拉图、辛吉达、多多马、伊林加、鲁阿哈。在这旅途中,会遇到敲外国人竹杠的当地人,会遇到热心好客的当地人,会在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动物公园中看到原始自然动物环境,会看到独特的自然地貌,会经历不同的赶路方式例如搭车。

  书中可描的绘图真是很惊艳,栩栩如生的动物、海滩日出风景、还有幽默风趣的漫画对话,可以令你在整个阅读时候等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可描在书中还贴心的写了一些小贴士,如果要出发去坦桑尼亚的你,一定要先看一看哦。

  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儿,都在逐渐增加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眼界、我们的心胸。每个人对待旅行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可描曾经在巴塞罗那遇到的一个英国女孩。她做好详细的行程攻略,在几天的时间内基本上把旅行书上的攻略名胜景点都走过一遍,然而只是合了影,具体内容也还未必清楚知道。而可描的旅行基本都是随性而为,走到哪儿是哪儿,喜欢地方就多停留一下,偶尔发现的咖啡馆感觉还不错,多和当地人和旅人聊聊天等等事。也许,在旅行的时候我们的行程也许会因为时间的原因变得很紧凑,但如果适当地调节好行程,预先做好功课,和之前紧凑的相比也会是不一样的体验。已经很忙绿的生活,在旅游的过程中何不放慢自己的脚步,多看看身边的风景呢。

  还记得我之前和同学一起去青岛旅游的时候,也是按照行程一步步来,就会觉得很赶,而无法融入当地,没能很好地感受一下那儿的氛围。之后一年去了北京,行程安排的比较松散,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能随意控制,一下子自由了许多,也能尽情地去玩耍,去发掘新事物。而到现在遗憾的是,我在旅行的时候和他人的交流还是太少,也许是因为有伴一起出游的缘故吧。在之后的旅行中,希望能和可描一样,能和当地人、或者别的旅人有多多的交流,在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新新事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最后一页的画,是可描在这为期3个月的旅行中,在坦桑尼亚遇到的那些人大合照。一张张不同肤色的笑脸,都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在旅途中遇到过得人们,你都还记得吗?还记得他们给你带来过怎样的感动吗?

  用画笔画下看到的风景、看到的人,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笔下的风景和镜头下的风景,都各有千秋吧。无论是笔,还是摄影器材,在路上,最重要的还是那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趁着蓝蓝天空,出发吧,感受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三):回忆的初心是彩色的

  作为一个同喜欢画旅行手账的女同学,作者可描让人相见恨晚。她笔下的非洲旅程轻松、简单、随性,一致的画风和相似的旅行理念让我和这本画册一拍即合

  整本《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的装帧与开本,像极了Moleskine的素描本。信手翻阅时,就像在阅读一位朋友画的旅行手账,满眼的炫目色彩,配上细腻的小感悟活泼的手写字体,让人感觉真诚而轻松。用水彩记录的风景特别容易传达出小清新情绪,再穿插上幽默的段子与表情,让整本书唯美而不失风趣。有人说,灵魂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当身体处于极度疲倦时,翻上几页这样的小画册,瞬间便能切换好灵魂的状态,也是极好的。

  可描用一本书的篇幅,和我们说了一段关于旅行的小情话。她说,旅游和旅行是两件事,旅行可以是简单的:“它是一段时间一次经历,是我的一部分。”而“旅行过的人,对自由都有一种慢性中毒般的纠缠不清。”不喜欢跟团,不爱被束缚,可以没有理由地逃离现实世界。在遥远的非洲,一个姑娘勇敢地上路,去拥抱未知的旅程,结识有趣陌生人,再将回忆画下,分享给陌生的读者。于是,旅行的风景与瞬间沉淀在纸上,旅行的心情与感受升华在心间。作者可描足够幸运,在坦桑尼亚,她感受到了别样的美,那是如圣歌一样熠熠生辉的星光,那不是点点繁星,而是一条星河,“不疏不挤,错落有致完美得令人感叹这繁星之上必有一个首领,他调动四时,号令八方,统管星宿,创造万物。”同时,她与奇妙动物黑蜂相遇,又怕又爱,最终给它取名“细腰”,在病中,她与小生命相伴:“这个生命在挣扎着,蜷缩着,就像昨天夜里的我。我的心,一下变得很软很软。”最终,“细腰”长眠,永远住进了她的回忆里。大草原上的大天、大地与小小人,构成了和谐的世界,天地宏大,众生苍狗。正是感知到如此原生态,又如此极致的美,让她对自然与生命学会了敬畏,亦感悟到了些许宇宙的秘密。

  出发的行囊可以很轻便,但绝不能少了彩笔,那同是旅行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最直观的表达。总有一些回忆,靠文字难以精准,唯有彩色的图文并茂,才更接近旅行的真正模样。坦桑尼亚的天空蓝得像要碎掉似的,那大概便是回忆里梦想的颜色。可描说,“两千年后,我们的世界,已经抛弃了蓝天、杂草和泥土。而那一颗心,也膨胀得连天地都容不下了。”也许,只有远离匆忙城市生活,真正地到原始的非洲走一遭,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用心体验,才有可能找回那颗美丽的初心。守护好回忆的彩色初心,用心而不是用相机去享受,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四):蓝得破碎,那是怎样的天空

  拿到书的时候,我觉得时光恍惚了一下。

  曾经也是个树木翁郁的初夏,描从坦国回来,在片天缝土的东三环边上,我们喝着啤酒聊天,她讲述着这次旅行的奇妙经历,我静静地听。尽管一直等待着这本绘本的出版,然而真正拿到书的时候,心里想,哇,原来这就是它的样子

  蓝天白云的封皮,坦桑尼“亚”咧嘴偷笑。觉得真是奇妙,一段过往经历,一路恩典,竟然成了这一本真正的书,有了“外衣”,“容貌”和“气质”。它会有自己的旅行,在这个城市或更远的城市,访问熟悉的,以及更多陌生的朋友,留在他们的书桌,床头,或是洗手间的架子上…它的旅行也会走的更远,经过温情与感动,抵达人的心灵

  阅读的时光,让那一夜的相谈盛欢一下子从记忆里蹦达了出来。它从旅行伊始娓娓道来,一如朋友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奇妙经历,旅途中形形色色的人,分享那些或好玩有趣,或温柔感人,或壮美瑰丽的绘作。于是乎,这算得上是一本个人风格非常浓郁的绘本,自由,诙谐温情脉脉,又才华横溢

  旅行是说走就走,绘画却是自幼砥砺。画笔下东非草原的落日,星辉,让人移不开眼睛,那种夺走你呼吸的美,无法不令人心驰神往,这真实的自然世界何其华美灿烂,那遥远的群星深处何其广袤辽远。

  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带着一颗自由简单的心,时时准备这世界满足自己的一切好奇,欢心雀跃,并以纯粹美好的心灵相应。也带着满怀的爱,流淌在那些色彩斑斓的笔触里,和那真挚动人故事中。汲水处享受日光的妇女,和马赛部落的主日聚会,不笑的阿依达的那句,“再见,coco,我爱你!”……我无法不为这样的美好动容。

  从未觉得阅读一本书可以这般轻松自在。你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任何一副画,甚或只是兴之所至随手翻开的一页。就像旅行无需受攻略拘束,而是充满惊喜,期待,发现美,邂逅友情,与那些动人的故事相遇。流连于那些用心而绘的沿路风光,城市,海洋,朋友……也绝不会错过由漫画绘述的趣闻,糗事,吐槽,甚或友情小贴士。

  在这场阅读之旅中,也许你会留恋忘食,或是突然渴望一场自由的旅行,或是想要认识陌生的朋友……也许突然忆起一个旧日的好友,一段旅行时光……想念爱的人,想要写信,想要讲一讲自己的故事……或是想要尝一尝某种新鲜食物的味道……想去绘画,大声的笑,与哭泣……你放下书,想要去公园跑步,或者只是抬起头,想看看远方的天空……

  蓝得破碎,那是怎样的天空?

  “有时天极晴极晴的,透过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亿万繁星,仿佛可以一眼看到宇宙的尽头去。那是怎样的令人着迷啊!苍穹,带着完美的弧形俯伏下来,与无垠的大地环扣在一起暮色,如同大海一般,深邃宁静,久久凝视,竟然真的会感到它变成了一帘极美的湛蓝色,起伏着,呼吸着。造物的本相,竟是这般慷慨与富饶!”

  帝都东三环的天空上,是新月和金星。小满时节,万物生长,一切刚刚好。天地之美,正是此时此刻

  而我满怀期待,你下次旅行的故事。

  2015.5.22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五):这热气腾腾的生命啊

  从没像期待《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那样,期待过一本书的出版,兴许是认识作者的缘故,透过书,大有一种重新认识身边人的新鲜感。

  《坦桑尼亚》,最大的特点,没有“腰封”,没有“旅行界最新力作,XXX隆重推荐”,没有“自序他序”,甚至连作者的介绍都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真可谓“书如其人”,这就是可描,简单、知足、纯粹……就喜欢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画画,写字,轻轻告诉你一些可笑又可爱的遭遇,还有在路上的故事。

  在读可描的书时,脑子里蹦出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话,他写道:“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可描,就是这样的人,活得热气腾腾(难怪总见她大冷天穿很少呢),还选了热气腾腾的非洲作为旅行首站。

  我花了几个晚上,看完《坦桑尼亚》,这是一口气可以看到底却又不舍得立刻看完的书,像吃到自己喜爱的美食,总是一点一点慢慢品尝。书的画风和文字,都是我喜欢的调调,不矫揉造作,不故作煽情,不时出现令人捧腹的“人在囧途”桥段,真实自然,就像书中可描到过的卡里亚库集市,“不为任何人改变,因为它贩卖着一个最宝贝的东西,叫作真实”。

  跟着可描的脚踪,我梦里也去了趟非洲,从“阿鲁沙城”到“卡拉图”到“辛吉达”到“伊加林”到“达累斯萨拉姆”,一路风尘仆仆;深入非洲土著马赛人部落,与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着啤酒看壮观的东非草原日落;前往自然保护区腹地,看大象、狮子、长颈鹿、野猪等各种“猛兽”在眼前晃过,亲眼目睹生物链的生存之争,各种没见过世面的兴奋、惊叹;住在红土地的小镇,下午到山里的咖啡厅要杯咖啡、吃个甜点,和镇长、老板等当地人唠唠家常,然后散步回家,平常得像个久居于此的人……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且最感动的,要数马赛部落的奇妙之旅。想象中的土著部落,脏乱差,未开化,蚊虫飞舞,恶臭连绵,人群凶猛……而在可描的笔下,却画出了非洲温情脉脉的一面。掀去物质匮乏的外皮,裸露着同为人之平等高贵的灵魂,一样的劳作,一样的哭笑,一样的活着、爱着、期待着……

  大多数人,是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而可描,却真的走了很多路。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去往粗犷的非洲,这是怎样彪悍的一场旅行。我不能用简单的“热血”二字一以概之,虽然读完《坦桑尼亚》会突然有股莫名的冲动,收拾行李,甩甩马尾,大步出发,但是这本书超乎旅行本身所传达的诱惑,更确切地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向往:有智慧去生存,有勇气去改变,不断离开原地,不断更新生命,不断认识自己,哪怕有战兢、磕碰,哪怕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都没关系,重要的是用心经历。

  它活泼地散发着生命的光,如东非草原上那条被阳光照得亮闪闪的河,流过了无生气的都市生活和疲乏身心,我仿佛还能闻到马赛部落刚挤出的羊奶香。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人也不能活在同一天中。活着的是每一天,都是一场新的旅行,也是这世上从未走过的路。

  若果我们能远行,我们就出发吧;若果我们尚不能行,那就找个周末的午后,坐在自家窗台,想象自己也坐在东非草原上,毕竟那一轮落日也是同一轮落日。翻开《坦桑尼亚》读读,合上书,第二天以一个新鲜的姿势起来,“在一个新鲜的地方,做一个幸福的人”。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六):我随着你飞到了坦桑尼亚°

  ——评《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

  文/蓦烟如雪

  我已经半年多没有去旅行了,以前一年基本会去五个地方,虽然去的不多,也不是国外,但多少身心很舒坦,游走在不熟悉的地方,像亲近了陌生,亲近了未知的人文,甚至看外界的一花一草,都是赏心悦目,可理想很丰满,现实还是骨感透了,我像丢弃在世界之外的孩子,没有出走的机会。

  想想关键还是自己,我不能给予自己充足的空间,更没有莫大的勇气像书中作者一样,辞职去旅行。

  捧着《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时,我是艳羡的,就像她用一支笔去飞翔,去旅行。爱旅行的人,大多都热爱自由,所以她无法妥协,必须学会游走,她带上必备品,装上行囊,去一个隔了印度洋的坦桑尼亚。

  四月的非洲,雨季盛行,达累斯萨拉姆闷热得不真实,她作为一个傻老外,开始漫步其中,下飞机被的士坑去车费,在五星宾馆大堂里等待六个小时的煎熬,还有“卡利亚库”纵横交错的集市和满是鲜活的小贩生活,她都看在眼里,感受当下。

  我不知道是印刷原因还是作者本身画风的色调就是如此,偏暗色调,让我感觉非洲的坦桑尼亚似乎就是橘红暗色为主,像那个靠在水果摊上穿着虎纹加迷彩条的水果商,还有害羞不露脸正在削水果的小贩,印象最深的还属梦幻底色,肥厚的嘴唇,一脸遐思用手轻轻转着那几粒豌豆的姑娘……

  集万千宠爱的阿鲁沙城里有梅鲁火山,有拗口认识半天都会觉得会念错的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甚至坐在车上,打开窗门就有不速之客撞向自己的脸上……想想,这些都是特别的际遇,通过一个画者的笔触能如此形象的传递着这个陌生的国度,是多么有趣的记忆,我真想也能这么走走,画下我眼里的另一个坦桑尼亚。

  在旅行中会遇见很多新朋友,这个疯丫头在坦桑尼亚的路途中,也遇见了不少外国友人,他们相互帮助,在路途中照顾着未知的对方,适应着随时停电的非洲生活,还有每周四晚上酒吧传统的狂欢盛宴,我很喜欢他们的口头禅“哈库拿马塔塔”,意思是没有烦恼忧虑、别担心。

  非洲很多人想到的是高温,是饥饿,是贫穷,而这本书里的坦桑尼亚是闲逸的,生活的,时尚的,它并没有被戴上多余的有色眼光。

  我很好奇画中写马赛人没有下面两颗牙的原因,竟然是为了灌水进去而故意拔掉的,甚至马赛人婚礼中穿着带满白玻璃珠的服饰,还有马赛人那奇特带满耳饰的耳朵,就连鞋子都是轮胎做成的,这些如果不是看书,我真的不了解,而且图画更为形象生动,能让你一眼就能描摹对方,能想象那个陌生的国度。

  这奇妙的旅行里,有各种萌态,有敬畏之美,有奇珍异兽,卡拉图的破店,非洲的落日和最喜欢的桑给巴尔岛的海,她下过海,坐过飞驰的小电驴,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事情,但这是她的旅行,飞翔在天上,却能落笔在纸上的经历。

  我喜欢这个姑娘,也喜欢这段奇遇的经历。

  我虽然没有到过坦桑尼亚,但透过这个绘本,我似乎也随着她飞到了坦桑尼亚,看到了蓝屿。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七):编辑手札:边走边画慢生活

  认识可描是2013年的冬天,坐在我面前的她,轻熟女,很有修养,笑起来真诚灿烂。那天我们一起吃饭,她带来了一个Moleskine的绘画本子,厚厚的,我小心地翻开,每一页都是饱满的颜色,是她边走边画几个月的坦桑尼亚。

  本子从侧面看有一点皱巴巴,风尘仆仆的样子,看得出这是她的宝贝,一定跟着她去非洲看过繁星看过山巅看过草原看过蓝天。本子的第一页,Moleskine的一贯风范,一句英文大概是说如果我丢了你捡到它,我愿意用什么来交换。可描美丽的字体写道:ANYTHING I HAVE.

  我认真地翻看了她的本子,惊讶她居然能同时驾驭N种风格,水彩的、速写的、卡通的、绘景、讲故事、写实的、想象的……我就在想,我们即将要做一本多么有趣的书,它会包括这所有风格,还得毫无违和感。

  后来经过了漫长的沟与通,设计与思考,选纸打样,书成了今天的样子。(此处省略两万字)

  看稿子中,有一句话很打动我:“坦桑尼亚的绿色就有上千种,从脚前铺到天边,然后就是蓝得要碎掉的天。”我脑补了很久画面,就起了这个书名《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封面也就被可描这么几笔给画出来了,坦桑尼亚的“亚”字是不是很像在笑着的龙猫呢?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名叫“慢”。这个文件夹里都是我做得很慢的书,它们才是我最喜欢的书(好偏心),他们都有关于慢生活。坦桑尼亚就是这文件夹里的第一本。它颠覆了非洲苦逼的印象,那里的人们过着慢而无害的生活,他们快乐而自由。

  如今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可描,这个绘画世家出身名字里注定一生画画的姑娘,又要开始新旅行了吧。而我呢,继续做着我的“慢书”们,因为做书认识这么多有趣又有才的朋友,估计我到老了也不会孤单吧。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八):融合简洁和细腻于一身,集合奔放与寂静于一体

  听说可描要去非洲的时候有点不真实的感觉,一来对非洲的印象很少,仅有的都是战乱以及那些有着大大的脑袋和肚子的孩子的画面,二来觉得可描一个人去成吗?看了《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我还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这书让我感到了简洁,书里没有其他旅行者那些成章成节的描述,有的只是一些三言两语的述说以及轻轻的呢喃,同时在这份简洁之中又透出来浓浓的细腻,几张素描加上简单的文字让我们有如身处那片广袤的土地有如在和可描一同在那片土地上行走。《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带给我的还有在哪非洲土地上的奔放,无际的草原、成群的角马、鲁阿哈那如火的夕阳,处处都告诉我非洲的奔放和热情,在哪如火的奔放中我还看到了非洲的寂静,看到姆库鲁满天繁星的夜空,看到那碧海和蓝天,我的心瞬间就沉寂了下来,让我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沉浸在了无尽的自然中去。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九):太空之下,梦想之上

  旅行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像可描一样足够勇敢,能够背起背包就给自己一段说走就走的的旅行。

  书是千里之外的朋友送的,本来我只是对这个可以出书的女孩子有兴趣,因为在看完三毛的《我的宝贝》这本书后就不再看其他游记类的书籍。但是《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为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打开书的时候我并没有被文字所吸引,只是觉得插图还不错,用笔纸取代相机,不错的想法,所以只是翻了翻图片,然后我看到了一句话吸引了我,在17页的末端,她写了这么一句描述:他们用很少的时间张罗生存,用剩下的时间尽情享受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幸福,然后深深地满足。突然在那一刹眼泪涌上眼角,感动无比。为这个姑娘的真正的用心在感受旅途,这本书好像只是旅途日记,记录一路上的欢笑,感动,窘态以及little tips。希望大家拿到这本书以后好好用心去阅读,真的不可多得。

  谢谢可描,让我看到一本只是想写给自己看的旅途日记;谢谢那个你,让我看到这么好的一本书。

  《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读后感(十):请务必笑的有节奏,有韵律,有美感

  翻开第一章的我是这样的:投下巴,默默叹息一声,心中无比的感同身受,看着那道渐行渐远的背影,恨不能抓起身边的背包,等等,等等,带我装逼,带我飞!

  翻开第二章的我是这样的:嘴巴成圆形,大小可以容下一个鸭蛋,据说鸭蛋比鸡蛋大,而后就听见这嘴里不住的冒出少儿不宜的两个字:卧槽卧槽卧槽卧槽!

  这一串词的翻译如下:卧槽,作者居然不是单身狗,有心爱的人还能这么舍身忘死的去旅行;卧槽,三斤药!这是要吃到过年的节奏;卧槽,画笔,颜料,小情调,绘画技能刷的不要太高哦亲;卧槽,单纯的感慨一下。

  翻开第三张的我是这样的:哦吼吼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请务必笑的有节奏,有韵律,有美感。

  翻完整本《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的我是这样的:翘着腿,斜躺在沙发上,双手拿着书,立于眼睛前方,注意面部表情,傻乐—>拍桌笑—>叹息—>惊悚—>新奇—>向往,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一个鲤鱼打挺,翻身坐起来,踢掉拖鞋,抓着背包,开始狂塞出行用品,心中万千草泥马在叫唤:我要去旅行!我要去旅行!我要去旅行!重要的事说三遍。

  然而,可能动静太大,或是娃被尿憋着了,或是她饿了,或是……不管是啥原因,总之正在午睡的娃醒了,几声细细软软的哼唧,犹如当头给了我一盆冷水,心中只剩下万千草泥马狂奔过后的惨烈景象。我要带娃!我要带娃!我要带娃!重要的事说三遍。

  默默的回房,抱起正在哼唧的奶娃娃,东瞅瞅西摸摸,尿了?饿了?想妈妈啦?采取排除法,最终确定娃饿了,一把捞过来,开始喂食。

  把宝贝抱在怀里,轻轻摇着哄着,吃饱喝足的小东西,没一会儿又睡了,心里那股子冲动劲儿也过去了,回头又继续翻看这本《坦桑尼亚,那片蓝的要碎掉的天》。

  不得不说,绘画技能高的女神就是无比让人膜拜,全书木有一张照片,纯手绘。漫画,手绘便利贴,绝美风景彩图,人物肖像……整本书,或者说这本旅行手帐,字里行间,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我很快乐,我很快乐,我很快乐。

  印象里的非洲,贫穷,落后,疾病肆虐,但这并不妨碍非洲的人们获得快乐,他们质朴且容易满足,当然,作为外国友人,偶尔的被宰也是旅行基本配备之一。

  可描用他她的画笔,她的文字,给了我们另一个非洲,这里有蓝的都要碎掉的天,这里有美丽安静的红色小镇,这里有一个美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世界。

  “这里就是自然,只有自然,而它已是那么完美了”

  仔仔细细地将书又翻了几遍,眼瞅着要到晚饭时间了,赶忙收拾收拾准备晚餐去,把背包重新收拾了一下,心想着非洲咱去不了,非机动车道咱还是可以去溜达一下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