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淡蓝时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淡蓝时光》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3 21:1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淡蓝时光》读后感精选10篇

  《淡蓝时光》是一本由蒋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150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淡蓝时光》读后感(一):高一记忆

  我还记得那个午后,自己坐在凯里那个书店里,捧着这本书看完。

  那个书店叫东南风,两年后那里拆掉了,听说经营不善,改成了网吧

  叫做和平鸽网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提到上面这些事,或许,这篇评论本身就有点纪念的意义

  高一看的这本书,之后QQ网名就用了这四个字,一直到现在没有变过,

  我只是。。那时候喜欢这个名字而已。当年还纯洁,看到书里一大段描写做爱的情景,觉得有些过头,而现在想来,当年的自己果真是太过纯洁了。

  至于书本身的故事语言不错,挺轻松的。蒋峰的书,其他的没有看过,主要是高中忙于各种做题,而大学好不容易有时间看书,却发现这些书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适合看的了。

  就是这种感觉,就比如我高中那个喜欢了三年的男生,现在看看缺毫无感觉。时间过去,我们想要的东西也变了。

  《淡蓝时光》读后感(二):时代选择

  几天前就看完这本书了,看完之后精神恍惚。倒不是说蒋峰的文字水平以及说故事的水平多么的有感染力,只是蒋峰对主人公的塑造让我难以释怀。

  李小天和笑笑的认识很鬼扯,但很光怪陆离范。无论如何,小天不置可否地对艺术生活有品有情有向往追求,是一个完全称职的有志青年。可是他缺少的,也许只是暂时缺少的,却是生存在这个同化社会所必须的——一颗“宁静”的心。仅靠所谓的艺术,李小天——但也也许是我自己——看到了自己其实是在挣扎地活着,寄生虫般。虽然这可能是笑笑通过脑电波传达出来她的意思,但毕竟一个小天必须意识到和解决掉的现实。小天和笑笑是怎么分手的,我的印象模糊,仿佛恍然间小天就灵魂出窍地扬长而去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几年后,重回上海的小天已经觉今是而昨非了。

  我不想妄加揣测蒋峰的心路历程,但我在看这本书时总会冒出来“李小天似乎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我”的想法,只有在最后小天钵满盆满地归来的场景才又把我拉回到了现实里来,才让我真正感受到那种愿景离我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不妨碍我因此认为,如果不是流浪的蒋峰也是如此的话,那只有“他是一个有着超强共情能力的说故事者”这么个解释了。其实血管里流淌着浪漫气质没有什么错,如果硬要归因的话,只能说我们生在一个“艺术家”搞什么都能活,唯独搞艺术活不了的时代里。如今的风气是,你死气沉沉循规蹈矩,反倒比你花枝招展享受和赞美生活更容易获得人的赞扬:循规蹈矩纵然发不粗长不大,但不至于毁掉生活,可享受稍微过一点就被标签成了享乐,要时刻准备着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谁甘愿冒这个险?

  也许只有“非理性”人吧。但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理性”地打点着自己的每一片脚印,于是有更多的人自愿地沐浴“理性”的光辉,将自己的脚放入前人踩出的脚印上,然后告诫自己这才是对的,那么多人都这么做了,肯定没有问题。没错,这确实没有问题,很稳妥,很扎实,也很无趣。噢,不好意思,“无趣”是一种价值判断了,“理性”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无趣的,他们反而会开始享受这种“一步‘挑’一个脚印”地行走方式,甚至徜徉在如此的真理中不可自拔。也许这是一种同化,也许这是一种虚假意识,但谁又能证明他们不幸福呢?哪怕只是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乃至自己禁锢了自己的幸福中,依旧是一种幸福。只是这种幸福不是“艺术家”们神往的罢了。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即人的思想最深处到底在何种程度何种境况下才会大幅度的扭转?一个资本主义精神至上的人是否会变得开始体味生活情趣?一个以体验为生活目的的人是否最终会让金钱蒙蔽了双眼变得满脑子只剩下了金属的撞击声?换言之,理性至上和非理性至上的两类人有可能在特殊情境的促动下角色互换吗?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在类似于你我的普通人中,我只看到过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变的案例。(当然,这么说太绝对了,毕竟理想类型是不存在的,用“以……为主”的句式更科学一些。)有太多太多迫于生计而终于低下高贵头颅的人,他们渐渐地混迹于“理性”人队伍当中,离“非理性”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哪怕偶尔自发地给生活加点料,他们在第二时间也能发自内心地散发出从微小到些许再到巨大痛心疾首之情。“理性”就像一个巨大的灵魂加工器,它用标准的模具把每一种生来带有特殊规格特殊技能的个人压制成同一型号的零件,然后捆绑出售给这个高速运转得隆隆作响的世界,填充到已经开裂的缝隙中试图拯救这座快要崩塌的机器。就像被洗脑了一样,这些零件的眼中只剩下来自己需要挽救的这一块裂缝,让他们回到过去只能是一场梦了。

  “宁静”不是什么好词,至少在这里不是。即成的社会一点也没有显现出它文明魅力,反而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压制了人的自然形态”。文明一次又一次地撞击人类心灵,一次又一次地给人类套上枷锁,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全世界不得不循着一种疲于奔命节奏前行。这次真的是“不得不”,文明的步伐根本没有和人类本身商量的意思,就这样肆意地践踏和扭曲着他们。一切所谓的文明社会的产物提高了人类生产效率,但是也许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接受工业革命的思想冲击。世界文明了,人类社会文明了,可人类思想贫瘠了。挣开牢笼必然需要时间,只是时间最终揭开的真的是牢笼破碎的结果吗?

  但似乎还要将这种非理性的或者艺术的境遇分国界分人看待。总有那么一些国家一些人,受到了非理性或艺术的青睐。相对而言,人的因素应该更大一些吧,毕竟血统与资源总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益。呵,“血统与资源”——哪怕是非理性领域,理性依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写着写着就又写大了,我想蒋峰更多地是在纪念他逝去的时光和在那些时光里陪他一起蹒跚的那些身影吧。

  改天再写一篇。

  《淡蓝时光》读后感(三):爱情 可以是结束之后才来吧……

  《淡蓝时光》,看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意思,甚至要停止看下去,但竟停不下来,看完之后,还是依然没感觉,可第二天却无法控制的总在想着笑笑和李小天,他们之间是爱情吗,觉得不是,不过是寂寞失恋的小天厚脸皮又好色的缠上了漂亮的笑笑,不过是一对孤独的人暂时找个伴而已,可是当小天醉后无可抑制的拨通了笑笑的电话,于是,又觉得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爱情的,可这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显然不是一见钟情……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吗,是因为依赖习惯吗……想不明白,也许谁也说不明白爱情是怎样来的,又是怎样失去的。

  呵呵,挺好的一部小说,插图也很漂亮,很有感觉

  《淡蓝时光》读后感(四):纯情的反面叫矫情

  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俩长不了。不知道为什么看这类书总是很生气。所以一般不看。女人往往喜欢表面上不说,心里精打细算。其实像笑笑这种女孩就是要嫁养活的了她的人的。但是在那之前仿佛要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爱过。而男人呢,找了个漂亮女朋友,心里总觉得好像捡了个大便宜。时间久了才发现自己驾驭不住。男人啊,没钱就没本事,没本事就没底气。

  可是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开始呢?往往因为寂寞。为什么结束?因为生活。这一点无所谓普通文艺的还是什么的青年,谁都一样。漂亮的女人就是好,在哪都能找到爱情,有钱的男人就是好,在哪都能找到漂亮女人。这些话本不该多说,说了就是俗气。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不可理喻无法琢磨。老话一句,谁认真谁就输了。

  《淡蓝时光》读后感(五):马不停蹄忧伤

  书店里,无意中拾起一本书,叫《淡蓝时光》。淡蓝,最浅的蓝,几乎不含有红的痕迹代表初始的颜色青春的颜色,也是令人安静令人忧伤的颜色。好的题,漂亮的封面,唯美的内页,张悦然的序,蒋峰的字,便买下了这本书。

  从打开此书到最后合上是一气呵成的,的确是像白桦在序里写的:“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自有一种引人的内力,一开读,就难以释卷。”

  一个大众化的爱情故事,一个简单的叙事。一个关于年轻画家李小天与女孩笑笑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浮华里“马虎”的爱情观。一个持续十一个月少七天的爱情,一个平淡中显忧伤的笔调。

  男主人公李小天,不安于现状,他的思想犹如莫名其妙的烟雾,他的情绪好似混混沌沌的一片无名的东西,随意洒脱、豪迈。也许蒋峰在写李小天的同时是在写他自己。女主人公沈笑笑,流浪爱情的收留者,保留着单纯,又散发出岁月赠予她的淡定从容,希望从小天身上找到爱情的归属感,可期望只是期望,她了解现实,更了解现实中的李小天。在作品里蒋峰似乎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风流史。两个偶然相遇的年轻人开始了一段飘然的同居生活,过家家般的打闹与玩笑,却又互相照料与牵挂。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因此打开了两扇不同的心门。

  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不是因为曲婉的情节、离奇的意致,而是因为它由一段段小而有趣、小而丰满的生活片段所编制成型,每个片段都是无比好看和回味悠长的。可口可乐莫名的中奖,互讲鬼故事吓人,破吉普车内共度的八小时设计鞋子在雪地里踩脚印,减肥大比拼,等等等等。因为这些故事太过熟悉,因为这些故事正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上演着,这样的人物和题材随处可见,无非是大千世界中两人相识、相爱和别离。李小天和笑笑就好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某一双男女

  自己总是感觉,李小天和沈笑笑的关系就如同风筝和线一样,小天是那种无时无刻不向往自由的风筝,而笑笑是永远抓不住他的线。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谁能放弃追求自由的权利很喜欢张悦然作序里的一句话:“爱情只是一段生活的标志。”小说里主角都是信奉“爱情覆盖法”的,尽管因为新的角色,因为新的感情会对不起记忆,但是“爱情是在更新中覆盖的”。天长地久有尽时,阴雨过后,大家各自恢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如既往。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里的过客,无论亲人朋友,还是爱人。一个人来了就注定要另一个人要走,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生活在我们不同的记忆片段里,幸福也好,忧伤也罢,回忆某一段时光却着实是被岁月灼伤的止痛药。

  小说里细节的展现是淋漓尽致的,不落俗套不娇作,无论是李小天用以结识笑笑而使用的损招,还是他用于对付情敌、岳母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以及一些别出心裁的情节的处理,我们都看见了蒋峰有着魔术师般的潜质,将他的笔杆比作是魔法棒,他的字比作是缤纷的泡泡,而我们则是坐在台下目瞪口呆观众。他只要挥一挥魔法棒,那些喷出的泡泡足以让观众为之缄默。

  小说里也能看见蒋峰式的幽默,比如“上大学那会儿有一老女人讲人口问题,说农村因为经常停电,什么也干不了,只好靠身体娱乐,他们就生小孩,拼命地生,生到想睡觉为止”,比如“他常常去游泳,游泳池里到处是千差万别的腿,仿佛深海的水草枝节缠绕,直立的腿,浮水的腿,慢慢滑动的腿,这些都不是最美的腿”,“两个人谁先表白,谁就忍心先提分手”,等等等等。再有,小天和笑笑把床单、浴巾、窗帘、桌布、电视套以及门帘一股脑仍进洗衣机里,结果是白的东西与蓝的东西混洗,蓝的反而变白了,似乎是一个喜剧情节,却暗藏忧伤。还有一段笑笑关于老剧《戏说乾隆》的评论:“我十几岁的时候看《戏说乾隆》,第一部我觉得好看,到第二部我越看越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一部讲乾隆和一个女人的爱情,第二部就讲他和另一个女人,主角变了,好像前一个女人就无足轻重;主角变了,他自己都忘了前面的爱情,那前一个女人哪去了。”沐浴在蒋峰式幽默之后带来的是细细的忧伤。

  蒋峰还在小说里掺进一条隐线,李小天念念不忘童年时候电视台里唱过歌的小女孩,那个他唯一爱的人,可是他从来都不知道那个小女孩就是他面前的这个单纯淡定的笑笑,蒋峰不让小天知道应该有他自己的原因,也许因为点明了就很可能是个皆大欢喜结局,李小天激动地搂着笑笑,两人幸福的在一起生活。庆幸的是,结局不完满,结尾是狠心的,蒋峰让他们尽管相爱也无法在一起。因为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残酷却又赋有逻辑,尽管曾经的幸福有多么汹涌,但激情褪后的爱情只剩下灰烬。“最爱的人是活在记忆中的。”不禁为之凄然。

  写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需要不普通的勇气才华,就像他上一部小说的名字,《才华是通行证》,就像里面说的,“一只高脚啤酒等待着盛满我四溢的才华”,相信那只啤酒杯己不用继续等待了。

  蒋峰是个很好的写手,《淡蓝时光》是个很好的小说。淡蓝的时光里,青春是干净的纯白,像一遍绿地的窗外,将记忆的门打开,把所有发生的事记下来,事里拌着淡淡的忧伤,那种忧伤是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

  ------写在老早老早老早之前的书评 现在看着有点胃疼

  《淡蓝时光》读后感(六):深爱之作

  蒋峰的这本书,我是爱的。两相比较,你既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关于“青春爱恋”的小说,更深一步的挖掘他某些隐藏的东西也未尝不可。而本文,就是希冀挖掘部分后者的内里。

  首先,一本书要有值得让人记住的东西,也可以叫做特色。蒋峰的这部书,前后差不多出现了五次这句话:“总要想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实上,这也成为了这部看似明快简洁的小说被逐渐丰满的人物、桥段发展推波助澜后的最大铺陈点,即我们总要解决问题,作者看似最直白的明述了这个目的,却在写作手法上(即如何解决问题)有所遮掩。

  全书为我们安插了许多不被当事双方某一方知道的关于他们之间的际遇缘分(如小天不知他身边的笑笑就是当年电视台上他中意的姑娘),亦安插了许多当事双方明细的、或者仔细咂摸能琢磨出来的东西,讨人欢喜又不免让人为“电视台事件”未被连上线的两位男女主角悲伤。

  有必要说,几大暗线都在叙事情节上故意让我们有意忘记某些看似无心之言:经常是这样一种套路,一句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之后继续分别叙述两人(笑笑、小天)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却又在某个不失时机的地方看到他的无心之言却在内里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得不说,蒋峰是个深蕴此道的高手,概言之,没有废话,句句出挑。

  仅我摘录几处如下:

  1.小天要剪成光头,结尾处描写小天去见人,顶着秃瓢脑袋(没明说他剪头了,用了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呼应之前小天的想法)。

  2.笑笑工作的《青年报》开篇处带过,结尾处重提,首尾呼应,穿针引线。

  3最最精辟的还是笑笑以为(事后证明不仅仅是“以为”)自己怀孕,此事被剧情一笔带过,但却在俩人比赛减肥时的结果处得到了隐含的验证:笑笑长了三近半。紧接着,蒋峰再次抖了个激灵,他写道“笑笑(从体重秤)走下来,一个人躲到洗手间里,两个月前的烦恼终于要摊牌了”。

  好一个聪明的蒋峰,其实我们作为他的读者早该想到,如果仅仅为了叙述某件事情而加入情节,从来不是蒋峰的叙事风格,那是四娘的匠心。聪慧的蒋峰借用减肥的桥段告诉笑笑、亦告诉他的读者,笑笑是真的怀孕了。

  这是他小说的另一种侧重点与其可能性。

  《淡蓝时光》读后感(七):他/它居然没在这六年中被大雨冲走

  以下文字无关书评。

  早上收到快递的时候我就在惊叹北京书商的高效率,那时距离我在TB下单不超过十八个小时。这是2006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激起我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今年北京那场大雨,王多功在微博里发了一段后记的话。

  “她那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小天和笑笑分开的理由。她觉得这并不合理。接下来的话我替她说了——现在我就是这么干的。说完我平生第一次躺在一个外人的怀里那么放肆地哭了起来。这辈子我们两个都不会再碰到这样悲伤的雨后夜晚。仿佛我们是为了死去的孩子哭泣,那孩子叫爱情。”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它居然没在这六年中被大雨冲走,它一定在库房的某个角度很孤单。无论用怎样的语言去评论这本六年前比较创新的影像青春文学都是不够客观的。(说它是青春文学是因为书底的条形码上方写着上架建议:青春文学·小说。)所以我试着捋一下我看得到的六年淡蓝时光。

  蒋峰的作品太具有个性化了,以至于第一句就能确定这是他的作品,尤其是他那习惯性的略显哀怨的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作方式。还有他刻意的在中间将暗线丢弃又在结尾处不经意拾起时的调皮。看过后期的作品再回头看这一本单纯到毫无杂质的小说,得到的感动或许也加了许多个人情感。

  故事很简单,李小天和笑笑在潮湿的上海发生一段不是恋爱确是爱情的经历。在仙霞路,大金更社区。其实去过就会知道,大金更社区长得俗气死了,书里那些图片太具有欺骗性,可蒋峰就是这样的人,生活都变得小说了,那些欺骗性不过是我等每天活在柴米油盐中的蚁雀们的妒羡罢了。拿着本书里我感觉的最真实是什么呢,结尾P139,朵朵和小天的对话。

  ——你爱她。

  ——嗯,至少五年过去我才确定。

  带着一种马尔克斯般的伤感回望。可能换做其他人写作,也许这句话就出现在了第一句,从你翻书的第一个动作就告诉你会在伤感中游历这一段李小天的淡蓝时光。

  我一直在想这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忧伤,因为作者从来都没办法和主角彻底分身,你写的是他,字里行间确实自己,有种为别人做嫁衣的无奈又有一种把自己剖开的恐惧,没办法,文字出卖的是我们最不想言说的。

  蒋峰应该去写散文,戏文系是他最好的温床。那样他也不用在北京某个烂糟糟的军校里委屈地和周遭抗争只为拿着手电在稿纸上勾画自己的故事。

  我想现在的蒋峰写不出这样的故事了吧,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这一份情愫换做是谁,在扒一遍都不会那么轻而易举,更何况已经有了《恋爱宝典》,把时间的缝隙全部都填满了。书的第二篇后记可以把时间点和细节与《恋爱宝典》中的情节一一吻合,为什么我看了无比心痛呢,甚至于希望他少些几本书。

  ======================================================

  2006年9月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记得我坐在上戏一位东北籍教授的小排量车里呼呼的跑,从此害怕上海这个城市。

  也害怕看到所有在上海这个城市里发生的书写的一切故事。他们的忧伤又何止淡蓝时光。

  《淡蓝时光》读后感(八):爱情在更新覆盖中。

  这是三年前的一本书了,封面打着80后转折之作。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80后吧,而那时候并没有注意这是一个噱头。现在能够细细数来的80后作家有很多,可是我并不知道作者。这是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看到张悦然给他的写的序这样写道“而这一次,他写了一个有关于爱情和同居的小说,初看都是明快的生活片段,人物很少,脉络简单—几乎不像蒋峰的小说。可是慢慢读下来,同居的小家宛如小小的舞台,不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出现,平静的生活又起了波澜。”我觉得她说的对极了,这部小说看起来片段并不连续,但是却有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引力,想要叙述近似生活的爱情。平凡的东西总有他们的惊奇之处。

  在小说的最初他说,“玩连连看吧,王子连公主,萝卜连白菜。反正那是个和谐的乌托邦。”在小说的最后他说“我一个人,冷清,寂寞,难过,无聊到天天玩连连看,比塔罗牌还痴迷。因为我它当语言,每个图案都可以连成相应的一对,我就想自己什么时候还能碰到那么一个人,再有那么一根线,和我刷地一连,就离开屏幕了。”

  故事再简单不过,李小天和笑笑在火车上相识,然后相爱,最后离开。他们的生活看似相爱和谐,其实之中充满了不安和试探。他们不停地说爱,但是谁都不愿意迈出那实质性的一脚。当笑笑开始挽留的时候是李小天决定离开的时候。也许她在那一瞬间随着连绵的雨水觉出了他的重要,也许只是出于生活得习惯。但是他终究还是离开了她。然后她开始倒数,希望由时间的安排来忘记这个男人。

  笑笑曾问过他“我问你,忘记一个人要用多久?”

  “一年,最多比闰年少一天。”

  在李小天离开以后,笑笑开始数,看什么时候可以忘记这个男人。她交男友,但是还是记得他。李小天每次都对笑笑说“我爱你”,可是他并不觉得他爱她。他说“爱情在更新覆盖中”。

  五年之后小天买下了他以前和笑笑一起住过的房子,重新布置一切。他在怀念。他去找过笑笑,可是物是人非了。

  朵朵说“你爱她”

  小天说“恩,至少五年过去我才确定”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笑笑没有再出现过。李小天住在他们以前的房子里,怀念他和笑笑以前的日子,想着这个女人,他觉得他还爱着她。但是有一天他会再遇到另一个女人,他还会爱上她。因为爱情在更新覆盖中。

  你看,爱情不仅需要时间去忘记,也需要时间去确定这一切是真的。我们有太多时候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喜欢互相的试探,不喜欢交付真心,懦弱到一切都交给时间安排。我相信命运自由他的定数,一切的欢娱只是幻影,生活有着它本身不可抗拒的魅力。当我们不停地寻找以为下一个会更好的时候,殊不知也许就错过的那个最对的人。

  不要回头了,不能回头了,谁让你在最好的时光中错过了呢,怪不得别人的。

  唯一能说的只是,那个时候我们两个是彼此爱着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