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冥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冥想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冥想读后感10篇

  《冥想》是一本由斯瓦米·拉玛 (Swami Rama)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冥想》读后感(一):安宁

  看到冥想这个词就想到了瑜伽,大学课程开始有了瑜伽课,大学生有了闲暇报瑜伽班,当下的热门词汇烂了大街,和瑜伽如出一辙的冥想究竟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懂得如何在外部的世界如何采取行动才是恰当的,却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的内在,我想来这是我们需要冥想的最初理由。不管有没有想过用冥想的方式来作答自己,始终改变不了大众对自己内心矛盾的迫切好奇,书中从外在开始到呼吸结束,整体布局清晰,所谓冥想不过是对自己的认识细节精致,外在环境身体坐姿延伸到内心的宁静,静静的坐在某一处让时间给自己找到答案

  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冥想的时候,我的脑海出现的是抑郁症可能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冥想也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以下是抑郁症的词条解释,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工作,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者重症抑郁症;根据有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根据之前(间隔至少2个月前)是否有过另1次抑郁发作,抑郁症又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

  文字很多,细看的人有多少,不以为意的人有多少,时间有自己的答案,或许这就是人生命运轻易的就想起了最近刚刚离开的乔,在李宇春献唱的电视剧片头曲珍惜遇见了这个饰演君王的人,剧中人的角色懦弱回归勇敢,珍惜所在天下,用放肆的爱拥有了丰盛,现实中的乔也没有世人眼里悲伤的理由,反而是令人艳羡的家庭和生世,但是一早醒来,救护车的新闻铺天盖地,就像一个玩笑一样,响彻在耳畔,成为一个黑色事实,乔的死掀起了抑郁症,也牵动了记忆里的张国荣。才色佳人的张,说着霸王别姬的悲伤,一跃而下的时候,他认识那个自己吗,人会离开,作品会留下,风华绝代的记忆让我们悲伤,何尝不是他自己的悲伤。读了些许作品,张对这个世界如此坚强,世人都看得到他的乐观善良,最终,他还是带着自己离开了。所以没有谁是完全的世人眼里的样子,也何必要努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高手,心中的自己时刻在召唤,精神深处呼吸着的生命,即使想成为饰演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始终是内心追求的安宁。

  因为我不知道遥远的他们面对的是个什么世界,所以也无法让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什么改变,唯一能给我的思考就是我不知道的自己的精神世界给我的好奇心,也不过是一场安宁的解药。如果自己的不了解还达不到一个抑郁症的高度,当下的迷茫又算的了什么,也没有什么理由指摘别人的作为和不作为。一年二年,随遇而安恍惚如世,十年之后,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心面对自己的勇气渐渐消失,一个人面对自己,可怕而寂寥,谁又能一直坚持面见内心深处的自我,躁动浮夸,甜言蜜语,斗不过是玩笑。说话会紧张,呼吸有粗细,行动力有乖张,有着做点什么的意识,就需要意念给的选择和改变。文中曼陀罗的方法介绍了好几次,所谓曼陀罗,我理解意思是用某一种物件或者意念符号作为集点,吸引注意,让身心都回复到安宁。表达的冥想,不会高深,只是用行动和力所能及的方式实现内心的平静,找到自己内心集结的点,收获丰盛。最后结尾部分,关于瑜伽的练习有详细的分解,每一个部分的手和足都应该在恰当的地方等待,内心自然的放逐在自由天际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心就安宁了。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冥想》读后感(二):记一次冥想

  故事要从披头士开始。

  作为披头士的铁杆脑残粉,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我听过所有披头士的歌曲【傲娇脸】最初的我喜欢他们前期节奏明快的布鲁斯摇滚,譬如《please please me》《bad boy》《one after 909》《i saw her standing there》《dizzy miss lizzy》等。随着对他们了解的加深,我逐渐更加迷恋《strawberry field forever》《because》《across the universe》《with you without you》这类空灵深邃的歌曲。

  我不禁好奇,是什么促成了披头士如此巨大的转变,他们后期那些充满哲思的歌曲又是凭借什么能量创作而成。

  在观看披头士纪录片《anthology》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冥想。他们曾师从香卡,潜心学习冥想。关于冥想,披头士的成员们有如下的感受

  乔治·哈里森:有一种东西叫做曼陀罗,通过它你能掌握一种能力,从而帮助你超越清醒、睡眠和梦想状态。当然,曼陀罗是不可能在百货商店找到的。

  林戈·斯塔尔:这好比换了一个角度去生活,我们开始学习东方的哲学

  约翰·列侬:你就那样坐在那里,解放你的心灵。想什么并不重要,你会被曼陀罗引导,脑海里的想法念头就会被覆盖。你不能用你的意志来抵制它。

  保罗·麦卡特尼:专注于曼陀罗是件很艰难地事,你会不住地想起自己在制作的专辑,然后突然发现,对自己说:不不不,快回到曼陀罗上来……

  他们对冥想的好奇和从中获得的裨益让我不禁也想参与其中——开始冥想。

  实话实说,最近我的状态很down,总有一种错位感笼罩在我的生活上方。我感到行为失据、扮演起社会角色也乱了章法,我开始搞不懂我自己,以及我自己的延伸。

  这周五的选修课停掉了,悻悻地回到寝室后发现,屋里只有自己,周遭静的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像是可以席卷掉一打儿车库的龙卷风反复进退。

  于是突然萌生冥想的念头,于是洗了把脸,端坐在凳子上,将意识集中于曼陀罗——很惭愧,这本书我看了三遍,但是一直没有确实地坚持练习,理由有很多,不过核心还是对自己的不诚实

  意识真的会像麦卡特尼说的那样四处流溢,眼角的刺痒、未完成的作业、圣诞节的计划、披头士的歌曲……他们纷至沓来,我的意识在他们之间游弋不定。我听从书中的话,不去与意识的分散对抗,只是关注它,然后轻轻带回曼陀罗上。随着每一次带回,我的意识就多了一分稳固,渐渐地,我忘记了身处的时空,忘记了一切矢量的变动……

  我再次回到现实,源于我母亲的一通电话,她打来特意告诉我,冬天冷了,多加衣。我以安宁祥和的姿态母亲交谈,之前的焦虑和错位感被清扫一空。

  通话中偶然瞥见窗外的山林,皑皑白雪覆盖其上,突然,很想咬它们一口。

  《冥想》读后感(三):《冥想》原版序言

  那是1973年7月的一天,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明尼苏达州中部农场,一百多人聚集在这里,一起聆听斯瓦米·拉玛大师的系列讲座。我们将遮挡雨水烈日的帐篷搭在了一座能俯瞰湖水的山坡上。斯瓦米坐在帐篷尽头一个低低的讲台上。在帐篷的庇佑下,如茵的绿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毛毯、地毯和垫子,人们围拢在他的面前。风和日丽清风徐徐吹过,帐篷两侧的帘布不时被吹拂舞动着。这种让人失去时间感的氛围,恰恰诠释了面前这位大师对瑜伽的理解。

  许多年过去了,斯瓦米·拉玛大师当年所传授的思想,如今已被许多人所熟知。但在当时,这些还都是新锐和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在开始讲座时他说道:“每个人都同时属于两个世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想要成就卓越的人生,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在两个世界间搭建桥梁。在这个世界上,极端观点毫无益处,对生活也没有帮助。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控制自己的想法、感觉情绪冲动。”讲完这些,他开始了关于自我控制的讲解。

  他阐述道:“控制并不意味着扼杀一切,但也不是过度放纵。这是一种平衡,要达到它就需要让大脑中飞速运转的部分慢下来。我们要学习新的方法认识自己,让意念得到彻底的休息。这种了解内在世界的方法就叫作冥想。”在简要介绍之后,他开始了冥想的教学过程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听斯瓦米讲授冥想。八个月前,我们在一场探讨冥想和生物反馈关系的研讨会上曾经见过面。那是主会场旁一个单独的小房间里,斯瓦米和我坐下来,中间隔着一张茶几,他看了一眼放在桌上的我的脑电波记录——那是会场工作人员当天在便携机上准备好的。

  “你冥想吗?”他问。

  “不怎么冥想。”我回答说。虽经过多次尝试,但我总觉得那些浅尝辄止并不能算作冥想。

  “你应该学习冥想!”他说,很快就让我入了门。我花了整个周末来学习冥想的目标基础方法及实践。后来,又加入了他组织的一个小班继续接受培训

  在那些年,冥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斯瓦米推荐书籍文章课堂讲义。我们做了很多笔记,相互分享;每当了解到新方法时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冥想。同时,有关冥想的概念经历被不断重塑的过程。我们似乎都在问:“冥想到底是什么?”

  斯瓦米·拉玛总是在说:冥想是对意识的引导,它是一条通道。当然,他在这里指的并不是与神灵的沟通。他解释道:“冥想就像河水的堤坝一样,引导意识之流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冥想与其他行为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掌握了它之后,它会变得更加可信,引领你获得更深刻体验。”

  他教授的冥想方法与印度大师帕坦伽利所描述的完全一致。步骤是这样:首先关注身体,然后关注呼吸和觉知,最后集中在意念上。他建议我们“不要企图省略其中任何一步,不要跳着做!按部就班地按照计划练习就会水到渠成。如果你的方法正确,冥想肯定会让你获益匪浅。”

  关于冥想练习技巧的讨论,经常聚焦在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上。1984年在尼泊尔讲座期间,斯瓦米曾多次提及这一话题。他提醒学生:外部世界中的观点、形式和概念,在心理上是一个很难打破的习惯认知。人的意念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就会返回这些心理上的建构,并且再次被它们所束缚。

  他阐述道:“老师任务在于给学生一个新的关注点,将意念从固有的习惯模式中解放出来。”接着他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解释着这个新的关注点应该是什么:“老师的照片爱人的名字?或者抽象的概念?这些都会让意念忘记本来的目的而再次转向外在。”“但是,”他接着说道,“曼陀罗(Mantra)I 是不与外部物体关联的声音。这些声音的振动会产生一种形态,而它对你而言不是外在的。理解一个曼陀罗的含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你听到它的时候,大脑中许多细小而混乱的波动会平息下来,消融在因专注而降临的和谐之中。你的生命会因此更为美妙与卓越。”

  斯瓦米非常清楚:我们在冥想的时候,想法时常会偏离正轨。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释这个问题:那些幻想着玩乐的人,脸上会出现小狗崽儿一样的表情,而那些忧心忡忡的人却是一副深锁眉头的样子。他从来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提醒学生保持清醒。“冥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大脑的无意识部分上徘徊,而是为了形成一个通道,发现阿特曼(Atman)II 的存在并引导它。阿特曼就是内在的真我。所以不要陷入沉思。”

  自明尼苏达州讲座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斯瓦米如今还像那时一样,在印度进行着相同系统培训。在恒河河畔的隐修所附近,他会这样提醒学生们:“每天都要定时练习。”他说:“让你的自我来到意识的中心。你必须知道,你就是和平幸福快乐。自由是你的本性,要反反复复地体验它,直到它与你同化。”他接着说道:“在这段旅程中,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只是在这个看得见的世界进进出出罢了。出生是一种到达,死亡是一种离开。你在这里只是一个过客。冥想能帮助你理解这个现实。”

  《冥想》这本书为大家介绍了理解生命旅程的一种方式,解开我们的存在之谜。书中所讲述的内容意义深远,并辅以系统化的技巧。它的主题就是每一个人的自我转变。我希望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你会对冥想产生兴趣,并让它慢慢萌芽,直到有一天如花般绽放。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旧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事情,但希望冥想能够赋予生命以安宁。

  心理学博士

  罗尔夫·索维克

  《冥想》读后感(四):寻求心灵的宁静,从冥想开始

  在当下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已成为人们心理健康疾病的三大项问题。人人都有一点心理问题,只是轻重缓急各有不同而已。轻微者通过或许自我调节即可消除,严重者则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需要专业治疗才能得到治愈。

  心理问题的成因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种压力得不到舒缓,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无法使内心得到充分平静而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内心平和安宁,处事波澜不惊?

  请从冥想开始。

  斯瓦米.拉玛,出生于瑜伽的起源之国印度。他是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喜马拉雅瑜伽流派的创始人,以对瑜伽的理解务实精准而著称。他强调真正能使习练者受益的方法和过程,绝不故弄玄虚。在这本名为《冥想》的书中,他将教你如何学习瑜伽中的冥想,带你开启一场寻求心灵宁静的冥想之旅。

  何为冥想?

  度娘有云,“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斯瓦米.拉玛对冥想的解释是,冥想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它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身体、呼吸和意念进行全方位的自我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冥想的人的愉悦感会慢慢增加,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洞察力也会有所提升,生理、神经和精神的压力也会得到释放,无论对练习者的身还是心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此说来,练习冥想,可以说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那么怎么才是正确的冥想方式?冥想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练习的过程中又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斯瓦米.拉玛在此书中共分七个章节来详细讲述,并且针对练习者在冥想习练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以问答的形式分别进行了解答。使读者能够在习练的过程中寻求到最适合自己的冥想体系和方法。

  人的诸多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来源于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来源于不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来源于没有充分的了解自我。但冥想却是能够教会人们真正了解内在自我的一种方法。如果你不能够了解自我,那么你的内心永远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满足,压力也就无从得到释放,更无法寻求到心灵的宁静。

  请从现在开始学习冥想吧,为自己探寻出一条内心宁静的道路,享受这段寻路之旅,收获永恒的真理。

  《冥想》读后感(五):平静与自由之路,给初学者的冥想教程

  当我们慢慢长大,成长到一个完整的自己,就开始寻找真正的自我,探索与世界共处的自洽,叩问这天地间最原始和究极的道理。在这自洽与叩问中,现实的波澜、理想的浮动,翻卷来千万迷惑的问题。

  到今日止,冥想陪伴我的时间已将近一年。

  我想努力描述冥想对我的改变,但过去之心几近殆尽,回忆起来那份心情甚难,只能隐隐约约记得。冥想带给我许多可见以及无法言说的变化。烟酒之瘾、压力下的烦躁与焦虑,甚至神经官能症的对于无限荣誉与权力的追求,早已不见。我找到真正的我,甚至过去自以为的那份“变得更好,去更好的未来”也宛然一笑了之。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一呼一吸一举一动,更别提一花一世界的人间美妙。它非常简单,也非常朴素,然而却在过程中让你触碰到生命源头的、你的核心的无穷力量,让人向平静延伸,从而幸福地拥抱生活。

  今天,我们来谈谈冥想是什么,谈谈怎么做,谈谈内心的路途与究极的平静。

  (一)何为正念冥想

  冥想(Meditation):冥,泯灭。想,思虑,念头。通常被理解为对任何对象的深度专注。

  正念(Mindfulness):觉照自身。

  我们所说的正念冥想(正念)是冥想的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冥想。

  人生百无一用是思考,那些你闭上眼睛尝试放松和平静,却依旧凌乱而细碎的杂念。冥想便是泯灭这种杂念,泯灭废物累积的心意。

  正念如今已经被西方应用于心理学和医学的治疗中三十余年。正念减压法被用于减少压力以及由压力引发的健康问题,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慌和忧虑,促进情绪平衡,帮助大脑学习与记忆的海马体增厚……甚是相信科学的你,不妨把它当作一种治疗。

  正念本质上是普世的,它关乎我们的觉醒、与自身和世界的和谐相处、关乎我们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定位、关乎我们对生命中每一刻的认知。然而从历史角度看,佛教传承发展出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最为精炼的正念教导与修法,无论是印度佛教还是禅宗(禅定:静虑专注。)。而佛陀字义便是觉悟者。

  所以涉及到冥想时,不可避免地提起宗教,但它与宗教本身无关,它只是一门清明生活的艺术。

  在缺乏自我认识的时候,无知随着幻觉的罗网而来。而情感在深处运作,人的心意以不安而闻名,《薄伽丘歌》中用“不安、狂暴、强大、顽强”来描述心意。一个疲乏的心意只能重复和模仿旧思想和行为,过着重复而循环的生活,而充满活力的心意将达到新的意识高度,甚至创造生活。

  如果你也曾觉得忙碌而迷茫,觉得日复一日而烦躁不安,或者找不到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记得问修禅宗的老师,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想要的,为之付出一生的奶酪或者热巧克力,无数故事里卓越的人们热爱的那件适合自己的事呢?

  老师说,在你心里呀。

  (二)瑜伽体系的八支分法

  为了达到自我觉悟的目标,瑜伽体系采用八支分法。这被写在斯瓦米·拉玛《冥想》的正文之前。

  1.制戒要求培养身体、精神、语言上的五种品德。

  2.内制要求遵守五条戒律,使得外在和内在达到清净。

  3.体式要求肢体平稳宁静,脊柱必须直立,从事冥想的人要坐直,背、颈、头成一条直线,以便神经流可以在冥想中畅通。练习体式是为了产生心意的撤回以便专注于冥想。

  【如果你也是葛优瘫,上座部佛教长老阿鲁老和尚关于正确伸直背部的方法可能对你有所帮助,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日常学习工作中的体态矫正:

  ①背部腾空,不要靠在椅背上或墙上。

  ② 将臀部牢牢固定,臀部用力。

  ③ 将意识转向背部,从臀部开始慢慢地将脊椎伸直,就像将折叠起来的脊梁骨一块一块地往上堆。记得要同时进行实况转播,“伸直伸直伸直伸直伸直。”

  ④ 收回力气。此时也要实况转播,“力气,消失消失消失消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转播“收回”,而要当做别人的事来转播“消失”。一边实况转播,一边将意识从头顶慢慢地往下移,一直移到臀部。像这样伸直背部的话,上半身就会处于放松的状态,可以这样一直保持好几个小时。

  4.呼吸控制。我们的呼吸是宇宙能量的一部分,呼吸为身体的所有部分提供动力,规则并有节奏的呼吸可以使得心意变得平静。当出现杂念时,呼吸也是首个帮我们把注意力带回当下的助手,对于散乱不定的注意力而言,呼吸是一个理想的定锚。

  日本曹洞宗系禅僧铃木俊隆在《禅者的初心》中说

  “你碰到某些烦心事,要完全静下心来打坐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拼命压制心念,你的努力就是不正确的努力。唯一可帮助你的努力就是数息,或是把心念专注在一呼一吸上。我说“专注”,但把心念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并不是禅的真正本意。禅的本意是如物之所如去观物的本身,让一切自来自去。这是最广义的把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5.制感。训练心意不执着于每个感官器官。在深度冥想中,感官的功能停止了,将对外在世界的感触留在外面。

  6.专注。指将心意集中于一个对象一定的时间。可以通过专注于呼吸而保持专注。

  西藏宁玛派大圆满喇嘛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一日一课》中说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禅坐时绝不可以有任何念头和情绪;当念头和情绪出现时,他们变得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失败了。事实绝非如此,有一句西藏谚语说:‘只要肉不要骨,只要茶不要茶叶,这是过分的要求。’只要你还有心,必然会有念头和情绪。”

  接纳一切发生之事正在发生,所以当杂念起时,不要反抗,不要努力,你只需要观照你的状态,任其来去,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杂念自然散去。

  7.冥想。当专注变得毫不费力、连续,冥想就开始了,是一种持续的专注与静虑。

  8.三摩地。心意融在一起的状态。

  (三)冥想步骤

  沐浴或其他清理准备,保持清醒状态。

  伸展练习或瑜伽体式。

  放松练习。从头部、眼睛、眉毛、鼻子、嘴唇、脸颊、下巴……感觉身体的每一部分从头到脚慢慢地放松。

  呼吸练习。

  冥想。让大脑平静下来向内专注,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冥想结束时将意识回到呼吸,过渡到身体,回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再睁开双眼会到外部世界。

  (四)冥想这一路

  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正是“身体”这个物质,以及“心”这个精神能量。就像为了身体的强大去健身一样,冥想是对心灵的强大的训练。

  这一路上,最开始恐惧,恐惧面对自己内心世界时那一片阒静的孤独感广博感与陌生感。

  这一路上,内心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强大。结合慢动作冥想法,感觉自己每分每秒都存在着的感觉。

  这一路上,听到自我在召唤,不,它就坐在那里与我成为一体。它因为我的不够强大时而动摇,循环往复却日趋坚定。当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心意,它将马上实现并沐浴在宁静之中。

  你会发现自己愈发敏锐,甚至能够看到精神的振动。你更敏锐地感受万物有灵且美。

  你只需要每天用一小会时间,轻松而幸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的世界。当你通过冥想抵达内心深处时,你将去除外在的一切,直接地、有意识地与你的核心自我接触。你将从关心这枝繁叶茂的叶子的生死枯荣,转向它的生命与灵魂。这种力量很强大,一旦你切实地感受到,你的整个生命就会转向崭新的方向——朝着平静,真正的力量,最深层次的康复。

  或者当你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可以把冥想当作一种休息和停顿。然而当你停歇之后,决定继续前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前进将更有活力、方向更清晰、更美妙丰富。它让我们坦然面对前方我们为之担忧的一切,从内心中指引我们。

  正念减压疗法(MBSR)创始人曾这样说:

  “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到达某处,然后当你到了那里,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于是有要继续前往他处吗?如果我们不加以留心,可能会一致认为,未来有更美好的时光:‘当我退休时,当我高中或大学毕业,当我有足够的钱,当我结婚,当我离婚,当孩子长大离开家……’就是这样,这样真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只有这一时刻,这一时刻和其他时刻一样美好。它很完美,本来就完美,包括所有你认为不完美的事物。”

  “正念不是让你远离世间生活、抛弃成就与事业、夺走你的抱负和动机,正相反,它是让你处于当下,投入你所爱的生活。”

  去冥想吧,不是为了变成“更好”的人,你已经如是般完美,可以活出自己内在的丰富。这种丰富将超出你的想象、思维、心智,超越那有限的、贪婪的、成瘾的、有时会主宰生活的自我陈述。

  与其说冥想是与神性在一起,不如说它是与真实的自我在一起。

  而它到底是什么感觉:)等你自己去感受。

  《冥想》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放松身体

  以舒适、稳定的姿势进行练习

  让自己的呼吸平缓安稳

  平静地目睹自己的思维如装满货物的火车一样在大脑中奔驰

  评估思考质量,提升正面、有益于成长的思考

  保持专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受干扰

  整洁干净的空间

  床❌ 厨房❌电话❌电视

  5-15分钟 每天固定的时间

  一、清理

  精力充沛 舒适 整洁 放松

  二、伸展

  拉伸或体式练习 5-15分钟

  三、放松

  摊尸式 关注呼吸 小于10分钟

  四、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放松

  瑜伽呼吸练习

  五、冥想坐姿

  头颈上半身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冥想》读后感(七):《冥想》实用内容编抄

  一、什么是冥想

  1.冥想是什么……

  冥想是一项独特的技能,使大脑得到休息,冥想的时候是完全的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发生的事情;冥想关注的是自己平时难以觉察的维度,最深入也最内在的层面,这些层面远远超过思考、评判、幻想或情感的体验与记忆;冥想需要平静、专注、放松的注意力。

  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减缓大脑的思考与感受速度,并用内在的察觉和专注力来取代他们。因此,冥想并不是对问题进行思考或对现状进行分析;冥想也不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或争辩,也不是某种强化思维的过程,它只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觉醒。冥想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胡思乱想、浮想联翩,连那些平时稍纵即逝的思绪和联想也都要尽量舍弃,这不等于要完全清空大脑,而是让意念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或物体,因为这将引导注意力转向内在,通过内在的关注,我们在精神层面就能避免产生压力的思维过程,比如担心、筹划、思考和评判。

  冥想练习者可以最常用声音来使意念集中,比如曼陀罗。曼陀罗可以是一个词、短语、唱诵,或一个音节。比如:Om、Amen、Shalom。

  我们懂得在外部社会中应该当如何采取行动才是恰当的,但却从不知道该如何让内部安静下来,并不了解其中包含的奥义。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让保持安详与宁静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或宗教仪式,因为这是人类自身的普遍需要。

  意念本身并不制造分裂或偏离,它可以令人全然专注,这也是冥想的前提。

  2.冥想不是什么……

  A. 冥想不是沉思或思考

  . 冥想不是催眠

  在冥想的时候,你不需要给大脑直接暗示或试图控制它。要做的只是观察它,让它安静下来。你允许曼陀罗带领自己深入自我,探索和体验更深层次的存在。

  C. 冥想不是宗教

  3.冥想时需要学会:

  A.如何放松身体;

  .如何以舒适、稳定的姿势进行练习;

  C.如何让自己的呼吸平缓安稳;

  D.如何平静地目睹自己的思维如装满货物的火车一样在大脑中奔驰;

  E.如何评估思考质量,提升正面、有益于成长的思考;

  F.如何保持专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受干扰。

  二、冥想的准备

  场所:空气流通、相对舒适,不能堆满东西、干净整洁。远离办公场所、厨房、电视和电话。不建议在床上冥想。

  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白天或者夜晚,在传统上,最佳时段是清晨和深夜。每天固定时间冥想会取得最快的进步。

  习惯:让冥想成为日程中一个固定不变的部分,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因懒惰和拖延而产生的心理抗拒。

  第一步:清理

  首先,身体要准备好。当身体感到精力充沛、舒适、整洁、放松的时候,是最容易顺利进行的。淋浴或者洗脸、洗手、洗脚都有助于找到这种清新的感觉。

  第二步:伸展

  清晨做冥想,会发现身体会僵硬酸痛,洗一个温水澡并做一些缓慢的伸展练习,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到适合冥想的状态。

  拉伸并活动背部以及双腿能够有效增强冥想坐姿的舒适度。在冥想之前至少需要5-10分钟的时间用于拉伸身体,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第三步:放松

  完成伸展练习后,进行简短的放松练习会十分有益。做“摊尸式”放松体式。

  第四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放松

  冥想前,使用专门的坐姿进行瑜伽呼吸练习,可以使精神趋于平静,有助于内在的专注、集中与稳定。呼吸的状态对情绪的平衡和心理的稳定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第五步:冥想坐姿

  采用冥想坐姿坐好,让意念关注你使用的曼陀罗,慢慢让你的呼吸深长而柔和;在准备结束冥想的时候,先让意识回到呼吸上,然后再过渡到身体。双手手掌轻轻覆盖眼睛,郑凯双眼目视掌心,渐渐地把意识从对内的感受转移到外部世界。

  影响冥想的其他因素

  在瑜伽哲学中描述了人的四种原始本能——食物、性、睡眠和自我保护,如果想提高冥想水平,必须有效管理这四种原始本能。

  健康的饮食主要包括没有过度烹调、加工、煎烤的食物,制作简单;就餐的氛围也要愉快;所有的食物都要经过过分咀嚼:减慢进食速度,细细品味。良好的消化还需要充足的水分,新鲜的水果和沙拉应当成为饮食的一部分;要避免暴饮暴食,正餐之间不要吃零食。在大量食用肉类后的3-4小时内是不能进行冥想的。

  如果决定改变饮食习惯,可参考《素食变革》

  睡眠对冥想有着显著的影响,大体来说,随着练习质量的提升,睡眠的需求会降低。

  三、冥想姿势

  头部、颈部和上半身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便自由地使用横膈膜进行呼吸。面部朝向正前方,轻轻地、自然地合上双眼,不要紧闭。双肩和手臂放松,优雅地搭放在膝盖上,拇指和食指相碰形成 “手印”。坐姿可以采用:高位坐、简易坐、吉祥坐。

  四、冥想、意念、曼陀罗

  初试阶段,建议使用“So Hum”,其使用要领是:在冥想的时候,先静坐,让呼吸安定下来,缓慢、平稳、均匀,然后用心去聆听“So Hum”的声音。只需要静静地坐着,让声音伴随着每次呼吸,周而复始,不断重复,保持平静。曼陀罗只能用意念来倾听,不能大声重复,不用使用嘴或者其他器官发音。

  如果在冥想过程中出现生理反应,比如疼痛、抽搐,或者其他症状,通常代表着身体、心理或情绪上出现了紧张。

  冥想者探索内在,提升自己的内在智慧用以抵抗外部世界。冥想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意念的所有功能:记忆、专注、情绪、推理、直觉。练习者会开始懂得如何协调、平衡和提高这些能力,并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

  不要因为不耐烦、懒惰就放弃冥想,只要持续练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五、呼吸练习

  我们的目标是重建身体的自然呼吸模式——平稳的横膈膜呼吸,整个过程是安静的,吸气和呼气都是通过鼻孔来进行。

  联系横膈膜呼吸的第一步是关注自己的坐姿,用直立的、正确的姿势舒适的坐下,然后让横膈膜呼吸进行起来;在呼气时,想象气息在体内从上向下到达脚趾;在吸气时,想象气息从下到上到达头顶。整个过程要平稳、顺畅,不要出现停顿或不规律的呼吸。第二步,消除无意识的停顿或屏息。以下特征说明呼吸过程变得完美和精细了:呼吸深沉、均匀、安静,有横膈膜的参与,呼吸时长相等,在呼吸之间没有停顿。大约需要4周的时间有意识地关注呼吸,在掌握横膈膜呼吸后,才能进行其他的冥想练习。

  《冥想》读后感(八):上师的加持

  近两年逮谁谁就说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如此不过细心的你一定发现,身边最近两年多了很多瑜伽馆、健身房。瑜伽带着:"柔韧性好,塑形、减肥“等关键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天津人民出版社《冥想》一书。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从:什么是冥想,冥想的准备工作,冥想姿势,冥想、意念、曼陀罗。冥想练习、冥想进阶计划等全方位多角度给我讲述“冥想”。 作者:斯瓦米·拉玛。出生印度,是喜马拉雅瑜伽的创始大师,是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之一。阅读斯瓦米·拉玛的《冥想》一本书讲透冥想本质和修习方法。跟随《冥想》一点点解密隐居高人的最简易修行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形同上师的加持。

  《冥想》读后感(九):冥想,一场神圣的仪式,与自我交流,让真我有枝可依

  当我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以为冥想说的是一个神乎其神的抽象概念。

  但其实当你深入发掘冥想这门学问,你会发现这是一次让你身心愉悦和谐放松的美妙体验。它的神奇魔力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不是宗教哲学,却比宗教哲学更加能带给一个人信仰与内心澄澈的修行。

  我每次阅读这本书时都带着一种深深的好奇与一种探寻的敬意。除非是心十分静的情况下,你才会慢慢被书里面的文字引领,慢慢到达你内心的净土。记得有一次在电影院看奇异博士时,有点对卷福的法术产生一种抵触和畏惧,认为那是与邪教与异端邪说紧密相连的一种巫术。但是当我看到冥想里面的关于的坐姿、呼吸与曼陀罗的科学详细的介绍时,才由衷地发掘并且被这种冥想的精神所叹服。

  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于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的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冥想的时候不是要我们完全的清空大脑,而是将意念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或物体,将注意力转向内在。在冥想的过程中,通过对不正确的坐姿以及呼吸方式的调整,在曼陀罗的引领下,我们会逐渐达到精神与肉体境界的的登峰造极,在这种头脑得到充分氧气和放松的状态下,我们会将自己一直浮躁难平的心抚平,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会将自己充满杂念的大脑放空,从而达到与睡眠相同的功效。

  我最爱的除了书中的一些灵修的方法论指导以外,还有恰到好处的用词。“呼吸过程变得更加完美和精细了”,“冥想探索内在,提升自己的内在智慧用以抵抗外部世界”,这些微妙的用词更是让我们在领会冥想作为一个工具以外,所蕴含的深层的智慧与哲学。在斯瓦米拉玛大师的撰写与刘海凝老师的翻译下,这本书更是多了一份耐人寻味和平易近人。再加上书后章节的贴心的附注解释,无一不让读者感受到这薄薄书本所达到的诚意与精致。

  而在看过冥想之后,也对冥想产生了深深的兴趣,从而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练习。第一次总是觉得凳子较硬,无法采用舒适规范的坐姿,也在室友的玩笑下变成了一个想要得到成仙的老太太。但是为了自我激励,在冥想的过程中我反复在心里默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知道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作为一个入门级冥想人士在不晓得曼陀罗的正确应用时,我觉得可以采用默念自己熟悉的其他文字达到注意力集中的效果。与此同时,听舒缓的钢琴曲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一种古人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感觉。到后来每天晚上冥想坚持了一周,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强了许多,不再像从前那样急躁浮躁,而是渐渐心态平和沉稳了许多。

  有些事物因为未知所以我们会惧怕或是抵触,但是如果能够敞开心扉接纳你会觉得从容面对会馈赠给你一种十分奇妙的体验。在呼吸的平缓轻柔间,你会有一种豁达明朗,走入桃花源深处的感觉。或许世界太喧嚣,微信微博太吵闹,冥想是我们释放自我的避难所,了解自我,才会使内心得到完全的满足。

  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你把心得体会实践起来,不要再当冥想的门外汉,让你的真我有枝可依。

  《冥想》读后感(十):冥想——接近自己内心深处

  从小无神论的我就对“冥想”这个词汇充满偏见,后来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事,发现好多人都在练习冥想并从中受益了。如《自控力》一书中第一章第三节就讲述了冥想练习对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不可否定的功效;陈坤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冥想的“禅定”,他觉得长期练习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安静并富有勇气。在欧美,冥想也早已成为从硅谷到好莱坞成功人士放松身心,增加灵感的重要修行方式。乔布斯用其来锻炼自己的头脑。哈佛大学幸福课中的数据也显示,冥想对于打破消极思维方式,建立积极思维方式有明显的作用。 很多人喜欢追随明星穿同款装扮,我也差不多,我喜欢追随名人们的同款生活方式,既然那么多成功人士都练习冥想,那一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方法科不科学,适不适合自己,亲自试试才知道嘛~ 斯瓦米•拉玛大师的这本《冥想》是冥想类书籍中倍受好评的一本。全书篇幅不长,玄学的部分也不是很多。从冥想概念入手,谈及呼吸、体式、饮食、睡眠、精神等多个方面在冥想练习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对冥想正确的理解以及进入冥想的方法,因为高阶冥想需要导师指引的缘故,书中对一些方法的描述也是浅尝辄止,如建议开始时使用普适曼陀罗以及简易坐,旨在引导读者通过书中训练达成初阶冥想,并且在练习中能够保护自己不至于因为错误的练习方式伤害自己。而更深入的练习还需要专业导师的指导。 作者斯瓦米·拉玛大师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区修行达四十余载,他将自己学到的修行方法融合西方现代瑜伽理念,创办了喜马拉雅瑜伽研究所,并传授他独特的练习方法,成为喜马拉雅瑜伽流派创始人。斯瓦米对瑜伽的理解精准又务实,他不强调瑜伽玄虚的一面,而强调真正能使习练者受益的方法和过程。在所有瑜伽知识当中,他特别提出“冥想”是最简单可行,却又最基础最根本的一种练习。他认为当你通过简单日常的练习一步一步进入到真正的冥想状态时,身体和心灵的变化将会超出你的想象。 冥想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冥想的时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去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你的意思没有沉睡、做梦或幻想。相反,它是清晰、放松和专注于内在的。在初始阶段,冥想具有理疗作用,它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与自主神经系统,将我们从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长期练习会使我们的思维更具创造性,意识更加专注。 听起来特别不可思议对不对,每天坐着呆几分钟就能思若泉涌长命百岁了,这不科学吖。并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这么快,哪里有时间做冥想呢?! 斯瓦米大师解释说:“人们接受教育都是为了学习在社会中谋生的技能——如何交谈、思考和工作;如何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去体验外部世界等等。人们研究各种学科,如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并用学到的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学院也好,综合大学也罢,没有一所学校教授我们如何探索和关注我们自身的内在,我们只知道去模仿他人的理想,跟随风尚,追求那些社会的主流价值,却从未对自我有过深入的了解。”确实很有道理,反正我是无言以对。说实话我真的不是特别了解自己,很多时候我的自我定位都依赖于别人的看法和建议而建立起来的。 这个月初报名了瑜伽教练班,通过比较科学的学习和培训,对瑜伽和其中的冥想有了更多更科学的了解。它的塑形效果和理疗功效有理论的根基也有现实成果。因为自己的练习还不够火候,所以没有太多的心得可以分享,就是觉得有时我们无法改变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 改变,有时其实只是一个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冥想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