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10篇

2018-01-24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10篇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孩子》是一本由魏坤琳等著 / 爱贝睿学堂主编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一):《聪明养育》心得笔记

  因为最强大脑的Dr魏买了这本书,其中有些观点还是很受冲击的。

  一、 三种智力

  与通常的观念不同,书中把人的智力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神经智力是我们通常所狭义理解中的智力,天然因素占主导。但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

  经验智力中,最显著的体现应该是在运动员身上,看过许多世界冠军在离开体育赛场后,在其他领域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是在日常的培训中所培养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全神贯注的态度等等良好品质所发挥的正面作用。在孩子教育中,应该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选择合适任务程度,保持兴趣同时,能够循序渐进;要反复的练习,培养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目标是能专注、能坚持

  反省智力与人的理性思维密切相关,有三个关键字:策略、积极态度、自我监控与管理。看《极速前进》时,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坚持之外,更重要的是方法技巧。策略,说的是做事情中,要善于动脑;积极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一遍遍的尝试中,若心浮气躁了,结果只能更差。自我监控与管理,自控力,学会自己给自己设定规则,且遵守规则。在日常的教育中,策略,要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积极态度,遇到失败时,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自控力,让孩子自己设立规则,依规则完成。

  二、 两种思维方式

  僵固思维的人,让自己在他人眼中看起来聪明,觉得后天努力坏事,遇到困难时,隐藏错误掩饰不足成长思维的人,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兴趣),努力努力再努力(付出一定有回报),错误和失败是宝贵财富

  自己对这点深有体会学生生涯中,对我影响很大的是高中时的一个同桌,觉得他总是不计后果的一直在努力。而我,总在计较着,凭着自己那点小聪明,生怕努力了,成绩没有提高。而也同文中所讲,这种僵固思维大部分来自于生活环境。学习中,家长多强调于孩子的智商等固有的品质,于是在内心深处,努力代表不够聪明,代表着自己本身的缺陷,害怕中开始回避努力。

  关于如果培养成长思维,家长应更关注于孩子的方面,包括努力,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做事情时的策略、选择;敢于挑战有难度的事情;学习、付出。表扬孩子时,也应该强调孩子的努力、策略和行动

  读书笔记:

  三种智力: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反省智力与人类的理性密切相关,有三个关键字:

  策略、积极态度、自我监控与管理。

  经验智力的提高:

  1、学习中,挑选适合的任务程度。

  2、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成块的反复练习。(互动阅读,孩子讲述)

  3、给孩子持续有效的反馈。(要具体

  提高孩子自控力:

  1、兼顾爱与规则。接纳孩子的想法并及时回应,同时要设立规则,让孩子认同。

  2、具体肯定。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具体肯定。

  3、利用内疚感。就事论事

  4、提高语言能力。用语言来表达想法,解释分析解决问题。

  5、参与游戏。使用游戏来提高孩子自控力。

  注意力的培养,要让孩子保持兴趣,重点在于孩子能力与任务难度的匹配。

  和孩子谈论情绪,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判断别人的情绪、用更恰当的方式回应别人。

  训练孩子跟着节奏运动:跳舞,体感游戏。

  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不和别的孩子比吃穿,比玩具,让他知道自己是个独特的人。

  感官的协调,训练视觉统合的能力。

  游戏的作用:

  1、了解孩子,从行为中读懂孩子。

  2、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

  3、提高亲子活动质量,把劳动变成游戏,在游戏里立规矩

  高质量的游戏:

  让孩子当他世界的主宰,跟随孩子的引领,按他的方式和节奏玩。

  建立亲密的亲子联盟

  人的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自主感(自己决定)、胜任感(自信心的培养)。

  接纳孩子的意图、情绪和想法。

  促进亲子联盟:

  1、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倾听、理解和回应。

  2、游戏,在日常教养中、教育中应用游戏。

  3、接纳,无条件的全部接纳。但接纳不意味着赞同,先接纳再推动孩子改变

  4、好奇,不评判,开放的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不说教,无法站在孩子立场理解时,就多去了解,不做评判)。

  《看见成长的自己,看见成长的孩子》徐珺泽

  此章触动比较大。

  僵固思维的人:让自己在他人眼中看起来聪明,觉得后天努力是坏事,遇到困难时,隐藏错误掩饰不足。

  成长思维的人: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兴趣),努力努力再努力(付出一定有回报),错误和失败是宝贵的财富。

  区别核心:你是否相信智利能力和品质是可以后天改变的?

  孩子的僵固思维来自环境,来自你我。

  家长的语言分为三类:

  1、强调孩子的努力、策略或行动。(过程鼓励)

  2、表扬孩子固化、积极的品质。

  3、其他。

  关注策略,让他们愿意拉伸自己,挑战更难的任务,进行可以训练。

  怎么表扬孩子

  更关注于孩子的方面:

  1、努力、挣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2、策略、选择。

  3、挑战对自己来说有难度的事情。

  4、学习、进步。

  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在看到孩子成长的前提下,组织鼓励的语言,让孩子意识到尝试的过程、自己的兴趣、努力的态度都值得享受

  自主教养,不能对孩子进行心理控制,但可以进行行为控制。

  1、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承认这件事不好玩。

  2、解释要让他这么做的原因

  3、提供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自主性。

  推荐书籍:《第56号教室奇迹》《无条件养育》《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看见成长的自己》元书;《儿童大脑开窍手册》《性格力量》《养育的选择》科普读物;《儿童心理学手册》(专业读物)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二):【雨枫试读】成长的孩子,成长的自己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每一位家长都无法知晓自己的孩子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只能边抚养,边摸索他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而让他充分发展个性,成为他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如何让孩子变得聪明,是所有家长都很关心话题。在这本书里,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也会看到颠覆常规的育儿知识,比如开发右脑的说法是对早期脑科学发现的误读,人脑根本不是只开发了10%,宝宝早早地学习外语不会妨碍母语的学习等等。专家们分享了如何识别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如何掌握脑科学和厘清育儿迷思,如何和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的方法。 一、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 真正的聪明其实是神经智力(遗传影响)、经验智力(学习经验积累)和反省智力(策略、积极态度、自我监控和管理)的组合,其中反省智力可以统筹调配前面两个智力资源,学会如何用公式来判断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神经智力,受基因影响很大。智商主要靠遗传。智商有相当一部分是先天决定的。对这一部分智商而言,要想你的孩子变得聪明的话,最重要的就是找个聪明的老婆或者老公。不过,后天的经历和环境也对智商有影响。这个环境就包括家长的养育。宝宝的大脑在0-3岁之间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过程,神经元之间会建立大量的连接。早期大脑发育的特点是可塑性极强,多种能力同时发展,但是每种能力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宝宝学习外语不但不会妨碍母语的学习,反而能达到母语的水平。 经验智力是以实践基础的,需要个人在不同领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小孩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注意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展,调整其难度,保证挑战性,同时不会挫伤他的学习热情;练习可能枯燥的,如果想学习成功,反复的练习是必须的,集中注意力也非常重要;需要关注孩子,知道孩子的表现哪里不足、哪里优秀,并及时给出具体的反馈。 培养反省智力可分为三块。一是策略的选择。家长注意引导小孩换着角度思考问题,甚至是换位思考问题。把事情之间的联系指出来,帮助他来推理。二是积极的态度。适当的表扬是培养积极态度的一个好机会。比如,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时,可以说说你做得不错,但是如果进一步做这个和那个的话,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当他遭受挫折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自己只有足够努力的话,再继续尝试的话,才有可能成功。三是自我监控的习惯。家长们要让孩子学会和各种情绪做朋友,教他们学会正确地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帮助他们一步步认识自己的内在感受,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二、如何聪明学习和玩耍 孩子眼里的世界看似和成人的世界大相径庭,其实他们和科学家一样,也是用建立假设,收集数据,验证或推翻假设,重新建立假设,重新收集数据这样的过程来了解世界的。要尊重孩子的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允许孩子犯错误;在明白了孩子现在的认知状态后,帮助孩子去解释他的认知冲突。 陪孩子游戏,家长们不要主观地去臆测孩子的作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而是要用孩子的方式玩,用孩子的节奏玩,因为你们要去孩子的世界里做客。多引入开放性的游戏素材,比如锅碗瓢盆、扫帚簸箕、衣架等日常生活中东西,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简而言之,家长们不用顾虑太多,让孩子当他的世界的主宰,告诉自已是去外星球做客,只需好好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小天使,和他们一起成长是个快乐人生经历。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昂贵的玩具,而是家长们的用心陪伴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三):我的胡言乱语之《聪明养育》

  开始看赵昱鲲是开智网上的一个视频,觉得痞痞的,不像是一个专业素养很强的人。手拿一把吉他,高兴的时候弹拨两下,又觉得这样不羁的风范,和科学两个字谈不上什么关系

  加上他研究创造力,**创造力**这个鬼东西,没什么评判标准。我那个时候正在和老公激烈地讨论对孩子是严格一点儿好还是松散一点儿好,对这个云淡风轻的爸爸形象更是没什么太大的好感。隔着屏幕都想用一句话怼回去————“站着说话不腰疼!”

  渐渐地中阳老师和叨叨魏的毒多了,对自我决定论也有了一些认识,后来现场看过一次他的演讲,觉得还不错。但**创造力**这个东西,我觉得他只是讲清楚了和**想象力**之间的差异。前者需要脚踏实地,后者则是天马行空。不过孩子在他的养育下会比较放松,会比较心情愉快吧。看他跟孩子玩的游戏,什么路边的亭子的想象游戏。明显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王贞琳真是意外之喜。她又不像叨叨魏那么气势凛然。在现场听她讲孩子如何学习语言,以及书中《小孩子怎样学“科学”》的部分,都以一种可观察、可分辨、可引导的模式规范孩子的学习过程,简直是瞬间路转粉。这一章相当精彩,原因是这是一种可操作的模式。瞬间把知识能记不能用的窘境打破了。

  后面看赵昱鲲讲《培养自主的孩子》那一章,他在“答疑”部分讲自主教养和放养的区别,才开始渐入佳境。话说我觉得他应该开宗明义的把这部分放在前头才是。

  自主教养不是自由放养,仍然需要规则。只不过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我们不要用强迫或者心理控制的方法。因为在心理学上,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是处于自主,并不一定处于兴趣和喜欢,也可以出自价值观人生意义,而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形成是需要教化的。

  心理学发现,对孩子的规范和自主并不冲突,并不是说规范的反面意味着自主,自主的反面意味着规范,事实上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可以自主规范,也可以控制规范。有些人自主得不规范,这叫放纵

  控制得规范就是我们说得棍棒之下出孝子。

  自主得规范就是,虽然是在于孩子自主,但是比如行为控制的过程当中,你也有些技巧可以使用,让他觉得更加自主。

  控制的不规范是家长在控制,但是并没有给他一个一贯的稳定的规范,这个时候控制的目的是让孩子听你的话,你自己是随心所欲没有规律的,这个当然是最坏的教养方式。

  好吧,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阅读喜好也有了一些理解。我得说,我喜欢逻辑感强的文字,最好是开宗明义,顺理成章,在大脑有些累了的时候,再松松地来上一段儿散文,调剂一下气氛。前面就征途大海的会让我觉得有点儿二,散文部分过多的话,又让我有些不想看家长里短的无聊感。

  我的胡言乱语之《聪明养育》。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四):【雨枫试读】聪明养育

  刚拿到书,想到要一周之内写完书评真是有些犯难,这不是一本你可以很快读完的书,很多新鲜的理论,都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本联合出版的书,所谓的强强联手。由大家比较熟悉的《最强大脑》科学评审人Dr魏带头一群育儿专家以及百万父母参与讨论集合出版的书。其实刚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很疑惑,Dr魏结婚了吗?他一个未婚爸爸怎么会写育儿的书?不会是纸上谈兵吧?看了书才知道,人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当然,此书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是一众专家智慧的结晶。

  文中提到三个人,对应三种智力。一个是纳什均衡理论的提出者——约翰.纳什(电影《美丽心灵》就是说的他的故事)。他是很有天赋的聪明人,是天生的高智商。也就是本书说到的神经智力的拥有者。此类智力受基因的影响特别大,天生的成分比较高。另一个是日本国宝级大师——小野二郎(我看过讲他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他是专业领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水平达到卓越非凡的成就。这类聪明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得比较多,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这就是经验智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也就是工匠精神,随着经验的累计,成就也会越来越高,所谓水滴石穿,功夫不负有心人。另一个是投资界的大咖——巴菲特。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的理性和各种认知策略来保证自己的决策正确。他的头脑随时在转动,不断总结,反省。这就是第三类智力,反省智力。做到反省智力,你必须要注意三个关键:1是要会策略;2是要有积极的态度;3是自我监控和管理。

  这三种智力组合就是哈佛心理学家David Perkins提出的可学习智力理论,也就是真智力理论。

  后面,又说到一个聪明公式: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的重要性是相等的,而反省智力却是智力的放大器。举个栗子,我们小时候班上成绩最好的甲童鞋天赋比较好,也就是神经智力比较好,同时学数学,他就会学得飞快,没有天赋的乙童鞋就学得很吃力。但假如甲童鞋的反省智力没有乙童鞋好,他每天做完事情就去玩了,什么也不想。而乙是那个反省智力很好的孩纸,他暂时落后,他不和人比较,而是和自己比,不断完善自己,找到策略,取长补短,一个个去克服,最后胜出。这就是为什么考第一名的人最后不如学习成绩差的人的原因。

  育儿就是育己,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了解的。如果父母没有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孩子是不大可能有所成就的。在这个方面,做一个守望者,是父母和孩子该有的距离,既不过分保护,又不漠不关心,给他一些关注,在他做不好事情的时候给予他建议和指导。

  书中提到很多大家相信的几个谬误,一一做了科学阐释。如何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怎么样聪明地学习,快乐的玩耍,这都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育儿路上无小事,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更是重中之重。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五):【雨枫试读】聪明养育、科学早教,家长必备良药

  喜欢Dr.魏的迷妹们注意了,此书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开头文章和对话访谈是魏教授的文笔……先哭一会儿再听我说,虽然少了Dr.魏的谜之笑容,但绝不代表此书就没看头。相反,在爱贝睿充满国际范儿的心理学专家论述中,一个刚刚晋升为家长的读者,应该能从中读出干货,小到孩子抢别人玩具如何应对,大到早教和家庭教育的几大要点。

  这是本很容易读下去的书,细细读过,加上记笔记,也不过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文章实在是太平易近人了。好容易看到访谈部分,几位教授正襟危坐,连字体都变了,还以为终于要开始传道授业,结果人人都在谈自己当家长的心得,几乎没几个冷艳的心理学词汇,让这帮科学家看起来跟大叔大妈一样!但这恰恰要点赞,一群致力于做产品的科学家,憋红了脸、挠破了头,真心想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接触到儿童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的本质。不拿腔调、不用大词,真正把事儿说清楚了,这本书善莫大焉。

  当然,文章还涵盖了许多育儿经验和误区,比如什么是真正的聪明、左右脑的真相、学习是否有关键期……这都是会困扰大多数家长的问题。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属Dr.魏的一段不甚冷静(或说真性情)的批判。

  他直指早教机构是骗子流氓的江湖、误人子弟的本营,几乎是“每提必炸”,和跟郭德纲谈发工资似的。只要有人问起小孩怎样才能被培训得像《最强大脑》中的选手那样优秀,Dr.魏都会立刻义正言辞地表示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这种选手,然后就是斥责家长糊涂,把孩子往所谓的“早教机构”里送,而不知道“早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认为,几乎所有的“智力开发”其实就是记忆术,这是一种在北大师生里被直接忽视的技能,因为“记忆,是为了记住;理解,才是为了记得好”。

  这让我想起宋明理学的大家明道先生有个徒弟叫谢上蔡,首次拜见明道先生时,为了显示自己博文强记,就露了一手,把书背得那个溜。谁知明道先生评语超简单,四个字:玩物丧志!谢同学的脸当时就跟火烧云似的,就差冒烟。后来他见明道先生引用史书时也是一字不漏,有点不服气和小别扭,问:凭什么我博文强记就是玩物丧志,你一字不差就不是玩物丧志?明道估计等这一天也很久了,悠悠说来:我记得熟,是自然而然记得熟;你记得熟是勉强而来的,而且是拿来炫耀。你说,你背得那么好,是不是真懂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好老师、好家长的秘诀:会不会教,不在于你是否把全部精力用在他身上,而是在一旁用心观察,突然提点一下,便在要结上,再任他自由发展。可惜现在的家长太忙,又从不理会什么“终生学习”那一套,导致别人(尤其是比自己赚得多而有限的朋友)怎么带孩子,自己就偷偷抄来,让孩子学这个、会那个,连病都不敢生。这不就是明道先生批评的那种“优秀而忙碌的玩物”吗?初为家长,也许就从戒掉炫耀孩子开始吧。

  所以我们更需要像《聪明养育》这样的科学小书,哪怕是多懂一个知识点,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幸福健康的童年。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六):【雨枫试读】用心陪伴,与孩子共同成长

  有了孩子后,对于怎样养好孩子,其实一直都挺忐忑的,生怕耽误了孩子。从孩子尚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胎教,出生后陆陆续续也买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如育儿百科,在上面学习了如何给孩子做亲子按摩,孩子一些常见问题,也可以在上面找到解答,免得一时慌了手脚。觉得不错的书还有这两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孩子:挑战,而这些书共同的特点,即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孩子平等交流。看到雨枫试读上这本《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就申请了试读,感谢雨枫书馆赠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恕我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作者等人,至于副标题“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我认为纯粹是画蛇添足,目前所谓“专家”已普遍不受信任,“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让人感觉像是在忽悠。翻了翻书,整本书稍显杂乱,结合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来看,书的内容还是挺不错的。

  从孩子才学会爬开始,各种早教机构已经就不尽其烦通过电话、公园里发放小礼物、派传单发动宣传攻势,仿佛孩子不上早教,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而对于早教机构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普通的家长被忽悠的应该更多,我自己在判断的时候还要要仔细看他们的说辞,哪些是忽悠市场化的语言,哪些是真正的干货“。从这段话上看,假如你无法判断哪些是干货,那还是别上孩子上早教,免得被忽悠。作者也指出“你和孩子的语言交流,你小时候给他的爱抚,你和他一起做游戏,你和他一起读的小人书,一起堆沙子,一起跑过的林荫路,这些都是他最重要的早教,当然如果你能多一点靠谱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并在陪伴的他的时候应用上,那就是美好中的完美了”。

  关于聪明,作者介绍了心理学家Perkins的“真智力理论”,进而提出聪明公式: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孩子反省智力的重要性。反省智力(策略的选择、积极的态度、自我监控的习惯),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那些善于从挫折中总结孩子,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如一些高考状元们常常提到的错题本。我们也常常发现孩子在生活中一而再的做错同样的事情,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往往很难去纠正。一方面可能是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所欠缺。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孩子提问时,怎么回答?”,“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科技产品?”,“怎样高质量地陪孩子游戏?”,“言传:该怎样表扬孩子?”读了后都挺有感触的。

  陪伴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养育的基础。如作者所说我们不知道“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只能边抚养,边摸索他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更加了解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人生更有意义”。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七):【枫雨试读】科学教养从陪伴和信任开始

  文:薇薇爱阅读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一个段落, 是说孩子有个虚拟的玩伴。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是 这样, 一个人去上学的时候有个虚拟的朋友跟着一起上学, 这一路上感觉没有那么的无聊。 孩子的世界里有着成年人不能理解的部分, 好像孩子说他刚刚从月亮上回来, 这个时候, 请相信他。 多姿多彩的童年, 孩子有着无限的想象力, 就好像孩子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一样。 你所需要的不是告诉他那些都是骗人的, 而是要鼓励和相信他。

  我的女儿今年6岁了, 在之前也想过要不要去给她上早教班, 后来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与其上早教班不如尽情的玩儿吧。 现在的孩子分不出麦苗和大葱, 不知道田野里面的野花和小昆虫。 钢筋水泥的城市里, 多亲近自然,多带孩子去户外走走,比起去上早教课, 我觉得还是多玩儿多活动的好。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在比较谁家的孩子长牙早,走路早,说话早。 好像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一样,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每个孩子发育的情况都不一样。 不能照着别人家的孩子的情况对比自己的孩子。 记得好多网友都在吐槽,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对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是小时候的阴影。 不知不觉的挫败了积极性和信心。 别人家有个乖巧又懂礼貌的孩子, 自己家的孩子见到陌生人不爱说话, 其实呢, 是不是孩子是性格就是内向, 或者你自己也有不爱说话的时候。 别人家的孩子会******自己家的孩子不会, 只是兴趣爱好不同罢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有个聪明的孩子, 然而养育孩子不是在养花, 当你的孩子用开水浇花的时候, 你脾气暴躁, 回想一下, 你是在养花还是在养孩子? 有没有问过他, 为什么要用开水浇花呢? 也许他会告诉你, 因为之前他喝生水肚子疼,你告诉他要喝开水, 孩子记住了, 只是好心办了一件错事, 这导致了你大发脾气, 然后对着孩子指责。 孩子的成长要和孩子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有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在一个高度看待他, 看待这个年龄上是孩童,心智也是孩童的孩子。 你会发现, 你之前忽略的那些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标准不一致。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去发挥想象, 他们需要的不是很多的玩具, 很多的特长班, 而是家长的陪伴,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玩儿泥巴的情景吗? 有一盒彩泥也能玩儿的特别高兴, 他捏出来很多你不知道的形状, 这些小时候都玩儿过的游戏, 和一个周末的陪伴,胜过一大堆玩具, 一个平板电脑的陪伴。

  教育孩子是一个值得每个家长深思的问题。 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每个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首先先从尊重孩子给于他自主选择权开始, 从陪伴孩子开始吧。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读后感(八):【雨枫试读】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如何养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每一对父母都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资讯发达,知识量爆炸,各种关于育儿方式的文章通过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铺天盖地而来,各类早教机构也纷纷打着各种旗号向父母大肆推荐自己的教育方式与主张。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怎样的养育方式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方式呢?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最强大脑》节目的“科学判官”,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 在这本《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书中他将与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爱贝睿家长教练一起,结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你讲述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十三个章节。在书中魏坤琳与他的伙伴们一起向诸位父母们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聪明,关于大脑的科学知识又有哪些谬误,聪明的学习玩耍方式有那些,以及如何聪明养育,养育聪明。

  与以往我们看到的育儿文章或育儿书籍不同的是,这本并没有只是信奉绝对的一种养育孩子的观念,不同的孩子需要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在养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变化来不断的调整原有的养育方式。

  这本书中在如何选择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书中认为各位家长在面对育儿书籍的论述也好,专家的各类讲座也罢,他们给我们的建议通常是普遍意义上的。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完全相同的那样,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是不相同的,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性,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做到对自己的孩子最好。在这一点上,不能只一味的去迷信一家之言,是需要我们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去判断权衡的。

  书中还针对眼下诸多家长面对养育孩子产生的焦虑情绪提出了“养育孩子没有完美,需要权衡”的观点,认为养育孩子并不存在什么十全十美的方式。只要家长能尽到自己的心力与能力,照自己的孩子的样子养,把孩子养育成一个能够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自主的人,做到利大于弊,就是成功的养育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养育方式,就好像我们去鞋店买鞋时试穿一样。一双鞋适不适合自己,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