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到卡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回到卡戎读后感10篇

2018-01-30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到卡戎读后感10篇

  《回到卡戎》是一本由郝景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到卡戎》读后感(一):《回到卡戎》后记:少年往事,致德沃夏克第九

  这篇后记写于去年,最终没有收在书里。

  ——————————————————————————————

  2011.11

  终于见到这本书出版了,在心里如同尘埃落定。这本书初稿在2007年写好,后来推翻重写,在2009年第二次写完。到了今天,又过了两年多,心里的感觉早已经过大起大落,已经从最初的紧张化为平静波澜。看着化为铅字的书稿,就像自然醒的睡梦,摇一摇头,就忘了梦里的悲喜。

  这本书在最初设想的时候,没有想太多。想要写的是一群少年的故事:在儿时的环境和少年时巨大变迁的环境之间徘徊的故事。关于自身的故事。没有其他的野心,也缺少惊人风格,只有这一种试图表达信念,一切由此而来,所有的其他细节都是衍生品。这一群少年无依无凭,没有让他们信得过的现成的模式,也没有目力所及的值得皈依的其他模式,只有凭着自己无限摸索的困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游走,在前生的记忆现实间游走。他们很容易什么都不信,却很不容易相信什么。

  最初落笔的时候,很多事情只是简单假设,没有想到它们和现实的紧密关系。直到今年看到风靡的智能机,看到欧洲的海盗党,看到占领华尔街的镜头,心里有一丝意想不到的感觉,新闻滑过,感觉驻留在心里。另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是豌豆公主床下的豌豆。

  这本书属于年轻日子。重新看起来,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有过于直白得发涩的地方,就是那些相互辩论的言语。日常生活中的人几乎不会这样对话。即使换到一个外太空会减少不适感,但不适感仍然会有。这是属于那一段写作时期的特有的语言,对于太多事想要辩论,和朋友辩论,想要谈论那些大的词语。修改的时候将它们保留下来,尽管能看到其中的缺点,却仍然想让它们留在那里。因为它们如此年轻。以后应该再也不会这样写了,它们就和那段岁月一样留在风里的火星。

  09年的稿子是三部,篇幅相仿,因为出版计划的变更,变成分开出版。第一部增加了两三万字的篇幅,后两部精简得简短了一些。《流浪玛厄斯》因而显得有些冗长。这是外在现状作品改变,多少有偶然性。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结构,它们仍然是一体的故事,从一开头就是。每一个句子都是向着结尾行进的箭头,没有结尾,就没有开端。看得到结局生命是书中人和我们最大的差异

  书里引了我最爱的两本书,《风沙星辰》和《西西弗斯的神话》,希望算是一种致敬。那些句子曾经是我的力量,这一次也因为小说而将自己的时光写进去。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也是小说的重要来源,我甚至想将“自新世界”当做小说的名字。在06年的一个夜晚,我在一座陌生的桥上,手里提着两袋从超市买的食物,因为耳机里的第四乐章,我停了下来,面对桥下清透的铺满月光的河面,站了很久,在那里看到了平原上飞翔的画面,在我头脑中久久不息,那也就是小说的缘起。我很想在扉页上写上致德沃夏克第九。只是觉得太装,怕人反感,遂作罢。写在后记里,是为了记下曾经的激动。很多时候,写作所需要的,只是最初的一个画面,一个触点。

  最后,再次感谢新星出版社的支持,谢谢责编心弈和储盟,谢谢我的家人,谢谢所有曾支持我的最亲爱朋友

  《回到卡戎》读后感(二):诗意思考的科幻——读《流浪玛厄斯》和《回到卡戎》

  在中国的科幻作家里,郝景芳是一个独特存在。她由天体物理转读经济博士,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界不可多得的文理双修的科幻作家。近两年,她接连推出关于火星移民的科幻长篇《流浪玛厄斯》和续集《回到卡戎》,在中国最近繁荣的科幻出版中显得独树一帜

  在小说里,人类移民火星已经多年,并建立了完整的,不同地球社会。当然,这个社会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一场火星移民反叛地球的独立战争。不过,这两部小说并不是写火星的独立战争的,战争只是背景,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战争过去后的许多年,火星移民已经过上了相对和平生活,而且已经开始和以前的敌方地球开始有了写初步的接触。小说的主人公洛盈是火星总督汉斯的女儿,曾经和一帮年轻的朋友派到地球留学。故事写的是洛盈和她的朋友们从地球回来后,的迷惑和追求

  两部小说一个很明显优点就是作者细腻生动的文笔。随便摘几句:“船很旧了,散发黯淡的银光,仿佛一枚被时间陪伴的徽章,留着纹理,模糊了峥嵘 (《流浪玛厄斯》)”;“在火星上看火星,火星城市是远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样的地方。与巴别的梦想相似,空中花园的梦想也在火星的城市中绚烂地复兴。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整体,房屋线条流畅层层叠叠平台和廊柱相互连接此起彼伏玻璃的穹顶下到处都可以见到盛开的鲜花和繁茂的草,绿意盎然,晶莹剔透。 (《回到卡戎》)”。如此这般优美如诗的句子比比皆是,贯穿全书。不过,两部长篇光靠文笔是支不起来的。作者并不是在为了文笔而炫耀,而是以优美的文笔作为载体,让一帮年轻人的故事在如诗的语句中缓缓流淌。作者如一个高明的导游,让读者不知不觉融入未来火星十分真实的生活,和里面的年轻人一道,去经历,去困惑,去思考。

  科幻小说,尤其是长篇科幻,世界的构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要写一个全新世界的故事,世界构造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小说里,郝景芳展示出她出众的世界构造能力,她在流水般的故事中,不动声色地为大家构造了一个未来火星移民生活的全景。她笔下的火星具有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社会,实行一种相对的集权统治。其主要领导机构是议事院和总督,不过各系统有自主权,重大决策由全民公投。火星人有按年龄分配的生活费,所以不用为生存担忧。人们网络个人工作室为单位,将个人的创作成果从工作室提交给中央电脑由大家自由选择买卖。作者以惊人的细节充实了火星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火星的历史,到火星的建筑,到火星的城市规划,到火星上不同人的追求,到创意大赛,到议事院的争论,到火星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此这般,使人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而不是幻想中的火星社会。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充满了技术细节,比如安卡和他的朋友们讨论改造飞机的时候,讨论如何为机翼找到合适的力矩点;比如路迪在议事院陈述山派的山谷迁移方案时讨论磁力控制的滑动车。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显示了优异的专业素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文理兼修的巨大优势

  除了细腻的文笔,世界的构造和技术的细节,作者还在小说中融入了她对未来人社会形态的思考。小说里,洛盈和她的朋友去地球留学归来火星,这使得我们欣赏火星生活的同时通过他们对当时地球上的社会也能有所了解。而在《流浪玛厄斯》中的地球代表团尤其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地球,从而使我们对于火星的类乌托邦社会和地球的几乎全商业化的社会可以进行深入地观察、对比和思考。难得的是,虽然初看起来,两个星球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两种极端,但是作者并没有对它们进行漫画化地处理 。相反,作者的写法相当写实。通过小说里人物的思考,尤其是通过洛盈和来自地球的依格,理性分析两个星球社会的利弊,并将这种思考带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和判断。在《回到卡戎》的后半部,火星议事院的山派和河派为了人们是否迁移产生了强烈冲突,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火星政府的运作,也让我们看到了火星看似完美的社会的不完美之处。小说的结局是结束也是开始,是悲剧也是喜剧。不过,作者对火星乃至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

  不可否认,小说里的冲突不是那么激烈,小说故事的进展比较缓慢,不过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写作一部惊悚小说,而在于通过一帮年轻人的追求与思索,展现一幅未来火星生活的全景画面。这两本书,不是那种能够迅速消化的快餐,而是那种值得泡上杯咖啡或者热茶,在温暖阳光下细细品味的,充满诗意和思考的科幻。

  《回到卡戎》读后感(三):回到卡戎的前半截是不是一直在吐槽国内科研运行体制。。。

  可能是吐槽点十分接近感同身受缘故,尽管是女作者写的科幻,尽管目前只看了不到四分之一,但无疑这是本很好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除了想象技术细节之外,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借助虚构的世界讨论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制度问题,并进行类似模拟社会实验一般的推演。《回到卡戎》对于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无异的当下中央之国,把一部分注意力投向了接近真实而不是虚构和想象中的科研运行过程、技术及工程进行过程。所谓科幻有时候比现实更加现实,大概就是将现实中的一些芜杂因素排除掉,只留下最重要和最本质的现实社会印象,投射到虚构但自恰的世界中,读者作为旁观者,有了旁观者清角度,看着就十分清楚

  也许作者是目前国内科幻作家中离真实科研最近,而且又是唯一一个对科研过程有过亲身经历和复杂感受的一位,所以书中对于科研项目争抢、学术意气之争、项目运行体系、科研责任效率等等问题都有相当程度的讨论。虽然还没读完,不知道后面作者构造出什么结果,但我甚至发现,作者对于现实中压榨青涩本科生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等等类似的东西都没有放过,这让我找到了很像出出气跺两脚但始终挠不到痒处的那个方向,看着就解气,不吐不快的快意啊。其他作者貌似经历上就离现实科研有些距离,真真没有拿出过这种有鲜活生活体验感觉东西。

  除去《三体》那类构想为王道的科幻,国内科幻能够具体讽喻某个现实问题的长篇,而且又是离科学范畴那么近的科研问题,《回到卡戎》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

  也不知道我猜没猜中作者原本的吐槽想法?还是我自己的牵强附会。。。(听说作者在这,期待回复)

  所以,也就更加期待后半本书的内容。。。

  :找到这本书,很是意外,若不是首都图书馆藏书有限,想找的书没有,也不会翻到科幻小说区域,总是不能白跑一趟,便把一些平时不舍得买的科幻小说抱了回来,其中就有《回到卡戎》。

  2:后来百度作者发现同是02级,掩面惭愧而过。。。

  3:在上下班路上勉力阅读,又饿着肚子放着晚饭煮好的粥不顾写完几句议论。。。(低血糖饿毙中)

  《回到卡戎》读后感(四):宇宙地图的命名法——评《回到卡戎》

  宇宙地图的命名法——评《回到卡戎》

  拖了这么久没有开始写,除了自毁倾向之外,具体到针对景芳所作《回到卡戎》的评论,拖延主因是重温了自己对前半部书的评论,感觉有些话说得太预言,以至于不知道如何说出更好更新的东西。好吧,我就是在敝帚自珍,这没得药救,我惟有请各位在惋惜/窃喜之余,满足我以下的小小要求

  首先,我认真地要求各位仔细阅读上半部评论中做出的如下评断:

  “前文提到,景芳是个具有乐高特质的作者,指的是她能通过一些简单、纯良、温和的构件,搭造出一个巨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细节往往缺乏实感,但是整个世界却散发出惊人的存在感和指向性,每一件乐高玩具,都是在对我们提出疑问,想知道我们是否把现实看的太细节,而忽略了其中更简单更直白的内容。乐高式写作的文本散发着柔和的光茫,照亮了他们自身的巨大世界,也就是我们自己心中一直存有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让现实显得不那么现实,或者说不那么理所当然。”

  要大家读,因为我面对这段话愣了好几天,实在觉得这是我两年以来最精当的评语,以至找不出有什么值得补充和修改的重要话题,但还是仍然要写。因此各位拨冗批阅下面的秃尾巴之后,如有建议,请不吝赐教,我好修改自己这篇续貂的狗尾(截过尾的那种!)

  首先简单提醒各位,要留意文本叙事形式对整个故事结构的支撑和解释,从三部曲的题目含义、章节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三部曲主题的说明和形象比喻:第一部,与地球/重力的告别,状态是线性清晰舞蹈抛物线;第二部,对自我/历史的发现,表现为是多角度和模糊的统计学规律;第三部,对未来/挑战的决断,是暴风中保持节奏扇动的翅膀。此处不多数,留给大家体会

  书接上文,各表一枝。上半部《流浪玛厄斯》中主要围绕火星和地球的对立展开了两段轨迹相对的人生,但这种对立的细节却完全建立在火星单方面,于是火星变成了实体,而地球沦为哈哈镜。这为我们对后半部内容的解读之旅,埋下了随时踏空的危险

  因此,除了之前我所介绍的,下半部夹杂着回忆和抉择,是火星寻找自身自由的叙事诗,为我们讲述人类在火星求生存,从地下走向露天,从坑谷走向高山的过程。我们还应当站的远一点,脚步落地虚一些,以防自己一步踏空。我们学着作者对技术细节的处理方式——将它们变为平滑的线和面,简短地融入到某句话的语气中去——将火星的特征抹平。之后会发现,作者的这个火星,又是一个人类两百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乌托邦,时空上的又一块“南方大陆”。我们沿用作者原有的三部曲划分:第一部是初入异乡,通过与旧大陆/地球的对比介绍火星的种种情状;第二部是乌托邦释源,一群高知隔绝异乡付出代价克服劣根;第三部是乌托邦新生,发掘了黑历史之后达成社会和解齐心征服自然。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太熟悉的过程方向,乃至于背后的价值导向。再找出作者埋在字里行间的知识沉淀,对乌托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演进规律的解释,对人性在环境诱因下所具有的可变性,对建筑和制造背后所隐含和妄加之意义,构成了新乌托邦的展开路线图。可以说,这是隐藏在温婉柔和风格后面的经济学人论调,混合着理想主义的天真信任和现实主义的悲观判断。新时代乌托邦,关注的不再是地理/空间的发现,也不再对命运/时间抱怨,而是对宇宙这个客体,冰冷沉默无限巨大的客体,发出人类渺小而自大的宣告,对其进行命名,对其不可分割的内容进行格式化的管理和度量,制定标准,考量绩效,进行人类意义上好与坏的评定。

  新的乌托邦文学,绝不再是两千年、两百年、二十年前对人类“天之国”的无助期盼,而是直面宇宙,不在意它的不置可否和不屑一顾,自顾自地绘制一张又一张的宇宙地图。通过命名,将之变为我们的乌托邦/天之国。新的乌托邦叙事所追求的不是开疆拓土,而是树立一种又一种的命名法,比如景芳在这三部曲(我认为三部曲是更好的阅读方式)中一次又一次所要展现的,是她如何诠释和描绘心目中的火星,通过各种层次的象征和比拟,最终将人类的乌托邦建构在地球到火星永不完结的旅程之中。

  《回到卡戎》读后感(五):少女心中的乌托邦

  看完前作让人不得不想到《一无所有》,同样是讨论乌托邦,同样是两个极端的社会对立,甚至主角都是同样的“双重叛逃”。

  然而,阅完此书,发现差别是很显著的,主要在于视点人物,一无所有的主角是饱经人间沧桑的物理学家,其往返于两个世界的历程也是孤独的;而洛盈则是“小公主”,一直都有贵人相助,当然其实主角应该是整个水星团的少男少女们。

  应该是完整的一本书三部曲被拆分出版了吧,可以清晰的看到三部分的区别,比如章节标题,还有意味深长的“开始”与“结束”。

  意外的是本以为是另一条线的伊格就出场甚少,故事的背景始终在火星,地球终究只是远处的幻影和对照。

  少女情怀总是诗,乌托邦亦如是,行文犹如抒情散文,隽永而淡然,严肃的思考埋藏在少女的忧愁之下。

  从玛厄斯出发,最终又回到卡戎,乌托邦永远是乌托邦,现实终归是现实。

  《回到卡戎》读后感(六):人心,永远是最难把握的;欲望,可能真的是一切的源泉。

  我喜欢长篇科幻。它不只是几个新奇的“点子”,而是可以构成一个“新世界”,一个500万人口的火星世界。刚开始看就被吸引,而且愿意慢慢看下去,所以决定分段记点儿感受(有轻微剧透)。

  阅读进度:1/5。刚读这篇小说(我是把《星之舞(流浪玛厄斯)》和《回到卡戎》当作一体的),就能真切感到作者女性柔美细腻的文笔,虽然在科幻中不是必要,但也赏心悦目。一看落盈这个名字,就像《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轻舞飞扬,像《亵渎》之风月,像《大旗英雄传》之水灵光——要不是女主角都辜负这个好名字了,嘿嘿。其次,感觉火星上那个“独裁者”(大家都这么叫),不是野心勃勃、大奸大恶之徒,就是思虑深远,像哈里·谢顿那样的不凡人物。

  阅读进度:2/5。以落盈和那个摄影师(我居然没记住他的名字,大家说怪作者名字起的不好呢,还是怪我眼里只有mm?哈哈)的探求为线索,对火星和地球的矛盾开始挖掘。对落盈的故事和心理描述得很细致,有点儿像庄颜——都是纤细精巧,受不得半点伤害的感觉。《星之舞》结束时,我脑子只有一句话:一切才刚刚开始。

  阅读进度:5/5。直接跳到5/5是因为后面一半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首先,《回到卡戎》一开始,落盈就变成了洛盈,晕——不知道为什么要换名字!没有战争场面的宏大,只有对历史、制度、自由的反复拷问和人心的关注;没有我想像的大奸大恶的枭雄或者思虑深远的阴谋,只有内心的挣扎和无奈的妥协。人心,永远是最难把握的;欲望,可能真的是一切的源泉。另外,昆虫体型和人类社会的类比细节,也让我印象深刻。

  读到快完时我还觉得这个框架下,还能再写的故事很多很多,不过作者却巧妙圆润地收尾了,不免有些可惜,不过感觉作者思考的、想表达的,也差不多了。再写别的,就是另外的故事,另一个史诗了。

  总之,是个平静优美的故事,虽然没能“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但“回到卡戎”对公主来说,真的也是个很好的结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回到卡戎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