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野火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野火集》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野火集》读后感10篇

  《野火集》是一本由龍應台著作,圓神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幣170,页数:1985/1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火集》读后感(一):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集》读后感(二):《野火集》:在野之火

  二十年前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上的一系列文章,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多少台湾人的民主意识。一九八五年,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名曰“野火”。正是这本集子让龙应台这个名字走入了人们的视界。

  从《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开始,到《台湾是谁的家?》结束,整本集子都在质问,在批评。龙应台毫不忌讳地将台湾比喻为“生了梅毒的母亲”,也坦然地承认《以“沉默”为耻》。在她的眼中,中国人的客气与虚假绝不能带到创作里来。

  是什么让龙应台有着这么多的怨气?是什么让她这样勇敢?为什么台湾其他的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敢大声地向政府问责?我们或许可以从她的经历找到答案:龙应台二十三岁就开始在美国教书,十年后,她从纽约途径德国、意大利和希腊,回到台湾。台湾与这些国家巨大的反差让龙应台无法接受——为什么环境这么脏?为什么到处都是丑陋的标语?为什么对恶人不敢吱声?为什么学校要规定学生的发型?……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她,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向这个发臭的社会连连开炮。

  有人说,龙应台是个抗议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张旺台《谁来点燃野火》)抛开阶级性,我说,龙应台是一个坚持正义和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野火集》是在野之火,它反应的是人民的心声。正是因为如此,这本集子才在台湾大地掀起了一股浪潮,真正做到了野火燎原。

  反观今日的大陆,和当年的台湾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敢生气?有多少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又有谁能公开批评在职的官员?极权主义的阴云不散,也许我们迫切需要另一股在野之火,点燃人民的民主思想。

  作为一个女人,龙应台也有诸多的无奈。在她的《自白》中就提到:自从我的性别被“发现”,我就是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人”。如果写《野火集》的是男人,人们会欣赏他的理性和勇敢;但作者偏偏是个女人,这就让人们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

  如今,野火燎原的二十年后,龙应台关注更多的是文化。《南方周末》上发表的《紫藤庐和星巴克时间》《面对大海的时候》《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等文,无不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危机的深深忧思。

  龙应台为我们的公共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希望,在《野火集》的二十年后,在野之火仍然能够燃烧不熄。

  《野火集》读后感(三):这一个火把

  野火就是野火,不是建筑师。

  所谓星火燎原,是要照亮黑暗,毁掉束缚,消灭桎梏,烧出一片新的平原。

  这是前提,这是基础。然后,才能有建筑师施展的机会。

  你说,这都是大道理,太宏观,具体要怎么做呢?Too naive, too simple.

  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就不应该喊出原则吗?

  没有原则作为基础,细节的措施如何实施?

  是的,在写《野火集》的时候,龙应台不过是一介文人,没当过官,没治过国,不懂“农林厅”跟“省农会”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以至于在文章里写错了细节遭人批评。她不是政客,她不懂细节。

  她只是痛心,痛心她心爱的家乡环境一天天恶化,人民的生活质量一天天下降。呼吸着有毒的空气,吃着有污染的菜,喝着无良商人炮制的牛奶,看着政府官僚低效,学生不会思考,她焦急万分,大声疾呼,要唤醒沉默的大多数,要大家敢于思考,敢于“生气”,敢于“闹事”。权利是靠自己争取的。沉默不是美德,是咎由自取。

  她是幸运的。尽管在她看来“台湾实在是太差了……难道你们不着急吗”。但是她真的是幸运的。尽管对岸的中华子孙有着同样的劣根性——崇尚权威、官僚腐败、明哲保身、隐忍沉默、缺乏原则……但是最最起码,她的火把,公然地燃在了报纸上,燃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不是没有人反对,就有人报告政府,说她煽动“闹事”,“破坏安定”,要求查封《野火集》。她的回应里,有着本该是常识却对某些人来说永远也说不明的理性:“爱国不等于爱政府;批评政府不是不爱国;靠政府权力压制而来的安定不是真正的长久的安定;当消费者团体为了自身权益抗议、陈情、上诉的时候,你觉得他们在“闹事”,冷眼旁观甚至冷箭暗伤,而现在你舒服地坐在阳光在喝着没有毒素的饮料,却不想到自己正享受他们努力的成果……”回应的最后,她说:“这个社会既然有我这种燃火的人,自然也少不了您这种灭火的人。可是,我们都爱台湾——您以您的方式,我以我的方式。那么,既然我抗议容忍您的存在,是否你也抗议容忍我的火把?”

  台湾容忍了,台湾的政府容忍了,台湾的政客们容忍了。火把照亮社会,点亮人心。曾发生江南案的小岛终于解除了戒严,解散了“万年国大”,开始了真正的普选。后来,龙应台还应邀去当了几年文化局长(尽管在野火集中她说:我骂了政府,应该不会有人想让我做官了),也算没有仅仅止于纸上谈兵空谈原则的文人。

  然而你看着这个号称实现了民主的小岛,政客在主席台上打架、对骂,在全世界面前丢脸,你说,这就是民主?丢人!我宁愿不要。

  还是龙应台,她说,在我小时候,台湾戒严的时代,经常有人无故失踪,有的人好多年后才出现,已经精神不正常或者残废了。打架虽然丢人,但是我宁愿要打架,也不要周围的人无故失踪。

  毕竟,打架这件事只是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会改变的。即便是在那“实在是太差了”的时代,她也相信,只要有民众的觉醒,共同的努力,这个社会一定会改变。现在,她更加相信。

  而海峡另一端的我们,读着她25年前的字,像读到祖国的现在,只不过要再坏上许多倍。沉默的大多数,要怎样看到希望?

  龙应台并不仅仅是一个批评家,她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母亲。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她温柔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你知道,历史将会看到,看到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看到最大的善意面对政权的恶意,看到岁月沉淀,最坚定的爱与信念需要无条件的耐心来证明与实践。

  只要,我们在努力。

  《野火集》读后感(四):原来早已有人点燃野火

  对龙应台的印象源于《想念草地郎》中的一段话: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表示地下排水系统与都市计划配合得相当密切,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家。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这大概是个“开发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真面目来。当时就觉得她的文章真是一针见血,几年前在北京读大学,每次一场瓢泼大雨下来,地上就积满了水,纵然表面再繁华此刻也变得狼狈不堪,好在北京的雨并不多。

  再读龙应台确实那边买了很久的《孩子你慢慢来》,有着一个母亲的温柔和满满的爱。看相关书籍的时候看到了这本《野火》,犀利的文字敏锐的洞察力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20年前的台湾一如现在的我们,有时候看看微博上那些所谓的公知也不过如此不痛不痒的。由于在福建长大,从小就知道台湾和内地的关系,特别是90年代,似乎战争总是一触即发,让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学生都经常讨论些台海局势,当然我们作为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是希望统一台湾的。可是不少人人是一边骂着李登辉,一边崇拜者台湾的偶像,学着港台腔说话。就像那些一边喊着打到小日本,一边用着日货看着AV的人。

  20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而烦恼,《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20年前这样问到,20年后我们还是没有生气,大部分的时候在忍。是不敢生气吗?也许不是,一次次的生气好像也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所以就麻木了吧。就像《野火集》后面的一些读者来信,有的人甚至宣称我们是需要被帝王领导的。其实很想知道这些人在20年后的今天过得怎样了,是不是因为要开始独立思考变成了无头的苍蝇?

  以前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老要批评自己的国家,难道国外真的比中国要好那么多吗?渐渐长大才想明白了,批评并不是不爱,是希望她变得更好。其实中国人不是向来都喜欢以批评代替鼓励的吗,现在到了政府那儿为什么反而却只愿意听颂歌了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