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10篇

2022-05-15 02:10: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10篇

  《机智老爸机灵儿》是一本由韩光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一):陪吃、陪睡、陪玩,哪有这么简单!

  预告:“看北仑”微信《机智老爸》要开讲啦!

  △陪吃、陪睡、陪玩…都说儿女是爹妈一生的事业,为人父母,其实不易。

  2014年有本新书广受好评,是作家出版社的一个教子手记《机智老爸机灵儿》,作者韩光智系北仑作协副主席,同时也是个趣味中人,被邀开过N堂讲座,轻松诙谐,大家表示毫无压力,这个韩光智,教孩子还真有一套。

  △同在北仑,请他和我们一起聊聊如何?

  下个月起,“看北仑”将开设小专栏《机智老爸》,邀请韩老师来分享教子手记《机智老爸机灵儿》的精彩文章、最新作品及相关教育资讯。相关文章也将同步在“掌上北仑”APP上发布。

  到了青春就恋爱,有了小子就教儿,有孩子做了父母的,且听韩老师娓娓道来,那些教子的趣味小故事。没当爸妈的,也可从《机智老爸》中受益,获得人生智慧、品味出人生味道;孩子已长大的,《机智老爸》也能勾起了你回忆的激情。

  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看北仑QQ群:96324475

  别忘了点zan加入!

  看北仑各种功能等你来玩发送“新闻”可查询北仑新闻,你就是北仑的百事通;

  发送“公交”可查询实时公交,公交车跑到哪里都逃不出你的掌心;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二):《宁波教育》微信7月18日【好书推荐】《机智老爸机灵儿》

  【好书推荐】亲,你看了不会后悔

  2014-07-18 宁波教育

  “有儿子的看过来,有女儿的也要看过来,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更要看过来;这本书对当爸的有用,对当妈的也有用,对既当爸又当妈的更有用。”

  这是我看过被誉为“中国幽默家教第一书”的《机智老爸机灵儿》后的第一感受。

  《机智老爸机灵儿》呈现了作者作为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从《机智老爸机灵儿》,我找到了答案:要有爱,要有智,更要有幽默。

  可以说没有父母不爱子女,问题是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作者认为,父母的爱,是具体的;孩子的爱,是抽象的。深夜妇产楼一两声婴儿的啼哭,在作者眼中,是人生喜剧中最美妙的背景音乐之一。

  《小家伙,你是我的今生来世》中,作者写道“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努力创造条件让你成为一个真的男子汉,如何去撑自己的一片天,甚至一个家庭的天,甚至一个比家更大的天。” 作者这样表述对孩子的舐犊之心:“今生,你已经是我生命中的核心部分。”

  教育子女,更需要智慧。作家通过同步法、模范引导法、大量鼓励法,培养儿子的兴趣,作家知道“兴趣是人生最好的导师”。作家培养儿子认真做事,《二胡成功畅想曲》中,作家发现儿子拉二胡拉到后面累了,存在应付现象,便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没有时间,哪怕拉一分钟,也要认真一分钟。你拉二胡,我都在听。”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好奇的问题,作家作为家长,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问不倒;偶尔碰到自己确实不明白的,则坦然告诉孩子自己不知道。“教孩子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断定一个家长是不是优秀家长的一个标准。”现实生活中,是由着孩子,还是管制起来,做父母的,就是在这两端搞平衡。作家认为“没有想象力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最失败的。”

  “有幽默出没的家教是自信十足的家教;有笑声伴随的成长是健康百分的成长”作家如是说。因为懂得,所以幽默。现实生活中,好家教容易,幽默起来却不易。《机智老爸机灵儿》中,作家在幽默中施教,在施教中幽默,可以称为“寓教于幽默”。

  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作家总会“幽默”一把,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机灵起来。比如“批评单双号轮班制”:单号归爸打,双号归妈骂;又比如“如果架一架钢琴到准女友的窗前,很浪漫,但可能性很小;但拎一把二胡,就显得自然而浪漫了”;虽然不能说作家的教育理念100%成功,但“少爷”阳光灿烂健康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少爷”最好的玩具也肯让别人玩,甚至送给别人。

  研究教育,肯定是教育专家的优势。然而,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往往理论性强,落地困难。韩光智不是教育专家,却胜似教育专家:以一位作家的身份,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完美结合。

  专家的赞誉可以为证:“文坛刀客”著名作家韩石山认为,韩光智不是要指导谁,更不是要探索什么理论,而是真实地记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思一虑、一招一式。“田园教育”倡导者李庆明博士认为,作家的慧心机智和孩子的任性率真相映成趣,读着读着读出了笑声、笑着笑着悟出了本真。

  韩光智在后记中写道,记录比教育更重要。往大处说,孩子受教育的历史,记下了便是真实大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从中折射出当今社会的心理以及教育的真实状态;往小处说,记录下的是一份富有中国特色、洋溢中国人情味的家庭档案。

  作者简介

  韩光智,河南新县人,武汉大学文学硕士,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闲读诗书慢著文》《跟着太阳走一年》《爷们放下假正经》《海涵宁波》《只有我知道》等。其中,《跟着太阳走一年》入选2013年国家图书馆、新浪网等单位主办的“‘书香未来’——为少年儿童推荐一本好书活动”100本(套)。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就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感谢关注宁波教育

  微信号:nbsjyj

  扫一扫二维码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三):南京江宁网上家长学校推荐《机智老爸机灵儿》一书

  南京江宁网上家长学校推荐《机智老爸机灵儿》一书

  《机智老爸机灵儿》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14-11-17 作者:聂小凤 浏览次数:10

  《机智老爸机灵儿》

  作者 :韩光智 定价:28元 出版社:作家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

  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

  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爱和教育,因为懂得,所以幽默。好家教容易,幽默起来,难。在幽默中施教,在施教中幽默,旗帜鲜明倡导幽默,这本书或可称为中国幽默家教第一书。

  可以当笑话书读,可以当文艺书读,可以当专业书读。“三可以”家教书《机智老爸机灵儿》,是一本特别适合知识分子家庭翻阅的教子参考书。

  购书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土山路28号江宁图书大厦购书热线:51195803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四):8月11日《信阳晚报》徐生力 撰写的文章《幽默作家韩光智》

  幽默作家韩光智

  徐生力

  我与韩光智之友谊起于儿时。那时,韩光智随父母从新县城关“下放”到田铺水榜大队西 的小队,与我结为邻居。因为同是60后,我们彼此有走高考独木桥的经历,又因为有共同的文学兴趣,我们时断时续地联系着。他有了大作邮过来,我有了书法作品,又邮过去,邮来邮往,彼此相互提携,共同进步。

  回忆着童年,他心里一直有一股要强的内劲:“挑水过程,会喘粗气的。太小,自然有些挑不动。歇两次或三次,一般是上一处台阶歇一次的。歇气前,小男孩的心理是:再多赶几步再歇,再多赶几步。这样,有歇的‘光明前景’伸手可及,这几步就显得‘积极乐观’多了。挑水是重活,对小男孩更是。但是,把两只小半桶的水倒进厨房水缸中去时,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水缸里的水不断多起来,小男孩会松一口气,记忆中,小男孩会得意起来的。如今看来,这份得意叫做成就感或使命感一类的东西吧。应该,也是男子汉成长过程的必要环节!”

  199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韩光智到浙江宁波扎根并有了儿子。

  经历是财富,再加上河南人骨子里的那份幽默天赋,于是,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韩光智总不忘幽默机智,总不忘拿起笔来记录下一代的成长快乐和对家庭教育的领悟。2014年,当他家“少爷”考完中考即将进入高中阶段时,他和作家出版社的合作《机智老爸机灵儿》也“横空出世”了。这本书出版上市一个多月来,得到了媒体的及时关注和支持。

  在写作上,如果说《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侧重于“幼吾幼”的话,那么韩光智计划中的节气书系列中至少有一本直接“以及人之幼”的。2011年出版的《跟着太阳走一年》(江南摄影版),是围绕“我”“节气”“江南”来阐释“过去的人生活在节气中,现在的人生活在天气中”的无奈和领悟。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不管是“幼吾幼”的《机智老爸机灵儿》,还是节气书系列,作家的文字,皆是一个作家文化情怀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作家对文化责任的自觉担当。

  “太阳照顾中原,众生谦卑生活。”韩光智在给读者题签时,常常会写上这样的字句。希望有游子身份的这位作家,这位机智老爸,在写作上迈向更远的远方。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五):看机智老爸机灵儿 品味教子智慧机锋

  当下的中国,作为一个家庭的首要大事当推教儿育女。也所以,市面上教儿育女的专家书学者书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如今有这样的一本书,作者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而是以文字为营生的作家。这种近似“外行”的切入,一改专家学者严谨训导的口吻,以轻松诙谐的笔触,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记录父子相携成长中的片羽灵光,让人感知为人父母的教导责任,也更让人认知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才是最完美途径。。。。。。

  是的,诚如封面推荐所言,它既是一本专业书,又是一本笑话书,还是一本文艺书。。。一石三鸟,超值享受!

  真心推荐!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六):12月2日《今日岱山》姜建明先生《作家教子不离“作”》 助推《机智老爸机灵儿》

  12月2日《今日岱山》姜建明先生《作家教子不离“作”》

  助推《机智老爸机灵儿》

  作家教子不离“作”——读《机智老爸机灵儿》

  □姜建明

  文字是有生命的,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增加新的意义,比如“作”字,用于“家”前便成“作家”,用在“女”前,会成新词“作女”,意思迥然有异。看完韩光智《机智老爸机灵儿》一书,觉得他也挺“作”的,真是:作家教子不离“作”。

  《机智老爸机灵儿》的“作”,体现在机巧上。内容上机智机灵,就拿这本书的边角料——“成长片语”来说吧。几乎在每篇正文后都缀上一则或几则“成长片语”,也就是父子对话等。如此操作,读者读完正文,再看“成长片语”,既是放松,也能引发作为家长的读者联想起自己家庭的情况来,内容小,安排也巧,设计更见用心。比如《享受第一的美妙》:“少爷今天生日,又拿了一个数字班里第一,101分。我对少爷说:拿了第一,要享受第一的美妙,比如要享受做题完了以后的舒服,要享受老师宣布你拿了第一后的得意。保持这个得意,你就有了更多学习的兴趣。这不是骄傲哟!”再比如《讲歪理真爽快》:“‘爱因斯坦连中文都不会讲,还不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晚餐和少爷胡侃,我如此胡侃倒不是胡来的,我的目标是,把饭桌氛围搞得热火朝天,少爷明知我讲的没有道理,但他却有更浓的兴趣跟我们交流。哈哈!”

  《机智老爸机灵儿》的“作”,体现在韩氏幽默上。机智老爸韩光智自语云:爱和教育,因为懂得,所以幽默。这本书的腰封还鲜明表示此为“中国幽默家教第一书”:文艺中年教子,陪吃陪睡陪玩,粗看也就那样,细品品出别样。当然,幽默没有统一标准,说此书是幽默,难,但是,看此书不时可以洋溢出快乐的因子的,倒是令人欣慰的。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在书中“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激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机智老爸机灵儿》的“作”,体现在“作文”上。文章靠意而立,有了立意好谋篇,从全书来看,这是一本记录父子相伴而行的成长之旅“游记”,可是单篇来看,每篇从标题到行文,皆有异同他人之处。比如,仅从作者写的后记来看,机智老爸表明“记录比教育更重要”,有兴趣的家长,撇开幽默机智,仅仅学学韩光智的“样板”“按一本书的样子”来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也算不枉读过此书吗?

  “作”文,除了立意,文体意识更能衡量出一个作家的水平。在《机智老爸机灵儿》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书信体《给外甥黄某的一封信》《给上高中外甥的一封信》,有讲话体《在喜来登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有公文体《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孩吃饭问题的通知》,有调研体《对当今小孩儿名字的考察和反思》,有杂文体《我们受过玩的教育吗?》《“奥运”的爹娘,你们在冒傻气!》,有历史笔法《口述实录0821雪战》,有案例分析《危机处理经典范例》,还有微博体《微语意味长》……如此等等,杂树生色,斑驳成文。

  作家教子不离“作”,“作”出的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呈现了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在较自由的手记体中,充分展示出韩某的文学才华以及富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

  “全仗爸爸教得好,家中小宝变大宝。大宝小宝唱得巧,世上只有妈妈好。”如此看来,功劳簿上,机智老爸也没有多少贡献的。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七):文艺报8月1日第8版助推《机智老爸机灵儿》

  我的“陪吃”体会——兼论孝心的培养

  《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

  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其中充分展示出作者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

  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或“幽默”的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爱和教育,因为懂得,所以幽默。好家教容易,幽默起来却难。在幽默中施教,在施教中幽默,旗帜鲜明倡导幽默,这本书或可称为中国幽默家教第一书。

  上篇:我的“陪吃”经历

  人在吃上犯的错误太多,比如吃错了药,吃坏了肚子——不过,今天我谈及的吃,不是这些,而是陪家中太子用膳——若用现代的话来表述,叫“陪吃”。

  在我的“陪吃”生涯中,“半盒酸奶事件”是个关键或说是个拐点。原因在于它是一个伟大的提醒:两代之间要特别注意在吃上建立正确、健康的互动关系。那半盒酸奶的事发生在几年前,我家太子还很小,大约四五岁吧。夏季的一天晚上,像往常一样,我们给太子韩春丹帷准备了一盒酸奶,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将酸奶一次喝完,而是只喝了一半,就玩去了。母亲是无微不至的。他妈妈立马将剩下的半盒酸奶放回到冰箱里去。快睡觉时,不知怎地,太子想起了那半盒酸奶,打开冰箱一看,没啦!——原来,他妈妈以为太子不喝了(这类事时有发生),于是就将那半盒酸奶亲自解决掉了(想来,世上大多数伟大的母亲都有这类吃小孩剩饭剩菜剩食的经历)。这样,问题就来了:太子大哭不止。哭声将太子妈妈推到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按家法严肃查处,轻可算偷嘴,重可算偷盗。想再买来弥补过失,怕是外面的小店已关门矣。借题发挥,号称教子专家的我出面了。由此,我提醒孩子他娘,“你那种以小孩吃为最高原则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你那种单方面喂养而不注意让小孩体会父母喂养之艰辛的方式是错误的。”心里小九九:由此我经过对孩子他娘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抢夺了一些在教育太子上的实际控制权。一家之主,没有一点实权在手,行吗?但要捞一点实权,也是不容易啦!由此,我也提醒自己:更要注重“陪吃”的经验总结,指导一家的“陪吃”实践。在操作层面,要不断纠正错误倾向,发扬优良传统。如是这般,日常一件小事被我放大,成了我家“陪吃”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

  零食如酸奶,不过是插曲,真的“陪吃”主战场是餐桌。一家人忙了一天,晚上坐在一起吃饭是件幸福的事。总结回顾近几年来这类幸福的事,我们的“陪吃”与时俱进,过程大致有三步或“三呗”(搁呗、说呗、动呗)。

  第一步:搁呗。拣好吃的,往太子碗里搁。这事我也常干。但干得更勤更欢的是孩子他娘。到现在,太子已能独立用膳了,她还不倦于做此类事。当然,作为家庭教子专家和权威的我,不时指出孩他娘犯的甜蜜的错儿。善意的啦,指出时还得赔小心,不容易啦。不过,总的说来,这一阶段,太子尚幼,我们都没有顾及引导他认识到父母的艰辛。我想,他说不定心里已形成这样的念头:给孩子弄好吃的,给孩子盛饭夹菜像雷锋说的那样“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他哪里知道,雷锋也是需要别人对他说谢谢的。我想,雷锋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就是对别人说谢谢的回应吗?

  第二步:说呗。让太子说“谢谢”。让太子知晓什么是爸爸妈妈爱吃的,并逐步培养好东西分享的理念。“食不言”,这是古训,我怕现代都市家庭没几家能遵守。我们家吃饭时也是“谈话节目”直播。谈这谈那,咱就不多提了,只提谈吃的。给太子帮了一点小忙,开口直接要太子的感谢。“别人帮你做事,你要说谢谢的”。当然更多的是打“迂回战”。比如,“这是什么?”“你爱吃的菜和我爱吃的菜是不是一样?”“今天有你爱吃的菜吗?”“有你妈妈爱吃的菜吗?”“把你爱吃的菜给我吃一点,好不好?”“你妈妈买菜很辛苦的,帮你妈妈夹点菜,好不好?”……总之,变着法儿、变着样儿让他清楚知道这样的事:他的父母也要吃饭吃菜,也有自己爱吃的一口。有些你爱吃的,父母也爱吃,你要想着让父母也吃上一点。“陪吃”到这一步,最大成效就是小孩经常开口说谢谢。说多了,他说得顺嘴挺溜,你听得入耳顺心。

  第三步:动呗。顺延第二步的做法,促使太子分享美味的意识更清楚,并不时能将想法变成实际的行动。培养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父母,如果在一起吃饭时,想有心培养分享的意识、让太子也关注大人吃的问题,机会总是多多。比如,给小孩买肯德基吃,你也吃一口,给小孩削个苹果,你也咬上一口。你吃这一口,不仅多了营养,而且你吃我吃也是一次很好的亲子活动。具体怎样做,就不一一细述了,毕竟每次都会不一样。要特别提出表扬的是韩某我本人。作为一家之主,在餐桌上营造和培养出幽默搞笑的氛围,充分发挥了主角作用。比如,在小孩低头吃饭时,我伸手轻打一下小孩的头,然后马上提问:“是谁打的?”太子一脸聪明:“爸爸打的。”有时,从太子碗里“抢”去孩子他娘给他夹的好菜。这一招叫“得寸进尺”。一开始,只夹一下,并不夹走。后来,慢慢地,真的把好菜从太子碗里夹到我自己的碗中。不过,实践刚到这一步时,常常是过一会儿又将那筷好菜夹回到太子碗里。诸位!诸位!如有意模仿我的“得寸进尺”,千万请慢着:实践操作时要注意咧!可得要充分考虑小孩的实际心理承受力啦。一点点来,把握好“寸”和“尺”之间的度啦。有一次,我可是亲眼见识过我家太子见我抢走好菜无可奈何只好闪着泪花的样子。再后来,夹过来的好菜就算小孩提早尽孝心:好菜不仅到了我的碗中,而且还会被我“亲口”吃掉。如此将严肃轻松化、将教育娱乐化。韩某我,自我评估:其功甚伟。

  日久见成效,日久见孝心。经过用心培育,到目前为止,我们家太子已演绎出不少让爸妈感动的小故事:有一次,他把一块排骨夹到我的碗里,说:“爸爸,你吃这个!”当时,我就“亲自”感动过。现在写下这段文字时,又涌起一股感动。一天晚上,孩他娘在电话里说可能晚些回来,你们先吃。小孩在上餐桌时,说,“螃蟹留一只给妈妈。”8岁的孩子,已有这样的孝行,可说已初具大孝子的“雏形”。当然,面对如此孝心,我们也没有高兴过了头。毕竟规律是:小孩感动父母易,父母感动小孩难。

  我的“陪吃”生涯至此,已初见成效。在阶段性成果面前,我再来表个态:今后,我们将按照成功的方法,在新的起点上将培养太子孝心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不求别的,到太子的爸爸妈妈年老时,至少不被遗弃。真遗弃了,咱也不怕,咱有养老金,可进养老院哪!如果太子他不时来问问安,我们就可以收获晚年的幸福了。也许那时,我会对已长大成人的太子说:“有劳陛下挂念,甚慰!”

  下篇:兼论孝心的培养

  有了成功的实践没有成形的理论,终究有遗珠之憾。这样的事,咱不干。想想,咱理论素养也不低。打点精神,将实践经验向上提升拔高。于是就有了带韩氏色彩的孝心培养理论:

  先看孝在“三事”中。

  孝,有自然天成的因素,但不是自然天成的事。说其有自然天成的因素,是因为孝基于血缘关系,这是命中注定的。有种子并不必然发芽。所以我说孝心的培育,要靠人力。读到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说的是一个人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偶然一次机会才知道她的母亲也爱吃鱼的中间部分,而不是只吃鱼头和鱼尾的。她从前的误会来自于她母亲长期只挑鱼头鱼尾吃而把鱼的精华部分给孩子。文章本身很感人,但从教育角度来分析,就有不好的因素在其中。我想,如果当初那母亲就让自己的小孩知道其实母亲也是爱吃鱼身的。让出鱼的精华部分给你们吃,不是母亲不爱吃,而是母亲爱你们。那样的话,那孩子就不至于到生子后才知道母亲的深爱了。所以,我的观点是,孝,不是自然天成的一件事。故,培育下一代的孝心,不仅要早,而且要用心。不培养,自然生成,可能也行。不过,搞得不好,可能是不行——世上大多数不孝子孙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吧!

  孝,是得之于幼、收功效于将来的事。孝是两代人或两代以上人的良好家庭关系。你仔细看看“教”。其左边不就是“孝”吗?教和孝的关系,从字源角度来说,有内在的相通性。在我看来,相通之处就有这样一条:“长线投资”。有人说,教育效果要看10年以后。其实,孝,要看的效果更是10年以后。和社会上有些阅历的人聊,有时会听到这样的“闲话”:现在的不少学生如何如何不知礼数。如果推究,可能的原因有许多。如果当初他们在家里已深知孝敬,明白如何体谅别人,那么,情形就会很不一样:就算刚入社会、有许多窍门机关不知。但在体贴之意识和行为的“帮助”下,也很容易获得别人谅解的。从小教会孩子心存感激,对人体恤,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就为将来的美好设置了一个前提。因为感激是一种正面情绪。在为他人时,自身也生满足,甚至可说是人生幸福的基本组成部分。

  孝是得之于家,亦有益社会的事。家庭为小孩社会化作贡献。这里,我引用了一个社会学的名字——社会化。什么意思,就是使人变成社会人。更直观地说,要学会与别人相处。这,往小了说,是为了你将来老了有所养;往大了说,是为社会作贡献。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结构是家国同构。所以,孝是家里的事,亦是国家的事。孝,往大了说,其功可至伟。证据是一个伟人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仔细揣摩,其中的意蕴彰显的可是为国“尽忠”的思想和为家“尽孝”的意识的合二为一。

  在上面提到孝的三事后,培育孝心,我要提到的还有培育三法。

  兴趣法。教育要以兴趣前导。在教育上,有没有兴趣,从短期来看,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从长期来说,却是带根本性的问题了。具体到孝心的培育上,如何用兴趣?这的确是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父母不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兴趣的话,那么也难从教子中发现兴趣,更难从中用兴趣激兴趣了。在此,我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指导大家如何有兴趣。我仅举一例。我下班到家,小孩看电视正在兴头上,“无视”我的进门。我走到他的面前,装着有点奇怪的样子,对他说:“呀!这是谁家的小孩,怎么到我们家来啦?!”用搞怪的手段提醒他没有和爸爸打招呼。我家小子知道我的真实意图,立刻会说:“爸爸好。”你说这其中有没有兴趣。

  赏识法。举例来说。我家有亲戚来,给小子见面礼,于是他手上有了些钱。一次过节时,我们建议他拿出500元给他奶奶。他同意了。后来,我们不时表扬他,说奶奶用你的钱如何如何开心,他是如何如何懂事。表扬几次下来,我们在他脸上发现了得意的神情。这就是不断赏识后取得的成效。

  身教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用心观察思考。当他看到他的父母孝敬长辈时,他就很清楚这是真的好事情:父母要我做的事,父母自己也做。这方面的道理不言自明。在此,我不多言。

  最后,我收集几个好的孝心短信,供普天之下的孝子和培育孝子的父母参阅:

  “我们是父母的血脉。关爱父母应从具体家务事做起。”

  “孝可言于口,可履于行。闻言可顺耳,践行可暖心。行必出于心,尽显感恩孝敬之真情。践行孝德,扬我中华敬老之风尚。”

  “家家有老人, 人人有老时, 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接一个“孝”的故事。

  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摘自《机智老爸机灵儿》,作家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成 长 片 语

  ●腿上长头发

  “爸爸,你的头发怎么长到腿上?”——春丹帷坐在我的大腿上,拨弄我腿上的毛,拨弄出问题来了,向我发问。

  ●我也能发炎吗?

  “我长大也能发炎吗?”——牙齿发炎,我用口泰含漱口液漱口。春丹帷看着新奇的现象,问我这是干什么。我回答说:“我牙齿发炎了,用含漱液漱一下就好了。”这时,他用期待好东西、期待长大的心情对我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能发炎吗?”

  ●别说小话

  “爸爸,你别说小话。”——为了营造小孩入睡前的温柔,我小声说服、鼓励、引导他入睡。这时他回应我以“小话”。我一听他用“小话”来形容声音的小和细,不禁笑了。你小子还挺有语言创新能力的。

  ●我能不能长小些?

  “爸爸,我能不能长小些?”——在路上走,我和春丹帷对话。“爸爸,妈妈叫我小家伙。”“春丹帷,我告诉你,下次妈妈叫你小家伙时,你就说:‘妈妈。我长大了,是小伙子,不是小家伙。’因为你是男孩子,长成小伙子就可以做许多事情。”谁知,面对我的男子汉成长教育,春丹帷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爸爸,我能不能长小些?”由此探知,是不是每个人天性中都有怕担社会重任而拒绝长大的愿望和意识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期待成熟享受成熟的同时不也潜伏着“长小”的意识吗?深究起来,也许“长小”的愿望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和本性。

  ●“西子就是西拖”

  晨读,儿郎在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在旁问了一句:“西子是什么?”

  儿郎果断地说:“西子就是西拖。”

  “是什么?”

  “就是西拖。”

  西拖让我莫名其妙。我翻看儿郎的课本。指着那解释再问他:“西子是什么?”

  他无语。我说:“是西施啦。把施字念成了拖字。你看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啦。”

  我接着说:“可不能把西施当成了西拖。别人会笑你啦!哈哈哈。”

  韩光智旁白:这小子,把大美女的名字都搞错了,我看你小子长大怎么办?将来可是女少男多,就你这水平,能赢得MM多看一眼吗?

  ●“是不是想偷鸡却摸到了狗?”

  “爸爸,你知道偷鸡偷狗吗?”

  “是偷鸡摸狗。”

  “啊,是偷鸡摸狗。那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偷鸡却摸到了狗?”

  “哈哈,不是的。偷鸡摸狗是小偷做的事。”

  韩光智旁白:孩子成长有许多问题。在我看来,问题是成长的密码。平时家长多注意问题和应对问题。孩子成长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教育,功夫在平时。

  ●父子趣谈“二百五”

  孩子他爹——我和孩子他妈闲谈,闲谈之中,孩子他爹说起曾经的熟人某某某是“二百五”。孩子旁听,突然发问:

  “爸爸,什么是二百五?”

  “二百五,二百五就是二百四十加十。”

  孩子听到这样的解释,不知懂不懂“二百五”的内涵,不过,他也跟着幽默起来。

  “那,二百五,也是二百三十加二十了。”

  韩光智旁白:有时,和孩子歪解一些名词,其实也是一种培养幽默的好形式。语言,大约就是这样习得的吧。

  ●下倾盆大雪啦!

  早上,我起床后,向窗外扫了一眼。哈哈!大地一片白,下雪了。

  雪,意味着喜庆。我马上通知家人,下雪了。又跑到儿郎韩春丹帷的床边,大叫:下雪了,下雪了,快起来看。

  韩春丹帷一跃而起,站在他的书桌之上,拉开窗帘,看到飘雪。喜。

  后,你自己嘀咕:从前是“倾盆大雨”,现在是“倾盆大雪”了。

  我听到“倾盆大雨”的成语乱改巧用,心中喜欢。毕竟,学习就得用心,有灵气。

  ●将来你女朋友会说你……

  我家少爷吃东西时,手摸脚趾,我训斥说:不要这样,不然,将来你女朋友会说你没有教养的。

  ——教训青春期快来的少爷,将他将来的女朋友也带出来,这样的训斥很符合青春期的成长特点吧。嘿。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八):《机智老爸机灵儿》入选2015年全国教师暑假阅读推荐书目(第四批)

  《机智老爸机灵儿》入选2015年全国教师暑假阅读推荐书目(第四批)

  伴随着暑假的脚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开展的“2015年暑期阅读”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前三批暑期推荐书目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小编在这里对参与推荐书目的读者和出版社表示真挚的感谢。虽然暑假过半,但是大家的阅读热情不减,这次我们为大家送上2015年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四批),希望老师们可以各取所需,有所收获。

  言归正传,下面是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为大家准备的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四批),剩下的书目会在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首页、中国教育新闻网官方微信、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陆续推出,也请大家继续关注~

  综合类

  《机智老爸机灵儿》,韩光智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九):好书

  起初,我固执地以为这是一本和我无关痛痒的作品,因为我是个单身的80后,未曾体会过当“老爸”的滋味,更无法给自己一个落脚点去想象那个充满爱与教育的家庭世界。然而,拿到书,慢慢地读下去,竟发觉越来越读得进去。

  或许还是我不曾经历为人父的缘故,我在这部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更容易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这样的阅读角度便有了不少享受和理解。这并非仅仅只是一本家庭教育类的作品,其间流泻出来的满是一位为父亲者毫无保留、真诚坦白的父爱。就是这样一位饱含文艺范和幽默感的作家老爸,与大部分中国式发号施令般的家长所不同的是,他更加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一种作家对笔下人物解读的方式,认真、耐心地捕捉着孩子内心深处的每一点变化。无疑,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是快乐、幸福而平等的。

  《机智老爸机灵儿》读后感(十):宁波《新江北》10月15日《很机智、很文艺,很受教》一文助推《机智老爸机灵儿》

  《新江北》10月15日《很机智、很文艺,很受教》一文助推《机智老爸机灵儿》

  很机智、很文艺,很受教

  ——读家教书《机智老爸机灵儿》

  陈赛莹

  听机智老爸讲,孩子的成长过程是“Learn right from wrong。”随后,又讲“Learn right from right”。“我们当然不会只是犯错、只在错误中学习,我们更多的是在正确中‘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记录下某些瞬间,那么,前面的成功又可以更好地变成后面作为的动力,将我们引向新的成功。”一口气读完《机智老爸机灵儿》,恰似静听一个文艺中年娓娓说道生命中的喜悦,轻轻合上了这本新颖的家教书,内心莫名地被澄澈。是啊,我们真该这样:孩子,我们不求你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有幸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用付出与欣赏,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

  在《机智老爸机灵儿》里,一场人生的参与被韩光智嘻笑皆成文的轻松笔调淡淡地描摩着,看似不经意,却勾勒着一幅幅令人动情的画面。韩作家把这场参与安放在父子的对话里,话语中是儿子渐渐拔节的成长身影;安放在父亲妙趣横生的精彩独白里,独白中是一个洋溢中国人情味的家庭档案……你看,婴幼儿时,父母的回忆就是我们的记忆,以照片和咿呀学语为主体,小学阶段以天天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为主线,且“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贯穿彼此生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机智老爸机灵儿》这种“幽默”的成功安放,在于韩光智善于奇思妙悟,善于以自己的童心去解答孩子的困惑,赞赏孩子的灵动,激励孩子的好奇,批评孩子的缺点。

  表扬容易指责难,作家对孩子批评教育的方法尤其值得称道:他用一本正经的方式教育孩子“敬惜字纸”;跑到未来请出儿子的“女朋友”,在现在的时空下,对儿子进行管教;发明老子打儿子“两式四招”的简易武功,规定“单号归爸打,双号归妈骂”的家教方法,等等。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但我们又不能轻易放过这些错误。幽默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境界、生活的境界,别开生面。

  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没有觉得在受教育。韩光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沉浸《机智老爸机灵儿》,很受教。受教之余,不由痛下决心:在参与一个生命成长的路上,我们也不妨向韩作家借点幽默感,逗一逗最亲的人,记一记当前最美好的事,Learn right from right and wrong,且行且珍惜。

  《机智老爸机灵儿》 韩光智 著 作家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书号:ISBN:978-7-5063-7379-1 定价:¥28.00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